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如意跟江青云小声道:“你以前给他们讲课,他们也这样?”四个哥哥以前做小买卖时,不是这样,怎么读书就变成这样了,真是有点二。哦,他们才十几岁,正是中二的年龄。
江青云嗯了一声。
“谢谢你。”
“不客气。”
“你送的梅花好看。”
“如意,你看哪枝好看,我摘下来。”
“天太黑,看不清,就让它们傲笑雪中。”
“你在燕城酒楼救了一个小童?”
“是。那个小童的爹姓吕,是燕军的官员,我爹的同僚。那日巧得很,我们两家都去燕城酒楼用饭。”
“吕道正,正七品下,原配多年前去世,留下嫡长子,继室夫人生有两女一儿。你救的是吕道正最小的儿子。”
“原来吕夫人是继室。那日没有看到吕大人另外三个儿女。”
“吕道正的嫡长子已娶妻,两个女儿十几岁,还未婚配。”江青云借着灯笼的光,见李家三少年在不远处的梅林中,李敏寒跟兔子一样蹦来蹦去,李英华在跟李福康打闹,高声道:“你们可曾想好诗了?”
354新年新气象
四个少年做完七首关于梅的诗,天上飘下鹅毛大雪,李如意担忧江青云着凉,这就与三个哥哥回家。
江家大门,李福康准备赶着驴车往回走,见江青云还站在台阶上相送,挥挥手高声道:“江哥哥,明日我们再来。”
江青云朗声道:“好。明日你们来了仍是做诗,每人三首。”
李福康笑不出来了。
李敏寒在驴车里道:“我们今晚做了两首诗,明日大哥来了,他得做五首。”
“江哥哥亲自给你们讲诗,你们就偷着乐吧。”李如意靠在棉布坐垫上,“多少人羡慕你们,你们还不知足。”
“妹妹说的是。”李福康坐在外面赶驴车,大声道:“我们在做诗上比同窗都差,好好利用过年的时间让江哥哥给讲讲。”
李家四少年从去年才开始上学堂,之前从未做过诗。北山书院的学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诗。
做诗是李家四少年的弱项,但又是科考必考的一项。
李如意回到家里,李山、李石、李健安夫妻还在守夜,不知怎地,她耳朵里回响着江青云说吕家的话。
江青云这么快就把吕家调查清楚了。
吕家有两个待嫁少女。江青云言下之意是想李家跟吕家联姻,还是什么?
李敏寒一本正经的道:“大哥,江哥哥说了明日你到他家要做五首诗,其中两首以梅为题,你今晚好好想想,明早一见到他就得说。”
果然,李健安有些局促的问道:“五首诗?”
李英华凑过来道:“对。五首。”
李福康立刻道:“大哥,你别听他们的,明日你去了江哥哥家,只用做三首诗。”
李英华一幅老实人的模样,正容道:“我们今晚以梅为题做了两首诗,江哥哥亲自给我们点评,对了,江哥哥还亲自做了一首诗。”
李健安读书在兄弟四人当中最勤奋,当下便道:“我还是做五首。”
李福康指着两个弟弟,瞪眼道:“你们就知道骗大哥!”
李敏寒哈哈笑道:“我们是为了大哥好。”
李英华眨眼道:“说不定科考就有以梅为题做诗。”
李如意坐在李山旁边,“爹,你知道吕大人家里的情况吗?”
“略知一二,吕大人出自北地军队世家吕族,自幼练武,不过是庶子,家族没有帮他多少忙,他能到这个职位,全凭着自己。”这些都是李山听燕军的同僚说的。
燕军有一半的军官来自军队世家,像吕道正这样的官员很多。
李如意一听吕大人出自军队世家,哪怕只是庶系,那也不见得看得上李家,会跟李家联姻。
她的四个哥哥现在连功名都没有,吕大人怎会把女儿下嫁。
李英华问道:“妹妹,你刚才在江哥哥家说吕大人,现在回家跟爹说吕大人,有什么事吗?”
“你耳朵倒是挺尖,我跟江哥哥说话声音那么低,你也听见了。”
李英华脸上表情有些贱,“没办法,天生听力好。”
李如意以为李英华有什么想法,微笑道:“吕大人有一个已经娶妻的嫡长子,还有两个待嫁的女儿……这两个女儿与那个小童是同父同母。”
“哦,你说黑娃娃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
李如意收了笑容,没好气道:“黑娃娃?”
“吕大人黑,他儿子也黑,黑娃娃,我没说错。”
李敏寒过来道:“那个小孩子是有点黑。”
李英华道:“明明就是很黑,黑的走近黑夜,怕是会丢。”
李敏寒哈哈大笑。
李如意翻了个白眼,懒得跟两个中二少年说话。
李山笑哈哈,粗心的他压根不问李如意为什么打听吕大人。
外面传来爆竹声,每一声都透着辞旧迎新的喜气。
李山朝李石及儿女们笑道:“我们去放鞭炮。”
李石十分欢喜,跟在李山身后,“好哦。放鞭炮。我最喜欢放鞭炮了。”
李如意道:“爹,我好像听到弟弟哭了。”
“他们被鞭炮声吵醒。闺女,走,我们去远处放鞭炮。”李山一挥大手,走出大厅。
大早晨,李如意是被鞭炮吵醒的,睡觉前放鞭炮,夜里做梦放鞭炮,醒来又听到鞭炮声,唉,过年什么都好,就是放鞭炮太吵。
曲三春有些兴奋的道:“小姐,新年好。”
“新年好。家里是不是来了很多客人?”去年正月一日,来李家拜年的人就很多,那时李山还没有当官,今年来的人肯定很多。
曲三春微笑道:“几家佃农都来了,已去大厅给老爷、夫人磕头,礼村王族的人也来了,还有几个商人。”
李家新宅的大厅很大,来几十个人也站的下。
李如意不知从哪里摸出一个小荷包,塞在曲三春的手里,“三春,这是给你的红包。今年再接再厉。”
曲三春放下梳子,双手捧着荷包,感激道:“多谢小姐。奴婢定会好好服侍您。”
她将红包收好,拿起梳子继续给李如意梳头,今天是正月一日,梳一个双螺,发间插黄金短钗,又取来首饰,让李如意挑选。
“戴这个。”李如意拿了一个镶有玉的黄金项圈,这是燕王赏赐的,在这样的日子佩带,表示对燕王感恩。
大周国相传黄金有辟邪的功效。富贵人家的女眷在重大的节日都会戴黄金首饰。
李如意的首饰当中黄金材质的首饰最多,大部分是燕王府赏赐及几位将军府答谢赠送,只有两件是她在首饰铺买的。
打扮一新的李如意在自己院子的饭厅吃过水饺,就去给长辈拜年。
家里人都知道李如意辛苦,哪怕是正月一日,也想让她多睡一会儿。
这个时辰,李石与李家四少年、王燕都在李山夫妻这里坐了好半天。李如意姗姗来迟。
大厅里面还有各路客人。
李如意穿着一袭崭新的紫裙,外披红色斗篷,肤色粉白,只在嘴唇点了胭脂,已经比平日美丽几分。
她一出现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客人关注她,除去她变的更漂亮了,还因为她的能力及在李家的地位。
“小姐,新年好。”
“李小姐,新年好,万事如意!”
众位客人先后上前恭祝李如意,她自是面带笑容送上祝福。
一对佃农夫妻在看到李如意后,先是对视一望,而后均轻轻点头。
355将军拜年
李如意跟家人道:“如意祝爹娘、二叔、哥哥、嫂子、弟弟新年好,事事顺心,身体康健,吉祥如意。”
赵氏穿着崭新的宝蓝色的长裙,梳着堕马髻,发间戴着黄金掩鬓,插着黄金镶玉步摇钗,脸上抹了粉擦了淡淡的胭脂,端庄秀美,富贵大气,目光望向李如意充满慈爱,柔声道:“我的儿,爹、娘祝你一切都好,天天笑开颜。”
李石、四个少年上前来祝好,王燕牵着两个小弟弟的手给李如意拜年。
一家人其乐融融。
正在这时,有一对佃农夫妻跪下,丈夫开口道:“去年小姐救了小人妻子、儿子一命,小人一家人感恩不尽,小人妻子想卖身给小姐当奴婢。”
妻子跟着道:“民妇的命是小姐给的,以后民妇就是小姐的人,请老爷、夫人做主,让小姐收下民妇当奴婢。”
这个妻子就是李如意去年用参须在长平药铺救活的产妇。
夫妻二人与家里长辈再三商量,最终决定,妻子卖身给李家当李如意的奴婢,报答救命之恩。
他们怕李家不敢收,特意在今日人很多的时候提出,这样在场的人都可以当证人,让李家没有后顾之忧。
闻言,几个商贩纷纷跟李家人打听这对夫妻这样做的原因,而后一致表示,以后要是有人眼红诽谤李家逼良为奴,他们可以出面作证。
李如意一直观察着佃农夫妻的表情,见他们目光纯正,看来是真心实意,但是不想拆散这个生活刚刚好转起来的家庭,便跟佃农妻子道:“你的儿子才一岁,比我弟弟年龄还小,正是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家里带他。”
“民妇家里有长辈,长辈可以带民妇的小儿子。”
“我有三春就够了。”
“小姐贵为官员之女,一个奴婢哪里够使唤,请小姐允许民妇当你的奴婢。”
李如意打量佃农妻子,年龄三十几岁,穿得还算干净,不过贴身奴婢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道:“不用了。去年你们家的收入比往年都高,你们要是良心上不安,就慢慢攒银子还我。”
李健安帮腔道:“我妹妹不同意,你们不要多想。”
“你们好好回家过年。”
“你的小儿子才几个月,哪能离得了你。”
“今年你们家只要好好干活,收入会更高,好好干活攒钱。”
李如意态度坚决,李家四少年你一句我一句,李山夫妻全部听李如意的,佃农夫妻见状只有打消念头,心里却是更加感激。
几个商人出了李家,在大门不远处看到佃农夫妻面带微笑拉着在此等候的几个儿女回家,心道:李小姐的一个决定就让一个家庭免于破碎。李家真是仁义。
李山带着李健安、李英华去燕军给几位上司拜年。
武散官过年不用留守燕军,也不用露面。不过,李山还要去转一圈。礼多人不怪。
李福康、李敏寒留在家里接待前来拜年的客人。
李山的官职不高,李家人没想着会有官员来李家拜年。
谁知,将近中午,几位年迈的老将军骑着马来了,他们是来给李如意拜年。
“若是没有小神医,我就活不到今年。”
“小神医,我们几个在燕王府碰上,就相约到你这里来瞧瞧。”
“小神医今日气色不错,看着比去年好看了。”
“你会不会说人话?小神医明明一直很好看。”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小神医是仙女下凡,貌若天仙!”
几位老将军在大厅里围着李如意说话,扯着嗓子喊,声音大的要把房顶掀起来。
李如意环视几个老头子,一个个穿红戴绿,有两个竟然脸上还抹了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