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内阁第一夫人-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只要算算张青世的年纪就知道不可能了。

    可是谣言就是这样起来的,许多根本不清楚真相的百姓相信了,不仅骂张安夷,还骂张青世,甚至诅咒他。

    事情传到阮慕阳耳朵里的时候,阮慕阳气得发抖,尤其是这时候张青世还病着。她恨不得把造谣者抓起来。

    百姓能被带动,明显就是有人故意为之。

    又是一晚阮慕阳陪着张青世,张安夷轻声劝道:“夫人,你到冬天膝盖不好,不能受凉。夜里寒气重,到时候膝盖又要疼了。”

    “可是我怕他半夜里又哭。”阮慕阳心疼极了。

    他们两个对于这个孩子都是十分愧疚的。

    “夫人去睡吧,我正好还有些政事着他。”

    阮慕阳看向张安夷说:“可是你明日还要上朝。”张安夷每日要处理许多繁琐的事务,也是十分累的。

    张安夷笑了笑道:“反正我也得晚点睡,等后半夜了我要睡了就叫你起来。”

    阮慕阳觉得这样换着也行,便点了点头。

    “夫人。”张安夷轻轻地抚摸着张青世的,“造谣者我已经查出来了,很快就能给夫人一个满意的交代。”

    授意造谣的裘皇后,阮慕阳和张安夷都知道。只是动不了裘皇后,只能把她下面的人抓起来了。

    阮慕阳点了点头,眼中闪过冷意。回去后她就睡了,可谁知这一睡就睡到了天亮。

    看到外面的天光,阮慕阳心下一紧张。她好几晚没怎么睡了,一沾上枕头就睡着了,以为张安夷会叫她,没想到竟然没有叫。

    阮慕阳喊来了珐琅问:“廿一呢?”

    珐琅道:“夫人放心吧,小少爷正睡着呢。二爷照顾了小少爷一夜,刚刚才去上朝。”

    阮慕阳点了点头。

    张安夷对张青世也是喜欢极了的,但是他从来都不是习惯把心思说出来的人,总是悄然无声,不动声色的。等旁人慢慢意识到的时候,他背后已经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了。

    文渊阁之中。

    沈未刚刚看了本折子,又是关于裘家极其旁支的,觉得需要跟张安夷商讨一下再做定夺。

    她把折子递给张安夷,意外地发现他的精神似乎不太好,眼下一片浅浅的青黑。

    “堂堂内阁首辅昨晚做贼去了?”沈未揶揄地说道。

    张安夷接过她递来的折子看了起来,根本没有抬头看她,嘴里说了一句:“照顾儿子。”

    沈未失笑。

    张二的性格她最清楚不过。看似好相处又谦和,实际上内心倨傲得不得了,还有几分文人的架子,从前根本难以想象他彻夜照顾儿子的样子。

    听到笑声,张安夷终于抬了抬眼。

    沈未噤声,不满地撇了撇嘴,转移了话题道:“这周庸是裘夫人的远房表哥,太后的表舅,咱们是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给办了?”如今看着张安夷连孩子都有了,她藏在心底的那份心思也慢慢淡了。而且现在沈家已经平反了,她全身心地投入了朝政之中,觉得日子过得十分充实,也再没有太多念想了,觉得一辈子就这样也挺好。

    “既然不是姓裘的,还是远房,那便该如何办就如何办。”

    大概是经过尹济之后,裘太后觉得外人都不太可信,便开始扶持培养自己的亲戚了。

    沈未点了点头。她跟张安夷想的一样。

    而且最近裘太后越来越过分了,他们是要有些动作了。

    随后,张安夷又给沈未看了一封信。

    沈未看后露出了愤然,目光之中带着冷意说:“原来谣言竟是吴玉那个老贼传出来的,你打算怎么处置他?”

    张安夷通过层层往上查,终于查到造谣张青世是他丁忧期间有的人是右副都御使吴玉。

    他的语气之中不带任何情绪,只说了四个字:“杀一儆百。”

    第二日正好逢上早朝。

    处理了一些寻常事务之后,位列百官之首的张安夷站了出来,对元帝道:“皇上,臣要参右副都御使吴玉。”

    “张阁老有何事要参?”元帝问道。元帝今年已经十一岁了。

    张安夷的声音在在空旷的朝堂上响起:“臣要参吴玉出言诽谤朝廷命官。臣的儿子什么时候有的一算便知。”

    “朕是听说张阁老得了个儿子,对传言也有所听闻。”元帝来了兴致,问尹济道:“尹大人,你算算张阁老的这个儿子是什么时候有的?”

    元帝对尹济十分青睐。

    尹济出列道:“皇上,臣听闻张阁老的儿子是正月生的。听说还是早产,应当是四五月有的。”

    东窗事发,吴玉惶恐地跪了下来,道:“皇上,臣冤枉啊。臣也是听别人说的,并不是造谣。”

    张安夷看向跪着的吴玉,声音平静:“那么吴大人是听谁说的?”

    “我”吴玉看了眼元帝宝座之后的帘子,顿了顿。道,“臣、臣也不记得了。”

    “皇上,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建议,御史们监察百官甚至皇上,这股造谣之风不整顿,便会败坏朝纲,致使大臣蒙冤,危及江山社稷。”说道这里。张安夷跪了下来,“臣恳请皇上重惩吴大人,以正风气。”

    张安夷是灵帝生前钦点的辅政大臣,元帝对他也是十分仰仗信任的。元帝问道:“张阁老认为该如何处置?”

    “当朝杖责五十。”张安夷回答得毫不犹豫。

    许多官员倒吸了口冷气。五十杖还不直接打死人?即便是身强体壮的武将,多半也抗不过五十下。

    “不行。”裘太后的声音忽然响起。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裘太后在垂帘听政,可是听政就是个“听”,她这时候说话时十分不合时宜的。

    面对百官的质疑,裘太后的声音里不见怯懦:“皇上。自古以来御史言官就不得杀。杀言官的大多是昏君。”

    元帝皱了皱眉,似乎是十分不满裘太后这时候开口。“可是张阁老只是说杖责,并未说要杀。”其实元帝原先帮着张安夷的态度并不是很明显,裘太后插手之后就变得显而易见了。

    裘太后皱了皱眉:“五十杖太重了些。”

    元帝并没有反对他,而是看向尹济问:“尹大人觉得如何处置合适?”

    这一问就问对人了。尹济是张青世的干爹,虽然知道的人极少。

    他一副旁观者的样子,道:“回皇上,都察院的风气确实要整顿。只是臣认为五十杖重了些,改为四十杖正合适。”

    吴玉五十多岁了,五十杖跟四十杖对他而言根本没什么区别,因为他都熬不过去。

    裘太后深深地皱着眉。

    “好!”元帝道,“那就听尹爱卿的,当朝杖责四十。”

    吴玉吓得老脸惨白,大叫道:“皇上,老臣是御史啊,不能要了老臣的命啊!”

    “皇上圣明!”张安夷站了起来,转身看向吴玉,眼中尽是杀机,“来人。”

    立即有人过来将瘫软在地的吴玉架了起来,除去了官服,按在了地上。

    当朝杖责便是在这朝堂的武百官的面杖责,有杀一儆百之效。

    “一、二、三”

    随着报数的声音,是粗壮的木杖打在肉上面的声音,还有吴玉的惨叫声。没几下,他的屁股上便印出了血渍。

    十几杖打下去,已经是血肉模糊,吴玉的声音都小了。许多胆小的文官们已经移开了眼睛,都察院的御史们则是满头冷汗,看着吴玉仿佛看到了自己造谣的下场。他们中间,有些人觉得吴玉罪有应得,有些人则同情吴玉,觉得张安夷太过分了,简直就是第二个权势滔天、滥杀无辜的洛阶!

    “二十一、二十二”

    打到第二十八下的时候,吴玉忽然不叫了。

    行刑的人探了探他的鼻息,道:“皇上,吴大人没气了。”许多人倒吸了口冷气。渐渐弥漫出来的血腥味叫人作呕。许多文官纷纷移开了眼睛,遮住了鼻子,脸色惨白。这朝堂上已经有好几年没打死过人了。上一次还是武帝在位的时候。但是即便是嗜杀的武帝,也鲜少有杀御史的时候。

    他们纷纷去看张安夷的神色,却发现他的表情并无异常,还是那副温和的样子,仿佛没有看到有人死了一样。他的平静与温和叫人感觉到了一丝恐惧和敬畏。

    很多人这才发现自己被张安夷和气儒雅的外表蒙蔽了。

    元帝自小长在宫中,不是没见过打死人的,是以没多少反应,点了点头道:“拖下去吧。”

    “是。”

    下朝之后。尹济慢悠悠地走着,像是在等什么人。

    没多久,他身侧真的出现了一个人。

    “今日倒是要谢谢尹大人仗义执言了。”说话的正是张安夷。

    即便他的语气里并不能听出什么感谢,尹济还是一副十分受用的样子,笑着道:“张阁老客气了,这是我这个做干爹的应该做的”

    他话音刚落,就见张安夷从他身旁走了过去,像是没听见他说的话一样。

    尹济不在意地笑了笑。

    就这样。张安夷杖杀了右副都御使吴玉,弄得都察院的御史们敢怒不敢言,生怕成为第二个,纷纷闭上了嘴。

    事后,他还让人将杖责吴玉的缘由公诸于世。他如此理直气壮的态度终于堵住了悠悠众口。

    阮慕阳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惊讶了一下。

    看到她眼中的诧异,张安夷问道:“夫人觉得我这样做太过残忍了吗?”他不知何时收起了笑容,幽深的眼睛紧紧地看着她,像是要从她的眼睛里望到心底。告诉她,他就是这样一个有时极其心狠手辣、心肠冷硬的人。

    “当然不是。”阮慕阳摇了摇头。这种强硬的态度与张安夷平日里的行事作风不符,但是又格外让她觉得格外解气。

    她能够从最平常的叙述之中听出今日在朝堂上打死一个大臣是多么血腥的场面,却一点也不反感张安夷这么做。她知道这才是他的行事作风。即便再有才华,光靠温和的性子和仁慈,他是没办法在武帝晚年和灵帝在位这段时间活下来,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若我是二爷,也会这么做。”去年元帝继位之际。他们二人已经将话说开了,既然已经没有什么隐瞒的了,阮慕阳也不用再在他面前有所伪装,表现出自己最好的样子了。她本来也就不是心存不该有的仁厚的人。

    他们捧在手心里疼的儿子,怎么能叫人那样诅咒谩骂?

    造谣者落得这样的下场罪有应得。

    听到阮慕阳这么说,张安夷的脸上终于又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勾起了唇道:“夫人与我果真是一类人。”

    所以,天造地设。

    张安夷的这番做法明明是占着理的。可是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吴玉因为弹劾他而死了。很多人敢怒不敢言,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吴玉。

    百姓往往更愿意站在弱势的人那一边,却极少去考虑事情本身的对错。

    张安夷杖责吴玉致死的事情风风火火闹了一阵子,日子过得很快,又过年了。

    虽说张安夷不用丁忧守制了,但是三年的丧期还在,张府这个年过得依旧很清冷。

    过了年很快就是张青世的周岁了。

    这孩子满月的时候便没有办酒席,出于亏欠。张安夷和阮慕阳决定给他办个周岁宴,只请一些至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