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太后驾崩,多少曾经和大周有过龃龉或者曾经交过恶的国家或部落主动来吊丧,且还携带重礼,包括女真和蒙古。
当然了,李琮也清楚他们大多是有所图的,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对颜彦是一百个放心的,因此,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人的企图来达到他自己的目的,从而为大周谋取更大的利益。
比如说这次女真,李琮也见到他们来使,女真仍是有意和大周交好,想和大周一起瓜分辽国,虽说这次没有燕云十六州作为诱饵,但女真开出了辽东辽西的条件,他们只要靠近蒙古的那片草原,剩下的都给大周。
………………………………
第七百七十七章、三派
李琮因着颜彦的缘故,并没有答应女真。
或者说,也因为耶律洪禄,耶律洪禄主动归还燕云十六州,又承诺做大周的附属国,他不能言而无信。
再则,吴起还带着他的五万人马在辽国帮着抗金呢,他这个时候若是接受女真的条件,那他这出尔反尔的小人之态和女真又有什么区别?
不过他着实有些想不通,为何昔日勇猛善战的契丹人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了。
这个问题颜彦也不好回答,斟酌了一下,她提出了几点看法,其一,辽国目前汉化比较严重,属于半农耕半游牧状态,而女真则是刚崛起的游牧民族,因此,辽国和女真相比,有点类似于当年的大周和辽国,在骑术和战马等方面不具备任何优势;其二,辽国刚和大周打了五年,内耗太大,还没有休养生息过来,而女真早就预谋对辽国下手,早就做好战争准备了;其三,女真和蒙古联手了,可西夏和辽国的情形差不多,帮不上多大的忙;其四,辽国和女真对战,不是在牧区就是林区,火炮的威力也发挥不出来,这个时候还是要靠骑术和箭术以及各种冷兵器。
不过话一说完,颜彦倒是想到了一种便于携带的轻式武器,火铳,可惜,她对此所知也不多,所以没有向皇上提及此事,打算回去后和陆呦一起研究研究。
事实上,颜彦所说的这四点,其中第二第三点他自己也考虑到了,就是第一点和第四点他没有想过,或者说,没有系统地分析过,倒是也有一点模糊的认知。
主要是他对这两个民族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不是很了解,他只知道,那些人大多是生活在草原上的,可草原具体是什么样子他并没有亲眼见过,所以没有直观的认知。
说起来,他还是从颜彦这知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这两个词的,他之前只知道汉人大多以种地为生,契丹人大多以放牧为生,可两个民族具体有哪些优劣性他就说不全了。
所以他一直想不明白,为何陆呦能用这些火炮火药很快把契丹人打得落荒而逃,而这些东西到了契丹人手里却发挥不了作用。
一开始他以为是契丹人不会用火炮的缘故,可后来吴起的失利告诉他,事情并没有他想象得这么简单。
这不,听了颜彦一席话,他才明白,原来,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古人早就总结明白了,是他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不对啊,这些连我都不清楚,你怎么知道他们生活在牧区和林区?”李琮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皇上叔叔,外子在前线打了这么多年,还有,游记上也有不少关于他们的描述,除了居住环境,还有饮食习惯等,此外,那年我家两个丫鬟陪着太子他们走了一趟女真和辽国,回来后把详细的地形地貌都告知我了。”颜彦不慌不忙地说道。
李琮知道这未必是实话,倒也没再继续问下去,而是换了个问题,问若是陆呦前往有几分胜算。
这个问题颜彦回答不出来,李琮命她回去和陆呦好好探讨探讨。
李琮是在正月开印第一天的朝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提起让陆呦前往辽国接替吴起的,这件事几乎没有任何异议就通过了。
只是谁也没想到,就在大家以为要散朝时,李琮忽然提起了李熙和陆衿的亲事,说这是太后的遗愿,他不能让为他操持了一辈子的母后带着遗憾离开,因而,他在太后的病榻前答允了这件事。
只是目前仍在国孝家孝期间,这件事不宜大肆操作,可鉴于目前他国对陆衿的觊觎,以及外界流言对平燕侯一家造成的困扰,李琮觉得有必要先把这件事公诸于众,一来是安抚颜彦一家,二来是让那些人早点死心早点回到他们自己的国家去。
可能是这件事对大家的冲击太大,也可能是太过突然,李琮说完后大殿里有瞬间的冷场,继而才是嗡嗡的交头接耳声。
紧接着就有人站出来反对,说李熙是皇世孙,将来不但会是皇子,也会是太子,怎么可以娶武将世家之女?这不明摆着和太祖皇帝的律法相悖吗?
不过很快也有人站出来反对,一,陆呦虽出自镇国公家,但他是庶出的,他的平燕侯一爵并不是靠世袭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功勋得到的,且刚两年时间,算不上世家;其二,李稷虽为太子,可并不等同于皇上,因此,他的儿子目前只能是皇孙,太祖律法并没有提到皇孙不可以和武将世家之女成亲。
因着这两点都和太祖立下的律法对不上,所以李熙娶不娶陆衿是皇家的私事,上升不到忤逆太祖的高度。
朝堂上很快分成了三派,一派是以工部、兵部官员为首的赞成派,一派是以武将世家为首的反对派,还有一派是以三位丞相为首的沉默派。
由于反对派里的武将世家缺了仍在丁忧的镇国公陆端和正在辽国前线的治国公吴起以及被扣押在苗人手里的朱韬和前往解救他的平南侯刘承礼,再加上一个略有私心的辅国公王硕,还有保持沉默的颜芃和孟诺,因此,反对派里的声浪并不是很高。
眼看着赞成派就要占上峰了,眼看在皇帝就要下旨了,左相徐良兴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臣也以为此事不妥,臣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虽说太子不等同于皇上,可太子早晚有一天会坐上那个位置,皇世孙早晚有一天会成为皇子和太子,彼时,他们又该如何向群臣交代?难不成直接说,当年他为求娶平燕侯之女所以钻了个空子,早早把亲事定下来了?此是其一,其二,皇世孙年刚十二,离束发之年尚还有三年,且陆侯之女年方八岁,尚未定性,微臣以为这门亲事太过仓促,毕竟皇世孙的未来妻子关乎到国运昌祚,哪能随随便便就定下来?”
话音刚落,颜芃正要出列,右相王实修先站出来了。
………………………………
第七百七十八章、老狐狸
王实修素来和徐良兴不睦,因而,他一看徐良兴反对,自然是要赞成。
“回皇上,臣不赞成徐相之言,理由有四,一,平燕侯的确算不上武将世家;其二,皇世孙目前不是皇子;其三,正因为皇世孙的亲事关乎到国运昌祚,所以更应该求娶陆姑娘,毕竟百惠郡主和平燕侯这对夫妻这几年的功德是毋需赘言的,在场的任何一位心里都清楚得很,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的他国王孙公子来求娶。第四,皇上已经答允太后,难不成你们想逼皇上做一个不忠不孝之人?”
话说到这,王实修觉得陆衿嫁给李熙对他来说绝不是什么坏事,因为他清楚,颜彦对颜彤一向照拂,尤其是颜彧没了之后,这姐妹两个非但没有生出隔阂,反而走得更近了,因此,将来他百年之后,儿子的仕途有颜家和颜彦帮衬着,他可以安心了。
可这对徐良兴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本来颜彦和陆呦现在就事事压着陆鸣一头,这陆衿若做了皇世孙的妃子,颜彦的靠山更硬了,以后陆家还能有陆鸣的地位?
因而,王实修说完,徐良兴又站了出来,“启禀皇上,臣有话问王相,何为世家?”
这话没等王实修回答,礼部尚书欧阳佐站了出来,“世家一词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也即世世代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
“敢问王相,陆家算不算世家?”问的依旧是徐良兴。
“陆家自然算是,可陆呦是庶出的。”王实修此时的底气已不是很足,不过他很快又挺起了胸膛,“平燕侯是。。。”
“平燕侯是世袭罔替的爵位,仅位于四公之后,已然列于十二侯之首,怎么不是武将世家?谁敢不承认它不是世家?”徐良兴把话接了过来,没让王实修说完。
“好,就算退一步,平燕侯是世家,可皇世孙李熙并不是皇子,还有,这件事是太后的遗愿,皇上已经答允了,你这么做,置皇上于何地?”孟诺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臣绝对没有忤逆犯上触犯天颜的胆子,臣只是就事论事,是,太后的遗愿我们要遵守,可太祖皇帝的遗命难道我们就可以不遵了吗?”说到最后一句话,原本弓着身子的徐良兴也挺直腰身看向了孟诺。
“皇世孙不是皇子,这点和太祖皇帝的遗命并不相悖。”孟诺直视着徐良兴回道。
“敢问孟侯,皇世孙目前不是皇子,谁敢他说他将来不是皇子?”
“将来,将来的事情还早着呢,吾皇正值壮年,徐相苦苦相逼,一再强调皇世孙是皇子,究竟意欲何为?”王实修总算抓到了徐良兴的把柄。
“好,姑且就算皇世孙不是皇子,可皇世孙的亲事关乎国运昌祚总没错吧,陆家姑娘再好,也不过是一个八九岁的奶娃娃,现在就下定未免太操之过急了吧?谁敢保证她将来一定能辅佐皇世孙?”定西侯马骏站了出来。
“这就不劳马侯操心了,我那个侄外孙女一直由我侄女亲自教导,不敢说将来能超过其母,但其母的本事肯定能学过七八成。我想,外界觊觎我那侄女本事的人大有所在,马侯应该不会对此有所质疑吧?”颜芃站了出来。
“这倒未必,同为颜氏女,令嫒和百惠郡主相差何止一点半点,颜侯又凭什么笃定百惠郡主生的孩子一定就聪慧能干呢?”徐良兴讥讽道。
“很简单,凭我是她的父亲,凭拙荆是她的母亲,凭我们是她的父母。”陆呦忍不住站了出来。
之前因为事关自己女儿的亲事,他不好意思张口,再则,内心里他对这门亲事并不是很热衷,可如今情形不对了,居然有人质疑自家女儿的才智和品行,陆呦哪里还能忍得住?
“好,孤就喜欢平燕侯这霸气。能和平燕侯和百惠郡主做儿女亲家是孤的荣幸,也是孤的心愿。大家可能也清楚,陆家大小姐曾经做了小女两年的伴读,太子妃一直对陆姑娘赞誉有加,就连太后和母后也没少褒奖这孩子的聪慧。老话说,三岁看老,陆姑娘都九岁了,她的品行和才智如何,我们早就看得清清楚楚的了,否则,皇祖母也不会病榻前留下遗言,她是怕我们因为太祖遗命错过这么好的女孩子,所以才特地交代,皇世孙不是皇子,两家结为亲家也不算抗命。”太子李稷站了出来。
李琮见这半天温文山一直没有开口,这老狐狸,准是又保持中立想两不得罪了,因而,太子话音一落,李琮没让别人开口,直接点了温文山的名,“温相,依你之言,到底算不算抗命呢?”
温文山在李稷发言时就察觉到皇上的目光落在了他身上,因而,接到皇上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