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这是自己的前世?
昏迷前看山峰上的画面,自尽的顾芯语被救下,却一直昏迷不醒。。。。。。
侯爷夫人嫌晦气,就命人将顾芯语送庄子里去。
在临出国公府时,镇国公爷将王嬷嬷一家和丫鬟春梅送来,镇国公还让儿媳给顾芯语送去一千两银票。
这侯爷夫人明面应承,暗地里却将银票扣下,甚至在这几人出府时,命丫鬟将包裹搜检,国公府的东西一样不许带出。
可恶的丫鬟还搜走了顾芯语的陪嫁,先皇后赐予母亲的绿玉罗簪,更别提这三年顾芯语该得的份例分文皆无!
祖父镇国公还安排管家派国公府四名护卫护送,并留置在庄子上,毕竟是长孙媳妇,那里地势偏远需要护卫守护。
只是可惜管家安排好的护卫被侯爷夫人统统遣回,并严令不许泄露。
就这样,仅剩几件首饰与自己缝制的四季衣裳的顾芯语,被王嬷嬷抱上马车,经过半日的颠簸,来到这个与蓉城相距约一百里,位于蓉城南部的小庄子。
这分明是想绝了顾芯语的生路啊。。。。。。
顾芯语越想越气,在床上也呆不住了,就跟王嬷嬷说想出去透透气。
王嬷嬷看外面日头正浓,忙和春梅两个将她扶下来。
没办法,就算换了个强悍的灵魂,这具身体还是太虚弱了。。。。。。
平生第一次做把黛玉妹妹的顾芯语,搭着春梅的小手,穿好棉衣,走出了室内。
此时顾芯语在春梅的搀扶下,来到了院内。
顾芯语住的是正院,中间是厅堂,右侧是卧房,左侧有厢房几间。
应该是王嬷嬷与春梅所住,院内有一棵树,在西北角有一个水井,四周是泥垒的院墙,约有二人高,顾芯语点点头,不错,安全系数倒是挺大。
院墙外还有一排高大的香椿树,墙根下整整齐齐的码着一溜柴火,院墙后面是一座山,正中一片山坡很平整,没有树,矮矮的一片,距离远看不清是什么植被。
四周的树是北方常见的松树与白杨,间或有一片白桦林,院墙在往前去有一道门,有一排比主院矮一些的门房,为了避嫌,那里应该住着王老实父子两人。
此时正值冬日,蓉城还处于北方,正是萧瑟荒凉的季节。
除了天确实挺蓝外,其他根本没什么好看的。。。。。。
所以百无聊赖的顾芯语,在泥墙上画完后,就被小丫头扶进了室内。
这什么破身体,出去这么大工夫就累得不行。。。。。。
实在按耐不住,她“啊啊啊”的叫了几声,心里恨恨,却还是抵不过疲惫,昏沉沉的睡去。。。。。。
王嬷嬷和春梅对视一眼,两人表示都很焦虑,春梅放下床幔,走到王嬷嬷跟前,悄悄的附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话。。。。。。
顾芯语的杰作墙前,站着三个人,王嬷嬷和她的丈夫王老实,还有小丫头春梅。
“王伯,这就是刚才少夫人画的东西,好像是个小猪,可是小猪会站起来吗?还拿着东西?难道是猪妖?。。。。。。”小丫头好奇的看着,喋喋不休的说着。。。。。。
“闭嘴!”王嬷嬷看她越说越不像话,赶紧打断,求助的看着丈夫,自从醒来后,顾芯语虽然还是以前的大姑娘,说起家人也是带着思念,可就是感觉和以前不一样。。。。。。
王伯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然后果断的拿来铁铲,几下子就将这些东西铲去,不用细说,也不用细想,这些东西万一被有心人看到,那时的大姑娘才真是万劫不复呢!
就这样,顾芯语准备留给未来的谜团,被王伯给干脆利落的整没了。。。。。。
第三章 典当首饰
在嬷嬷与春梅的精心照顾下,虽然身体略有好转,但还是睡觉的时候多,顾芯语多希望一觉醒来发现这是梦啊!
直到有一天睡得头昏脑胀的顾芯语放弃午休,春梅与王嬷嬷没在屋里,顾芯语也没有叫她们,自己穿好棉衣独自走到院内,院子门未关,外面有轻微的说话声传来。
“当家的,这是半两碎银,这几天大姑娘胃口不好,你去再给她买点精米与白面,在抓只老母鸡我要给她补补身子,剩下的就买麸皮和杂粮。”这个声音是王嬷嬷。
王伯说话声很浑厚;“嗯,晓得了,我和小涛这几日在镇上做短工,给大姑娘抓药足够了,剩下的银钱都给她买补品,你不用着急,我和小涛会好好做工,多赚些银钱的。”
王嬷嬷哽咽道:“天可怜见,如果夫人晓得大姑娘遭了这样的大罪,不知道该有多心疼!都是我无能,没护得大姑娘周全,我对不起老爷和夫人。”
“你别自责了,你能留下这条命已经是侥幸了,如果不是镇国公开恩,我们现在想见大姑娘一面都不可能,现在虽然苦了点,可是,比以前的处境已经好太多了。”
声音顿了顿,继续说道:“既然老爷让我们照顾大姑娘,我拼了命也会做到,倒是你,你的胃不好,总吃杂粮麸皮又会难受的,今日我去张员外家,央求管家给多派些活,这样每日也能多赚几文钱。。。。。。”随着声音越来越小,应该是人已经走远了。
顾芯语靠在院里的树上,心内百感交集,既来之则安之吧!
终于接受现实的顾芯语,叫来了王嬷嬷还有春梅,拿出那仅存的几件首饰。。。。。。
王嬷嬷迟疑的说:“大姑娘,你这是要做什么?”
“嬷嬷,你举家随我来到蓉城,不但没有享福,反而受苦,这几日因为照顾我,王伯和小涛还要出去做短工换取粮食。。。。。。”
说道这里顾芯语真的感动,原主身无分文,来到这里添置的物品都是王嬷嬷这几年攒下的银子,如今因为买米买药,还要做新被褥,已经花的差不多了,能做到这样,可见王家人的人品与忠心度该有多高!
王嬷嬷看着顾芯语,往日粉嫩的小脸被周家人磋磨的只有巴掌大,幸好这些日子稍稍养回了一些,否则有何颜面去见夫人!
“嬷嬷,这个庄子现在什么情况?我知道母亲典了她的玉佩才为我置下了这个庄子,可是我没有守住,反而被婆婆将地契收走,不知道我们走的时候还了没有?”
“没还,不但没还,还把当初夫人给你的玉簪给扣下来,这个恶毒的侯爷夫人,迟早要遭报应的。”王嬷嬷恨恨的说道。
顾芯语沉思,地契与玉簪原来在侯爷夫人手里,这个女人做事真是狠决和不留余地,明显是想让自己活活饿死在庄子上!
“嬷嬷,既然在夫人手里,就暂时这样吧,以后我会让她乖乖的交出来的!”顾芯语保证到。
顾芯语看向嬷嬷,对于不离不弃的王嬷嬷一家,内心也是充满着敬佩,因为这种品质在现代可是很难见到。
王嬷嬷老泪纵横,“大姑娘,只要你好好的,别的都不重要。。。。。。”
顾芯语赶紧安抚王嬷嬷:“嬷嬷,我们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我保证,我会风风光光的回到国公府,我的冤屈国公府也要给我个交代!”
说道这里,顾芯语的眼睛里散发出夺人的光彩,竟让两个人不由自主的相信,顾芯语能做到!
是的,此时的顾芯语暂时没打算与周慕寒搞什么和离之类的,娘家一家势单力微,自己分无分文,无依无靠,镇国公府就是一棵参天大树,就算国公府无人过问,可这附近的人都知道农庄是国公府的产业,这就够了!
加之周家两位家长为人正直,妇人的事就算是不插手,但在大是大非前立得住!
这些悲剧的产生原主也要负一些责任,过度的温良与顺从助长了别人的气焰,所以在自己没有强大之前,国公府这棵大树顾芯语是不会放弃的!
顾芯语让春梅将仅剩的几件金簪拿出来,她看着其中的一件,是做工很精致的梅花簪子,几朵镂空的梅花颤巍巍的开在枝头,在簪头下有金珠穿成的流苏,晃动起来流光溢彩。。。。。。
顾芯语想起来,这是刚成亲时周慕寒送的。
对于这个男人,原主的记忆很模糊,也许是聚少离多,也许是这个男人的冷漠,都让顾芯语没什么好感。
顾芯语神情淡然的将几个簪子放在一起,“嬷嬷,你将这几个首饰让王伯当了去,至于死当活当让王伯视情况而定。”
顾芯语看王嬷嬷着急的样子是不赞成,尤其王嬷嬷拿起那个梅花簪,“大姑娘,这是姑爷送你的礼物,你当了去,等他回来会不高兴的。”
顾芯语冷冷一笑:“他不高兴?他有什么资格不高兴?嬷嬷为了我已经将家当花光,现在还是春天,我们很快就没米没粮了,不当了它,我们余下的几个月怎么生活?难道要活活饿死不成?”
顾芯语顿了顿,看了下欲言又止的王嬷嬷:“好了,这个活当吧,以后有了银子再去赎回。”
王嬷嬷无奈的叹口气,顾芯语抬起左手,左手无名指上套着个墨玉戒指,乌黑透亮的指环套在青葱如玉的芊指上,上面雕有精致的兰花纹,兰花上的露珠隐约可见。
这是原主的母亲在她出嫁前给她的,是元家长女代代相传之物,据说是祖上一位一心修仙的元家女儿所留。
这位元家女在最后一次归家时,将这个戒指留给了大哥家的长女,后就不知所踪,这枚戒指传到现在也有几百年,墨玉黑底,坚致温润,在多看几眼就仿佛能沉溺其中。
顾芯语放下手,这么好的玉,当了可惜,一旁的王嬷嬷摸了摸心口,阿弥陀佛!
王伯去了最近的邻水县,五只金簪当了一百二十两银子,这与顾芯语预估的高了不少,由此可见王伯是个人才,有这样的人帮衬对于以后的计划实施是非常有裨益的。
王伯与王涛二人在就近的镇子上买了一百斤的稻米,一百斤白面,买了一些小米大豆及一些白菜萝卜,买了十斤肉还有三只老母鸡、五十个鸡蛋及一些油盐等物。
两人雇了一辆马车将这些东西拉了回来,花了整整十两。
回到庄子后,王伯将余下的银子交给顾芯语,顾芯语暗暗计算了下,按照这里的物价,一家五口人,在正常情况下,这一百一十两可以生活十年。
但是自己现在身体损耗严重需要补养,也不可能再让王伯他们去吃杂粮麸皮。
开春还要雇人种地,还要购置一些农用工具,一应费用下来也就能维持半年左右,不过有半年时间做缓冲足矣。
第四章 农庄现状
这几日王嬷嬷手里有了粮食,就变着花样的给顾芯语调养身体,只是毕竟是古代,哪有经过几千年发展后,吃食上的精致与美味。
顾芯语在现代的时候就是个吃货,也挑嘴的很,所以顾芯语以多活动、身体恢复快为由,经常去灶房指导嬷嬷如何做出可口的吃食,对于王嬷嬷的疑问,顾芯语或者说突然想出来的,或者是在父亲的书里看到的。
总之王嬷嬷眼里的大姑娘是越来越聪明,性情也越发开朗起来,现在王嬷嬷做的小笼包皮薄卤足,鲜香味美,配上熬得细软的米粥,在吃上几口鲜脆的腌萝卜,那真是说不出的幸福。
饮食调养好了,顾芯语自然身体好转,毕竟年轻,恢复期极短,所以看这日阳光正好,春梅便陪着顾芯语出来溜达。
这是个平行时空,历史在唐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