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山下人家-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个冬,山里挖的陷阱有些坏了,需要修整,也就忙活几天就好,等天再暖和点就该下地了。”冬至感受到她的关心,倒是愿意多说一些,她和徐婆子一样,都被冬至归为了亲近的人,愿意多说话。
  冬至家现在毕竟才置了两亩地,虽然也能过下去,可毕竟还没收成,因而还是要进山,只不过没了以前的紧迫感就是了,绿竹也明白,她也不过是问一句罢了,说完了就进入到正题了。
  “我今天给苗丫添妆去了,给了她一对荷包。”她边说边观察着冬至的神色。
  冬至听了,觉得挺高兴的,“那挺好,我一直当她妹妹看,你这做未来嫂子的给个礼也好。”
  绿竹没瞧出不妥来,倒是被他不自觉地调戏了一番,脸红了红,啐了他一句,“德行!”
  想了想还是开门见山,“你和钟家关系那么好,难道就没想着亲上加亲?我看苗丫挺好的。”
  冬至仍旧没有危机感,很是随意地说道,“这哪能啊!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家的情况,黄婶子她也看不上我。”
  “哦,是吗?”虽然冬至说了没有,但绿竹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那要是你家情况好了,你难道就娶苗丫了?”
  这话说的,听着就够酸的,饶是冬至神经再大条,也听出不对来了,“绿竹,是不是今天苗丫和你说什么了?你信我,我只当苗丫她是我妹妹,没有其他心思,我心里只有你一个,真的!”
  绿竹心里有些乱,“可她欢喜你,你难道就没有一点想法?”
  冬至看她低着头,不看自己,有些沮丧的样子,顿时急了,他往下曲了膝盖,弯了腰,与她对视,“要是来一个人欢喜我,我便要对她有想法,那我成什么了?”
  绿竹颤了颤,眼珠子转了转,有些慌,冬至于是握着她的手,认真地看着她,“从小我奶就教我,咱家虽然穷,可穷得要有骨气,要有志气,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三心两意。我这辈子唯一一次好高骛远就是对你动了心思,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也知道自己既没有张秀才有学问,也没有刘安他家世好,我有的也就一颗真心,它现在给你了,就不会再给别的人了,这是我对你的承诺,一辈子的。”
  “真的?不骗我?”绿竹的眼睛有些湿润,这样的话她两辈子还是第一次听,于是很轻易地被感动了。
  “真的!不骗你!再不然我给你立个字据也成。”冬至不知道别人如何,他只知道绿竹愿意嫁给他,是他天大的福分,如果他不一心一意地对她好,那还有良心嘛?
  绿竹噗嗤一笑,喜笑颜开,“哪能啊,我又不是要债的!”
  看她笑了,冬至才放下心来,心里暗道,你可不就是个小讨债鬼吗?幸好这些日子偷听那些汉子的浑话也不是没有用处的,起码该怎么哄媳妇,他还是学到了一点,现下正好有了用处。
  “我还巴不得你每天追着我跑,跟我要债呢?”调笑了一句以后,冬至又认真地说道,“以后有什么话,像这次一样跟我说,说开了也就好了,别把话都闷在心里,闷坏了我可要心疼的。”
  “嗯。”绿竹点了点头,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起码,他现在心里应该是没有人的,或者说,只有她一个。以后,也只能有她一个!                        
作者有话要说:  绿竹的占有欲一点点显出来了,想想冬至上一章看到的,你们说,以后被绿竹知道了,是离家出走好呢,还是竹笋炒肉好呢?

  ☆、嫁妆

  二月十八那天,苗丫出嫁了,她家摆嫁女酒,冬至和徐婆子、赵家人也都去了,苗丫一大早就出了门,他们也没见着新娘子,只见新郎看着挺不错的。
  三月初三则是桂梅出门的日子,绿竹和她关系好,早早就把那对说好了的枕套给了她添妆,日子那天一大早也和宋氏过来帮忙打下手,看着桂梅娇羞的模样,绿竹便一阵感慨,这辈子许多事终究是不一样了。桂梅的亲事较上辈子提前了一些,而且这辈子是诚心诚意地要嫁给卢家表哥的,想来往后的好日子多着呢。
  卢旭家里在镇上开的杂货铺,在亲事上花了不少心思,还请了花轿队伍来接桂梅,一路上吹吹打打的,好不喜庆。桂梅的弟弟十一岁了,半大不小的,背起桂梅上花轿的力气却是有的,这过程她又哭了一场,王大夫和卢氏也偷偷抹眼泪,卢旭说了不少保证的话才成功地接走了新娘子。
  桂梅被接走,她家的嫁女酒也摆上了,榕树村最近的好事不少,大家伙图个喜庆也都来了,而且村里各家各户和王大夫都有点交情,他嫁女儿就更不能不来了。
  闭门不出许久的张家人也出门来走动了,除了张荀都来吃酒席。赵桂花看着王家酒席丰富,荤菜不少,顿时懊恼,之前晓得王大夫的家底不少,她甚至在桂梅身上动过心思,要是当时没有那赵绿竹的事,说不准她家和王大夫家就成了,今天的喜庆就该是她家的了!
  想起绿竹,赵桂花不禁往赵家二房那一桌看了一眼,看绿竹人比花娇,更是懊恼,当初怎么就那么心急了呢,要是当时再等一等,现在那赵绿竹也该是她张家的媳妇了,有那穷小子冬至什么事?听说她这回给县老爷的小姐做工,得了不少赏钱呢,哎哟,一想到这钱她张家本来可以分一杯羹的,现在啥都没有,更是心疼。
  赵桂花肠子都悔青了,却也没想着搞破坏,毕竟两家早闹掰了,绿竹也许了人,她也就在心里诅咒绿竹嫁给冬至以后过得不好,那样才能显得她当初的决定是对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村里人背地里老说她张家的风凉话!瞧我张家现在不顺都来踩一脚不是?等我家柱子日后高中,有你们好看的!
  张家近来是有些不顺,不仅仅因为张荀从县学里退学、被取消廪生资格的事,还因为二儿子张靖的亲事。
  张靖十六了,之前在镇上的李木工那学手艺,那李木工开了家卖木工家具的铺子,家境还不错,底下却只得一女,一直是想招个上门女婿好继承家业的,所以才收的徒弟,张靖是两个徒弟中的一个,而且和李招娣看对了眼。
  既然看对眼了,那这亲事就谈吧,因为张荀的身份,想着他日后高中妥妥的,要是以后让人晓得他有个入赘的弟弟,那可是丢脸的事,李木工于是也没提入赘的事,只要张家能对女儿好就成。
  张家人喜的呀,李家没有儿子,这不等于那铺子以后是他张家的了?他们私下里探过口风,那铺子李木工也的确是打算以后由张靖来继承的,两人的好日子原来也定在了三月,谁知前些日子出了张荀那事。
  李木工手艺好,和镇上甚至县里有些头脸的人家的管事说得上几句话,见识和消息也比乡下人来得多一点,听闻张荀不仅被县学除名、没了廪生,还在县里得罪了人,心思就活泛了。
  他以前不提入赘的事,是因为张荀高中的机会很大,即便这次不中,只要他还是县学里的廪生,有些路子,多考几次总能成的,可如今没了门路,他想考中却是难了,不是他看轻了张荀,而是世情就是如此。本来就有些不情愿家业流了外人田的李木工,于是和张家提了入赘的事。
  张家人哪肯啊!入了赘,那张靖可就和他张家不是一家人了,就连以后生的儿子都得姓李,那好处哪能到得了他家?更不要提入赘都是日子过不下去的才会这样,这岂不是要让人戳他张家的脊梁骨吗?
  可你不愿意,大把人愿意啊,这不,李木工还有一个徒弟呢,要不是女儿喜欢,哪能轮得上张靖啊!张靖私底下和李木工谈过,他本来对家里紧着哥哥读书考试没甚意见,毕竟他以后也能沾光不是?可听了李木工和他的分析,心里却动摇了,要是哥哥一直考不中,家里岂不是要被拖累了?这担子最后还不是要压在他身上?人都是自私的,更不要说他是真心喜欢李招娣的,于是挣扎一番以后应下了李木工,回头和家里人说了自个的决定。
  张老爹、张狗子和赵桂花打也打过了,骂也骂过了,张靖就是一条心不改主意,他也没把李木工和他说的话说出来,免得闹得家宅不宁,他就是闹绝食,没奈何,张家人最后还是应了,日子定在了五月初九。
  这消息传出去,榕树村里又拿张家的事说了好久,绿竹也听闻了,想着上辈子张靖这个小叔子还有李招娣这个弟妹对她还算不错,现在能离了张家,免受他们以后的拖累,也是一桩幸事。
  李佩茹因为晓得绿竹和张家的矛盾,在张荀和许青青的事闹掰以后,就和她说过了,张荀没有门路,这辈子只能是个秀才,他要是安安分分的还好,可要是个心大的,就不好说了,毕竟许山长摆在那呢,哪能让张荀出人头地以后打他脸?
  绿竹晓得张家人是个什么德行,张荀可不就是个心大的么,怕是他们家以后还有得闹,张靖能早点离了张家,虽然入赘不好听,可好处以后是看得着的。她心里为张靖的决定点头,却不曾想他入赘这事以后和她也有些关联,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此时她并不知道。
  三月初八李佩茹也出嫁了,师傅巧娘想着她,让她也一同去观礼,顺便防备着嫁衣之类的临时出问题,幸好一切顺当。自然,以绿竹的身份她是没机会凑前去和李佩茹说上话的,李佩茹倒是没有忘了她,但凡有人问起嫁衣嫁妆的,都提了锦绣阁和她一句,让巧娘和绿竹得了不少好处。
  二三月里村里因为嫁娶之事好生热闹一番,之后便要开始忙活春耕的事了。冬至家新置了两亩水田,头一年种地,赵铁柱也去瞧过两眼,看他弄得有模有样的,于是提了点意见就去忙活自家的田了。他虽然也能帮衬着,可前些日子村里人说了些冬至吃软饭的孬话,想着冬至忙得过来,便没有搭手,男人清楚男人的心思,谁又愿意被人看低?
  冬至呢,他去岁秋收时羡慕嫉妒了许久的送水送饭这回也享受到了,当然,绿竹可不止是给他一个人送的,不过,拿手帕帮忙擦汗的服务,冬至却是独一份的。
  家里人还有乡亲们见了均好生打趣了一番,绿竹羞恼,看冬至高兴,倒是没有像秋收时那样送过一两回就不送了,而且日头毕竟也不晒,她多走走也不妨事。
  每回绿竹离开,冬至都要依依不舍地叮嘱她一番注意脚下,地里滑,可别摔着了的话,大伯母李氏更是打趣,“哟,我还以为冬至不爱说话呢,原来是不爱和我们说话,和竹丫头话多着呢!”惹得绿竹脸上涨红,羞得无地自容,捂着脸就跑。
  家里人在忙着春耕,绿竹也在忙着嫁妆的事。
  她自八岁那年去了县里跟着巧娘学刺绣,至今也有六七个年头了,头三年还在学,手艺不到家,做的工权当交学费和伙食住宿了,后来三年她出师,开始挣钱了,都往家里送,家里于是买田置地、翻盖了砖瓦房。待她十四该说亲了,回了家来,宋氏也不再要她银子,绿竹孝顺,死活要给,于是家里一半,她自个一半。而替李佩茹做事得的五十两银子,宋氏更是一分没要,都让她收了做私房,以后去了徐家,手里有钱,心里也扎实。
  算下来,她现在统共攒了差不多一百两银子,上辈子没有李佩茹嫁妆这一出,因而这辈子绿竹的私房比上辈子还多了五十两呢!这银子在乡下里,只要没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