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之最强争锋-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宁吼道:“公子,我看此等狂徒,多言无益,不如让我下去,一戟杀了,将头颅送入南郑,张鲁必惧而开门投降也。”

  刘瑁道:“兴霸休要胡说。”又向杨任道,“杨将军,你深通兵略,如何便要在张鲁之下?蓬荜之所安能容鸿鹄苍鹰?望将军思之。”

  杨任哪里肯听?已报必死之心,不等刘瑁说完,挥动大刀,纵马攻上山来。

  孟达大手一挥,四周埋伏之一千弓弩手尽皆起身,根根利箭,对准杨任,便要射击。

  刘瑁道:“勿要伤他性命,要活的。”

  “是。”甘宁便于马上拱手应声,挥动双戟,踏马冲下山坡。

  那杨任也不顾身后众将是否跟上,只管纵马舞刀,迎战甘宁。

  甘宁挺双戟,只一合,便将杨任手中大刀磕飞。

  两马于半山腰上擦肩而过之际,甘宁轻舒猿臂,早将杨任提起,仿佛提着三岁孩童,顺手放于鞍前马颈之上,回身上山,将杨任丢于众人面前。

  旁边军士一拥而上,将杨任绳捆索绑。

  山下杨任部曲十数骑见了,皆滚鞍下马,跪倒投降。

  孟达带人将山下之人缴械收编。

  甘宁下马,护在刘瑁身旁,寸步不离左右。

  刘瑁见杨任低头不语,便大步上前,亲自帮他解开绳索,又解下身上披风,披在杨任身上,劝道:“张鲁兄弟,狼子野心,背主忘恩,盘踞汉中,宣扬妖术,偏听偏信,祸害百姓,罪莫大焉。似此等人,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杨将军深通兵略,临战沉稳,有上将之风,岂可废在张鲁、张卫此等小人之手?不如留在我身边,一起共谋天下,名垂青史,岂不快哉?若将军有意,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也。”

  杨任见刘瑁如此待他,听他言语诚恳,遂哭拜于地道:“公子,任实非不想弃暗投明,而是家眷俱在南郑张氏兄弟之手,若此时相投,恐命难保,岂非步杨昂后尘也?公子,您还是杀了我吧?将某头悬于旗帆之上,前往南郑城外,炫耀三军。张氏兄弟见某誓死不降,或可放过某之家眷也。”

  刘瑁将其扶起,好言宽慰,不管如何,杨任只是不从。

  荀攸、法正等人暂时亦无万全之计。

  刘瑁只得下令道:“来人,送杨将军上马,令其与十数骑皆回南郑,如有阻拦者,斩!”

  “这……”甘宁还想说话,听刘瑁言语斩钉截铁,说出“斩”字,也不好阻止,只得冷哼一声,闷在一旁。

  杨任实在不敢相信,刘瑁竟会放他回去,不禁讶然:“如意公子,汝真心放我回去?”

  刘瑁拉住其手,道:“杨任,汝此番回南郑,丢了两万大军,张鲁、张卫兄弟,必然不会轻易饶恕于你。相见之时,若是见到杨松在侧,可暗示杨松出言相救。其他,我等也无可奈何也。”

  杨任听了刘瑁之言,越发惊讶,竟问:“杨松势利小人,贪财忘义,见风使舵,花言巧语,蛊惑我主,相害尤切不及,如何反会相救?”

  刘瑁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以前,将军得势于张氏兄弟面前,杨松为讨好主上,自然要贬低于你。而今,汝犯下大罪,沦为阶下之囚,杨松一人侍奉于张氏兄弟面前,恐怕不易,反会相救。”

  杨任听刘瑁之言有理,虽拱手称谢,固执言道:“子曰:‘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吾虽身死,亦不会希冀杨松小人相救也。”

  刘瑁虽觉其迂腐,然亦敬佩,再三叮嘱其到达南郑,勿要再为张氏兄弟设谋,若能保全自身和家人,静等大军攻城可也。

  杨任只得应承。

  刘瑁令杨任将其部曲十数骑一并带去。

  杨任反而拒绝道:“我已投身公子麾下,我之部曲,皆为公子士卒,何必随我回城受死?诸位留下跟随公子,吾心甚安。”

  杨任部曲各自垂泪,皆想随杨任前往。

  刘瑁思忖片刻,暗对杨任道:“如此也好,若带领众位部曲回去,有人泄露将军投我,岂不反而害了将军?汝自去,汝之部曲,我收编照顾,待得南郑重逢之日,必定交还于你统领。”

  杨任再三拜谢而去。

  众人见杨任一人一骑,绕道返回南郑去了,这才收兵回营。

  诸将已经得胜归来。

  黄忠言道,杨任兵败,果然南郑有一路军马万余人来救。

  杜濩、朴胡两人齐出,大战带兵之将。

  黄忠觑准时机,弯弓搭箭,将带兵之将一箭射死,余者讨回南郑去了。

  吴兰、雷铜一路兵马回来,报说但见南郑城中有兵马出南门,朝向西南而去,故而列玄襄之阵,遍树旌旗,擂鼓呐喊,那张氏兄弟见了,果然不敢出兵鏖战,只是坚守不出。

  但见西南救援兵马回城,他们方才收兵回营。

  众将皆对刘瑁调兵遣将之才赞赏不已。

  庞羲面红耳赤,羞愧无地。

  众将盘点兵马,刘瑁大军死伤两千余人,收编杨任军投降士卒万余,其余八九千人或死或伤或散。

  刘瑁便于中军大帐之中摆下酒宴,犒赏众将,大赏三军。

  当夜安排好守营之事,众人回去歇息。

  后两日,刘瑁令斥候再三打探南郑城中消息,皆毫无音信。

  刘瑁着实担心杨任被张鲁杀害,若是那样,岂不是空欢喜一场,一位良将又被斩杀也?

  攻破武乡杨任大营之后,刘瑁大军继续向前推进,直抵南郑城下安营扎寨,并令大军四面围城。

  这一日,刘瑁一人坐在营帐之中,正自思虑如何攻城,荀攸、法正与一众武将走进帐来……


第97章 强攻坚城


  众武将询问,大军既已围城,如何并不攻打?

  刘瑁摇头叹道:“南郑坚固,深沟高垒,准备充足,且城内尚有大军近五万,若要强攻,必然死伤惨重。苦无良策,故而踌躇。”

  甘宁道:“既无良策图之,不如这便强攻。俺甘兴霸愿意打头阵。”

  “俺也愿打头阵。”黄忠亦道。

  众将踊跃上前,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刘瑁忙摆手道:“众将稍安勿躁,且容我等商议。此时张鲁已是强弩之末,早晚必被我擒。然兵民乃我等进取之本,不能一味杀伐也。”

  众将遂退后不言。

  法正道:“公子,急切之间,虽无攻城之策,不如先乱其军心,耗其士气。自我军进入汉中,节节取胜;张鲁军却是损兵折将,节节败退。吾料其军心定然不稳。不如我等做书缚箭上,射入城中,言无论是文臣武将,还是贩夫走卒,有能杀张氏兄弟,而开城投降着,赏千金,封为将。如此,其军心必然动摇。”

  刘瑁曰:“善。”

  遂一面派武将于城下轮流搦战,一面派人做书缚箭,射入城中。

  书之内容,不限于法正之言,尚有言张鲁悖逆之举,无信之行,蛊惑人心,偏听偏信,擅杀大将杨昂一家,不惜劳民伤财,为报母弟私仇,扬言起兵攻打益州等等,诸如此类。

  城中士卒百姓多有不了解真情者,见书上如此说,多半信以为真,故而士卒懈怠,百姓离心。

  多有百姓士卒欲开城请降,而被张鲁、张卫亲随拿住,枭首示众者。

  刘瑁见之,恨张鲁不仁。

  刘瑁大军围城,急切难下,便想会会张鲁。

  南门大军排开,刘瑁纵马上前,至城下喊道:“城上人听着,快去唤张公祺出来,就说刘如意有话要讲。”

  城头军士听是刘瑁,不敢怠慢,慌忙前去禀报。

  不一时,张鲁在张卫、阎圃、杨松等一般文武将佐簇拥之下,出现在城头。

  刘瑁便于城下高声喊话:“公祺别来无恙啊?”

  张鲁曾是刘焉部将,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刘焉任命他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后张鲁杀张修,夺其兵众,并截断斜谷道,在刘焉授意下,杀害朝廷使者,遂于汉中自立。

  刘瑁揣测,在那之前,那个死鬼刘瑁肯定是见过张鲁的,故有此言。

  张鲁道:“刘瑁小辈,安敢用兵于我?”

  “汝杀死张修,背叛先父,不停主公号令,如何不能伐汝?”刘瑁反问。

  “呸!刘瑁小儿,汝兄弟残忍无道,无端杀害我母与我幼弟张徵,还想令我听汝等小儿之命耶?”张鲁怒道。

  刘瑁来此,并非欲与张鲁骂战,遂心平气和,劝道:“张公祺,形势如何,已在眼前,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何必负隅顽抗,生灵涂炭?吾闻汝宣扬五斗米道,对于犯过之人,尚且‘三原然后乃行刑’,公祺既由此仁义之心,如何此时便为一己之私仇,竟而至于,让全城百姓为其陪葬乎?”

  “哈哈哈哈!”张鲁笑道,“刘如意,汝勿要再次妖言惑众。我宣扬圣教,仁义圣心,天日可鉴,教众相随,承法于天,岂可因你片言只语,众祭酒鬼卒会受尔蛊惑乎?吾非让众人于我陪葬,乃是不能容忍汝兄弟随意害人母弟之残忍暴行也!”

  刘瑁见多说无益,便想就此作罢。

  那张卫在城头高声骂道:“刘瑁竖子,休想破我城池,我张公则早晚必取尔兄弟之头也!”

  刘瑁身后,甘宁早已忍耐不住,气得哇哇大叫,挥动双戟,朝那张卫高声喊道:“张卫无头僵尸,敢来城下于我大战三百回合否?”

  “哼,匹夫休要猖狂,早晚必取汝项上人头。”张卫对骂。

  甘宁怒不可遏,恨不得自己爬上城头,将那张卫揪下来,一戟斩杀。

  “公子,甘宁请战,予我五千精兵,我保证攻下南郑!”

  刘瑁并不接他之言,笑道:“张鲁、张卫兄弟,不过棺中之死尸耳,早晚必为我擒,兴霸何必动怒?休要急躁,这头阵早晚让你来打。”

  “公子一言为定?”甘宁道。

  “公子说话,焉有不作数之理?”刘瑁笑道。

  甘宁道:“如此,我心稍安。”

  刘瑁带领甘宁、沈弥回营,众人接住,询问情况。

  刘瑁道:“张氏兄弟,恨季玉杀害其母弟,又恨我出兵伐之,怕是宁死不降也。”

  程畿忧虑道:“南郑城中,粮草丰足,少说也可以支撑半年有余;且尚有四万余大军,城池坚固,人心归附,如此,急切之间,城池难下也。而我军虽然从巴西、西川、南江之地收得粮草数十万石,可供士卒三月有余,然流民百姓,闻公子之名,四方汇聚,而今我等占据四城,军士百姓已过十余万众,如此,恐只能支撑月余而已。若彼坚守不出,不出两月,我军粮草殆尽,势必危矣!愿公子早作谋划。”

  刘瑁见着程畿还真是个善于持家的,令其为主簿,主管粮饷,便能几次三番,从军粮角度,对战局提出建议。

  刘瑁甚为欣慰,遂道:“季然之言,我已知之,有劳。”

  刘瑁一句感谢之言,倒让程畿极为感动,遂拱手道:“公子不必称谢,畿分内之事耳。”

  黄忠听罢程畿之言,遂道:“公子,即如此,便请发兵,强攻可也。”

  众位武将皆跃跃欲试,欲为先锋。

  荀攸、法正等众位谋士幕宾多有反对。

  刘瑁不听,遂令黄忠率领杨怀、高沛、袁约、任夔攻南门,泠苞、邓贤攻西门,吴兰、雷铜攻东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