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饮食调养好了,顾芯语自然身体好转,毕竟年轻,恢复期极短,所以看这日阳光正好,春梅便陪着顾芯语出来溜达。
这是个平行时空,历史在唐代中期拐了一个弯,出现了从来没听说过的周朝,周朝开国已有一百余年,现在在位的是建元帝,这位皇帝算得上是一位明君。
自执政三十年,逐渐打破了政治区域与平民区域的严格划分,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的出现构成了中产阶级,只是现在还是萌芽阶段,在加上世家大族的打压,这个阶级也在艰难的成长着。
对于农桑也一直持鼓励态度,只是因为技术的局限产量不大。
顾芯语的这个小庄子,距离蓉城一百里,一面靠山,就是现在所处小院子的后面,出了这个三进小院,是一片空地,有三三两两的栅栏看着也是破败不堪。
中间有一条青石路,两侧是黑色的土地,出了这片空地就是顾芯语的一百亩田地,田地很整齐,中间有可供马车走的路,在右侧有一条河穿过一片草地,在左侧有几间小屋,应该是给佃农准备的。
前世的顾芯语就读于北方某农大,毕业后因成绩优秀被保研,与导师一起行走在北方肥沃的黑土地上,为农作物高产做着各种实验与努力。
现在看到与前世相似的黑土地,一股豪情油然而生,凭借前世的经验与能力,自己一定会将小庄子变成大庄园!
这样的庄子按理也不算小,每年的地里的出产应该都被侯爷夫人私吞,至于为什么这么破败,也不难猜测,不是自己的产业嘛。
其实事实也差不多,侯爷夫人自将庄子拿过来后,派了自己的亲信来做了庄头,并暗示不用费心经营,能榨多少就榨多少,所以这人来了以后赶走了以前的老庄头,并将佃户的租子提了一成。
当时已近秋收,佃户们当然不能弃田而走,等到了第二年租子又加了一成,这里的佃户在这里大多生活了很多年,不想背井离乡,于是只得答应。
等到贪得无厌的侯爷夫人要再次加租时,这些人怒了,但是蓉城的镇国公府岂是这些贫苦百姓能惹得?
无奈之下只好离开,而侯爷夫人那时忙着纳侄女沈莲之事,无暇顾及这里,导致去年的庄稼根本没种,所以这里看起来破败不堪荒无人烟的样子。
现在是初春,顾芯语再次感谢老天,在这个季节来到这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切都可以重新规划,想到自己可以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庄园,顾芯语兴奋的双眼亮晶晶。
这在前世可是不可能的事,那时最贵的就是土地了,唬的春梅歪着头诧异的看着少夫人。
“看我做什么?”顾芯语斜撇了她一眼,“去将王伯叫来,顺便告诉嬷嬷,就说我今晚想吃灌汤鸡蛋饼,喔,对了,这个嬷嬷还不会做。”
顾芯语一扶脑门,“那等我回去告诉她怎么做,你让嬷嬷先将红枣枸杞粥熬好,洗好白菜,用温水和好面等我回去即可。”
“是,少夫人。”春梅清脆的答应着,最喜欢听少夫人说这样的话了,听名字就好好吃的样子,现在就想吃怎么办?
春梅乐颠颠的向院子跑去,刚跑几步,突然停下来,转身用圆溜溜的眼睛看着顾芯语,说:“少夫人,你自己在这里不要乱走,我马上就将王伯叫来。”
顾芯语微微一笑,宛如花儿绽放,在正午的阳光下光彩明媚,春梅心里直呼,不得了,这个少夫人可真是越来越好看,怎么以前没发现呢。。。。。。
王伯很快就大步走了过来,这是个朴实的汉子,身材高大,面目方正,一看就是坦荡磊落之人,在来之前,王伯正在整理农具和一些农作物的种子。
来到跟前,王伯要行礼,被顾芯语制止:“王伯,这里不是国公府也不是江南,以后不用如此,别和我说礼不可废,”顾芯语调皮一笑:“现在这里又没有外人,等有了外人的时候我们在说。”
顾芯语知道有这些礼仪制度束缚,对于她来讲好处很大,一是会让一些命令无折扣执行,二是让人始终对主人怀有敬畏忠诚之心。
这样管理起来事半功倍,难怪古代的统治者都提倡三纲五常呢。
王伯略一思索,便点头应下,顾芯语询问了王伯农具的存放情况,等听他说还算齐整,有的虽然生锈只要重新打磨还可以使用,只是种子是陈的,而且数量也不多。
王伯提议,在邻水县就有出售粮食和种子的铺子,他想明日早晨和儿子一起去。
顾芯语点了点头,“王伯,我从父亲的书里看到很多关于种子的挑选方法,可惜我不能亲自前往,一会我写下来,你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去挑选,王伯你看,我们这里一面环山,一面邻水。”顾芯语指向这片土地。
“这里自然条件非常好,我们今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不但要提高粮食产量,我们还要利用那边的河水和草地养殖一些鸭鹅,我准备在那边空地上的栅栏里养猪。。。。。。”
顾芯语顿了顿接着说:“王伯,你要去雇几个人,主要是找本分能干经验丰富的农人,我们可以分他们一成的粮食,每月再额外给一百个铜板,我仔细算过了,假如按照我提供的种植方式,到了秋天每亩产量可以提高一倍!”
“提高一倍?”王伯看着顾芯语,每亩产量提高一倍,这个怎么可能做到?现在北方小麦亩产也就一百斤左右,王伯问顾芯语,担心她只是纸上谈兵。
亩产提高几十斤都要看老天,何况一倍?王伯很忧虑,和一个只看过农书就想提高亩产量的人说话,王伯感觉压力很大。
刚回来的春梅也认真的听着,不过很显然是听不懂的样子。
顾芯语自信的一笑,王伯不相信很正常,自己也不能解释太多,那就让事实去说话吧!
“王伯,你不用担心,只要一切都按照我说的去执行,这个不是问题,除非遇到严重的天灾!”
第五章 鸡蛋灌饼
顾芯语与王伯向田地走去,现在地里一片荒芜,只有枯黄的野草在风中摇曳,现状比想象的要严峻很多,即使降租也没人愿意去种荒了一年的地。
想到这里对于那个国公府夫人,自己所谓的婆婆真是恨之入骨,三年的折磨即使她没有经历,可是刻在记忆里的伤痛却非常真实,顾芯语暗暗发誓,侯爷夫人你好好活着,等一年后我们算总账!
考虑到手里的银子,还真是做不了太多的事。
现在除了自己丰富的农业知识,还真就一无所有,以后的生活真得靠在土里刨食了。
想到这里顾芯语有些沮丧。
王伯看顾芯语的脸色也大约猜出她在愁什么,于是安慰她:“不要急,我们慢慢来,不管怎么说,我们有屋住,有饭吃,我们还有大片的土地,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的!”
顾芯语眼睛一亮,是啊,最糟糕的日子都熬过去了,现在这点困难算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自己有屋有地,那在现代可是求而不得的。
想到这里顾芯语转身往回走,:“王伯说的对,明日先去镇上看看,如果有需要的粮食种子蔬菜种子,每样都买些回来,一会回去我把所需的斤数写给你,县城太远,王伯年龄大,没有车来回不方便,太辛苦就不去了。”
“不辛苦,这点路算什么,当初给老爷办事时,有的地方不能进车,那可都是一步步走的,我家那小子有时都撵不上我。”
王伯不服气的说道,顾芯语笑了,被自己说年龄大,王伯不高兴了。
“呵呵,王伯,我知道你现在就和年轻人一样,身体棒棒哒!”
王伯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后脑勺,嘿嘿的笑了起来。
等三人回到主院,王伯与王涛一起检查农具去了,春梅帮助顾芯语换下外面的厚棉衣,服侍顾芯语躺在床上。
顾芯语心里想着,自己真是越来越*了,被个十二岁的女孩伺候着还就习惯了,搁前世这么大的孩子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一边感叹着,一边晕沉沉的想着心事。
前世顾芯语是因为救一个在路边玩耍的小孩而被撞飞的,那时的顾芯语还没有男朋友,毕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虽已经二十八了,可是看起来就像大学生,因为一直与导师在东北大地奔走,导致无人问津,成了剩女也成了老妈的心病。
现在好了,老妈再也不用担心她的终身大事了,在千年前的陌生时空里,您的女儿已经嫁人了,嫁的还是将军,顾芯语苦中作乐的想着,泪水却不知不觉的流了下来。
近日的生活让顾芯语慢慢的接受了现实,振作起精神,为了江南的爹娘,还有不离不弃的王家人,为未来去努力!
抹去眼泪,顾芯语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等顾芯语醒来,春梅为她穿好鞋子,套上素绒绣花袄,来到灶房,王嬷嬷已经将准备工作做好。
为了怕她累,春梅搬了一把椅子,顾芯语让王嬷嬷将五个鸡蛋打散,放入葱花,打好,王嬷嬷将面团加油揉好,在切成一个个的小块,用擀面杖一一擀好。
锅内放入油,将面饼放入,等饼面鼓起大泡时,用竹签挑破,将调好的蛋液撒入饼内,煎至蛋液熟并呈金黄色出锅。
整个过程在春梅看来简直神奇极了,而且这口水也咽个没完,王嬷嬷骂她几句,她还嘻嘻反驳:“都是少夫人太厉害了,这么好吃好看的东西谁不馋呢!”
刚出锅的鸡蛋饼鲜香酥脆,入口后香味弥漫在口腔,和顾芯语前世吃的味道差不多,顾芯语不由得佩服起王嬷嬷的手艺来,看来自己真是有口福的人呢!
顾芯语抬起身,水润清眸看着春梅,“小吃货,在这里给嬷嬷打下手,好好学着。”
“是,少夫人。”春梅清脆的应着,看着施施然转身出灶房的少夫人,春梅感觉非常开心,原以为来到这里会很清苦,可是没想到日子竟然过的这么惬意。
少夫人现在性情开朗,对自己也好,也没那么多的规矩,以前在国公府因为自己性子跳脱,经常被罚被骂,有的时候还不让吃饭。
一对比,这里的日子就像神仙一样,春梅暗下决心,以后自己会和王嬷嬷一样尽心尽力的侍奉好少夫人!
顾芯语回到厅堂,坐在唯一的一张桌子前,辛亏心细的王伯上次买来了笔墨纸砚,说来神奇,原主的记忆不但保留,同时那些技能也传承下来。。。。。。
比如女红,顾芯语相信只要给她一根绣花针,一块布,一缕线,她就能绣出世上最美的花朵,可惜在这方面兴趣不大。
顾芯语慢慢的磨着墨,磨好后,拿起毛笔,将所需的种子名称及斤数一一写下,原主一手簪花小楷,顾芯语除了提笔时的忐忑外,很快就流畅起来,这也应该算是穿越福利吧。
顾芯语提前了解过,这里的农作物和前世北方差不多,气候也一样,主打粮食是小麦,高粱,大豆糜子芝麻花生这里都有。
不过前世北方的主产作物玉米土豆这里没有,难道是在等着自己发现?顾芯语臭屁的想着。看来明天还要特意嘱咐王伯留意一些奇怪的种子。
最重要的是周朝的稻谷只在南方种植,北方人所吃的大米全部来自南方,曾有人云:“江南稻米熟,天下人腹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