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崩坏年代-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入了宫,自该多敬着她,切不可因着这表面的温和而忘了自己的身份,没了规矩。
    孔氏一直都记着她娘的叮嘱,但是,成亲第二日敬茶,几位出身大家的嫂子都刺了她几句,不外乎说她是二嫁的身份,她心里难受,却还是受着,没想到,丰离当作就发作了她们,只让她们回去好好地面壁思过一个月,但有不服的,她不介意让皇上亲自下旨。
    之后直接撂话,她选的儿媳,以前的事儿她管不着,可谁要是再整日拿着以前的事儿刺她儿媳,让人不痛快,那也别怪她也让她们不痛快。
    不得不说,比起丰恒的年轻,哪怕丰恒一直表现得很是维护孔氏,但丰恒的兄长嫂子,哪个都年长于他,加上丰恒一直都是无害的样子,怕他的人,当真是太少。可丰离就不同了,想丰离连康熙都敢叫板,康熙也宠着丰离,得罪了丰离,他们可没好日子。
    至此,丰离的话传了出去,宫里的人都知道丰离对于孔氏的维护,不管是人前还是人后,愣是没一个人再敢拿着孔氏以往守寡的事儿刺了孔氏。孔氏为此对丰离很是感激,倒想日日于丰离面前孝顺,只是丰离性子喜静,纵是丰恒与长宁永安,她也不叫她们往她面前凑,孔氏一开始还不知道,倒是连小姑子也再三说了她不要老往丰离面前去,丰离有她要做的事儿,她只管好好跟丰恒过日子就好。
    听着永安一脸老成地跟她说这话,孔氏很惊讶,也不知道皇贵妃是如何教养的,两个小姑子哪怕年幼,就算是好静的长宁,也表现得十分早熟,这懂的事儿,真心不少。
    “你啊,跟着额娘做事儿,多听多看,能得额娘指点,那可是莫大的福份。额娘如今可是不肯再教我了,只道该教的都已经教了我了。”丰恒笑着与孔氏说话,那眼中的笑意,藏也藏不住。孔氏也笑着,“爷放心,我会好好跟额娘学的。”
    丰恒牵着孔氏的手,“虽说我将来是要带你在海上飘荡的,不过啊,这宫里的人都是捧高踩低的主儿,用些手段,让人敬着怕着,却还是必要的。”
    孔氏点点头,“宫里的事儿,额娘不掺和,我们也不掺和,宁儿跟安儿那边,你多看着点。尤其是安儿,若是瞧着她又缠上那石家的三少爷,你只管与我说。”
    “安儿不过是年少无知,喜欢三少爷的容貌罢了,爷又何必着急。”孔氏想着这已经没少见丈夫因着永安缠着先太妃幼弟而动气磨牙,便也劝了劝。太子被废圈禁,太子妃也不再是太子妃,石家原是望族,但出了一个被废的太子的太子妃,往后如何,谁又知道呢?
    丰恒气道:“你是不知道,宁儿被阿原守死了,阿原是凤姨的儿子,也是我抱大的人,我也就不跟他计较了,可那石家石宏,就因为他长得好看点,就想迷住安儿,也不想想他今年都多少岁了。”
    孔氏不说话了,她的丈夫啊,在外老成谦和,也只有在她的面前,会显露出他的孩子气儿。“若是那石宏差不多我也就不计较了,可你是没见过,他竟然冲着安儿摆脸色,哼,我们家安儿哪怕没有那公主的封号,那也是我们一家子的掌上明珠,他那一脸不耐烦安儿的模样,偏偏每回都在安儿的面前恍。道我不知道他们那一家打的主意。二哥被废,石家一落千丈,当然也不老实,只想着千方百计的让皇阿玛再复立太子,哼,真是蠢得紧呐!只以为安儿看上了石宏那张脸,他们就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了。”
    这样的话,听得孔氏心惊肉跳,朝中大事儿,她知之甚少,可从太子再被废被禁,这京城里明潮暗涌的,比之以往更甚。“爷,二阿哥可还有再复立的可能?”
    丰恒摇了摇头,“不可能了,阿玛已经给过二哥一次机会了,可是他没有把握好。”
    “那爷可会卷入储位之争?”孔氏咬了咬牙,终究还是问了出来,丰恒摇头看了孔氏,坚定地摇头,“我不会。虽说在外人看来,我额娘深得阿玛宠爱,我也不差,但是,那位皇位,额娘没有兴趣,我也一样。往日我与你说过的话,一直都作数,不会因为二哥被废而改变。”
    听到丰恒如此的承诺,孔氏是大松了一口气儿,丰恒笑道:“你别担心,等阿玛的万寿节过了,我就带你出海,外面海阔天高的,没那么多权利争夺,可是舒服得很。”
    “嗯,我信爷!”孔氏笑着说。
    “不过,你可要帮我看好安儿。”丰恒可还没忘了这件重要的大事儿。
    孔氏忍俊不禁,上前抱住了丰恒,“爷莫气儿,我会帮着爷看着安儿的。”
    “嗯嗯,是该如此!”丰恒回抱了孔氏,他所求的,一直都很简单,额娘开心快活,娶个心心相印的姑娘,有了妹妹后,又希望她们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地长大。L

☆、第两百八十九章宴昭立后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康熙帝六十寿诞,普天同庆!
    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帝在畅春园正门前首宴汉族大臣、官员及士庶年九十岁以上者三十三人,八十岁以上者五百三十八人,七十岁以上者一千八百二十三人,六十五岁以上者一千八百四十六人。
    此为首宴,丰离立刻让人按照之前的安排安置人员,而后按照即定的步骤,一一实行。
    “丽人献茗…君山银针。上!”太监举声高喊,那纷纷入座的老人,可见个个眉清目秀的宫女端着冒着热气与茶香的茶上来,每人一杯,越是靠近,茶水越浓。“果然是上好的君山银针。
    “干果四品:怪味核桃、水晶软糖、五香腰果、花生粘,上!”茶之后为干果,太监又接着高喊,“蜜饯四品;饽饽四品;酱菜四品……”
    那接连喊出的点心或是菜名,有些都是闻所未闻,只这宴席一开,趋着上菜之时,一身龙袍的康熙站起,“朕这第一杯酒,敬大清的列祖列宗,敬朕的皇祖母孝庄太后,朕八岁丧父,九岁丧母,是孝庄太后一手教导了朕,如何当这大清的皇帝,成为大清的皇帝。”
    康熙一饮而尽,意示满上,康熙再举杯,“朕的第二杯酒,敬天下百姓,满朝臣工,敬这些同老们,是你们,与朕一同治理这万里河山,创下这太平盛世,这么多年来,没有你们保家卫国,没有你们俯首农桑,便没有大清的今日,朕。谢谢你们。”
    “第三杯,朕敬朕的死敌们,鳌拜,吴三桂,噶尔丹,是你们,一手造成了朕的功业。没有他们。也没有朕的今日。朕恨他们,也谢谢他们。他们死了,败在朕的手上死了。但若有来生,朕还是想要他们作为朕的敌人,再与朕作对。”康熙这一杯,却是洒在地上。
    “至于这第四杯。朕要敬朕的皇贵妃。”如此三杯酒,可见康熙的大气凛然。但这第四杯,却让人万万料所不及,因着这是外宴,并无女眷出席。可康熙的话,开了口,又如何能不传扬出去。
    “朕这一生。除却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最喜的莫过于能得皇贵妃,只是啊,朕一生都让她受尽委屈,可朕的皇贵妃啊,朕为天下而有负于她,她虽怨,却从来不曾让朕因她而为难。然则今日,朕已是黄土埋了半截的人,却不愿余生再让她委屈,趋此良日,朕昭告天下,立其为后。”康熙话题而落,满堂一都炸开了,“立后的诏书,朕已发往礼部,待宴席之后,礼部准备册封大典。”
    如此消息,很快传回了另设了宴席的女眷,居于首座的丰离,立刻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自康熙十七年,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病故,中宫后位悬空多年,原丰离受宠,一入空便得以封为皇贵妃,众人都以为她是为后的不二人选,但这么多年,哪怕康熙专宠于她,却从未有立其为后的意思,所有人也都习惯了中宫无后的情况。
    万万不料,康熙却突然照告天下,要立其为后,这真真是打得人措手不及。
    “参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有人跪下山呼,康熙金口玉言,既于在宴前说下那般的话,可见是真真动了心思,就算尚未举行封后大典,却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都起来吧!”丰离也被康熙突然的昭告天下惊得不轻,着实地不知康熙是怎么的了,康熙一直不曾封她为后,并非不想,但为了天下安定,朝廷安稳,他不能做而已。
    人人皆道她出身科而沁,是为博而济吉特氏,与孝庄同为科而沁的格格,可如今的大清,已非昔日的大清,以往的大清需要蒙古的帮助,是以有那么一句话,大清前朝是爱新觉罗的天下,大清的后宫,却是博而济吉特氏的天下。
    但是,丰离生不逢时,偏偏她是活在大清已经平定了天下,正是收融各方兵力之际,她出身蒙古博而济吉特氏,再不是她的优势,而是她的硬伤。是她不能为后的硬伤。
    现下的康熙,身上已流着博而济吉特氏的血脉,但是,大清的皇帝,再不可能出一任流着更接近的博而济吉特氏血脉的人。只因这么多年来,蒙古各部落,其实都被康熙悄无声息地打压着,虽然大清的公主许多远嫁蒙古,可是,越来越少的蒙古人掌握实权与兵马。
    康熙作为,非一夕而成,虽做得隐晦,但又岂会无人看出呢,但是,他们不能明着与康熙作对,暗地里,从每三年的大选均有蒙古女子送入宫廷便可知,他们还是希望再出多几个流着爱新觉罗与博而济吉特氏血脉的阿哥,如此,他们才能动进来,借着那位阿哥的手,渗入大清的朝廷。
    可他们聪明,但自康熙登基以来,哪怕是同样出身博而济吉特氏的孝庄都没想过要博而济吉特氏的女人再生一个阿哥,便是要从根子上断了那些人的念头。当然,也同样是为了朝廷的安宁,博而济吉特氏出了太多的皇后,早已为朝中所忌惮,只有博而济吉特氏的女人没有了念头,才不会兴风作浪。
    这也是为何当年孝庄要丰离喝下不孕的药,她又何尝不是在害怕,得到康熙的心的丰离,最后是不是会动摇康熙的心,康熙若是一时心软,让丰离生下了皇子,却是要让天下不宁啊!
    却也是不出孝庄所料,康熙软了心,但她所料不及的却是,丰离从不在意宫中的权势,更不曾教导她的孩子,参与这些纷争。
    胤礽再次被废,于此之时,康熙却在这样的日子昭告天下,封她为后,难道康熙是昏了头了?
    被丰离暗骂昏了头的康熙帝啊,这会儿高兴地下诏,令诸皇子、皇孙、宗室子孙年纪在十岁以上、二十岁以下者均出来为老人们执爵敬酒、分发食品。扶八十岁以上老人到康熙帝面前亲视饮酒,以示恩宠,并赏给外省老人银两不等。
    三月二十七日,在畅春园正门前,重设酒筵招待八旗大臣、官兵及闲散人年九十岁以上者七人,八十岁以上一百九十二人,七十岁以上一千三百九十四人。六十五人以上一千零一十二人。其他礼遇如前。
    三月二十八日,在畅春园丰离宫门前,已拿皇后金印的丰离。代康熙宴请七十岁以上的八旗老妇,九十岁以上者就席宫门内,八十岁以上者就席丹墀下,其余都在宫门外。此后宴席落幕。丰离大略统计一番,参加宴会的满汉耆老多达六千六百余人。加上人数不详的八旗老妇,肯定不下七千人。
    如此盛况,直让丰离几个办宴的人累得够呛,但宴散之后。康熙又令礼部准备丰离的封后大典。这是连让丰离喘口气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