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容易惹祸的。
陈滢留意到了马氏的神情,也猜到了其中缘故,因而笑着把话接了过来,“好了,彦儿,这几个弟弟还小,一下子说这么多他们也理解不了,以后再慢慢教吧。”
“三婶,我听懂了大姐的话,大姐是让我们好好念书,可也不能念死书,还有,大人们的事情我们是不能掺和,可姐姐们被欺负了我们也不能放任不管,我们要成为姐姐们的依靠。”颜彰总结道。
“这我也懂,大姐早说过了,要想成为姐姐们的依靠,首先自己得变成一个强人,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明,明,明。。。”后面的话颜彬记不住了,求救似的看向了颜彦。
没等颜彦开口,只见马氏扑哧一声笑了,“们两个小崽子就等着气我吧,我苦口婆心跟们说了多少话,怎么不见们记得一点半点,倒是大姐什么都记得真真的。”
“娘,我也记得娘的教导,没忘呢。”颜彬到底是小一些,很快就忘记了方才的不快,蹭到母亲身边撒娇了。
“好了,好了,晚饭也差不多好了,们闹了这半日也该饿了。”颜彦也把话岔过去了。
“大姐,我早饿了,从书院回来我就没吃东西,就等着来大姐家解馋呢。”颜彬一听吃,更是见眉不见眼了。
马氏一听这话就势给了这个儿子一巴掌,不过这次没怎么用力,“小崽子,好像我不是亲娘似的,巴巴跑大姐家来解馋。”
“二嫂子知足吧,这孩子们感情好可是我们求不来的福分,比给他们留一座金山银山都强。”陈滢看了眼自己的几个儿女,还都拘谨着呢。
“这话真真说到我心坎里,说实在的,这些年也多亏了彦儿这个做大姐的,对这些个弟弟妹妹可没少花心思,要不几个孩子也不能跟她这么好,可惜。。。“后面的话马氏没有说下去,她是想到了颜彧。
当初这两姐妹也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可最终还是因为一个男人分心了,偏还是一个这样朝三暮四没什么责任心的男人,这时的马氏真生出了几分悔意。
早知陆鸣是一个这样的人,说什么当初她也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
可事实已然如此了,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背负着这么大的压力和良心债,她总得为女儿的将来谋划点什么,以期弥补一下她们母女两个为这桩婚事失去的亲情和声誉,有所失总得有所得吧?
总不能两头都落空吧?
因而,这个时候的马氏是决计不希望几个孩子帮倒忙的。
陈滢自然也猜到马氏这一刻准是想到了颜彧,忙笑着把话岔开了,“彦儿,三婶是一个粗人,没多少见识,以后这几个弟弟妹妹也劳多费心教导教导,三婶先谢过了。”
“看三婶说的,三婶若不嫌我粗鄙,就带着弟弟妹妹们多来走动走动,大家在一起说说话,什么教导不教导我可不敢当,我怕传了出去惹人笑话我不知高低。”颜彦笑着答应下来。
说话间大家进了花厅,花厅预备了两个烧烤用的炭火炉子,另外还在地坑上点了一个火堆,架了个三脚架子,架子上放了一个平底铁锅,最早是用来烤蛋糕的,如今被颜彦临时用来当成铁板烧了,这样看起来更干净些,也适合这些夫人小姐们用。
饭后,颜彦命人给大家沏上了一壶龙井,这是颜彦特地托金陵的颜苾姑姑弄来的,而且再三交代对方,千万不要弄成茶饼,只需把嫩芽叶在热锅里翻炒一会把水分烘干就好,颜彦给出的理由是自己想研究做团茶玩。
当然了,这些茶叶具体是怎么处理的颜彦不清楚,但对方送来的茶叶基本满足了颜彦的要求,可以直接冲泡,不用再煮,而且茶的味道虽清淡不少,茶香却一点没有破坏,似乎还更浓郁了些。
颜彦尝过之后还给宫里送了点去,连皇上也喜欢上了,估计茶叶的历史将要改写了,当然了,这个跟颜彦就没有多大关系了。
“彦儿,这茶叶是从哪里买来的,怎么跟我们平时喝的不是一个味?”马氏问了出来。
“嗐,别提了,我是请金陵的姑姑帮我去买一点西湖的龙井散茶来,我想学着做团茶,打算明年给太后一个惊喜,谁知折腾了好长时间也没做好,倒是研究出几种茶点和一种新式的冲泡方法,我觉得这种茶汤更适合我,清淡,我喝了之后也不会晚上睡不着觉,所以我就这么用下来了,们要喜欢的话就拿一点去。”说到这,颜彦命青秀去上几样茶点来。
颜彦做的茶点其实是抹茶味道的饼干,当零食吃的,铺子里也有卖的,因为加了黄油,味道还是蛮正宗的,至少颜彦是比较喜欢的。
马氏和陈滢也拿起一块尝了尝,“这里面都加了什么,这味道以前没吃过。”
问话的是陈滢,没等颜彦开口,马氏笑着说道:“要怎么说这孩子聪明,没少捣鼓这些吃食,连宫里的太后也没少夸她,做出来的东西连他们都没见识过。”
“哪有二婶说的这么夸张,也不都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些都是她们几个做出来的,可能这就是老人们常说的什么东方不亮西方亮吧?团茶没做成,做成了这个,也没白忙一场。其实,我觉得做人和做事一样,只要花心思琢磨了,这条路走不通,换一条路,说不定会有什么意外的惊喜等着也未必。们几个记住了吗?”颜彦最后一句话是对颜彰颜彬几个说的。
“我懂,失之桑榆,收之东隅。”颜彰言简意赅地总结了颜彦的话。
“不错,孺子可教也。”颜彦送了对方一个鼓励的微笑。
………………………………
第四百九十五章、三个愿望
这天的聚会最后是围绕着“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展开的,因为颜彦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
没有嫁给陆鸣,做不成国公府的世子夫人,可她做了百惠郡主,又两次被写进史志,最难得的是,夫妻同心,夫妇和顺,早早从陆家分出来单过,不比整天留在陆家看别人的脸色守别人的规矩强?
这番话大部分是马氏说出来的,而马氏的意思无非是告诉陈滢和提醒颜彦,是她替颜彦挑了一个好夫婿,是她把这份惊喜送到颜彦面前的。
颜彦笑了笑,倒没有去驳她,不是看她的面子,而是看颜彰颜彬几个的面子。
腊八这天,因着要祭祀,颜彦和陆呦两个只得带着陆衿回陆家吃了顿饭,随后,陆呦带着二房的陆咏陆唯去了祠堂,也就半个多时辰就回来了,随后便提出了告辞,他有现成的理由,工部的活还没做完呢。
腊月初九,颜彦请颜家人来明园聚了一天,算是正式给陈滢一家接风洗尘,把颜杉、颜影几个庶出的弟弟妹妹一并喊来了。
还好,这一次聚会的主要话题是太后的走亲戚,马氏是想问问颜彦都准备些什么菜,太后和皇上还有太子他们又各自喜欢吃什么等等。
从这个话题又延伸到过年的习俗,有京城的,有陈滢说的庆州的,还有颜彦补充的闽南的,颜家过年至今还保留了一点闽南的习俗,比如蒸碗糕和萝卜饼,这些都是颜夫人在世时留下来的习惯。
这个话题结束后,颜彦干脆领着大家去街上了逛了逛,实地感受了番京城过年的热闹和风俗。
当然也没白逛,买了一大堆的年货回来,门神、年画,也叫画片,桃符,灯笼、焰火、鞭炮等等,这个时空还没有贴对联的习俗,但可以挂灯笼。
因着陆呦的忙碌,这一次颜彦一直拖到腊月二十九这天才搬回的陆家,除夕的祭祖是陆呦代替陆鸣领着族中子弟传递东西的,也是陆呦代替陆端站在族长身边完成仪式的。
这顿团圆饭因为缺了陆端、陆伫和陆鸣,老太太和朱氏的兴致明显不高。
不过陆衿陆袓两个小东西到了一处倒是很开心,陆袓马上就该一周岁了,走路虽不太稳妥,但口齿却挺清晰的,基本的叫人也学会了,比如说祖母叫祖,曾祖母叫太,颜彦和陆呦这对大伯娘和大伯则都叫大,也知道管陆衿叫姐姐,总喜欢往陆衿身边凑。
因着孩子还小,颜彦也没有没法约束孩子不搭理她,再加上又是一个过年,颜彦不想闹得一家子不宁,因而也就默许了。
饭后,陆呦早早回去看书了,颜彦本也想带着陆衿早点离开,可老太太兴致忽然高了起来,非要看着两个小东西玩闹,甚至还把陆鸣那几个庶出的孩子抱了来,那三个大的也有七八个月了,会爬,也会回应大人的逗笑,见到这两个小姐姐,也是特别兴奋。
而陆老太太看这一炕头的小不点,脸上总算有了点笑意。
这么一耽搁,颜彦抱着孩子回到松石居已是亥时多了,陆呦接过孩子哄孩子睡着后,颜彦已泡好了一壶茶摆上了几样点心,因为他们两个要守岁。
两人有一搭无一搭回忆了过去一年的收获,又说起明年的打算来,说着说着颜彦忽然有了一个提议。
“夫君,不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们两个分别写下明年的三个愿望,写完后我们好生收起来,明年的此时再来看看我们许的愿望实现了几个。”
“娘子有令,莫敢不从。”陆呦笑着应了,亲自去取了笔墨纸砚来。
颜彦的三个愿望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第一是大周的战事可以早点结束,第二是希望能有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第三是丈夫的科考可以通过。
陆呦见颜彦这么快就写好了三个心愿,笑着打趣道:“娘子该不是早就想好了吧?能不能给我一点提示?”
“不能,要都不一样才好呢,最好我们两人的愿望都能实现。”颜彦说完凑到了丈夫身边。
陆呦看了她一眼,倒是也没推开她,而是提笔写道:“一愿彦儿平安健康;二愿衿娘没病没灾;三愿彦儿的心愿都能实现。”
“夫君,你就不为自己求点什么?还有,第一个和第二个心愿可以合并的,用一句家人平安代替,这样你就可以多许一个愿望的。”颜彦感动虽感动,却也为对方的迂腐着急。
“不一样,在我心里,我的家人只有你和衿娘,可我怕菩萨不清楚。娘子放心,你的平安就是我的平安,我们夫妻一体。”陆呦的回答换来了颜彦一个热情的拥抱。
次日是大年初一,颜彦和陆呦早早爬了起来,颜彦是要去朱氏和老太太那立规矩,陆呦是要去参加祭祖,陆端不在家,陆鸣又卧炕不起,陆呦这次倒成了主力了,早早就要去上房招待族人。
颜彦去见朱氏时,颜彧先一步到了,正在伺候朱氏洗漱更衣,见到颜彦,她脸上略闪过了一丝不自在,不过很快放下了,主动问了个好,颜彦只是略点了点头,心下却颇有点为颜彧不值。
事实上,上次在颜家见面,颜彦就发现颜彧的性格变了很多,抛开她对原主用的那些心机,不可否认的是她性格中的确有很多原主没有的优点,爱说爱笑,活泼开朗,对人热情大方,整天神采飞扬的。
而这也正是陆鸣曾经最欣赏她的地方。
可一年多的婚姻生活让她似乎变了一个人,脸上总是一团抑郁之色,整个人没有一点朝气,眼睛也不再明亮。
这种变化不是颜彦带给她的,应该是陆家加诸在她身上的,先是谎言的被揭穿,紧接着是陆鸣的变心,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