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2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子的私心太重,已经不能在这个家里呆下去,更不能给弟弟妹妹当好榜样。

    至于养老,就长子现在这样子,他们夫妻可不敢指望。

    “你去吧。”马氏精神疲惫的挥挥手,不想看到邓银花。唉,长子变成这样,不能全部怪长媳教唆,还是她这个当娘的没教导好。

    许正心里堵得慌,半晌,问道:“她娘,你说怎么办?”

    “分家。”马氏抹了一把泪,幽幽道:“不分不行了。”

    想当年,在失去大狗子之后,生下二狗子,他们夫妻是那样欢喜。如今,要把二狗子分出去过。

    “真分?”

    “分。”马氏语气坚决。家里的大事还是她说了算。

    “唉,行。”许正不聪明,不过好在有自知自明,大事听马氏的。

    于是,在二狗子学豆腐的这几天,许正夫妻决定把二狗子夫妻分出去。

    马氏虽是个妇人,做事却特别果决。

    许家的分家跟上次王海与两个儿子分家有些不同。

    这次是大分家,以后徭役、交税什么的,两家都各管各的。

    马氏道:“我们两家各过过的日子,我们夫妻不用二狗子养老,二狗子也别指望我们夫妻、弟弟妹妹。”

    她怕她和许正百年之后,二狗子夫妻利用长子长嫂的身份压着弟弟妹妹,所以直接弄成大分家。

    分家是在王族族人的祠堂外面进行的,请来了礼村的几家人当证人,里正王海亲自主持分家。

    马氏当着众人的面,把二狗子这些年做杂工挣的银子算了一下,卖豆腐又不是二狗子一个人去,而是他跟着许正去卖,再说,家里给二狗子娶媳妇前后花了近十两银子。

    没有多余的房子,许正夫妻拿出十两银子。

    许家的地本来就不多,要是按儿女人数算,二狗子夫妻顶多能分到一亩多的地,许正夫妻却是拿出三亩地,还都是良田。

    至于,邓银花的嫁妆,哼,她就没有什么嫁妆,压箱底的钱也几个铜钱,还一直在她自己手里紧紧攥着。

    不过,为了不留隐患,怕回头扯不清又是一笔烂账,许正夫妻把邓银花的嫁妆的事也说在明面上,落在白纸黑字。

    任谁来看,都觉得许正夫妻没有亏待二狗子夫妻。

    谁知,邓银花提出要大骡子。

    二狗子央求道:“爹、娘,我要有骡子帮着拉磨磨黄豆,做豆腐快的多,你们把骡子给我。”

    马氏冷声道:“骡子是四狗子、五狗子买的!”

    许正恼怒道:“这半年你从你娘那里先后拿起五两多银子,买驴子都够了!”

    二狗子仍是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原来娘还记得这事。唉,我不知道会分家,我把银子都用掉了。”

    这个时候,马氏已经不想再看二狗子夫妻一眼,也不想揭穿二狗子的心思。

    她知道二狗子巴不得分家,这样做豆腐卖豆腐赚到的银子都他自己用,不用交给家里,以后也不用管弟弟妹妹。

    这个自私自利的王八蛋。

    事到如今,她甚至有些庆幸分家是对的。

    “二狗子,没有五狗子做买卖,你拿什么钱娶邓氏,哦,你现在还想要五狗子买的骡子,你害不害臊?”

    “我说许正两口子人都这么好,怎么生出二狗子这个白眼狼?”

    “照我说,以前二狗子还行,就是娶了邓银花才变成这幅德性!”

    “许家自从多了邓银花就老有事。这个邓银花真是个搅事精。”

    “二狗子,你爹娘把你养这么大,给你娶了媳妇,还没等你孝顺,你就带着媳妇抛下家里的几个弟弟妹妹分家出去过,你还有没有良心?”

    “五两多银子,就这么败光了?”

    “原来五狗子的老实憨厚都是装出来的!”

    “你是长子,家里的弟弟妹妹多还那么小,你就什么都不管分家出去过好日子。你这种人,以后不会有结果!”

    “二狗子,以后你别进我家门!”

    村里人看不下去,纷纷指着二狗子夫妻骂。有个王族的老妇人甚至气的当场发话不让二狗子夫妻进她家门。

    二狗子耷拉着脑袋,完了,名声不好,哪怕书读的再好也不行,这几天学做豆腐时的喜悦荡然无存,取代的是迷茫。

    他的弟弟妹妹全部在场,除去年龄小还不懂事的八狗子外,都用复杂的眼神望着他。

    一场秋雨一场寒。夜里下了一场秋雨,之后天气冷了。

    李家,宽敞明亮的院子。

    已经跟李如意说了快半个时辰的五狗子,嗓子干了,喝了一口冰糖梨水润了润,气愤道:“邓银花还想要我家的骡子。呸,把她脸大的,光是村人的口水星子就能把她淹了!”

    李如意问道:“二狗子呢,有没有要骡子?”

    五狗子气势一下子弱了,有些难过的道:“要了。”

    李如意劝道:“好了,这种人别放在心里。”

    三狗子幽幽道:“唉,我二哥走的那两天,每天早上我娘起来两只眼睛都是红肿的。”

    “你们家从分家到现在,姨都没来过我家。”李如意无法想象马氏内心的痛苦有多么深,道:“其实姨的心里是最难过的。”

    “我爹也难过。”三狗子抹泪,“我爹有时候望着我二哥的房间发呆。”

    “别叫他二哥!”五狗子说是这么说,却哭了。

 517心比天高

    “错的又不是你们,你们哭什么。”李如意又安慰道:“时间能淡化一切,过些天就会忘记不愉快的事。”

    赵氏心里厌恶二狗子太自私,怕几个儿子跟二狗子学,吩咐奴仆,“二狗子已经不是许家的人,他们夫妻被大分家出去,日后不要让他们进我们家的门。”

    谁能想到李家传授豆腐方子是一片好心,这事却导致许家大分家。

    二狗子在李家学了几天做豆腐,还真让他给学会了。相比王族人,他在做豆腐上面算是有天赋的。

    “我有了这门手艺,走遍天下都不怕。”

    分家后的第四天,他带着所有的银子和邓银花,离开礼村。

    二狗子已对未来有了规划。

    之前他听李家少年说南方地杰人灵,书院水平比北方的高,学子个个才华横溢,比如来自蜀地的江青云。

    二狗子要去富饶的南方卖豆腐。

    南方富人多,豆腐的价格可以定成高价。

    他打算用卖豆腐的银子在南方上书院,等到考期将至,再返回长平县参加科考。

    他的名声在礼村不好,这样远走他乡,过个三年五载,谁也不记得他,他再回来。

    本来他不想带邓银花,后来想想,邓银花自从小产之后还算听话,人也勤快本分,到时,可以给他搭把手,还可以给他做饭洗衣,花销不多,那就带上吧。

    二狗子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卖豆腐大赚特赚,上学堂、书院,返乡参加科考考中秀才,改换门庭。

    “我的豆腐做的这么好,一定能赚到大钱。我这么聪明,一定能上最好的书院,到时,我的学识会比李健安兄弟都高,长平县的秀才非我莫属!”

    二狗子听说,过了洛河就是南方,他准备过了洛河找一个挨着城府的小村子定居。

    从北方到南方路途遥远,从未离开燕城的二狗子与连燕城都没去过的邓银花就这样满怀期望的踏上了去往南方的路。

    二狗子夫妻就这么消失不见。

    礼村、邓家村都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王族人担心二狗子拿着豆腐方子到处卖,特意来李家提醒李山夫妻。

    “明年开春豆腐方子就会公开。”李山还倒过来提醒王族人,“你们赶紧趁着豆腐方子没公开之前的这个秋、冬季多做豆腐多卖。”

    李山的话很快就传遍王族。

    “赶紧做豆腐!”

    “一眨眼就到开春。卖豆腐赚钱,这个大好的机会,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

    “手里的活都放下别干,所有人做豆腐卖豆腐!”

    “干什么都不如卖豆腐挣钱。看看李家,就是靠卖豆腐起来的。”

    王族的人停下砌火炕等活,把在外面的族人全部召回来。开始昼夜不停疯狂的做豆腐卖豆腐。

    别看王族刚做豆腐,但是人家多,刚开始,二十几户合起来就比李家做的量多几倍。

    做豆腐就得需要原材料黄豆。

    而早就二十天前,李如意就让王族购买黄豆,“越多越好。”

    那时,王族以为是李家要收黄豆,就在方圆几十里的几十个村子收购。

    如今,王族才知道黄豆是给自家收的,赶紧掏出所有的钱,有几家的老人甚至把给自己买棺材的银子也拿出来,全部买成黄豆。

    这么大的需求量,把许多小商贩吸引来了,王族只需要给他们一点跑腿、运输费,就能得到巨量的黄豆,这可是双收的买卖。

    这般,几十个小商贩以礼村为中心,朝四面八方的村子收购黄豆。

    收购黄豆的范围竟然扩大到方圆二百多里。

    在王族疯狂购买做豆腐的主食材黄豆的同时,李家豆腐房的人对前来买货的商贩宣布了一件大事。

    “以后,我们家不卖豆腐。我们家已经奉燕王之令,把方子先传授给礼村的王族。现在王族家家户户敞开大门卖豆腐,你们去王族买豆腐。”

    众位商贩议论纷纷,有人还想打听燕军厨子学做豆腐的事。

    “秋、冬季的豆腐最好吃最好卖。你们家卖了两年的豆腐,好端端的怎么不卖了?”

    “听说燕军军营的军士吃上了豆腐,那里的厨子也会做豆腐。豆腐方子可是你们家传给他们的?”

    “李家豆腐闻名北方,燕城更是童叟皆知。你们家竟是不卖豆腐了。真是太遗憾。”

    豆腐房的人早就得了李如意的嘱咐,跟众人解释道:“豆腐吃了对身体有益,人不会得夜盲症,身子骨会变得结实。我们家老爷、夫人原是逃难到长平礼村的难民,多亏王爷同意接受难民,礼村安置,才有活路,如今我们家好了,吃水还不忘打井水,何况是活命之恩,便献上豆腐方子。”

    “好一个知恩图报的李家!”

    “李家献豆腐方子实是大仁大义。”

    “李家不是世家,我看比世家还要高义!”

    众位商贩纷纷拍手称赞。

    王族的人开始在自家做起豆腐时,礼村几家外姓人家的男人去李家学做豆腐。

    许正带着四狗子、六狗子、七狗子,刘家的刘大带着十岁的刘二、八岁的刘三,章老头带着几个儿孙……

    众人满心欢喜浩浩荡荡去了李家。

    已经十九岁的刘大一见到李山兄弟,就跪下来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刘家要是没有李家帮扶卖上豆腐,哪有今天。

    他不会说感激的话,直接用行动表示。

    “好孩子,快起来。”李山双手扶起刘大,“乡里乡亲的,别一见面就磕头。”

    刘家长辈没了。刘大身为长子,靠着一双肩膀硬生生的担起养活四个弟弟妹妹的重担。

    同样是长子,刘大能为了家庭付出全部,至今未娶,比二狗子强百倍。

    刘大的爹娘刘宝夫妻生前败坏了刘家的名声,而刘大的所作所为却得到礼村人的称赞。

    一个家庭里面的长子很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