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当渣男被穿后-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场风寒导致老太太也卧了床,现在家里急着给周少爷定亲就是老太太的意思,她怕自己起不来就见不到孙子成亲。
  打听到这个消息后墨雍和墨大哥分别制造机会偶遇了周家三个长辈以及周少爷本人,墨雍惊叹这周家的教育理念真的是和他有的一拼,他是成天想着怎样让人教育的能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他们却是每天寻思着怎么将自己以及自己的孩子教导的飘飘欲仙。
  墨雍倒是能够接受周家这样的玄幻,墨大哥就有些不喜,他觉得这样的人家墨大姐必然是要费心费力,他虽然也知道墨大姐的想要找有钱好相处的家庭,可他却不愿意墨大姐跟墨母一样为了家里操心操肺却在所有人眼里落不了好。
  墨雍没有跟墨大哥争辩什么,只是和墨大哥一起另外再找了几家,要不然是儿子上进有能力,要不然是父母温和家庭和睦、子女清明性子端方,然后两人一起将这几家人选告诉了墨大姐。
  这一次墨母也在跟前的,她只是因为没有外出交际以至于一时之间并不能找到合适的人家,并不代表墨雍他们就能越俎代庖直接决定墨大姐的婚事,不过墨母还是足够开明的,所以她同意了墨大姐自己选。
  而不出墨雍的预料墨大姐选泽了他之前觉得非常符合墨大姐心意的周家,墨母虽然也觉得这样嫁过去有些累人,可墨大姐直接拉着墨母说了许久的私房话,墨母出来后就同意了。
  墨家这边看好了并不代表这件事就能成,总不能女方上赶着要出嫁吧,所以墨母找了镇上最有名的媒婆来家里请她为自家姑娘找人家,接着一一说明了自家姑娘跟着弟弟读了书、女红和做家事都不错,理账也会一二,希望找家庭简单、父母和善、最好只有一个儿子的人家。
  墨母这独生子一项就直接排除了很多人家,媒婆思索半天果然跟他们提起了周家,墨母顺势表示她要先见见对方的父母和公子。
  于是某天墨雍陪着母亲和姐姐去镇上买东西,路上偶遇了周家一行,双方简单说了几句话就相互告别,事后周家请媒人上门提亲,两家交换了生辰八字很快定了亲。
  而墨雍他们不知道的是周家父母虽然对墨大姐的人样和说话都很满意,但对于墨大姐不会作诗这一点却很遗憾的,并且周母还曾起过心思想要将娘家侄女配给自家儿子,可惜被娘家和老太太一起拒绝了,就没有再提。
  而墨大姐在收到周母和周公子送来的礼物后,果断跟墨雍提了两个要求,她要学习作诗和画画。
  为此墨雍直接将自己学诗时候的笔记交给墨大哥让他教导墨大姐三个女孩学诗,而他教导他们画画,这样墨雍的时间不至于那么拥挤,因为之后的日子墨雍实在太过于忙碌了。
  墨氏宗族的族学在族长一脉和族人的配合下很快完工,墨雍拉着吴十和墨大哥一起给族里孩子启蒙,族里相应答应可以接受吴家的孩子来学堂,对此吴家是相当满意的,因为他们家适龄的孩子就差不多有十个了,来学堂那天算得上浩浩荡荡。
  族长虽然觉得这吴家的孩子比他们墨家都不少有些不太满意,可他还是听取了墨雍的意见,毕竟墨雍亲自在族长面前说了他找吴十和大哥的原因,两人都是经历过墨雍那密密麻麻笔记的人,也都明白墨雍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并且这两人的基础都异常扎实,用来启蒙教导基础再合适不过,而墨雍则负责课外扩展,就不单纯是按照书本、课程讲解什么,而是按照一个知识点延伸知识,并说明这些知识在实践中有什么运用,三人配合默契很快就将族学办的有声有色,族长看着学堂里满满当当的孩子不由露出满意的笑容。
  虽然多了十来个外姓孩子,可钱财方面却省了很多,教学质量也很高,就连他听了几次都觉得受益匪浅,这样来说他们也不亏。


第233章 体弱多病软饭渣男VS彪悍暴力病娇女(三十四)
  转眼三年就过去了,墨雍收拾行李踏上了前往省城的道路,三年一次的乡试今年就要在省城举办,而墨雍忙碌了三年也终于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
  这三年墨雍片刻也不敢放松,课业方面他虽然自信自己的学识和底蕴就是直接考进士也没问题,毕竟他每一世都从没放松过学习,可他同样明白就是一模一样的一句话放到不同的时代也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更何况他经历的几世现代环境过于宽松,以至于他心中最初的那种对于皇权的敬畏和对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警惕心已经消磨的不多了,墨雍第一世能从小小的寒门学子走上权臣靠的恰恰就是从未松懈的谨慎。
  所以墨雍有意磨练自己多和这些纯正的古人打交道,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解题思路,为此在不停的巩固知识的同时墨雍也从不停歇和镇上的秀才交流,跟着他们去和举人请教,吸收他们的精华加固在自己的思想中。
  除此之外墨雍还要忙碌族学里的授课事宜,族学里的孩子们有的启蒙确实有点晚了,再加上家里愿意付出的有限、除了在课堂上他们很多回家以后还要忙碌家务或者地里活计,以至于他们的学习进展很是缓慢。
  为此墨雍在三个月后将学堂分了班,一些进度快、天分高的孩子划分到一起,由此两个班的进度就产生了区分,一开始族里还有很多人对此有意见,不过在族长出面后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后来墨雍又召开了家长会跟大家说明这样做属于因材施教,并且再三保证对两个班不会有区别对待,才让这些热心的家长们放了心。
  但同时这些孩子也隐隐察觉了两个班之间存在的竞争,从而使得一些之前学习散漫的孩子开始刻苦起来。
  墨雍的月考制度出来后所有人更是日日埋头苦读,就连一开始只想着认识字做个账房的孩子也因为环境的促使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倒是墨雍之前没想到的,毕竟现代的快班和慢班之间可是存在好些问题,比如学习好的更好了,学习差的更差了,还有很多直接自我放弃了。
  族学稳步前进的第二年墨雍鼓励吴十和墨大哥去考秀才,倒不是觉得他们稳稳能考上,而是希望改变一些他们自身的态度,说实话吴十和墨大哥的天分都不算高,尤其是吴十,除了数字方面他在记忆背诵、理解方面都很迟钝,但好的一点是只要他会背的东西都很难忘记,而只要你给他讲过的东西他都会记下来,理解不了就背会。
  算起来吴十是绝对的笨鸟,如果不是墨雍详细到细枝末节的笔记,他能考上的机会几乎没有,他自己以及家人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从没有去考试的打算。
  还是墨雍找吴十以及吴伯父他们促膝长谈一番,告诉他们秀才的考试更偏重的是记忆,就是之后的策论他也可以帮着吴十设定一个固定的提纲,吴十只要努力背诵会,并按照大纲写,写出的文章虽然不会惊艳四方,但也足够应付考试了。
  当时吴伯父直接惊喜的紧握住墨雍的手连连道谢,吴伯父心中明白按照吴十的天分和能力要不是墨雍精心帮着谋划,恐怕这一辈子都是没有科考的希望,虽然墨雍也坦言也就是秀才考试可以这样操作,之后的举人考试和进士考试都专注策论的思想和文辞,那时候这样的方法就行不通,也就是说即使墨雍精心帮着吴十,也不过能让吴十勉强通过秀才考试。
  但吴伯父心中还是激动异常,他觉得这就够了,他们吴家几代以来虽然男孩多的能组成一只蹴鞠队了,但却没有一个能读书的,别说是踏踏实实看书了,就是坐下来安静一下午都是没有的事情。
  可以说他们吴家长辈们对于孩子读书是比失望更严重的绝望,从没有指望能够凭借科举飞黄腾达,也从没指望孩子们里头能够出现一个不一样的带着他们家踏入仕途。
  小十出生三个月的时候他们就发现这个孩子非常慢,学什么都慢,三岁才会说话,越长大脑子越木,他们夫妻两个也不是那种偏心的,一直都尽力做到公平的同时也苦恼小十的将来,那时候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小十会遇到贵人。
  在吴伯父的心中墨雍就是吴十的贵人,自从和墨雍在一块,吴十跟他们提出要去读书,后来更是成为墨氏学堂的先生,不仅自身的社会地位得到质的飞跃,还惠及吴家下一辈的所有孩子,现在谁提起他们家吴十不是赞叹有加,甚至因为吴十的例子他们吴家开始决定让孩子们都去上学,书读多少不要紧,至少要认识字。
  吴伯父觉得他们吴家是一天天变好了,而现在墨雍又跟他提出让吴十科举,这怎么能不让吴伯父惊喜。
  吴十家里不缺钱,一听墨雍说吴十还是有希望的,当下就同意了吴十参加秀才考试的事情。
  而墨大哥一看学什么都很慢的吴十都参加了,他也就跟着同意了,毕竟他是墨雍的亲哥哥,墨雍花费在他身上的心血更多,晚上回去的小灶也从没停歇,墨雍既然说他能考上,那他就试试。
  墨大哥心中其实明白他和吴十两个现在之所以能在族学当先生,一来是他们之前有基础,教导启蒙的孩子自然是够的,二来也是墨雍自己坐镇,就算遇到难题或者能力不够的,墨雍也会及时补上,而墨雍还时常给孩子们教导知识中蕴含的思想和道理,自然现阶段孩子们是一直在进步的。
  可墨雍是要考科举的,在墨大哥心中他的弟弟墨雍就是一个天生会读书的人,任何知识在墨雍手里总是那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墨大哥觉得要不是弟弟年纪太小,别说举人就是进士也是不难的,所以墨雍是早晚要离开他们墨氏族学的。
  可那个时候没有功名的他和吴十两个就不够看了,虽然可能那个时候他们的知识足够扎实,墨雍的笔记也足够详尽,可只要他们没有功名,就没有人愿意相信,包括族里这些孩子。
  甚至一些天分高的孩子隐隐挑衅过他们两个,并不是他们学习的东西已经强过他们两个,而是这些孩子认为他们也不过多读几年书,他们打心底是不服气他们两个这个先生的。
  墨大哥这一年渐渐找到了做一个教书先生的乐趣,甚至心中觉得就这样一辈子也是好的,所以他需要去考试,需要有一个秀才功名。
  墨雍就这样让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两个男人一起结伴去考县试,等到通过后又花费两个月给他们详细讲解了府试的知识并进行了题海战术,好歹让两人低空通过了府试,当然之后的院试纷纷落第,但好歹下一次他们只需要去考一个院试就足够得到秀才功名。
  而墨雍在他们回来以后的一年里头同样对他们采用了月考政策,并且还有周测,就为了训练他们院试,果然在他们这一年去考试没多久喜报就传来,吴十虽然是最后一名孙山,可也确确实实是考上了秀才功名,墨大哥更是排名十几,喜得吴家众人纷纷过来跟墨雍道谢,墨氏族里更是觉得科举有望,从而加紧了对族里孩子们的监督,孩子们也爆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墨大哥院试回来的一个月后,墨雍两人一起参加了小外甥的洗三,墨大姐是两年前嫁入的周家,嫁入没多久缠绵病榻的老太太就开始好转,一年后更是慢慢能够下了床,墨母说老太太是等着抱曾孙。
  墨大姐在嫁人前墨雍曾请县城里同窗家的老太太教导过一个月,主要是让墨大姐熟悉后宅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