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她也没有完全的把握能把他带进宫,只是两人刚那什么,这几天陆呦黏她黏得厉害,除了去上房请安,两人几乎是同进同出,所以颜彦也不忍心丢下他。
“在家,看书。”陆呦倒是也知道宫里规矩大,不是他想进就能进的。
“好,回来我可是要考校你的。”颜彦笑道。
“奖赏?”陆呦拉住了颜彦的手。
颜彦一听这话脸先红了,啐了他一口,“别胡闹。”
“不胡闹。我喜欢你。”
这话更是让颜彦闹了个大红脸,青苗几个一听忙偷笑着散了开去。
………………………………
第一百四十九章、都惦记上了
原来,这几天因着两人刚开了禁,陆呦是正当年的热血青年,颜彦一半是自己好奇一半是为了陆呦,倒是也半推半就地迎合了他的热情,不过为了给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她说是为了奖赏他这些日子念书辛苦的。
这不,陆呦就记住了。
颜彦见丫鬟们都跑了,也不怕脸红了,上前捏了捏陆呦的脸,“夫君,以后这种话只能偷偷地对我一个人说,不能让外人听见,知道没?”
陆呦眨了眨眼睛,满脸是笑地回了一个字,“好。”
颜彦说完正待起身更衣,谁知陆呦拉住了她,“多吃点。进宫,侍餐,饿。”
这话是提醒颜彦进宫后得侍候太后用餐,让颜彦先垫补些。
“来不及了。”颜彦垫补了一碗肉,随后用青盐和茶水漱了漱口,这才喊青禾几个进来帮她更衣。
半个时辰后,颜彦带着青玉青云两个到了宫门口。
虽说她不是第一次带食物进宫,可门口的侍卫看到青玉手里两只硬邦邦的大羊腿和青云食盒里的十来个瓶瓶罐罐的调料和配料,也是大吃了一惊,更别说颜彦手里还抱着一个他们从没有见过的铜制物件,故而,门口的侍卫没敢放她们进去,跑去请示上面的人了。
这么一耽误,消息就传了出去,因此,颜彦赶到慈宁宫时,慈宁宫里聚集了好几个人。
六殿下李穑是第一个到的,他早就收到颜彬送的消息,说是颜彦请他吃了一顿羊肉,香的差点把舌头吞进去,故而,知道颜彦今天进宫,他早早就来候着了。
可巧他一院子就看见侍卫在向太监通传,说是颜彦带了一个稀奇古怪的铜锅和两只羊腿进宫了,侍卫问放行不放行,太监哪敢做主,转身去请示太后了。
而李穑听见颜彦果真带了两只羊腿进宫,忙命人把消息给李稷、李穗、李稹等人送去了。
皇上是第二个赶来的,他是接到侍卫通报赶来的,他倒不是为吃,而是上次还有些话颜彦并说透。
事实上,这两天的朝中局势有了点微妙的变化,原本坚定地希望大周和女真联手的陆端突然动摇了,也赞成和辽国联手,只是朝中的文臣还是倾向于两不相帮。
还有一点,李琮接到消息,女真和辽国以及西夏派来的密使已经在路上了,这件事他必须尽快拿出一个决断来。
基于这个理由,李琮也放下了手里的公务进了慈宁宫。
李琮进门太后倒没有多想,侍卫能跑来征求她的意见,肯定也会先去告知皇上一声,可李稷、李穗和李稹三个的到来却的的确确令太后过心了。
她以为是李稷想见颜彦怕长辈们多心所以才拉着李穗和李稹作陪,因而心下着实有些不喜和不安。
好在没等她发问,李穑便先一步向她告罪了,说他们都是为了颜彦的吃食来的。
“皇祖母,是我给几位哥哥送信的,我想着这好事也不能让我一个人独享,就把三位哥哥都喊来了。”李穑是一脸的坦荡和无辜。
“这可不是没有的事情,正主还没露面呢,你们这班吃客倒先等不及了,亏你们还算是见过世面的皇家子弟呢。”太后摇了摇头,嗔道。
不过说归说,她心下还是有点得意,她妹妹调教出来的孩子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就连做个吃食都有这么多人惦记着呢。
“小六,你也不小了,怎么一天到晚还是惦着吃?”李琮也批评了一句。
“父皇,儿子还没有束发呢。”李穑冲李琮嘻嘻一笑。
李琮正要再说点什么,只见门外的太监喊“陆家大奶奶觐见”了,紧接着,颜彦亲自抱了一个大铜锅进来了。
李穑第一个冲过去把铜锅接下来的,“彦儿姐姐,这是什么东西?”
“民妇叩见太后娘娘。”颜彦手上一空,顾不得回答,而是先跪下去行礼。
“丫头,还是你面子大啊,你人还没进宫,接到消息的我们都赶来了。”李琮没等颜彦跪下去先说道。
“多谢皇上赏脸。”颜彦仍是跪下去向李琮行了个礼。
“好了,你先说说今天预备请我们吃什么吧?我还真是好奇你脑子里都有些什么?”太后看着李穑怀里的铜锅问道。
大大小小的锅她也见过不少,可李穑怀里的铜锅她还真没看出是个东西来,说实话,猛一眼看去她还以为是个夜壶呢,可她知道,颜彦是不可能带个夜壶进宫的。
无独有偶,李穑抱着怀里的东西研究了一下,也得出了这个令人捧腹的结论,只不过他可没有太后的深沉,因此,他直接问了出来,“彦儿姐姐,这是不是个夜壶呀?”
“六弟休得胡说。”李稷憋着笑训了一句,可惜晚了,李穑的话已经问完了,李琮几个当场大笑起来。
颜彦听了这话自是大囧,“回六殿下,这是一种锅,烧炭火的,边煮边吃的,也叫火锅。”
“火锅?你不是想告诉我们,这两只羊腿就是打算用这口锅来煮吧?”李琮看着青玉手里的两只羊腿问道,怎么看怎么也放不下去啊。
“确实是,不过我还需要几样工具,先要两把锋利的刀,多来几个盘子,一壶刚烧开的热水,还要一篓上等的无烟炭,最后是大家各自的碗筷。”
颜彦的话刚一说完,屋子中间立着的太监看了皇上一眼转身出去了,很快就有人把东西送来了。
颜彦见东西全了便开始分派活,青玉切肉,羊腿是昨晚放在外面冻过的,这会正好切薄片,青云生火,颜彦自己负责给大家兑制调料。
很快火生好了,青云问明白后把火锅端上了炕桌,颜彦把开水倒了进去,为了提点鲜味,她扔进去锅里几只干虾,待水开后,颜彦放进一盘子羊肉片进去,待肉片变色后捞起来放进了调料里打了个转,自己先告罪尝了第一口。
颜彦尝过之后才用公筷把第二块肉送到了太后碗里,太后很给面子地夹起来送进了嘴里。
………………………………
第一百五十章、上课(一)
随着太后把这块羊肉送进嘴里,好几个人的眼睛同时看向了她,又几乎同时问道:“如何?”
太后嚼了嚼,很快把这块肉咽了进去,“不错,没有那股子难闻的膻味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她是南边人,在这之前不是很喜欢吃羊肉,嫌羊肉膻,可牛肉因为需要耕地用,不能随意宰杀,一年到头宫里也难得吃上几次牛肉,因此太后常吃的是猪肉和鸡鸭鱼。
“连母后都说好吃了必然是不错的。”李琮自己动手夹了一筷子,也学颜彦在调料里打了个滚再送进嘴里,“确实不错,鲜嫩鲜嫩的。”
“回太后、皇上,这羊肉不能煮时间长了,请几位殿下也开动吧。”颜彦建议说。
“听见没有,开动吧,自己动手。”李琮一看几个儿子都盘腿坐在炕上,别人也无法侍餐,便吩咐道。
“太子哥哥,你快点。”李穑虽然急切,可也知道长幼尊卑,得等三位哥哥都尝过了他才能开动。
“六弟,急什么,就这么一小盘肉,还是等皇祖母和父皇吃过了再说吧。”李稷故意逗他。
好在这时青云也帮着青玉去切肉了,因此,颜彦很快又端进来两盘肉,“六殿下放心,管够。”
说完,颜彦偷偷对一旁立着的容姑姑使了个眼色,容姑姑跟着颜彦出了房门。
原来,颜彦没预计到会有这么多人来,且这四个都是大小伙子,她担心两只羊腿不够,所以想请容姑姑发话去御膳房再要两块羊肉来,最好是在外面冻着的。
还别说,幸好颜彦多要了两大块羊肉来,否则,这顿饭还真不够吃,饶是如此,最后颜彦和容姑姑几个也只是吃了个半饱,因为调料也没有了。
饭后,李琮想到要和颜彦谈话的内容,特地把李稷几个留了下来。
颜彦早就猜到皇上不可能是为了一顿饭赶来的,见此忙吩咐青云和青玉煮上了颜彦自己泡制的大麦茶,这茶是颜彦上一世的老妈最喜欢喝的,减肥解油腻,助消化。
当然,最重要的是制作简单,大麦烘焙后和茶叶一起用碾子碾碎,再用筛子筛出细粉来即可。
烘焙工具和碾子是现成的,颜彦要做蛋糕,外面买的面粉很难达到她的要求,因此买回来之后也得用碾子和筛子过几遍,因此,也方便了她做大麦茶。
“这是什么茶?”太后闻着有一股麦香,问道。
“回太后,这叫大麦茶。”颜彦说完介绍了一下大麦茶的主要功效。
还好,这段内容可以从医书上找来,颜彦不用担心出处。
“你连医书都看?”李琮惊讶了。
“父皇忘了妹妹那次出手救熙儿一事了?”李稷倒是很容易就接受了这点。
“丫头,那这锅子和调料又是从哪里学来的?”李琮命颜彦坐了过来。
颜彦告了个罪,侧身坐在了炕沿上,挨着太后,“回皇上,一半也是从书上看到的,一半是自己琢磨出来的。”
接着,颜彦把自己从书上看到关于北地的那些游牧民族如何吃肉的描写学了一遍。
颜彦的话还没说完,这下换做李稷好奇了,“妹妹怎么会去看关于游牧民族的书?”
“我闲暇时喜欢看游记,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饮食习惯都不一样,这就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性格也不一样,比如说我们汉人,经过了好几千年的文明进化,我们早就摒弃了那种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进入到农耕文化,有一套完整的文字文化传承体系,也有我们一套完整的饮食文化体系,换句话说,吃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时果腹,也是一种文化的享受;可对那些胡人来说,吃仍是简单粗暴的果腹,甚至还离不开茹毛饮血。”颜彦自然猜到了皇上方才那句问话的意义,索性多解释了几句。
“可这跟性格有什么直接关系?”李穑问。
“当然有,农耕民族有固定的村子、田地和生活圈子,如果没有战争和天灾,他们一般不会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而游牧民族是流动的,他们逐水草而居,经常会因为和别人抢夺地盘而大打出手,因而他们崇尚的是武力,是弱肉强食,谁打赢了这块草地就归谁,所以游牧民族的性格和他们的饮食一样,也是简单粗暴。而我们汉人则崇尚儒教,我们接受教育接受文明,还有很多存在了上千年的规矩礼仪约束着我们,我举一个最最简单的例子,游牧民族可以母女、姑侄嫁同一个人,在我们汉族是绝对不允许的,这叫乱伦,而他们的脑子里是没有这个词的,他们只在意子嗣的绵延。”
颜彦的话音刚落,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