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海到各村收鸡蛋的价格跟着提高,村民当然把鸡蛋卖给他。
秦掌柜知道豆子、鸡蛋都是王海给李家收的,这回王海广收山货,肯定也是给李家,喃喃道:“李家要用山货做什么吃食卖?”
亲戚不是秦掌柜肚子里的蛔虫,问道:“李家是哪家?”
秦掌柜向亲戚提了几个问题,决定冒险赌一回,跟着李家的脚步走,立刻买山货,等山货涨价就卖掉,从中间赚差价,这把小二叫来,“明日一早,你跟着我出县城几天。”
小二见秦掌柜一脸兴奋,不知道的以为他出门捡到银子了,疑惑道:“掌柜的,我们家的铺子不开了?”
“我找家里人看几天,不碍事。”秦掌柜经验丰富,知道仲秋节过后购买力会大大减低,市场没有十天半个月的缓不过来。
仲秋节刚过完,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之中,秦掌柜就上路了。
这次他除了小二,还带着儿子、侄子,赶了三头驴车,浩浩荡荡的前往燕城附近的村子收山货。
越靠近燕城的村子就越富庶,村民的山货都去燕城卖,价钱比长平县以北的村子卖的贵。
不过,秦掌柜买的多,一些村民为了省力气省事就卖给他。
只两日功夫秦掌柜的就收了满满三驴车的山货。
“你快去李家打听,他们家用什么法子储存山货?”
小二返回后道:“掌柜的,李家的家奴嘴巴严的很,小的没有打听出来。”
秦掌柜的没想到李家刚富裕就能把下人管的这么好,既然问不出什么,那就厚着脸皮带着礼物亲自上门拜访,这也是为跟李家打招呼:日后你家的山货若是不够就来我家买。
有客到访自然是李山负责见客,见是县城点心铺的秦掌柜,曾经拒绝把豆腐卖给他,不知这回他来了又想买啥。
秦掌柜说明来意,李山听后心里觉得秦掌柜太冲动,怕秦掌柜的山货都坏掉赔钱,心肠一软就把自家储存山货的方法相告。
秦掌柜连声道谢,走时特意道:“日后李大人家若需要山货,尽管派人去找我。”
李山只是憨笑。心道:我家里的山货都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处置完,怎会用的上你家的。
赵氏听说此事,立刻跟李山埋怨道:“你怎么随随便便就把我们家的秘方告诉外人?”
李山解释道:“大家知道用缸存粮,只是不舍得用缸存山货。这可不是秘方。”
“不是秘方那也是如意想出来的点子,你别拿着她的点子卖人情。再说了,秦掌柜明知到我们家收山货,还跟着收山货,这不是跟我们抢买卖吗?你怎么糊涂到帮助对手?”
李山一想也是,秦掌柜把燕城附近村子的山货都收了,自家就收不到了。
赵氏道:“山哥,以后类似事你不要管,你就说你在军中任职,军务繁忙,不管家里的事,让他跟伍管家说去。”
伍管家肯定做不了主。这个家里关于买卖的事都是李如意做主。伍管家肯定会去李如意问。
赵氏相信李如意能很好的处理此事。
“好。那就听你的。”李山对家人一直是好脾气,从未发过火,哪怕做了官也是。
李如意、三狗子、曲三春外出采药草回来,李山就把此事跟李如意说了。
李如意知道秦掌柜,还曾见过他几面,对此人的印象还凑合,有些惊诧道:“这个秦掌柜挺有魄力,还不知道我要用山货做什么吃食就敢大量收购。”
李山等三狗子、曲三春离开大厅,便道:“闺女,我把你储存山货的法子告诉他了,你娘好一通埋怨我,我想想是做的不对,日后再有买卖上的事,就让那些人去问伍管家,伍管家再去问你,你来做决定。”
李如意道:“秦掌柜的被我们家拒绝过几次,没生怨气,这次在背后搞小动作,也是为了赚钱,这次他带着礼物上门请教,我们家指点一二,他会不会领情,就看他日后以多少价钱把山货卖给我们家。他要是卖的不高,我们家可以跟他打交道,要是卖的高,一次就够了,算是认清他,以后不要理会。”
秦掌柜算不上竞争对手。
李如意觉得在做买卖上面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强。
当然买卖产生利益,有了利益就没有永远的朋友、敌人。
李山立即跟赵氏道:“你听,闺女也同意我指点秦掌柜。”
赵氏菀尔,道:“做买卖的事,我不懂,你也不懂,我们还是听如意的。”
从去年到现在,李如意做的每一笔买卖都是赚钱,就连用新方子养鸡、养猪都已经初见成效。
一个多月,毛茸茸的小鸡就长成了一斤多的子鸡,肉质鲜嫩,非常好吃,已有几只进了李家人的肚子里。
小猪比小鸡长得快多了,已经快五十斤了,这么下去到了腊月肯定能达到一百多斤。
那些等着看李家笑话的人在听说后,再也笑不出来,等到腊月鸡大了猪出栏,估计就得妒忌的发疯。
“那是。闺女拿主意就好。”李山话毕,还是忍不住担忧的问道:“闺女,你以后还要收秦掌柜的山货?”
“看情况。”李如意要用山货做的新鲜吃食在前世都是许多人爱吃,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周国的人口味跟前世差不多,应该爱吃,就是得看销售情况。
做买卖是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今年北地风调雨顺,没有战事,一片祥和,百姓生活还过得去,买卖就好做,反之就不好做。
她准备等天冷了以山货为原材料推出新鲜吃食售卖,到时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希望能够像以前那样大卖。
九月的一天早晨,旭日东升,秋意浓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
319健安大婚
今日是礼村王族族长王海嫁女儿王燕,全族的人都跟着庆祝。
丰氏共生育一儿一女,如今长女出嫁,心里十分难舍,就连重男轻女曾经不把王燕当回事的王海也是如此。
“燕儿能嫁到李家,可真是好命。”
“李大人是军官,李大少爷是家里长子,如今在北山书院读书,听说读的很好,将来考取功名也是要当官的,燕儿以后肯定会当官夫人。”
“李家是正经的官老爷人家,这么多年我们村往外嫁出去的女孩当中就属燕儿嫁得最好。”
“十里八乡的女孩谁不羡慕燕儿好命。”
“恭喜族长,你有一个非常得力的好亲家。”
“丰嫂子,燕儿嫁的这么好,以后你就等着享她的福。”
族人及村民羡慕的目光及话语给了王海夫妻很大的安慰。
夫妻二人心里都道把女儿嫁给李家是今生最正确的决定。
按照这里的风俗,娶媳妇嫁女,姻亲两边都要摆喜宴,不过嫁女的这方没有娶媳妇的隆重。
以前王海夫妻把孙女嫁出去,就是摆四、五桌请族人吃一顿,这就算完事。
丰氏是继奶奶,给了孙女五两嫁妆银子就算相当大方,喜宴凑合了。
这回丰氏嫁亲生的女儿,男方又是闻名方圆十里的富贵人家,置办嫁妆加上压箱底的银子共计五十两,摆喜宴设了十桌,每桌都是十个菜,猪肉、鱼、鸡蛋还有鸡肉,十分丰盛。
嫁出去的王大妞、王二妞回来吃喜宴,看到这么多的菜,再向妹妹王四妞问清楚王燕的嫁妆,异常妒忌生气。
其实这只怪她们的爹娘没本事,丰氏作为隔了一辈的奶奶,还是继奶奶,能给她们五两银子的嫁妆已经相当不错,她们还不知足自己找气生。
迎亲队来了,按照风俗,新郎官李健安不能来,李家派来迎亲的人是李山、李石、李福康、李英华,还有李福康未来的大舅子张金海及几个奴仆。
李山作为公公还是堂堂的军官,亲自来迎接,足矣说明李家对长儿媳的看重,这让王海夫妻很有面子,王族的人都觉得自豪,只要了十几个红包,没有刁难李家。
迎亲队在王家简单吃了一口,就要用红通通的花轿抬着王燕回李家。
这时,丰氏忍不住呜呜的哭了,众人纷纷过来安慰。
王海落了些老泪。在他心里,那个生下来很丑的小女儿,一下子长得这么大还嫁人了,唉,希望越来越富贵的李家能善待小女儿。
王族送亲的人是王海、王志高、王夏至、王清明等。
迎亲队的人数增加了一倍,锣鼓家伙敲打起来,特别热闹,一路走一路被路人瞧看。
路人跟迎亲队的人打听,得知新郎官的身份无不祝福,还有的议论纷纷,也都是好话。
“原来是长平县李大人的长子成亲。”
“李大人那是燕王亲封的军官,日后前途无量,不知道谁家的女儿这么有福气当了他的长儿媳。”
“这成亲的人是小神医的长兄,听说此少年在北山书院读书,日后能考中状元。”
“今日艳阳高照,李家可选了个好日子。”
赵氏、李健安在李家望穿秋水,门奴禀报迎亲队马上就到的好消息,赵氏赶紧吩咐下去迎接新娘子入门。
李健安一身红衣红裤,脸上挂着笑容,怎么看都有点像傻笑,大步流星朝大门走去。
李敏寒领着书院的几位同窗跟着去迎接新娘子。
很快,大门前几挂长长的鞭炮齐响,动静很大,有点惊天动地的感觉,许多宾客都跑至瞧新娘子下花轿。
在这个时候,李如意在偏厅忙着招待女客。
李家今非昔比,李山是军官,李如意医好了众位军队官兵,这次李家办喜事,且是长子成亲,来了十几个军官,职位高的将军就算本人未到,也派了嫡子前来出席。
众位军官带来的女眷有几十人,赵氏可照顾不过来,李如意帮忙陪着。
官家的女眷不会到大门前看热闹,不过她们带来的小孩子就闹得要去,就让奴婢带着小孩子过去。
李如意怕人多踩着或爆竹伤着小孩子,跟众人打声招呼就跟了过去。
她长长的乌发梳着三丫鬟,发间戴了三支镶嵌珍珠的黄金短钗,穿着一袭绣有粉色小花的淡紫色绸缎长裙,小腰盈盈一握,容貌清秀,一双杏仁眼很有灵气,秀美稳重,大方得体,个子虽低却不能让人忽视。
李如意的小神医名号已经传遍方圆百里,就连北山书院埋头苦读的学子也知道。
几个北山书院的学子见到李如意时再一次集体脸红。
李敏寒白了众位同窗一眼,用身体把李如意整个挡住,柔声道:“妹妹,这里人多,别踩着你。你快去大厅等着。”
“四哥帮我盯住了这些小孩子。”
“你放心。”
一会儿,新郎官新娘子被众人簇拥着进了大厅,一片欢声笑语声中正要举办仪式,就听得外面有人激动的高声道:“县公爷驾到!”
“县公爷竟是来了。”
“县公爷可是王爷最喜欢的儿子。”
有那不知道情的宾客还跟人问是哪怕县公爷,得到的回答是,“当然是燕王的嫡子也是督查司司长周莫玄县公爷。”
“我天,原来那位貌似潘安的县公爷,没想到今日能在李家见到他。”
周莫玄戴白玉冠着紫衫,极为英俊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有一种不符合年龄的老成。
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