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大的爹娘刘宝夫妻生前败坏了刘家的名声,而刘大的所作所为却得到礼村人的称赞。
一个家庭里面的长子很重要。刘大当了好榜样,弟弟妹妹都跟着学好。
刘大还很严厉的教导弟弟妹妹弟弟,不许小偷小摸不许传闲话。
刘家的名声在慢慢变好。
这样的刘大让人敬佩,也得到了李山的尊敬。
“应该的。”许正带着三个儿子也跪下磕头。
许正卖了一年多的豆腐,压根没想到有一天能学做豆腐。他对李家感激不尽。
518李石封官
“许大哥,亲家,我说,你能不能别这么客气。”李山又去扶许正这个憨直的亲家。
章老头、金豆豆爹、余二草爹等带着家人相继跪下。这几家以前跟李家的关系一般,特别是章家,还跟李家有点间隙。
如今,李家竟是免费传授做豆腐,这几家感激的恨不得在家里给李山夫妻供长生牌。
“你们都快起来。”李山一个人扶不过来,只有受了他们的响头。
其实,王族的人在学会做豆腐,临走之前也是集体给李山兄弟跪下磕了头。
在大周国,像做豆腐这样的千金难买的手艺,如果免费学到却不磕头感恩师父,会被世人唾骂看不起。
哪怕,开春之后李家会将豆腐方子公开,从现在至那时,也能赚近两个季节的钱。
李山跟激动不已的众人大声道:“我们家做豆腐最好的是我弟弟。大家好好跟我弟弟学做豆腐。”
众人齐刷刷又跪下给李石磕头叫他师父。
李石哈哈直乐,嘴都合不拢。
这是他第三次传授做豆腐,弟子的人数是最少的,肯定能教好。
在众人来李家学习做豆腐的第三天,曾经是李石的上司燕军的军官齐林来了。
李山立即出了豆腐房去大门前迎接,见到笑眯眯的齐林,惊喜道:“齐大哥,今天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我一来肯定是好事。”齐林环视四周,道:“你快把你弟弟叫出来接燕军的任命书。”
李山以为耳朵听错了,还特意问了一句。
“没错。燕军各位将军在堂会上提议让你弟弟进燕军报效王爷,王爷准了,封你弟弟李石做了军官。”
闻言,李山惊喜无比。他没有给李石娶妻,一直觉得对不起死去的叔叔。
现在,李石当了军官,光宗耀祖,叔叔在天之灵也能瞑目。
“虽说级别远不如你,那也是朝廷在册的官员,每月领五两银子的俸禄,还有四季的军服、口粮什么的,好处多多。我看你们兄弟可真是有福之人,没上战场就能荣封军官。今天,我可得好好瞧瞧你们家的房子是什么盖的,风水怎么这般好!”齐林是个话多的,心情又好,就说了一大堆。
李山喜的哈哈大笑,“我家的房子是我闺女画的图让人建的。”
“原来是小神医亲自安排人建房。我就说怎么风水这么好。”
闻言,旁人心里暗笑:小神医医术超凡,这跟建房看风水有什么关系。
很快,李石风一样跑出来接令。
齐林把任命书及官书交给李石,然后眉飞色舞好一通夸。
“王爷夸赞你,力大无穷,豆腐做的一绝。我说李小弟,你能入了王爷的眼,日后前途无量!”
“多谢王爷。”李石眉开眼笑捧着任命书及官书送到李山眼前,“大哥,我当军官了。你看!”
李山喜滋滋看完,道:“快拿给你嫂子瞧瞧。”
李石又一阵风似的跑去大厅。
燕军的军官对李家情况比较了解的人屈指可数,齐林是其中之一。
“李小弟是个有福之人,遇到你们夫妻。”
若没有李山夫妻,李石早就没人了。如今李石成了军官,也能帮衬一下李山夫妻。
赵氏瞧着任命书及官书上面的白纸黑字及红色印章,喜极而泣,“石头,你可得好好感谢如意,感谢王爷。”
豆腐方子是李如意传给李石的,也是李如意献给燕王,若没有这两点,李石这样的低智人怎么可能当上军官。
细想起来,燕王周冰向李如意过问了李石的情况,应是认为李石是憨人又不成亲,跟着李山夫妻过,以后李山夫妻百年之后,李石就得跟侄子侄媳过。
侄子倒没什么,侄媳就不好说了。李石的晚年怕是不会好过。
周冰感激李如意,见李如意与李石叔侄情深,看在李如意的面子上,封李石当军官,给他一个很好的依仗。以这样的方式奖赏李如意,表彰李家。
一个王爷能想的这么细,让赵氏心里很感激。
李石一个劲的点头,然后有些着急的道:“嫂子,你的眼泪把任命书弄湿,任命书得还给齐大哥。”
任命书只是给李家人瞧瞧,齐林还得拿回燕军总营存档。
“看把我高兴的。你啊,当了军官,就有俸禄,地位可跟以前大大的不同……”赵氏望着当儿子一样养的小叔子,嘱咐道:“你可不能再像小孩子玩泥巴,不能丢王爷的脸。”
豆腐房的礼村外姓人得知李石被燕王封为正八品上的宣节校尉,震惊的差点一头栽进刚点好的热气腾腾豆腐里。
堂堂长平县的郝县令,那才是从七品下的官职,只比正八品上高一级。
衙门里的师父,平时威风凛凛的不得了,那都没有品级,月钱是县令自掏腰包。
谁能想到,数年前礼村人人取笑的李石凭着做豆腐的手艺,得了一个正八品上的军官职位。
这一天,外姓人都被这个消息震撼的脑子晕晕呼呼,甚至点坏了几盆豆腐。
“李二老爷在军营教军队厨子做豆腐,燕王一高兴封他当了军官!”
“我们跟李家学的豆腐手艺那可不得了!”
“李家对我们有这么大的恩情,我们对李家无以为报。”
“我们村的那个李石,就是十七、八岁还天天跟小娃娃玩泥巴的傻子,当了燕军的军官。”
“我的天,李石也能当军官?”
“李家的祖坟真是冒青烟了,李山兄弟都当了军官。”
短短的一天,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得知此事。人人都羡慕李石好命。
当事人李石仍跟往日一样,早起做豆腐,然后教村民做豆腐。
外姓人在李家学做了四天豆腐,觉得学得差不多,又着急回家做豆腐卖豆腐,就在一个午后一齐给李山兄弟磕头离开。
此时的王族已经卖了三天豆腐。外姓人心里那个急,恨不得日夜不眠的做豆腐追上去。
做豆腐难的难在点豆腐,哪怕李家到现在也只有李石、李如意能够次次点成功。
别看王族的人早学几天豆腐,真正学会学好只有两、三人,王春分就是其中之一。
昔日人人蔑视的王春分现在成了王族的大红人。
519浑人成了红人
原来,王族的人从李家学成归来,火急火燎的做豆腐,为了产量能上去,一整就是几十斤黄豆,结果点豆腐的技术不过硬,一点就失败,豆腐不是太软就是软硬不均匀,糟践了好多。
这样的豆腐可没有商贩愿意买。
这时,从王春分家里传出他点豆腐十次有九次成功的好消息,王族的人就赶紧去他家把他请到自家来点豆腐。
做豆腐时间长,点豆腐时间短。
王春分只需要花一点时间就能帮族人点好豆腐,不耽误他自家做豆腐。
王族总共二十几家,王春分和另一个点豆腐点的好的族人就分头去各家帮忙。
这几天,每天清晨,王春分给自家点完豆腐,就换上媳妇曲花洗的干干净净的六成新的衣裤站在院子门口,然后就被守候在此的族人拉走。
“春分,今天我们家可磨了二百多斤黄豆,能出一千多斤豆腐。我们家能不能赚到钱,可就靠你点豆腐啦。”
“多大点事,看把你急的。”
“我家都浪费三百多斤黄豆了,如今的一斤黄豆一天一个价,最便宜的也要两个半铜钱,你说,我能不急吗?”
“放心,你兄弟我去了肯定不会让你家的黄豆糟践了。”
“春分,你点好了,晚上我请你喝酒。”
“啥酒,没有好酒,我可不去。”
“你可小瞧人了,我请你喝酒,当然是镇里的坛酒好酒,不是散酒!”
族人心里急得要命,恨不得一步飞回家,还得哄着王春分,让他心情愉快,等会点好豆腐。
王春分悠闲的哼着小曲,到了族人的家,也不说废话,直奔后院,在豆腥味冲天的豆腐房拿起卤水点豆腐。
卤水是李家给的配方。
做豆腐关键是点豆腐,而用来点豆腐的卤水,目前只有李家能配出最佳比例。
“瞧好了。这样点豆腐。”王春分收起往日的嬉皮笑脸,非常难得一本正经的干活,点了一锅,又去点一锅,一口气点了五口锅。
他在点最后一口锅豆腐的时候,最开始点的第一锅豆腐已经成型。
“不软不硬。正好。春分,你可真厉害,你这手神了,一点就成功!”族人语气充满羡慕敬佩,“你说我怎么就那么笨呢,我怎么没你聪明能干呢?”
这个时候的王春分腰挺直了,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全无以往的猥琐,像换了个人。
外面传来一个老头焦急期盼的声音,“春分在吗,我家豆腐马上就出锅,我来找春分点豆腐。”
“是四叔,他找你点豆腐。”族人拍了拍王春分的肩膀,亲昵的道:“你快去忙。晚上别忘来我家喝酒。”
王春分被王四叔请去点豆腐,又得了一顿酒肉。
这般每天都有人请王春分喝酒吃饭,还有人轮不到就送东西给他,鸡鸭鱼肉菜,还有炒花生、果子、油什么的。
这般,王春分在外面吃酒肉,家里人吃族人送的东西。
王春分的媳妇曲花在礼村这么多年,从来没被族人这么尊敬过,收礼,哼,那是以前打死也不敢想的事,这下整个人的心气都慢慢变了,最大的改变是不再怯懦,敢说话了。
“虎子他爹,晚上可不敢多喝,明早早起要点豆腐。”
“我晓得。”王春分自从钱赚的多了,就减少犯浑的次数。唉,以前不是太穷,心里迷茫难受,就打媳妇、骗人犯浑吗。
现在,他都学会做豆腐的手艺,日入几两银子,成为族里的大红人,可没功夫犯浑。
王族的人连王春分都这么拼命的干活过好日子,别的人就更是如此。
一家比着一家做豆腐,生怕少做豆腐少卖银子。
至少销量,王族的人担心过,不过,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到买豆腐的商贩一天天的增加,还担心什么?
外姓人加入到卖豆腐的队伍当中,礼村每天产豆腐量增加几千斤。
“我是第一次来这么远进豆腐。以前,我从燕城进豆腐,比我从礼村进一斤贵了整整两个铜钱!”
“以前只有李家一家卖豆腐,我去十回,能有六回买到就不错。听说你们整个村子都进豆腐,太好了,这下我不会空手而归。”
“你们村的豆腐没有李家做的好,不过,卖的量多,我多买些,到时卖的价钱低些,也能卖出去。”
前来购买豆腐的大小商贩很喜欢与礼村的人交谈,这样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