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维应了,劝道:“夜已深了,大人先去歇息,明儿一早的事情会更多。有我们几个师爷轮值,夜里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唐柏才想了想,点点头回转他设在府衙的起居室。眼下的事情千头万绪,他若是没有养好精力,实在是应付不来。
……
翌日一早,随着安民告示的贴出,京中百姓才知道城里爆发了疫情,顿时人心惶惶起来。好在告示上说得清楚明白,让人们拿着户籍,去坊正处领取防疫的草药,才没有导致哄抢。
在昨日,京兆府已经紧急将城西的一大片货仓连着空地都清理出来,四周用围栏隔了,将医馆中的病患、大夫、伙计全部迁移过去,集中隔离治疗。
坊正早就得到了京兆府的通告,带着人敲锣打鼓的满街巡视着,将那些患病的人都找出来,送到迁病坊中去。
在这片忙乱中,人人自危,生怕被染了疫情送走,自然也就无心享乐。青楼、戏园、酒楼这些地方,一下子便冷清了下来。
一向热闹的胡家戏园里安静下来,胡班头正领着人,将园子里仔仔细细的熏燎了。
一行人到了江尘的小院中,胡班头笑道:“玉郎啊,没扰着你吧。为了防疫,也是万不得已。”
江尘笑笑,在这样的喧嚣中,面目仍如春花秋月一般,“班头不必顾忌我,江尘也是怕死的人。”
等众人熏燎完毕退了出来,他闻着空气中这股烟火气,自言自语道:“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这个法子,难闻的很。希望有效吧。”
转身回了房,不久后进来一名黑衣人:“禀主子,属下跟着太子过去的人,已经跟太子搭上了线。”
江尘点点头,太子虽有关景焕保着,但却越来越收拢不了人心,根本不可能拒绝他的投奔。
太子在京中时,太子府守卫森严,又顾忌影卫。反正又不急,他便迟迟没去找太子。难得他赈灾出京,大好的机会可不能浪费了。
默默想了半晌,江尘道:“影卫这边,可查出来继任的影是谁?”
黑衣人惭愧道:“属下无能,尚且没有头绪。”
“不怪你。”如果有这么好查,那也不是庆隆帝最好的暗牌了。
……
在这场混乱中,齐王的詹事府有条不紊的建立着,来投靠的人也逐渐增多。
太子的性情逐渐被人们所知晓,在朝中支持他的人也少了许多。毕竟,一个行事狠厉,对自己严苛的帝王,是让人心生惧怕的。
眼看齐王崛起,那些不看好太子的人,便暗自斟酌。想搏一搏,拼个未来前程的,就纷纷投书到长史舒解世那里。只是良莠不齐,还需慢慢筛选。
除了齐王以往就收拢的人手,借詹事府建立之际正名之位。此次来投的,却没有什么好的人才。
☆、第497章 梅花银簪
长乐宫中,曹皇后一个人慢慢用完了午膳。
自她带头削减用度以来,宫中的膳食简单了许多,殿中的冰盆也减少了一半。气温不如以往凉爽宜人,只是刚刚不至于冒汗而已。
漱了口,曹皇后走到窗边,默默沉思着。
过了半晌,她开口道:“妙芙,你明日出宫一趟,将这个簪子送到翰林学士方大人手中,请他加入詹事府。”
这个银簪一看就有些年头了,瞧起来有些发灰。当年选的材质地也不如何好,款式更是不行。只简单用银丝扭成几股,在尾部形成一朵镂空梅花。经过了岁月的洗礼,银丝中透出点点的黑色来。
但曹皇后看着这支银簪的目光,却无比温柔悠远。
如果可能,她宁愿将这支簪子和那段往事一起掩埋起来,再不去回忆。
但是,眼下却是最好的时机。朝中几件大事,庆隆帝忙碌得顾不上盯着后宫。城中混乱,影卫就算能力超群,也盯不过来这么多官员。此时她不出手,等这几件事过去,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
昭阳公主被变相软禁,齐王不得已浮出水面。舒长史忠心有余,谋略不足,学识更是差了些。若无能人辅佐,光凭齐王,她还是很不放心。
妙芙候在一侧,有些胆颤。她伺候了曹皇后这么些年,从来不知晓这支银簪的存在。
过了半晌,曹皇后才不舍的将这支银簪放到她手中,“记住,除了方大人,不能让任何人看见你。”
“婢子谨记!”
得了吩咐,妙芙去殿内省报了备,领了出宫的腰牌。
作为曹皇后的心腹宫女,为她出宫办差是常事,无人敢过问她的目的。
怀中揣着那支银簪,妙芙如同揣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般,心中忐忑不安。跟在曹皇后身边,她对朝中的时局也有所了解。齐王筹建詹事府,凭这根银簪就能让堂堂翰林学士投奔?
这其中,定然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越想,妙芙越是害怕。这根银簪,她更是须臾不敢离身,生怕一个不慎遗失了或被人瞧见。
好不容易挨过了一天,第二日宫门一开,她便急匆匆的出宫。
她出宫的时候多,对洛阳城中分布熟悉。但曹皇后的吩咐她记在心头,不敢贸然上面。
找了一家清净的茶楼,到二楼坐下,她让店里伙计去找了个半大的孩子来。
洛阳城里常有这样的半大孩子,在街面上游荡玩耍,没有比他们更知道各家各府的位置。他们也时常帮人传话,赚点散碎银子花。
这次来的是个九岁左右的男孩,穿着一件洗得褪色的红色褂子,一见她就知道有差事来了,笑嘻嘻问道:“贵人有何事?”
妙芙不动声色的打听了几个府邸,将方大人的府邸隐藏在其中。
得知方大人住在城东的集贤坊中,她赏了两粒金豆子给这男孩,男孩千恩万谢的下去了
又坐了半晌,让伙计上了两碟糕点。用掉大半,她才离开这茶楼,雇了一顶轿子,往离集贤坊最近的永安街而去。
一路过去,她坐在轿中,也觉出城中的忙乱来。
永安街是城东相当热闹的一条街,眼下在和同福大街交界的街口处,好些商家在此设了粥铺,有灾民在此排队领取。
她悄悄掀开帘子看了一眼,那些灾民个个面黄肌瘦,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打击得神情麻木。领了粥,口中喃喃道了谢,木然的行礼退下。
过了嘈杂的街口,到了永安街上,竟然听不到以往的那些热闹声音,各家的生意都冷清的很。只有时不时,坊正敲着锣鼓带着人、抬着担架经过。
她让轿夫寻了一家极雅致的笔墨铺子下了,掏出荷包付了两个大钱。想了想,又掏出一个放在轿夫手里,问道:“刚才那些人过去,抬的是什么人?”
轿夫叹了口气,道:“姑娘是刚到京的吧?你可得小心些,别染了时疫。街头就贴了安民告示,有防治的办法,姑娘好好看看。”
叮嘱完才回到妙芙的问题:“这些人,都是患了时疫的。坊正带着人抬走,敲锣让附近的行人离远些,不要靠近了以防染上。”
“那坊正他们就不怕吗?”妙芙追问。
“姑娘是没看见,他们都戴了面巾,用药汁泡过,能不被染上。”
“这能有效吗?”虽然宫中也每日熏燎,也熬了汤药给她们内服外用,但她还没听过用这个法子能防染病。
轿夫点点头,道:“刚开始不知道是不是有用,他们也是怕的。但怕也无法啊,有京兆府在上面看着,他们哪里敢推脱?还好这都几日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染上,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这法子,积德啊。”
如果没有这面巾,坊正也要做同样的事,迟早会染上时疫,增加几条冤魂。
他不知道,妙芙却心知肚明,暗暗感激起将这法子呈到太后面前的徐婉真来。如果没有她,苏大夫也不会获得太后认可,太医院更不会提前囤了这好些防疫的药材,眼下正好派上用场。
打发走了轿夫,妙芙走到街角,找到几个正在踢毽子的女孩。
她蹲下身问道:“你们可有人知道方大人的府邸?”
一名着蓝花白底衫子的女孩子停了动作,问道:“姐姐是问翰林方大人吗?”
妙芙点点头:“你帮姐姐送个口信,请方大人来前面的砚心斋一趟,不能被别人看见了,知道吗?”
那女孩子有些为难:“我可进不去方大人府里。”
妙芙拿了一粒金豆子给她:“你让门房给方大人传个话,梅花银簪这四个字,方大人会出来见你。记住了吗?”
她点点头,重复了一遍:“梅花银簪。”
看了一眼同她一道踢毽子的几个女孩,笑道:“你们也一起去,换个地方踢毽子。方大人若是来了,过上一个时辰,你们还是在这里来找我。到时,一人一粒金豆子。”
洛阳城里常常有人遣这些孩子送话,她们也是惯了的,并不多问。听见有金豆子可拿,几个女孩子欢呼起来,叽叽喳喳的拉着走远了。
☆、第498章 方孰玉
看着这些孩子们往集贤坊的方向去了,妙芙才拉了拉头上帷帽的面纱,回身进了砚心斋。
笔墨铺子在平日里也很清净,眼下就更清净了。
四壁上挂了山水画,有好几副都是前朝流传下来的真迹。各个柜台陈列着笔、墨、纸、砚,俱都是佳品,房中散发出幽幽的墨香来。迎客的地方放了两把鸡翅木高靠背椅,一侧高几上的青花瓷瓶中,插了几支竹枝,清雅的紧。
铺子里就只有一个四十来岁的掌柜守着,愁眉苦脸的。永安街的租金不便宜,这几日连个客人也没有,白白亏了去。
见到妙芙进来,忙迎上来:“姑娘,想选一些砚台送人吗?”
高芒王朝民风开放,似妙芙这样孤身一人采买的女子并不少,掌柜并不觉得讶异。
妙芙点点头:“堂兄要及冠了,我要买一套文房四宝相送,可有上好的?”
她虽然戴着帷帽看不清面目,但通身的气度,襦裙下摆隐隐透出的牡丹金丝暗纹,让掌柜一眼就看出了她的不凡来。忙殷勤的迎上来,一一介绍起来。
妙芙略看了看,并不满意。
掌柜急得汗都下来了,这么些天好不容易来了个客人,可不能白白放走了。
“姑娘,你且随在下到后面的雅间稍坐。在下家里藏了几套珍品,我这就去给你拿来。”
“那要等多久?要是远的话就算了,我再去别的铺子里看看。”
“不远不远。不是在下夸口,我经营笔墨生意二十余年,我这里的姑娘不满意,别处的也一定如此。”掌柜满面堆笑:“这大热的天,姑娘何必跑来跑去,不如坐下歇歇脚。”
妙芙这才松了口。
掌柜殷勤的伺候着,带她穿过中堂,来到一个清雅的小院中。
“莲莲!别写字了,帮阿爹去前面看着铺子,我要回家去一趟。”
只听得里面有人脆生生的应了“哎!”,从西厢房中走出来一个十多岁的大姑娘,五官清秀。
“让姑娘见笑了,这是我家二姑娘。这些日子,伙计们都告假回家了。无法,我只得将家中女儿叫来应急。莲莲,快来见过贵客。”
妙芙笑道:“不必多礼。”
那名叫莲莲的女子好奇的打量了一下她,便去了前面守着铺子。
掌柜将妙芙带入东厢房,上了一杯茉莉香茶,便告了罪,急急忙忙回家拿那几套珍品了。
……
翰林学士方大人,方孰玉。两榜进士出身,先帝钦点的榜眼。
方家,乃河北道魏州传承了几百年的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