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网游去武侠-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书大家怀素和尚出生于737年。

书画家薛稷出生于649年。

这还只是出生,要等到书法大成至少还要二三十年!

但木怡又是幸运的。

初唐四大家中的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褚遂良不仅在世,而且技艺如火纯情巅峰造极。

就连现在的皇帝李世民都是有名的书法家。

最高兴的就是,这些书法家都是有名的政治家,是当官儿的……那就好办了。

褚遂良、虞世南还有李二都不用说,渭水之盟之后基本都听说过木怡。而欧阳询……木怡在他家附近隐身蹲守了半个月,在他出游遇上强匪之时出手相助,也就搭上了关系。

木怡书法师承虞世南,这并不只是迫于某些压力,更是因为木怡拥有傲人的天赋却又能与普通人一样踏实勤恳。

虞世南拜智勇为师,智勇乃是王羲之的七世孙。虞世南继承二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

同为初唐四大家的褚遂良最初学习虞世南,后取法于王羲之,终成一大家。而初唐四大家的另一位薛稷则是师承于虞世南。

木怡拜师虞世南,虞世南几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是不难拿到的,便是虞世南也认为送与木怡的作品中最让他喜欢的就是所书的《咏蝉》一诗。

得大令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存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
更重要的是含了虞世南的“道”。

虞世南赞赏蝉餐风饮露,性高洁;栖梧桐高处,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从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正是符合了虞世南本人的仁义之道。

李世民曾夸奖虞世南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以上是说明,虞世南德行令人称赞,博闻强识,擅长书法和诗词。


木怡在这里呆了这么多年时间,若说古汉语一点不会那也是不可能,交流大抵是没问题了。木怡时常的把新世界的翻译关掉听听话是如何说的,最主要的是在学堂里旁听一节课,关掉翻译听夫子背书,过人的记忆加上新世界的录像,之后再看书认字听发音。

28世纪的汉字是繁简混杂,再加上华夏大统一其他国家的文化冲击,可以说汉语和古汉语差别非常之大,不过也只是让木怡感觉有些难度。

师承于一位擅长写诗词的老师,木怡很可惜的这一方面没能继承老师的优点。木怡的诗词糊弄糊弄现代人还可以,在古代则被算在了打油诗之行列里。

虞世南不止一次叹息,木怡优于天资,却唯独在这方面不开窍。

对于古汉语,木怡如今只停留在听说写上,自己创作诗词还是不太行。不仅是使用上有些困难,作为一个“谢尔顿”式理科学霸,木怡真的是缺少某些必要的浪漫情怀和文人的想象力=…=


既然拜了虞世南为师,那么师公智勇的《兰亭集序》真迹木怡自然不能再放任李二找人偷去。

木怡做的很是巧妙,她隐身后摸到智勇房间里,用新世界的金手指将《兰亭集序》复制成三份,每一份都保证是一模一样,不管是暗记污损还是纸质都保证和原版没有差别。

当李二的人将其中一个复制版本偷去后,木怡又将真迹放了回去,另一份复制版本就留在了木怡手里。

后来木怡对智勇稍加提点,智勇闻弦歌而知雅意,不再将《兰亭集序》向外人展示,也就造成后世《兰亭集序》真迹下落之谜。


木怡用这金手指可是复制了不少字画孤本,让木怡大呼爽快。不过木怡厚道的是带走的都是复制本,深以为做人不能太贪心。

褚遂良的书法名帖木怡得到的也不少,至于李二的字那更是多了,毕竟两个人算是混的很熟了。

李二还曾经写过诗词送给木怡,在木怡看来是佶屈聱牙,又不太敢问别人,于是就当做一半的珍贵礼物收藏在“逍遥派空间”的家里。



自从和欧阳询套上关系,欧阳询曾看过木怡写的字,颇为惊异并连连赞赏,若非木怡已有了老师,欧阳询甚至动过收徒的念头。

木怡如今已拜师虞世南十年之久,日日练习无论多忙都不曾停止,论书法,木怡甚至可以自信未来谈到初唐时的书法家,必有她的位席。

所以说28世纪的人很让人羡慕,他们学习十年的成就未必比不上别人苦练二十三十年。

虞世南隶、行书堪为一绝,李世民擅长隶书。木怡隶书行书都写得非常好,但唯有楷书能列入绝品之列。

这也是和28世纪有关,28世纪的官方字体便是楷书,学生从小练习的也是楷书,木怡用楷书二十余年,本来在28世纪也算是有时候能被人称赞的好字,所以现今楷书写的尤为好。


楷书又叫正楷、真书、正书,由此便可看出楷书地位如何之高,故而后世多以楷书为通用字体。楷书特点是规矩整齐,紧扣法律严谨之妙处又追求形体优美,且趋于简单规范。

而欧阳询正是以楷书闻名,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不过欧阳询还精通篆体,飞白更是冠绝天下。
欧阳询与木怡在后来亦师亦友,于楷书上的造诣木怡并不逊于他,两人时常在一起谈论道理。



至于时人女子常用的卫夫人所创之《名姬帖》字体,后人赞之为簪花小楷,木怡也曾练习。毕竟有了雄厚的基础,簪花小楷木怡也能模仿的七八分像。

木怡不仅在这十年里弄到了几帖卫夫人的真迹,连《名姬帖》她都在向其主人借来在会客室现场观摩之时复制了一份收藏在“逍遥派”的家里。

在木怡不惜资源、将复制来的“真迹”给昭珺临摹,如今昭珺练得最好的是簪花小楷,其次是取法王羲之的行书。


君子四艺的琴棋书画,琴和书木怡是没有问题的,画画也算不错,毕竟书画相通。
可惜就是下棋,虽然木怡的军事素质不逊于任何一位将军,甚至敢说是冠绝天下,可偏偏在下棋上犯憷。

木怡也不曾畏惧困难。下棋上天赋不够,木怡便四处收集棋谱,看人下棋,甚至举行棋艺比赛。背了十几本棋谱、珍惜棋局,木怡不敢说是大家,具有中上等的水平还是可以说的。

说到画画,在此时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李二的弟弟李元婴。这个拥有18个孩子的风流子弟出生于李二登基之后,为了表示兄弟友爱,李元婴也会过得不错。

李元婴受封滕州故称为滕王,因在封地横征暴敛民怨极大,被贬到苏州。在洪州建立的规模宏大的行馆滕王阁,因王勃的一首《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

大概李元婴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后世重要的画系流派,即“滕派蝶画”


滕派蝶画用料极为考究,常以佛赤(即真金粉)、泥银(真银粉)以及珍贵的檀香、沉香、芸香、降香等为原料制成。

蝴蝶的技法也极为细致、工整,诸凡蝶须、蝶眼、蝶足、蝶翅纹理毕现、线条流畅,蝴蝶的举止形态,如动、止、飞、恋、吸饮、啜粉,无不逼真又各异其趣,故有:“滕王蝴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的赞誉,由此可见“滕派蝶画”在当时人们眼中的份量。

唐朝朱景云赞赏“滕派蝶画”说:“能巧之外,曲尽情理。”

相传,当时在滕王府做幕宾的梁太尉,因常伴湛然作画,留心此道,悟得精髓,遂得滕画真谛。


说来也是巧,木怡有此进宫碰见幼童状的李元婴,那时无意间发现这孩子在画画上很有天赋。后来也是不经意间查了下李元婴,惊奇地发现这孩子在后世画画领域上贡献极大,滕派蝶画也是极为有名的一个派系、

木怡本也打算在李元婴练习画画的时候偷师,可惜李元婴现在还太小,不过只有7岁,等了几年,木怡就放弃向李元婴偷师,只打算在他技艺大成后弄几幅蝶画珍品来。

滕派蝶画以佛赤、泥银表现蝴蝶翅上的鳞片,用各种名贵宝石粉着色,用五种珍贵檀、沉、芸、降香等为颜料,使蝶画富丽华贵、光耀夺目。

用料昂贵也有昂贵之好处。其独特的颜料和特殊的技法,能使蝶画保持百年仍不减初作时的风采,故而被各朝代上层社会视为珍品,引以为家私荣耀。

不过也因为用料昂贵加之制作人身份不凡,一副蝶画往往能价值千金。



若是未穿越前的木怡,说自己有何特长,那么木怡的回答是:一个是武,各种军事战争机械武器还有自身的武力值;另一个就是舞,跳舞,远超过学习的乐器。

舞蹈上木怡天赋出众,至于钢琴大提琴和古筝只能说本身的学习能力出众,而舞蹈却是木怡可以拿出来自豪的天赋之处。


木怡与初唐第一舞姬刘明秀之间的友谊闻名天下,成为一时佳话。

时年圣人三十五岁诞辰日,木怡受李二宴请进宫,此初见刘云秀。


《贞观简要》中提到这一段历史是如此记载:“时圣人诞辰,女伶刘明秀入宫献艺,宫廷乐师奏《流水》古曲,舞至半曲乐声渐无,木怡行至筝前续弹《流水》。舞毕,宴上众人久不能顾。
怡叹呼:‘神人也’,舞技得以精进。遂着朱红旋波舞服,舞《凌霄》。威威煌煌,有大国之气概;缥缈逸尘,若凌天之仙人。后大风突起,怡扶摇而上八尺,舞蹈不停,宴中人以为其乘风仙去,皆惊叹。一卫士行至台上伸手欲留。怡身姿轻盈徐徐下落,如秋之落毫,踏于卫士手掌之上,舞蹈未停,旋身扬袖弓腰皆若踏于平地,得以舞毕。卫士只觉掌中人轻若鸿毛,至怡舞毕,竟无疲累之态。
秀讶然无声,后道:‘世有我不及者’。舞技亦得裨益,至于大成。遂复舞《流水》,果大为不同。绰约花态,弓身玉肌,有淑女窈窕之姿又兼得凌然仙气。身姿轻盈,似空中浮云,若蜻蜓点水。怡复以筝曲相伴,情之所至,放声高歌。舞婆娑,歌婉转,仿佛莺娇燕姹。”


两人在观看彼此的舞蹈之后,互相之舞技得以精进,彼此以舞证道,知己之情互师之谊一时传为佳话。

此时天下方知,木怡舞技精湛竟已是大家!

木怡所跳的《凌霄》舞在28世纪堪称“世纪之舞”,是舞蹈家编曲家古典学家等等众多艺术家吸取古舞之精髓结合现代之精神创作的。

28世纪的华夏,雄踞亚洲大陆五分之四的面积,接临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是世界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

何其强大繁盛,《凌霄》一舞便表现着泱泱大国的盛世气概,又吸收古典文学仙人的概念,舞姿轻灵飘逸,可以说无一处不精,无一处不美。


木怡自己除了有上校军衔、荣誉少将称号外,更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舞蹈家。当年《凌霄》舞第一次面世的领舞人便是木怡。

木怡名气之盛不得不承认有本身巨大名气的推动,不过盛名之下无虚士,木怡本身也有与名声相符的高超技艺就是了。

《凌霄》舞取自古典文献中天上“凌霄重宇”的概念,本来在最后小节就是要跳到2…3米的高度,舞蹈不停,表现仙人临风而去的缥缈之态。跳2…3米对于进化了两次的人类来说并不难做到,只需稍加训练,更不用说本身体能出众的木怡。而现在加上轻功的辅助,更是很容易做到,姿态也更加轻盈。

只不过木怡却没想到,自己跳舞的时候竟然有人以为自己真要飞走跑到台上,最后的“掌上舞”完全是临场发挥,木怡一边控制着脚下动作,一边还要表现出飘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