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真是世风日下了,大街上居然也一点也不避嫌,不堪入目,不堪入目啊。”有人顿足喊道。
因着他声音不小,他一开口,很快有人顺着那人的目光搜寻起来,这才发现有一对男女毫不避嫌地手牵着手往前走。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大家都戴着面具,谁也认不出时谁,再有一个,颜彦身量不足,她还不到十五周岁呢,身高估计也就一米五左右,而陆呦比她高了一个头,因而有人很快替他们回答了,“兴许是父女呢。”
“父女也不行啊,父女也得讲男女大妨啊。”有人驳道。
颜彦自是不清楚这些,可架不住有人非要好事,非要摆出一副卫道士的架势,因而,当她拉着陆呦的手站在一家摊位前,指着上面的一盏百合灯娇娇糯糯地喊出“夫君,我要这盏。”时,后面跟来看热闹的那几人忍不住了,其中一位男子上前指着陆呦训道:“这位公子,看你的穿着打扮想必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你的礼义廉耻呢?莫非你只是一个徒有虚表的寡廉鲜耻之人?”
说完,没等颜彦反应过来,只见那人又指着颜彦骂道:“愚妇,愚妇,有辱斯文,有辱斯文,你知羞不知羞?”
颜彦见对方目光落在他们互牵的手上,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总算是明白了祸从哪出的。
“这位公子,听你的话,你也是读书人,请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该当何解?”颜彦反唇相讥。
“你,你,你。。。”对方被颜彦问住了。
“强词夺理,颠倒黑白。难怪夫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若依你所见,碰上不平事谁都不出声,岂不助长了这世道的歪风邪气?再有一个,你们两个公然在大街上不顾道德礼仪,毫不避讳别人的目光,我们就是想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也难啊。”不知从哪里窜出一个戴着狼面具的长衫公子说道。
“非也,其一,我们两个是夫妻,且我们戴了面具,算不上公然,其二;我们是因为怕走丢才牵手的,不是你想的什么歪风邪气;其三,今日是元宵佳节,是允许女子出行玩耍的日子,前人有诗为证,‘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公子您呀,还是少管闲事,你玩你的,我们看我们的,莫要学那愚人,好好的学问不做,偏要学一身迂腐气。”
颜彦说完,旁边有几个女子笑着拊掌了,其中也有人冲那个男子说道:“我瞧着这位公子也着实迂腐,居然连元宵节灯会的来历都忘了。”
这话一说,倒是提醒了颜彦。
确实,古代的元宵佳节就是给男女提供一个不受规矩约束的变相相亲大会,《大明宫词》里的小太平不就是在元宵节遇到的薛绍吗?薛绍摘下面具那一瞬间,小太平便呆住了,从此沦陷了。
当然了,那是唐朝。
唐朝的风气比起大周来肯定要开放多了,但大周多少沿袭了些唐朝的某些习俗,比如这元宵灯会,虽不至于公然相亲配对什么,但毕竟给了女孩子唯一一个不受规矩约束的机会。
因此,颜彦和陆呦这对已婚夫妻牵个手实际上也算不得什么离经叛道的行为,毕竟这地方人多是事实,容易走散也是事实,因此,大街上牵手的人绝不只是颜彦和陆呦。
只不过这些人一看陆呦的长衫猜到他是个读书人,便想拿他开刀,觉得他有辱斯文了,哪知一脚踢到铁板上了,且还不是一块,是两块。
这不,见自己同伴被奚落了,另一位戴着狐狸面具的男子站了出来,刚要和颜彦争辩争辩,谁知颜彦拉着陆呦转身扬长而去了。
男子倒有心追上去,青云青玉两个把他们拦住了。
………………………………
第二百二十章、怼回去
待青玉青云两个离开后,那位戴着狼面具的男子看向了另一位戴着鹰面具的男子,“宁静兄,你在想什么?还有,方才你怎么不作声?”
“岂止宁静兄不做声,没看讷言兄这半天也没开口吗?”戴着狐狸面具的男子向另一位戴着猴子面具的人问道。
“我说你们两位,难道真的没看出这两人是谁?”戴着猴子面具的人问道。
“谁?”戴着狼面具的人问道。
“哦,我知道了,原来是他们。”另一个戴着老虎面具的人拍了下自己的脑袋。
见此,戴着鹰面具的人瞪了一眼戴着猴子面具的,倒是没说什么。
原来,这位戴着鹰面具的男子就是陆鸣,最近几年,每年的元宵节家宴结束后,他都会邀三五好友知己什么的出来聚聚,大家在一起喝喝小酒,吟诗作赋,待天黑后再来灯市逛逛,找寻点作诗的灵感,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而这所谓的三五好友,自然也不是普通人,比如这个戴猴子面具的就是吴哲,陆含的丈夫,陆鸣的妹夫;而这个戴着狼面具的人则是门下省左相徐长兴的儿子徐钰,另一个戴着狐狸面具的人是户部尚书石光裕的儿子石曦。
除了这几个人,还有治国公府的世子赵鸿,也就是戴着老虎面具的人,赵鸿的母亲是陆端的胞妹;剩下那个则是朱氏的娘家侄子朱晋,这两个都是陆鸣的表亲,只不过朱晋的年龄小些,也不是嫡长孙。
说来也是巧,这几个人可可就是一个多月前在松麓书院和颜彦对辩的人,原本徐钰和石曦就觉得颜彦说话的语气和声音很熟悉,这会见了陆鸣和吴哲的态度,也猜出了颜彦的身份,也就明白方才为什么一直是颜彦开口了。
“原来是她呀,哼,人尽可夫的货色,幸好二表哥没有娶她。”朱晋忿忿说道。
上次在松麓书院他就被颜彦堵的哑口无言,为此他耿耿于怀了好久,偏今日又撞上颜彦和陆呦两个夫妻和顺的样子,所以一怒之下有些口不择言了。
“怎么说话呢?”陆鸣训了他一句。
“不是吧?她都这样对你了,你还这么维护她?”朱晋瞪大了眼睛。
“这是两回事,毕竟当初是二哥退亲在前,你还想人家怎么对你?”吴哲说了一句公道话。
“咦,有点意思,宁静兄都没有开口维护,反而是讷言兄替她说话了,有点意思。”本来只想看热闹的徐钰忍不住揶揄了一句,他是嫌热闹不够大。
“就是,我看你应该改名叫多言,叫什么讷言?”朱晋见有人站在自己这边,也跟着呛了一句。
“好了,还看不看灯市了?对了,陆鸣,听说你们家今年的谜面是那个女人出的,不如我们几个去看看她到底出的是什么?”赵鸿到底大两岁,息事宁人地说道。
“真的吗?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借此做点文章?”朱晋眼睛一转,想出了一个主意。
“不好吧?真闹开了影响的是陆家的声誉。”吴哲又插了句嘴。
“放心,我不会针对陆家的,也不会被他们抓住把柄的。不过我倒是有几分好奇,如此粗俗不堪的女子居然入了太后和。。。”
“打住,这种话是轻易能说出来的?”陆鸣又训了朱晋一句。
“好了,反正闲着闲着,不如我们就去看看陆家的花灯吧。”徐钰提议道。
他听父亲提过这位颜家大姑娘,也亲自见识过她的口才,因而对她的才学心下也颇为叹服,所以一听陆家的谜面是颜彦拟的,顿时有了兴致。
话说到这,陆鸣也动心了,他倒不是专程想去看看颜彦拟的谜面,而是想看看能不能碰上别人,再来一场偶遇什么的。
于是,这几个人也跟着往前走了。
说来也是巧,颜彦几个此时也站在了陆家的花灯前,他们一行赶到的时候,可巧李稷带着李穗、李稹、李穑几个正站在花灯前猜谜呢。
除了他们四个,貌似还有两位公主,这六个人也都戴着面具呢,颜彦先认出了他们的声音,只不过她没有主动现身,而是拉着陆呦退后了几步,她想听听别人对她拟的这几个谜面有什么看法,因为旁边还有好几个外人呢。
不知是不是颜彦出的谜面有点难,谜面是两句诗,谜底是地名,却又没有言明是燕云十六州,因而一般人很难联想到那去。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个跟地名有关系吗?这句诗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这李凝的幽居在哪里?”李穑问。
“还有这句,‘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到底出自哪里,我怎么没见过?”李稹也问道。
“别不是杜撰吧?这年头,号称有才学的人太多了,可真正有咏絮之才的有几人?”朱晋可巧赶上了,闲闲地接了一句。
这话他当然是说给颜彦听的,因为他看见颜彦就在离摊位一丈来远的地方站着,多半也是想听听别人对她谜面的评价,这愿望他得满足啊。
“杜撰如何,不杜撰又如何,不过就是一个谜面,也没非说要前人的名句。”李穑不爱听了。
他倒也不清楚这谜面就是颜彦出的,他只是看不惯朱晋的张狂样,而且对方一来就点明了咏絮之才,岂不是正好暗合了近期颜彦传出的这些名气和才气?
偏这又是陆家的摊位,因而李穑连片刻的犹豫都没有,直接凭本能把话怼了回去。
再说了,本来嘛,一个谜面,谁也没规定一定要用前人的诗句,自己写的诗作怎么啦,有本事也自己写去啊,谁也没拦着!
不对,等等,难道这些谜面是颜彦做出来的?
还别说,这句“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字回时,月满西楼”确实像是出自女子之手,保不齐还真就是颜彦写的。
一念至此,李穑细细打量起眼前的这几人来,虽然这几个人都戴上了面具,可一看对方的裘皮锦袍和头顶的发冠,不用问也知道是贵族了。
………………………………
第二百二十一章、猪队友
李穑正打量陆鸣一行时,陆鸣几个也在打量李穑一行,偏今天李穑几个出门前李稷强调了一定要低调,所以他们身上穿的还不如陆呦和颜彦,都是细麻面的羊皮大袄,连绸子都不是,因而,朱晋轻敌了。
不独朱晋轻敌了,陆鸣几个也走眼了,因而见李穑反驳朱晋,陆鸣看了一眼徐钰和石曦,徐钰斟酌了一下,开口说道:“杜撰不杜撰确实影响不了什么,我这位小兄弟也是见这些谜面大部分是借用前人的诗作,所以才以为这两句面生的小词也是前人的作品。”
“就是啊,既然大部分是前人的诗句,何不索性一直采用前人的?为何非要夹两句自己的词作,这不明摆着是来沽名钓誉的?不就是想让别人夸夸她的诗才堪比前人么?”朱晋见徐钰开口帮他,底气更足了。
“这是什么论调?谁规定谜面一定要用前人的诗句?再说了,这是灯谜,灯谜,你懂不懂?有本事就猜谜底,没本事少。。。”
“小六,你也说了,一个灯谜而已,跟不相干的人计较什么?”李稹看出这几个人是来找碴的,拦住了李穑。
“也是,我也是糊涂了,四哥,你来猜猜,这个地名是哪里,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字回时,月满西楼,云,燕,月,地名,大哥,我猜中了,这地方莫不是云州?”李穑灵光一闪,跳起来说道。
“还别说,应该就是云州,六弟,去,问问,对不对?”二皇子李穗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