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6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他四处奔波、谨慎地拓展着新铺子,然后培养着得力的管事人手。没人好人手,铺子开得再多也没有前途。
    今年不赚钱,明年一定要有盈利出来。
    上午,三兄弟从镇上取钱回来了,徐嘉寒和徐嘉熙也过来了,自带南湖大虾和螃蟹。方小福见了哭笑不得,如今蹭饭都自带菜来,她能说徐家表哥太上道么!

  ☆、1243。第1243章 不取决于亲上加亲

好在大哥和二哥也不傻,知道今天吃饭的人多,有从镇上带回来猪蹄、排骨和五花肉,他们带回来的份量,可是村口肉案也没有的。
    因此这天中午,老方家直接在院子里摆了好几桌,不但二爷那边也过来了,就连姐妹们都从大杂院回来了。
    大家都在一起好好吃一顿,跟过节似的。
    吃了饭,姐妹们收拾桌子去洗碗,唐彩和唐雪泡了茶出来,方小福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主动干家务活儿的小姐妹,不由愣了愣。
    就连唐默的表情都有些吃惊,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看来他也清楚自家妹子太娇气,如今总算懂事些了。
    妇人们吃了饭就回大杂院去了,姐妹们是收拾妥当之后才走的,小少年们开始整理上午的劳动成果,哪些留在家里,哪些带去县城。
    自然,徐嘉寒兄弟既然来了,也是要带一些回去的。不过徐嘉寒却不着急,反而说起他爹的来信。
    “小七儿,我爹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昨儿下午收到他捎来的信,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高兴,看来这次中秋赚了不少啊。”
    方家大人们都在堂屋里坐着喝茶,兄弟几个便请了徐嘉寒和徐嘉熙到侧院小厅里喝茶。徐嘉寒喝了几口茶便不客气地卖起老爹来了。
    徐守业赚了钱肯定不会如实跟方小福说的,结果他儿子虽说不知道赚了多少钱,在方小福面前却毫不避讳。
    方小福听了不由笑了起来,对徐表哥的好感突然提升了几分。果然是个狂生,到是坦荡得很,出身商家却不狡诈,或者不对他们狡诈,也是难得。
    “去年月饼生意仓促了,今年提早几个月就开始准备,自然要大赚的。”方小福语气自豪地开口。
    “再加上今年铺子数量增加了那么多,想必就京城的赚头只怕也是去年的两倍以上,所有铺子加起来,恐怕能赶上蛋糕一年的生意了。”
    月饼一个月,赶上蛋糕一年,这赚头听着吓人其实不然,月饼赚的是应节之利,卖得贵,又是独家买卖,那利润可以称之暴利了。
    蛋糕则是以数量和消耗的优势取胜,算是薄利多销,就像包子馒头那样,已经融入百姓生活之中。
    徐嘉寒听了也是高兴地扬起了眉,放下茶杯刷开扇子,好笑地道:“难怪我爹又想和你家亲上加亲了。”
    “大舅又想干啥?”方小福吓了一跳,虽说徐嘉熙和小满是结亲成功,但也是人家自己对上了眼才有机会。
    可方家已经没有合适的人选了啊。
    “我爹说家里没有合适的闺女了,想把我四叔的闺女给你家子鸿做童养媳……”
    “噗。”方子元突然喷出一口茶,咳了起来,想笑又难受的样子让他有些狼狈。
    “跟我当初看信到这里时的反应一样,看来是真的很吓人,不是我反应过激啊。”徐嘉寒一脸嫌弃地拿扇挡在脸前,嘀咕着。
    方小福已经无力接话了,直接伸手扶额,长长地“唉”了一声。
    方子湛也是哭笑不得,但还是忍不住说道:“这世上的童养媳何其多也,可小七儿只有一个啊。”又不是每个童养媳都能像小七儿这么能干的。
    “我爹到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徐嘉寒说到这里顿了顿,嘻笑的表情终于严肃了起来,“徐家到底是那么多年的大户,怕养出来的闺女又像我姑姑那么娇气任性。”
    所以想直接交给方家养着、教着,也早点习惯方家的生活方式,不要到时进门了各种不适应,生出矛盾。
    “你爹真是思虑周全……啊。”方小福忍不住感慨,心里却嘀咕了一句,真是处心积虑——想太多了。
    “若是小七儿亲自带着,以后也能成为方家好媳妇,小七儿你的好帮手啊。”徐嘉寒又恢复了嘻笑的表情。
    “大舅还真是……让我不知道说啥好了。”方小福无语地翻了个白眼,却又瞥了徐嘉寒一眼,“大舅是商人,只知道用利益来权衡维系着利益。”
    “嘉寒表哥是文人,自然知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意思。”方小福正色道。
    “方家与徐家,一开始固然是姻亲关系,但后来能够融洽相处、好好合作,却不只是这层关系了,而是人与人的了解,知道合得来,才成为了朋友一样的关系。”
    “因此,合作不合作,不取决于加上加亲,而是我们和你们是否相处得来,是否合作愉快,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听了她一翻话,方子元也清好了嗓子说道:“我看大舅是太高兴了,想用这种方式表达他兴奋的心情吧。不过他真的想多了。”
    “我当时也是这么觉得,我想他是恨不能立刻长出翅膀飞回来,然后将徐家和方家所有孩子全部联上。”
    徐嘉寒哭笑不得地讲诉着他当时的心情,又嘀咕了一句:“可惜我们大房没嫡女了,不然就优先子维了。”
    “噗。”这回换方子健喷茶了。
    “哎,你们几个咋回事啊,好歹哥哥我在这儿认真讲故事呢,太不给面儿了啊。”徐嘉寒白了方子健一眼,又瞪了方子元一眼。
    这两个家伙欠骂是不是?
    大家都笑了起来,徐嘉寒又恢复了严肃的表情看向方小福:“小七儿,我爹的心情想必你们都了解了,理解就好,到时若他真的提出来,拒绝便是。”
    “你不是大舅派来的说客?”方小福错愕,他说了这么多难道不是替大舅来探路的?
    “我爹是想让我来问问你们的意思,不过这种事情连我都接受不了何况你们?但想着与其等他回来自己说,不如还是我先说了吧。”
    “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儿就好,我是想的,以后小弟妹有缘,结亲自然是好,若是无缘,那强扭的瓜也不甜啊,还是给他们自己一点选择自由的好。”
    徐嘉寒说这话时便有些感慨。大家明白他的心情,一时便止住了笑声,有些同情地看着他。
    徐嘉熙也目光复杂地看了大哥一眼,又垂下眸子去喝茶。嫡长继承人固然风光,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要付出的也更多,可比他这种庶子要艰难多了。

  ☆、1244。第1244章 捐粮救灾

下午,等石家和刘家那边的大小兄弟都到来之后,大家就收拾收拾准备回县城去了。
    这次回县城又会呆很久,因此每个人都背了包袱,带上了厚衣裳,棉衣到是没带,下雪前回家拿就是了。
    一翻热闹之后,方子健和方子元也在大人们的殷殷叮嘱声里骑着马走了。
    方小福给了大伯十万两银子继续秋后买地。田地庄子和食楼不同,出利益没那么快,利润也没有那么高,以地养地可以,以地增地没那么容易。
    已经出产的粮食都优先供应了所有的食府、食楼、别苑、方府、小方府、方宅等各处用度,不过按方小福的要求,都是算了钱的,只是比市价便宜了两折罢了。
    原本按方志忠的意思是不收钱的,但方小福说各种生意、用度都要算成本,如果粮食免费供应,成本减少了,可是田地收成的收入相应减少,成本相应增多,就亏着一头了。
    到时,三叔的食楼赚了钱,三方合作的食府也赚了钱,大伯就亏大头了。做生意就要明算帐才是。
    其实所有生意都有她的份,方府、小方府和别苑等处更是都算她的,因此,方志忠明白,小七儿要的还是帐目明白,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而食楼也果真如当初东方宇说的,参与了捐粮救灾,不仅仅是青阳县,其它县城包括京城的食楼,全部都捐了。
    不但食楼,天一书局、如意斋、徐家粮行都按分铺各自捐了粮。恰恰负责赈灾工作的是太子,可算将差事办得漂亮了。
    原本灾年赈灾是很多人抢着争夺的好差,既能从户部捞到油水,又能在各级占到好处,还得了民心,尤其对于争宠的皇子,谁不乐意?
    可若赈灾没银子拨下来,却要求受灾州县开仓放粮、地方捐粮、安置流民,无受灾州县也要捐粮相助。这样的差事就被私下称之鬼差,无人敢接。
    辛苦不说,还容易得罪人,得罪人也罢了,还很难办成,这样的差事谁傻了谁接。
    因此,朝堂之上,几个王爷都说这是储君忧民为民的好机会,也是去了解民情的好机会,应该太子殿下亲自督办。
    当时四小安侯还跳出来说叔王这是大欺小,自己怕吃苦还把太子推下去受苦。
    叔王们自是一翻反击,这时福王便站出来说既然太子不愿意去,那就他去好了,他愿意为民受苦。
    他都这么说了,太子殿下自然也要出列说为百姓辛苦不是苦,忧民之忧才是上位者应该做的,因此他愿意去办这件差事。
    太子殿下在福王嘲讽的笑容里还被几个叔王要求,接了差事可一定要办好,民以食为天,今年大面积的粮食欠收,饿一点也能理解,可别饿死了。
    这次四小安侯又纷纷指出,几位叔王既知今年粮食欠收,百姓没饭吃,那就先捐一些粮食出来作为皇室表率吧。
    然后在四个小年轻的躁动下,不但叔王、皇子、各路朝官也都要响应捐粮,当然,四小安侯自己提的要求,当然自己要先捐了。
    有他们起头,太子也立刻响应,说缩减东宫用度一年,省粮三月,不要求其他人效仿,但他身为储君,理当为国、为君父分忧。
    话都说到这里了,皇上龙椅高座,自然是将太子殿下大大夸奖了一翻,便准了他的请求,下诏让他率户部办理这次南边水灾、北方雹灾、西北旱灾的灾情赈济之事。
    谁知,当很多人都以为太子殿下这次在劫难逃时,因为天一书局率先提出捐粮,接着太学、各地县学纷纷响应,并倡导“一人省一口,救活一个人”的善义活动。
    所有人都没想到最先响应的居然是这些并不宽裕的读书人,而且他们倡导的善义活动感动了很多人,不但更加崇拜天一先生,也感激这些读书人。
    之后天一先生更是振臂高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太子殿下尚且忧心灾情、省衣节食助百姓度过难关,他号召天下善义之士以少聚多、滴水成河。
    有太子殿下为表率,天一先生的声望,太学和县学的积极响应,民间很快就形成一种极具正能量的热情。
    这也是当初东方宇在大杂院里时,和方小福讨论出来的应对策略。如果只是平常的捐粮,度过难关是肯定的,但达到的效果还不够明显。
    方小福根据现代救灾的众志成城的精神,给东方宇支了几招,没想到顺利开启了反踩敌人一脚顺便收取民心的外挂。
    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作为青阳县出身的方家食楼和徐家粮行,以响应天一先生的号召、支持太子殿下赈灾为由,京城铺子先捐,之后各县分铺也展示了不甘落后帮助百姓的善义形象。
    之后如意斋、五味楼纷纷效仿,在这次捐粮行动里都是起到了带头作用,或许商家对手们嗤之以鼻,但百姓却纷纷手动点赞。
    而且徐家粮行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