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一征葛尔丹1

  康熙三十年五月,噶尔丹借口追击喀尔喀,率兵3万自库楞湖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兵锋指向北京。
    朝廷命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率兵抗击,失利于乌尔会河。准噶尔军乘势南进至乌珠穆沁地区。
    胤禔作为皇长子,听说兵败失利的事情,再次请奏,愿做先锋,上阵杀敌,满腔热血。
    康熙对此很是欣慰,故将其放置在了稳重的裕亲王福全身边。
    “好,朕封你为右路军先锋,让你上阵杀敌。”
    康熙当场应允了胤禔的需求,并勉励了几句。
    “这些都是你的叔伯长辈,胤禔啊,要好生的向长辈们请教。”并示意胤禔向他们行礼。
    胤禔在康熙的示意下,向几位叔伯长辈行了晚辈礼:“胤禔给各位叔伯见礼了。”
    王爷们也纷纷回礼。
    王爷们对胤禔还是很有好感的,他们并不喜欢娘们唧唧的汉人,像胤禔这样有血性的汉子是他们做喜欢的。
    况且胤禔是皇子,去战场是去镀金的,本不必亲上战场杀敌,只要在后方就行了。
    可见胤禔自己提出上前线杀敌,给王爷们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康熙爷也很欣慰,有种儿子长大成人的感觉。
    纳兰明珠也在场,面上也是和众人一样微笑,内心很欢快,大阿哥做的好,不愧是皇上的长子。
    七月初,朝廷发兵10万,采取分进合击的方略,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左路、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率右路,分别由古北口、喜峰口出击;又令盛京、吉林将军出兵西进,协同主力作战。
    康熙亲自率兵进驻博洛和屯督军,恭亲王进军至乌珠穆沁,清军粮食给养缺乏,情况恶劣,与准噶尔军遭遇,交战失利南退。
    消息传回京城,户部的存量已经在七月初和大军一起带走了,现在粮仓空空如也。
    太子爷得知此讯息,召见了户部的官员和在京的内阁大臣们。
    最终确立从地方调粮,先从顺天府和保定这两个地方的地方粮仓调粮,户部尚书科尔坤却告知太子,这两个地方的存量连大军一天的用量都达不到。
    索额图协助太子殿下监国,作为皇帝近臣谁都知道皇上对此事的重视,而且太子爷能办妥此事,办事能力不仅能得到皇上的认可,
    大臣们对太子爷也会刮目相看,毕竟16岁太子爷还没有大婚,没大婚就不算成人。
    大臣们都走了之后,索额图和太子爷还在商议对策。
    伊尔根觉罗府上,大福晋的阿玛科尔坤却很畅快,和嫡长子书房交流了一会就各自回自己妻子处了。
    康熙多年前就想剿灭葛尔丹了,作为康熙近臣,户部尚书的科尔坤当然也是知晓的。
    伊尔根觉罗家也是3年前就开始屯粮了,为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没有从外面买粮食,全部是自己家的粮食。
    说到这点科尔坤是骄傲的,大儿子23岁就考上了进士,可是实打实考出来的,满人科考上榜的很少,武秀才、武举人的倒是不少。
    

康熙一征葛尔丹2

  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一甲和二甲基本看不到满人的身影,连同进士每届就那么稀稀拉拉的一两个。
    自己儿子可是二甲的进士,名次还很靠前,像他老子。
    科尔坤也是进士出身,不过他这个进士含金量很低,因为当时满人读书很少,他是矮个子里拔出的高个子,其实也就和汉人的秀才差不多,说不得还不如人家秀才。
    想到这里科尔坤有些怀念自己老子,三个大儿子都是祖父亲自带大的,老大是进士,老二是文武秀才,老三是武举人。
    其余女儿、儿子到6岁也都会送到皇庄去由祖父教导,自己老子就一直在那里教儿子孙子,可以说伊尔根觉罗家的第三代都是科尔坤的阿玛教养长大的。
    其中最厉害的是科尔坤的幼弟和长子。
    屯粮就是科尔坤长子尹德赫提出来的,说台湾打完了和葛尔丹必有一战,倒是粮草是大问题,虽然这几年没有什么大的灾害,但是蒙古骑兵骁勇善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打下来的。
    战事时间拖长了,就会引起钱粮的短缺。
    作为户部尚书,对大清的税收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的。
    科尔坤和长子、四弟协商过后决定屯粮,现在已经屯了3年,凑了将近2万石的粮食。
    科尔坤是老狐狸了,伊尔根觉罗家和其他几家比起来,毕竟根基要浅一些的,所以他早就透露过粮草问题,都是老狐狸,谁不了解谁啊。
    钮祜禄氏和郭络罗氏、瓜尔佳氏、赫舍里氏、佟佳氏这次都有献粮。
    科尔坤只是想把他们都拉上船,自己还是想要头功的。今年的粮食都还没有收上来,所以各家都是存量罢了,这几家加起来都不足一万石粮食。
    科尔坤可是和儿子一起把家里都掏空了,连家里女眷的嫁妆田都没放过,
    作为族长也不能忘记族里,族里也凑了2000石粮食,族中女眷们凑了将近1000石。
    所以太子给康熙的八百里加急的折子上面就写了:
    户部尚书科尔坤携伊尔根觉罗氏献23035石粮食,一万八千斤的咸肉以兹军用。
    另郭络罗氏、钮祜禄氏、瓜尔佳氏、赫舍里氏、佟佳氏各献粮2000石。
    这些粮食解决了战场上的燃眉之急,康熙对太子很是满意。
    因为伊尔根觉罗家族献粮有功,康熙还召见了科尔坤家的麒麟兄弟,大福晋的二哥,三哥。
    二哥萨比屯(麒)是内务府的蓝翎长,这次也随康熙来了,不过做一些后勤事务。
    康熙更欣赏武举人出身的弟弟萨宾图,他是直接上了战场了,武功不错,勇猛善战,直接奋战在第一线的,已经杀敌几十了。
    再加上伊尔根觉罗家献粮有功,资历也有4年了,就直接加注到麒麟兄弟中的弟弟身上,连生了两级,为从六品的千总。
    因他本来是从七品的把总,现在升了两级也刚刚和双胞胎哥哥品级一样,所以康熙这个决定没有遭到任何反对,而且更能鼓励低阶军官。
    虽然此次粮食已经在兵部的护送下运走了,但是太子爷的心还是放心不下。这是他第一次正式监国,
    

康熙一征葛尔丹3

  现在的太子·胤礽还不是后期那个乖戾暴躁,鞭打大臣的太子爷。现在是太子才16岁,在康熙的教养下,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可以说是文武兼备。
    而且忧国忧民,对百姓民生很是关注。
    故还是下令让江南各省急调粮草入京,以备战事。当然,若是遇到重大决策,都会先请示康熙。
    古代交通不便,粮草至少要一个多月才能进京,这个速度还是加急,紧急的了。
    太子胤礽在监国期间表现虽然还稚嫩,不过能礼贤下士,请教朝中的大臣们,和大臣们商议着来。重大决策也是加急给康熙,并无不是之处。
    “福晋,您醒啦,刚才惠妃娘娘宫里的巧姑姑送来了一些团扇。”冬卉服侍和卓起身。
    因为并不打算出门,和卓的头发只是简单的梳理,用珠花固定住,披散着,并未盘发髻。
    “今夏的团扇宫中绣娘不是已经送来了吗?”和卓心中有疑问。
    宫中的团扇每年入夏时分就会送来,现在已是盛夏。
    “是,这个是惠妃娘娘送来的,一共10把,您看看。”
    “嗯,10把,咱们阿哥所3个格格,2个侍妾,还有小珍宝她们4个大爷的女儿,连我一共10人,这样人人有份,额娘的意思我明白,胤禔去前线打仗,我必会让他后院无忧。”
    和卓仔细端详这几把扇子,其中两把是双面绣,其余是苏绣。听说纳兰夫人昨日进宫了,想必这些团扇都是纳兰夫人带来的吧。
    因今年夏日在大行皇后孝期,所以宫中服侍什么都是素淡为主,团扇也不例外,五月送来的团扇颜色素雅。
    这次的也不例外,毕竟要到这个月下旬,7月下旬,才会出孝。两个双面绣是一个是双燕戏柳,一个是山水图。其余都是荷叶竹子样式,不见半点红色。
    而且都是点缀样式,图案占据整个扇面很少,有些小清新的感觉,两副双面绣明显是给大福晋和珍宝格格的,和卓把山水图给了小珍宝,自己留下双燕戏柳那一副。
    和卓留下了芷兰院三个格格的团扇,其余的示意嬷嬷去分发给后院众人。
    “冬卉,给我盘个发髻,许久不看到二格格她们了,本福晋亲自将额娘的心意送到芷兰院。”
    冬卉手脚麻利的梳了一个两把头,穿的一套浅绿色的旗装。
    “戴今年额娘赏赐给我的生辰礼玲珑点翠草头虫镶珠银簪”和卓手指了指,长辈赏赐你首饰就是让你戴的,看到你戴她送的首饰,心中也欢喜。
    和卓手上戴的是生儿子时惠妃的赏赐,一对白玉手镯,据说是康熙爷在她生下胤禔时赏赐的,意义非凡,而且戴了十几年了。和卓出了月子之后就一直戴着,以示喜爱。
    “额娘”二格格是康熙29年4月21日生的,现在已经一岁3个月了,“阿玛,额娘”已经会叫了,毕竟乖巧,正是可爱的时候,来正院的时候和卓偶尔也会逗她几句。
    

康熙一征葛尔丹4

  虽然皇女、皇孙女注定是要和亲的,不过得宠和不得宠的区别是很大的,她们这些人都是和二格格绑在一起的,二格格好了,她们才能好。
    福晋有自己的亲生子女,对庶女们并不太关注,只是面子情罢了,她们教导二格格叫额娘,就是希望二格格能得到福晋的两分关注罢了。
    和卓知晓她们的小心思,并不在意,正院的人也没有纠正过,二格格就这么一直叫额娘。
    “这个是你皇奶奶送来的,你们姐妹一人一个,喜欢不喜欢啊。”和卓拿一把团扇给二格格。
    二格格的奶娘就抱着二格格跪下了:“二格格谢惠妃娘娘赏赐,谢福晋。”
    二格格拿到新的玩具好像很高兴,一个人在“喔,喔”的玩着。
    和卓摸摸二格格的脑袋:“额娘下次来看你,明日带着妹妹们一起来正院请安。”
    复有交代了林嬷嬷和奶娘几句,就去看范格格生的双胞胎格格了,将团扇送到之后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小珍宝和大阿哥要醒了,返回正院。
    因小珍宝满月时惠妃和康熙、太后都是送的金锁,孝期不可戴,所以手上戴的是后院格格送的小银镯子,都是检查过的了。
    “皇奶奶!”小珍宝一进储秀宫正殿就嚷嚷起来,欢快的奔到惠妃处,扑进惠妃的怀中,嘴上还直嚷着“皇奶奶,我想你了。”
    喜的惠妃直搂着小珍宝乐的不行,
    小珍宝在惠妃的怀里“咯咯咯”的笑起来。
    和卓给惠妃行礼过后,惠妃就赐座了。
    小珍宝看到额娘手中摇着扇子,突然想起来来干嘛的了,拿过奶娘手中的扇子,又走到惠妃的旁边,抱着她的小腿:“扇扇,喜欢。”
    然后又指指弟弟:“弟弟,弟弟。”
    奶娘将大阿哥抱给惠妃看,大阿哥睡醒了,又吃饱了,自己一个人玩吐泡泡。
    惠妃心中欢喜,脱掉护甲,接过大阿哥,看着大阿哥白白胖胖的样子,又想到大阿哥出生到现在还没有生过病,很是高兴。
    “大阿哥长的好,你尽心了。”惠妃对着媳妇赞一句,大阿哥年幼,惠妃也是第二次见。
    和卓忙起身道,这是为娘的本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