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辈从一开口的时候就明白必须是自己这样和墨老爷子一辈的人才有开口说这些话的资格,也只有他说了这些话才能让人信服,从而彻底破除墨老爷子和墨大伯对墨雍的贪婪之心。
“老爷子这话说的在理,自古以来分了家的除了长房以外对长辈的奉养都只看孩子们的心意,上次分家的时候你们三家也达成了契约,上面写的很明白,二房自愿少分土地用来赡养你们老两口”族长在老爷子说完后直接下了定论,“所以这次墨雍的免税名额还是看孩子自己的意思,谁也不能强迫墨雍。”
“祖父,开办族学是对咱们整个家族都有利的,以后我们几个有了孩子都可以享受这样的优势,等到学堂建起来,三哥、四哥也都可以去学堂读书,这对我们整个墨氏以及我们家都是光宗耀祖的好事,所以恕我不能帮着大伯承担他名下的田亩,我相信祖父一直关心我们这些小辈的前程,一定可以体谅的”族里给力墨雍自然不会拉后腿,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你,哼,真是咱们墨家的好子孙”墨老爷子知道事已至此自己再不能说什么,否则就是跟着整个宗族为敌,事实上之前族长开口的时候他就有所预料了,心中一冷的同时直接气急败坏的离开,至少现在他这样的发脾气都是在可以容忍范围内,不会让族里厌恶以至于以后直接倾斜到墨雍那边去。
而墨大伯不甘心的狠狠瞪了墨雍几眼,接着才转身追着墨老爷子而去,而墨家大房和墨老太太一看家里男人都走了,心中明白他们在族里更是讨不了好,只能跟着灰溜溜的离开,不过心里都不由痛骂墨雍白眼狼,狼心狗肺。
墨雍一看大房和墨老爷子他们都走光了,嘴角不由满意的勾起,墨老爷子的战斗力墨雍早就预料到了,更何况他还是一个爱面子、性子又不够果决的人,至于墨大伯,他倒是有这个心也有这个力,可惜在族里的地位太低,和族长一脉也并不交好,甚至隐隐交恶,主要是墨大伯自认自己是镇上人,看不上村里,又怎么可能容忍族长他们的管束?
而整个家里战斗力最爆表的墨老太太这次却一句也不敢说,不是墨老太太变了,而是这个封建社会,宗族的事情最没有发言权的恰恰是女人,尤其是外姓女人,就连姓墨的小娃娃都比她们的地位高。
墨雍在原身的记忆中曾看到墨老太太一手掌控他们这一房以后曾自大的反对过一次族里的决定,可结果却是连族堂都没进去就被赶了出去,并且族长还当场警告墨老爷子再有下次族里就帮他休妻或者把他们一家赶出去。
墨雍觉得这也算恶人还要恶人磨的典型。
墨雍在和族里初步达成口头协议后,才笑着送走了族长和几个族里的老辈,跟着墨母一起回了二房。
一回房墨母就赶忙拉过墨雍上下打量,嘴里不断说着瘦了,受苦了的话,墨雍无奈的任凭墨母说完这才细细问起家里的情况,好在有墨雍之前特意叮嘱加上吴十常过来,还有之前墨雍透露出来的吴十家里兄弟几十号,以至于在朴素的乡村到底是起了一定震慑作用,这段时间家里倒是相安无事,就连墨老太太和墨大伯他们也没有起什么太大的幺蛾子。
但墨母却有一件烦恼的事情,确切的说应该是两件,但无奈十六岁的墨大哥直接跟墨母表示自己还没有成家的心思,也细细跟墨母分析了他现在成家的劣势,比如虽然弟弟是秀才公,但他依然是泥腿子,女方就算看重弟弟的身份也不会条件特别突出,所以他要先立业再成家,那时候女方的身份肯定上一个台阶,再比如如果他现在娶妻不说家里得为了他的婚事砸锅卖铁,还有他们家的房子太过破旧对方也会要求建房子,甚至在嫁过来以后还可能针对弟弟读书的问题吵闹不休,墨大哥作为一个性格非常细腻的男人甚至勉为其难的跟自家母亲说起他结婚以后生活的各种矛盾以及对大家的影响,墨大哥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硬是逼着自己在墨母面前练成三寸不烂之舌最后说服了墨母。
当然可能具体是不知道哪一点戳中了墨母的心思,但好歹墨母暂时放弃了墨大哥成亲这件事,反而把注意力放到了同样年龄到了的墨大姐身上。
墨大姐可不存在先立业后成家或者家里财务紧张成不起亲这样的难题,甚至因为十四岁还没订婚被同龄人嘲讽过,以至于墨大姐心中还是同意母亲给自己找人家的想法,尤其是墨雍中了秀才,刚才又说三年后再考,墨大姐等不起又三年成为十七岁的老姑娘,所以她决定现在就好了,弟弟的功名让她能找的人家思路更宽了一些,只要母亲细细打听对方的家庭和性格,总归日子是要靠她自己来过得。
墨大姐觉得自己跟着弟弟读了这些年的书,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姑娘了,她只要一心一意谋划自己的日子,总能将小家庭越过越好的。
所以墨雍回来没几天就肩负了另外一件任务,那就是给墨大姐找对象,为此墨雍特意问过墨大姐,让墨雍意外的是墨大姐的想法非常独特。
这个年代讲究门当户对,但同时读书人肯定是最受追捧的存在,墨雍给墨大姐提了几个选项,要么墨雍在自己之前认识的同窗里面选择,这些人他能看得上眼的将来在科举上应该会有一番成就,墨大姐可以妻凭夫贵越为官家太太,而墨雍只要和对方不翻脸墨大姐应该是名利双收的局,但缺点是对方和墨雍一样是为官的,墨雍有自信自己的官位绝对比对方高,可就怕对方心思多选择站队,毕竟几年后现在的皇帝已经年老体弱了,皇子之间的斗争只会越发严重,而真要发生那样的情况,墨大姐的日子必然苦不堪言,就算对方还算聪明可随着对方官位的升高,如果将心思花在女人上面,墨雍却是不能明目张胆帮着墨大姐的。
当然墨大姐也可以在墨雍将来能够照应的商人、地主、不入阶层的公职人员甚至庄户人家里面选择,这些人是墨雍将来考上进士当官以后可以压制的人家,他们会看在墨雍的份上对墨大姐照顾有加,墨雍再时不时照应一下,墨大姐的日子也不会特别难,至少衣食无忧、一生小富是完全可以的,可同样这样的人家给不了墨大姐官太太的荣耀,甚至如果是商人还可能影响后代的科举,现在墨雍是秀才,两家能称得上合适,但墨雍将来中了举人、进士后墨大姐的剩下两位妹妹地位必然会水涨船高,嫁的人家只会比现在更好,墨大姐如果心生不平也会影响兄弟姐妹以及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从而破坏家庭的和谐。
第232章 体弱多病软饭渣男VS彪悍暴力病娇女(三十三)
墨大姐出乎墨雍意料的并没有太大的野心,对于成为官家太太毫无兴趣,甚至毫不避讳的告诉墨雍虽然她自持跟着墨雍读过几天书,可也知道自己距离真正的大家闺秀差远了,读书人名声上好听,可实际上找个贫苦的她要跟着吃苦,漫长的等待相公高中,可等到他高中以后对自己这样的糟糠之妻恐怕早已没了感恩,反而会觉得她挡了自己的路;如果墨雍给她找个家有钱财又要读书的,墨大姐又要担心对方将来会不会算计弟弟为他所用或者适应不了对方的交际圈、复杂的家族亲属人脉等等。
墨雍惊讶的发现他当初闲来无事用现代看过的宫斗、宅斗手段给墨大姐她们作为思路扩展课似乎有点过了,比如现在直接导致了墨大姐本人对于成亲一事的冷淡和理智,甚至过分尖锐和悲观。
墨雍原本想的是将来他的圈子比较复杂,他几个姐姐嫁的人家更大可能是读书人家,虽然他更希望姐姐们能找家庭简单一些的作为丈夫人选,但这种事还真不好说,万一姐姐们进取心比较强或者缘分到了谁都说不准,所以墨雍未雨绸缪的讲了这方面的一些小故事作为启发并夹杂了一些阴谋布局的手段,只是单纯的希望姐姐们能多几分眼界和心思,将来万一真的遇人不淑好歹自己有能力、立得住,可没想过真的将自己的姐姐教导的离经叛道。
想到这墨雍叹了一口气,果然第一世的瑾瑜说的是对的,他对女儿们的教导思路确实不太对,因为他的女儿们跟着他学习读书多年,结果个个性格特立独行和当下的封建女子大不相同,墨雍之前一直觉得那是因为女儿们读的书多了才会慢慢有了自己的思考,却没想到这一世不过受过他短短三年多熏陶、一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大姐就发生了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墨雍问墨大姐究竟是怎样的心思,或者准备嫁给怎样的人家,他觉得墨大姐能拒绝前途远大的读书人家,心中怕是已经有所成算了。
墨大姐这个时候倒是有些扭捏,不好意思的低头脸颊都慢慢染上红晕,然后墨大姐看向墨雍,“我平常也不出门外面的人家都不认识,不过我想找一个本人性子温和、父母开明一些、家里钱财富裕的人家,如果可以让我当家那就最好不过了。”
墨雍怔了一下这才明白墨大姐的意思恐怕是想找一个亲族无依、父母性软、男人本身也能包容的家庭,不过这样的配置墨大姐应该是想要做一个古代版的女强人?
墨雍若有所思的看着墨大姐,最后直接跟墨大姐表示这样的人家可遇不可求,他和墨大哥只能尽力找找,而人生在世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而墨大姐直接温言表示如果是那样弟弟也可以找那种成亲以后直接分家的家庭,男人的性子温和一些就行了。
至此墨雍安全明白自家大姐想要当家做主的心情,郑重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完全明白大姐的意思。
墨雍这次虽然考中了秀才,但凭借他们家的家底,还是不适合做广开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庆祝的事情,所以墨雍和墨大哥商量以后直接放弃了,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交际,事实上这些天给墨雍送帖子邀请墨雍去做客的还挺多的,墨雍和墨大哥商量了一下,除了第一天两人主动拜访石先生外,后面十几天墨雍和墨大哥相携在镇上、县上很是活跃了几天,主要是想要打听有没有合适墨大姐的家庭。
好在他们的思路过于清晰,以至于很快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是镇上一家姓周的人家,这家在周边几个村子拥有几百亩良田,靠收租为生,据说十来年前是经商的,家里的老太爷手段和心计都不错,硬是将所有的东西都记在自家下人名下,所以并没有被打入商籍,老太爷在的时候他们家也是镇上甚至县上出了名的富户。
但十几年前老太爷去世后由于儿子才能不够以至于原本蒸蒸日上的商业部分渐渐被另外几家侵吞,而当家的老太太当机立断将老太爷留下的经商路子和人脉卖给了当时交好的家族,只留下固定资产土地和商铺才不至于因为儿子无能家里被侵吞了。
这样的人家虽然谈不上特别富裕但总归日子是不差的,每年的租子足够几代人生活,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周家满足墨大姐想要掌权的心思。
这十多年周家一直都是年高体弱的老太太操持着,墨雍打听到的消息是墨老爷和夫人每天谈诗论画根本不理会这些俗事,而被他们教导的独生儿子也是这样的书呆子性子,每日沉迷在画画中根本不理会家中杂事,老太太今年已经六十四岁,在这古代算得上长寿,去年一场风寒导致老太太也卧了床,现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