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个起晚了,没能送成。心里有些愧疚。

    这些年李山对她的好,几天几夜也说也说不完,完全让她忽略李山是个大老粗兼穷人的缺点。

    李家的老二李福康是个急性子,隔着几丈远就朝赵氏招手高声道:“娘,我爹、二叔都走了。”

    赵氏与李山共生了五个儿女。

    大儿子李健安、二儿子李福康是孪生子。

    十一岁的三儿子李英华、四儿子李敏寒是孪生子。

    前面四个都是儿子,第五个是女儿,两口子觉得有儿有女凑成一个好字,就给女儿起名李如意。

    李英华走至见赵氏面带愧色,方道:“娘,我爹怕吵醒你,特意不让我们叫你起床。”

    李健安微笑道:“娘,爹不在家,您放心我们兄妹都会听您的话。”

    “娘,我爹给你留了一张我妹妹烙的葱花饼。”李敏寒丢下这句话,快步走向厨房。

    李如意纳闷道:“四哥,我不是把饼都给爹装进包袱了吗?”

    李敏寒扭头嘻嘻笑道:“爹趁着你去拿什么帽的时候,偷偷把葱花饼交给我,让我藏起来了。”

    赵氏端坐在板凳上,吃着宝贝女儿做的香喷喷的葱花饼,心里很是欣慰,又想到丈夫的体贴,心里有些甜蜜。

    李如意凑了过来,下巴轻放在赵氏的肩膀上,问道:“娘,这饼好吃吗?”

    赵氏直接撕了一块饼塞进了李如意的嘴里,笑道:“刚才你哥哥说了,你亲手做的饼一块都没吃,你以前那么馋,这回竟是忍住了。”

    李如意不是来撒娇要好吃的,是来说正事的,嘴里被堵了饼不说,还被娘说成是馋嘴,心里有些小小的郁闷。

    馋丫头,懒小子。原主就是个馋丫头。

    赵氏又撕了一块饼往身后的宝贝女儿嘴里塞,被后者躲开了,“怎么还不好意思了,你小时候,我在炸猪油,你敢趁着我不注意,站在板凳上伸手从油锅捞油渣吃。”

    李如意听到堂屋外面扫前院的李福康哈哈大笑,忙道:“我的娘啊,您刚才都说了,我那是小时候,我现在可长大了。不馋了。”

    赵氏皮肤本来就比村里的妇人都白净,又不怎么晒太阳,细腻光滑,杏眼微眯,问道:“不馋你能自个琢磨出这么好吃的饼?”

    “我是梦里梦到的。”李如意眼珠子一转,“娘,您也觉得这饼好吃,您说我们家要是做出一百张这样的饼拿到县城里卖,有没有人买着吃?”

    “你说不服你爹,就来说服我了?”赵氏把饼子吃完,手里有油,去厨房洗手,边走边缓缓道:“家里的白面就留了十斤,那是回头摆满月宴用来做馒头招待客人还有过年包饺子吃的。今个你做葱花饼就用了一斤的面,只剩下九斤了。”

 3六个铜钱

    “九斤能烙八十张这样的大饼。我想好了,我把饼烙的小一些,烙上一百多张,一张饼卖一个铜钱,就是一百多个铜钱。白面、葱、油合起来不到三十个铜钱,我们一天就能赚七十个铜钱。”

    “要是卖不出去呢?”

    “县城那么多的人,肯定能卖出去。”李如意在前世看古代《水浒》,武大郎就是靠卖烧饼养活他与潘金莲的,且武大郎夫妻还是住在物价比乡村高的县城。她做的葱花饼可不比烧饼差。

    “你爹不同意的事,我也不会同意。”

    “娘,要不我拿三斤白面试试?”

    “还有油、盐、葱呢。回头你爹回来,我没有办法向他交差。你别试了。”赵氏语气里带着些许不悦。可以宠女儿,但不能由着女儿拿着家里的吃食瞎胡闹。

    李如意再次体会到一文钱难到英雄汉的意思。

    前世农村里面那么多的人身体健康脑袋也不傻还很勤劳,可就是很穷,穷到要国家救济。原因就是穷还不懂得变通创新。

    李健安去自家在村外的菜地松土,干完活回来,在河边遇到洗衣服的李福康,听他说了李如意想做小买卖被赵氏拒绝的事,回到家特意去了后院菜地,见李如意站在绿油油的豆角藤旁边望天发呆,眉头轻蹙高声道:“妹妹,日头这么毒,你怎么还站在日头底下,快回屋去。”

    李如意扭头见是四个哥哥当中容貌最普通但是最勤劳也最懂事的大哥,轻叹一声,“大哥,谢谢你。”

    李健安跟在闷闷不乐的李如意身后,等走到有阴凉外的树荫下时,开口道:“爹以前给我说过,咱们的曾爷爷以前是个财主,家里有一座在宅子二百亩田两头牛,后来做买卖赔钱全都没了。”

    “我的大哥,我这做的是小本买卖,本钱不到三十个铜钱。”

    李健安定定瞧着李如意,低声道:“实话告诉你吧,咱们家所有的银钱加起来,都没有你说的这个数。”

    李如意愕然。家里刚收完十二亩地的麦子,怎么就会又穷的没银钱了呢。

    “你摔了一跤,有些事忘记了。你……”李健安想了想,还是不要把家里给李如意治病花了二两三分银的事情说出来让她心理有负担。

    李如意低头,寻思不行就去当个铃医,到各村走走,医几个病人,先把本钱赚到手再说。

    “娘怀着小弟弟,爹把家托付给我,要我在家里守着,不然我就去县城打小工。”李健安紧紧握住了拳头。

    今年春耕之后,他偷偷去县城的大商铺问过,人家不收他这种没有熟人做担保的小工,又去小铺子问了,他未成年没有力气,就算识字,每天也才给两个铜钱还不管饭。

    李如意轻声道:“我要是有本钱,烙出一百张葱花饼,你与二哥拿去县城卖,我们家一天赚的就比你打一个月的小工都多。”

    今个李健安没有吃到葱花饼,不过看到三个长辈吃饼时的表情,铁定好吃,便道:“我要是有银钱了肯定交给你烙葱花饼。”

    李如意眼睛一亮,“你支持我?”

    李健安点点头。

    李福康的声音厨房里面传出来,“我也支持你。”

    “还有我。”

    “如意,还有你四哥我!”

    容貌生的七分像的李英华、李敏寒从堂屋后门走出来,望向李如意的目光里面都带着宠溺。

    李如意看着四个年少的哥哥,心里一暖,当下就说了自己的打算,准备去当铃医,岂料这次却遭到了四个哥哥一致的反对。

    李健安明明是一脸的稚气,老气横秋的道:“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千万别抛头露面。”

    李英华目光担忧,劝道:“妹妹,你的模样生得很好,别让坏人起了歹心冒充病人设圈套把你掳走。”

    李如意心道:我只是个黄毛丫头而已,又不是天仙。

    李敏寒嘀咕道:“我长这么大从未听说过女铃医。”

    李福康插不上嘴,急道:“我说妹妹,你要以为铃医能赚银钱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铃医没有官府的医书,不能在城府县镇的药堂坐诊,地位比有医书的郎中低的多。他们在街上、村里游走给人医病,医好了病人,病人是看心情付诊金,医不好却是要挨骂甚至挨打。你不要命了吗?”

    “原来是这样。”李如意心里咯噔一下,之前有向村里的小姐妹打听过铃医,她们只是说铃医来过村子给村人开了药方,赚到的不是银钱而是吃食,但没有李福康说的这么详细。

    李家四个少年倒是没有怀疑李如意会不会医术,毕竟不久前有一次她跟着家人去镇里卖粮食、菜、绣品时,曾经救过一个昏厥将死的胖老头性命,后来李如意几次跟家人说过在梦里梦到有老人教她医术。

    李健安等着李如意走了,方跟三个弟弟道:“我们上山多砍柴回来,过三天挑到集市去卖。”

    到十五里外的县城去卖柴,不但远还有税,一捆柴才能卖两个铜钱,税就得一个铜钱。集市在县城与礼村之前,路程近一半,一捆柴也能卖两个铜钱,就是怕到时好多人都卖柴,卖不掉还得降价卖。

    以前上山砍柴到集市卖的活是李山兄弟做的。

    一捆柴重达一百多斤,从家到集市来回几里路,李山怕伤着儿子的身子,一直没有让他们跟着卖柴。

    李福康道:“一捆柴两个铜钱。我们四个人能挑四捆卖八个铜钱。”

    李家的儿女都跟着赵氏学了识字算术。这是村里其他人家不能比的优势。

    李英华提醒道:“集市十天才一次。”

    李健安却是微笑道:“聚少成多。一个月我们能赚到二十个铜钱左右。妹妹做葱花饼买卖的本钱三十文,我们卖两个月的柴肯定够了。我们先不要给她说,若是说了,她肯定会拦着不让。两个月后,我们把钱给妹妹,她一定会很高兴。”

    闻言,三个弟弟都兴奋的点点头。

    就这样李家的四个少年瞒着赵氏与李如意,从今天开始就顶着毒日上山砍柴存着。

    三天后,李家四个少年准备轮流挑着柴去集市上卖。家里只有两根扁担,无法同时都去,就分成两组。

    李健安、李福康先去,结果去了之后发现有十几个卖柴的。

    集市只有一上午,下午就没了。李健安为了早点回家把扁担给李英华、李敏寒,不得不降价,三个铜钱就把两捆柴卖了。

    李英华、李敏寒得了扁担,赶紧挑着柴去集市。

    他们今年才十一岁,以前在地里挑过麦子,顶多六、七十斤,从未挑过一百多斤,何况这一下要走七里路。

    沉重的担子把他们的压得腰身都在颤抖,可是想到为了给妹妹凑本钱,咬紧牙关往前走,直到实在是挑不动了才歇息一气。

    这一路歇了五气才到集市,这时来集市卖柴的人更多,随便一瞧竟然有二十几个。

    最后,李英华、李敏寒也是只得了三个铜钱就回家了。

    回去的路上不用挑柴,空手走着,可是刚才累狠了,肩膀很疼腰胀,衣裤都被汗湿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加上日头太毒,就在土路旁边找了个有树荫的荫凉处坐下背靠背歇会。

    夏风徐徐,两个少年又饿又困,竟是睡着了。

    李英华睁眼醒来,瞧了一下日头,叫道:“四弟,我们睡了快一个时辰,快起来。”

    这时,一个声音洪亮的中年男子的声音从土路上传来,“两个小娃娃,你们可知道礼村的李家?”

 4令人失望的谢礼

    礼村是个大村,共有四十几户人家,其中二十几户姓王,王族是个大家族,其余的人家都是十五年前从外地迁到此的,姓李的人家只有李山一家。

    李敏寒还没睡醒,迷迷瞪瞪伸手揉揉眼睛。

    李英华见是个提着大竹篮穿着青衫红脸四十几岁的壮汉,看着有点面熟,却想不起来是谁,问道:“请问你是何人,找李家人什么事?”

    李敏寒清醒过来了,看到壮汉的模样,立刻小声道:“三哥,他是镇里的张屠夫。”去年李山过三十岁生日,赵氏带着李敏寒去镇里买了一斤猪肉回来包了饺子,还下了肉面给李山吃。李敏寒还跟生着一张红脸的张屠夫说过一句话。

    张屠夫上下打量两个模样七成像的少年,在镇里就打听清楚了,李家娘子生了两对孪生子,莫非眼前这对少年就是其中的一对孪生子,正容道:“我是镇里的张大宝。我爹派我去李家感谢小李神医的救命之恩。”

    李英华恍然大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