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是顺带,现在可不是了。我家的商队只要一抵达北地的城府,主顾就来买豆腐。”张元心道:顺便买茶叶、绸缎、胭脂水粉、首饰等等。

    李如意心道果然被我猜中了,豆腐大卖是好事,你们家的货跟着热销也是好事,我们两家皆大欢喜。笑问:“年前你们家要的豆腐量大吗?”

    “那是肯定大的,到时还请你们家帮帮忙给卖豆腐给我家主子。”张元坦诚相待就是为了年前从李家大量的进豆腐。

    李山喜滋滋道“那太好了。”

    李如意心里暗笑老爹只想着赚银子,就没想过量那么大,能不能把豆腐做出来。望向张元缓缓道:“年前除了你们家,别人家来我家买豆腐的量肯定也大,我怕家里忙不过来,准备过几天添些人手。”

    张元疑惑道:“你们家现在还没有买人吗?”上次就听李如意说要买人。

    “一言难尽。”李如意不想在外人面前诉苦,又问道:“年前你们家大概需要多少斤豆腐,先说来听听,我心里好有数。”

    张元早就跟马松商量过了,当即答道:“至少一万斤。”

    李如意瞟了李山一眼,轻声道:“凭着我家这点人,可做不过来。”

    张元什么人,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连忙跟李山道:“李掌柜,你家要是人数不够,我家主子派人来帮忙,你看如何?”

    李山可不能让外人学会做豆腐,摇摇头道:“不用了。这怎么使得。”

    “年前的豆腐可一定得卖给我家主子一万斤。”张元想了想,肃容道:“一斤五个铜钱也行。”

    李山一听,眉开眼笑,“这个……”

    “张叔,你稍坐片刻,我去起草契约。”李如意去卧房写好契约,一式两份,李山按了手印签了名都交给张元,让张元带回去让马松签名按手印。

    李家要留张元用饭,张元急于向马松回复,也不好意思打扰李家,这就离开。

    李山笑眯眯问道:“闺女,冯掌柜节前要万斤豆腐的事我刚才已经应下了。你看到时我找几个短工做活行不?”

    李如意淡淡道:“您要是不怕豆腐方子被人学了去,您就请短工,请多少短工我都不会反对。”

    李山低声道:“他们只是磨豆子,我不会让他们看见咱们家做豆腐。”

    “随您的便。”李如意已经被李山的小农思想磨得没有脾气了。

    她手里有足够的银子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也足够买奴仆,可是这个家毕竟不是她当家作主,她必须尊重一家之主李山。

    李山见李如意沉着脸,心里也有些不踏实,可要是听闺女的话买了人,家里开销又会增加,生活压力太大,“闺女,你看咱们家里要是买了人,只是节前忙几天,之后就没有事情可做。”

    李如意没好气道:“谁说没事情可做了,节后开春您拉着我二叔去种地,家里谁来做豆腐?”

    李山一怔,这些天卖豆腐生意太红火了,竟然把开春种地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再说了,您以为节前只有冯掌柜要万斤豆腐?”李如意压低声音,“刘大人、郝县令、燕王府那边呢?要是他们在同一天都要几千、上万斤的豆腐,这么大笔买卖,我们家接还是不接,要是接了做不出来怎么办?那可是官府的人,一句话就能让我们家破人亡。”

    做买卖就是风险与收益并存。收益越高风险越大。

    李家与官府的人做买卖,很有面子赚的多,可是只要有一次没有按期交付货物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李山面露惧色。他只想着多接买卖赚银子,只想着不买奴仆省钱,却没想过雇短工方子会泄露,更没想到如果到期交不出豆腐的下场。

    外面传来男子洪亮的声音,“李老弟在吗?”

 134好心提醒

    “我在家。”李山面色恢复常态,出去相迎。

    张木匠高声道:“我们来送家具了。”

    李如意算着赵氏的预产期,跟村里的张木匠、王木匠各定制了一部分家具,想着在赵氏生之前新家具到位,没想到赵氏受了惊吓动了胎气提前生了。

    今个来送家具的是张木匠,他媳妇、儿子也跟着来了,推着三辆板车,每辆板车上面都用绳子绑着新制的柳木家具,这般来回走了三趟才算完。

    桌、椅、衣柜、梳妆台等,东西很多。

    新家具一件件的搬进了屋里,大厅里的八仙桌、椅子、长板凳,卧房里的衣柜、梳妆台,一下子给李家增添了两分气派。

    张木匠搓着双手,语气带着几分讨好,“老弟,木料有富余,我就给你家多做了两把椅子。”

    张木匠媳妇笑道:“他叔,你们家以后打家具还找我家。”

    李山听着张木匠一家人恭喜的话,脸上笑容不断,心里却盘算着这得花多少钱,够买多少亩啊。

    付钱的不是他,是李如意,可花的是家里的银钱,他就心疼。

    张木匠媳妇是个会来事的,得了家具银子之后,取了十个铜钱给李如意,“这是给你家添丁的贺喜钱,钱不多是我们家的一份心意。”

    村里走人情都是四个铜钱,十个铜钱算是很多了。

    李如意收下道谢,从厨房里取了八个红鸡蛋送给张木匠媳妇,“婶,过些天你们来我家吃我弟弟满月酒。”

    张木匠媳妇见李家回了这么多的红鸡蛋,心里高兴,又把李如意夸了一通。

    张木匠儿子走出李家,小声道:“我刚才看见五狗子从李家后院出来。”

    张木匠媳妇眼珠子一转,神神秘秘的道:“谁都知道李家在后院做豆腐,五狗子去李家后院肯定是偷学做豆腐。

    “我得给李兄弟提个醒。”张木匠立即返回李家,特意把李山喊到篱笆门外,“李老弟,你家的豆腐买卖太红火了,谁看见都眼红,不瞒你说,我就眼红你家。”

    李山微笑,很是谦虚的道:“我还羡慕老哥你有木匠手艺可以一直传下去。”

    “你家要是缺人,就去县城买人使唤,像五狗子那样的小丫头顶多几百个铜钱。”张木匠生怕李山没听懂,拍了拍他宽厚的肩膀,“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家的豆腐方子要是被人偷学了去,你家的豆腐买卖就不能这么红火了。你好好想想。我走了。”

    李山望着张木匠渐渐远去的背影,目光复杂。

    五狗子在卧房里跟赵氏笑说李家都添了什么家具。

    刚才五狗子洗两个小婴孩沾了屎的尿布,肥水不流外人田,洗尿布的水倒在后院的菜地里肥田。

    她为李家着想,没想到被张木匠误会了。

    李如意归置好之后,过来跟赵氏道:“娘,新家具有味,我把您屋子的新家具放在杂房里散味,等味没了就给您搬过来。”

    “你也累了,快坐下歇会。”赵氏的精神比昨晚刚生完孩子好一些,奶水也有了,她的胸不大,奶水却足,不过不够喂两个婴孩,还要煮羊奶。

    “我去给您熬药汤。”李如意只是小坐片刻就出去干活了,要熬的药汤里面主要成份是益母草。

    益母草有清宫的药效,能把产妇子宫里的淤血都清理出来。

    李如意熬好汤药给赵氏喝了,又去做了鸡汤面条给赵氏吃。

    赵氏微笑问道:“中午我吃过饭了,你怎么又让我吃?”

    “您在做月子,跟我们不一样。你得少吃多餐。”李如意扶着赵氏坐起来,把盛着鸡汤面条瓷碗的托盘放在赵氏的腿上,“您吃的好吃的多才有奶水给我弟弟喂。”

    奶水就是人血。赵氏给两个婴孩喂的奶水就是她的血。要不说母亲最伟大呢。

    李如意原身也是吃赵氏的奶水长大的。李如意对赵氏的情分自是深厚。

    马氏嗅着鸡汤浓郁的香味,语气带着几分羡慕,“妹妹,鸡汤是下奶的也补身子,你快吃。”待李如意把空盘空碗拿走出了卧房,跟赵氏道:“如意对你这般上心。你可真是有福的。”

    李如意对赵氏如何,五狗子都看在眼里,想想自己对马氏远远不如,可是马氏待她也远远不如赵氏待李如意。

    李飞跃、李腾高只要吃饱就睡觉,一天只有两个时辰是醒着的,醒着如果不饿不拉臭也不哭,乖的很,这让赵氏、马氏、五狗子都轻松许多。

    赵氏精神一天比一天好,闲时想想以前,觉得家里最亏待的就是李如意,跟马氏道:“当年我生如意的时候,家里的境况不好,如意穿的都是四个哥哥的旧衣服。”

    “你不是不想给如意做新衣,那是因为没有银子。”马氏瞟了一眼给两个小婴孩热羊奶的五狗子,感慨道:“天下没有不疼孩子的爹娘,你我都想天天给儿女穿好衣吃好的,可我们那时哪来的银子。”

    赵氏知道许家的境况还不如李家,“嗯。当年能吃饱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马氏跟赵氏说着说着,就说了自己的心事,“二狗子明年十五岁,我和他爹想着该给他定亲事了。”

    赵氏莞尔,“你不说我还忘记了,二狗子都要十五岁快成年了。”

    马氏缓缓道:“二狗子是我家的长子,我和他爹想找个好长媳,这样对我们全家都好。我们夫妻认识的人不多,家里情况也就那样,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

    五狗子一听要给自己找大嫂,立刻竖起耳朵听。

    赵氏以前曾听马氏说过想给二狗子娶王族的女孩子,不过听丰氏的口气王族的人看不起许家,便道:“女要高嫁,男要低娶。我看你家地方偏一点的村子里寻亲家,女方家里穷点没关系,人口要少事非就少,家里的人老实本分,女方自己勤快懂事孝顺就行。”

    礼村就挨着官道,地理位置比许多村子强条件也强。

    许家在礼村条件一般,可放在地方偏僻的村子那就是条件好了。

    闻言,马氏若有所思。

    三日后,马松的人从李家拉走三千斤豆腐之后,李如意从李山嘴里得到一个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135要卖进青楼

    买人。

    李山同意李如意买人了。

    李如意生怕李山反悔,赶紧叫上李石赶着驴车去了长平县城。

    为什么不叫李山而叫李石呢,原来李如意想一次多买几个人,要是叫上李山,肯定不同意,李石事事都听李如意的,当然叫上李石了。

    叔侄二人进了长平县城,跟人打听卖人的地方,直奔而去。

    县城东北角有一个市场,不但卖人还卖大牲口。这个市场离衙门不远,凡是买卖人口的最后都需要去衙门备案。

    眼下是初冬,即便是阳光明媚的大晴天,气温仍是很低,特别是市场紧挨着县城城墙,又在阴面见不到阳光,十分阴冷。

    李石道:“如意,这里比家里冷。”

    李如意心里有几分兴奋,忽略了天气的寒冷。她站在市场外围,往市场里面瞧了几眼,只见卖人的与卖大牲口混在一起,有卖主吆喝的,有买主跟卖主还价说的脸红脖子粗的,很是热闹。

    有个老头一边走一边跟亲戚道:“我们长平县离燕城很近,许多燕城人为了省银子来到长平县买东西,这下可好,把我们长平县的物价抬上去了,如今人、大牲口都贵。”

    闻言,李如意心道:幸亏没让爹跟来,不然爹听到这些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