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农业霸主-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县长,就我看来梁三平这人是个踏实的人。”却见陶世荣极为肃穆的对着面前的这位老者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点现在几乎就成了单纯的口号了。”
    “但在这位小年轻身上。我又看到了这种非口号的、实践性的做事方式。至少在我们浙省,很多人身上看不到这一点。大家基本上……”
    陶世荣没有说下去,但作为他的老领导、提携着他一路走过来的苗坚知道自己的老部下要说什么。浙省,更多的是在空喊口号。真正实际去做事的人却没有多少。
    这真不能算是他们的错,那十年的浩劫养成了他们的这个坏习惯。大家一堆堆都学得口号震天响。但做起来却全都抓瞎。没辙,大家都懒习惯了。
    对于这种状况,苗坚也觉得很无奈。这种风气不是一时之间能够扭转过来的,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逐步的扭转过。还得国家和省里的配合,不然你抓一阵子他们紧一阵子。
    你抓完了,他们又变回从前那样了。大道理都懂,也都明白。但做起事情来就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大家都想要看看谁先动,动起来了有好处没有?!
    有好处了再说,没好处还有风险。那就看看哪个倒霉蛋先上去扛炸药包了。苗坚并非没有做过动员,也不是没有监督过。但都收效甚微。
    雷声大,雨点小。就算是苗坚强行处理了几个阳奉阴违的下级干部,但更多的人还是在观望着。毕竟苗坚做事也得讲规矩是不是?!不能直接撸掉吧?!
    “过几天,你让人先带着他到下面看看情况吧……”叹了口气,苗坚无奈的苦笑道:“现在的情况,实在是没有办法。我们只能是希望他能把咱们浙省带起来吧……”
    陶世荣一脸苦相的看着苗坚,道:“老县长,您不是不知道现在的状况。那帮人就没有一个用心做事情的,能瞎混就瞎混着……”
    “我们管不了其他人,做好自己就成了……”苗坚看着陶世荣,轻声道:“总得有人做事的,浙省的情况你也知道。我不希望将来我退休了,浙省的老百姓们戳我脊梁骨啊……”
    有了苗坚的指示,陶世荣自然办事效率极快。第二天,一份考察建议书就交到了梁三平的手上。看着这份建议书,梁三平只能摇头苦笑。
    看来,浙省这边的领导也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自己是否能做出点儿事情来了。确实如此,不仅仅是苗坚事实上浙省的其他人也像看看,这个梁三平到底是否如传说中那般神奇。
    “三平同志不要有压力,这只是我们的建议书。具体的话,还得看你的安排。”郭文君笑眯眯的对着梁三平道:“三平同志有什么需要,可以跟我说。我会和上面汇报。”
    这算是赶鸭子上架是吧?!梁三平很是无奈,缓冲的时间都没有就要把自己赶去考察了。毫无疑问的,考察结束他们肯定会要求自己提出初步方案。
    “农业发展规划考察这种问题,仅仅是我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完成的…”梁三平低着头,轻声道:“我原本的安排,是让我们公司的其他几位同志也过来。”
    “然后我们对浙省进行一次初步的考察,在评估之后才能够知道我们应该从哪个方面入手比较好。不然的话,我一个人的考察到底会有疏漏。”
    郭文君闻言点了点头,的确是如此。一个人再能耐,那也是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团队的协作这成为了必然,某些事情可以自己打拼。
    但更多的时候,你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团队进行全面的运作。这样才能够提高成功率。虽然郭文君未必能够说出这番道理,但他却是明白这个的。
    就算是浙省的运作,很多时候也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才能够把事情办好。你仅仅是一个部门,很多时候无法进行某个项目的完整规划。
    “我已经电话回去琼岛了,公司的几位专门负责人会尽快赶来和我一起进行考察的规划……”梁三平说着,顿了顿道:“但这之前,我们需要一些相关的资料。可以的话我想去浙省农大那边看看,还请相关部门给予方便……”
    梁三平的想法很简单,产研必须要结合起来。在农大那边,有足够的研究资源。从教授到下面的学生,都能够给梁三平提供足够的科研支持。
    同时,他们也很需要梁三平这类的金主。国家的拨款毕竟是有限的,一些项目根本就没法展开。很多研究设备,他们只能是看着眼馋却没有钱引进。
    研究成果是有,但多数都留在了实验室里。他们也很想把那些成果转化为产能,但现在一方面国家没有这个条件。另一方面他们自己也没有这个资金和经营经验啊!
    “这个事情,我会跟上级领导做一个汇报。尽快的给你安排过来。”郭文君点了点头,梁三平有要求就好。自己只需跟上级领导汇报即可,最怕是没有什么要求。
    那就让自己无所适从了,上面问自己到时候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郭文君知道,上面一直都很看重梁三平的这次行程。
    至少自己的顶头上司陶世荣,就已经好几次问起梁三平的情况了。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世荣醉,吐心声
    
    说着,郭文君和梁三平交代了一下晚上几点钟来接他。同时说了一下晚宴的安排,浙省的**oss自然是不可能来见梁三平的,毕竟双方的地位摆在那里。
    招待梁三平的,依然是浙省农业方面的负责人陶世荣。招待梁三平的这顿饭,是在省里的机关食堂。这个时代里,最好的厨师要么在招待所要么便是在机关食堂里。
    浙省一直以来就是渔米之乡,而浙菜更是八大菜系之一。所以这里是从来也不缺少好厨子的,作为浙省的首府、堂堂浙省大佬们吃饭的地方,这样的好厨子就更不少了。
    送走了郭文君梁三平冲了个澡,换上了一身新衣服。从琼岛出来,浙省这里的天气让他有些不太适应。粤北那边还好,毕竟和琼岛仅仅是一个海峡之隔气候相近。
    而到了浙省这边,就完全不一样了。此时已经是七八月份,浙省已经开始有些凉了。梁三平从粤北过来带的依然是粤北那边的夏装,自然是略显单薄的。
    穿着略显单薄的衣衫,梁三平缓步踏出了房间。和招待所里的几个年轻服务员笑着打了招呼,便在厅里等着郭文君的到来。
    几个服务员在和梁三平打过招呼之后,便在他背后叽叽喳喳的议论了起来。能让郭文君亲自送来招待所的,显然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但梁三平着实也太年轻了,年轻到让人很难相信他是个什么成功人士。大家更多的怀疑,他是哪家出来的公子。到浙省来玩的,毕竟浙省首府的西湖、断桥、三潭映月……等等,可是享誉全国的名胜,别家公子想来这里玩一下也是正常的。
    招待所里的服务员们。在这两年也没少接待这类的人物。不过他们一般都是由一些人专门负责接待的,类似郭文君这样阶层的跑来很少见。
    所以大家都很好奇,这究竟是哪家的公子。至于梁三平的介绍信,直接被他们忽略了。那些公子哥儿们什么介绍信开不出来?!你开个粤北琼岛的介绍信,那就真是粤北琼岛了么?!傻子才信呢,他们可是看过开具自疆北的介绍信。可那位一口京片子。
    准点六点。郭文君出现在了招待所。笑呵呵的和梁三平寒暄了两句,便将他请到了车上。机关食堂那边中午就已经吩咐下去了,食堂里会常备一些特色的原料。
    这是为了防止一些上面来人,浙省这边好招待。兄弟省份、帝都方面,不时会来人检查什么的。所以食堂也会备下一些浙省的特色菜食材。
    车子七拐八拐,没一会儿就进入了浙省的那座大院儿里。浙省的机关食堂,几乎是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值班的,大院儿里平时没少加班的。食堂的师傅们则是轮班。
    很多时候,他们需要给加班的干部们准备宵夜什么的。尤其是在苗坚上来后。加班这种情况就更普遍频繁了。食堂这边则是有人专门值班,负责晚上做一下宵夜什么的。
    梁三平抵达后,便在郭文君的引领之下直接向着食堂的小包间走去。食堂的工作人员今天都接到了通知,晚上农业部门的大佬陶世荣要招待客人。
    因此,他们早早的便准备下了周山渔场过来的黄鱼。庆元的香菇、景宁的黑木耳,还有享誉海内外的火腿。这些菜肴全都备齐了,甚至下午他们就已经把一部分菜做好了。
    “哈哈哈……三平,休息好了没有?!”梁三平刚刚进门。陶世荣便迎了上来。梁三平感激的和陶世荣握了握手:“感谢领导关心,休息好了!”
    陶世荣笑呵呵的让梁三平坐下。并亲自给梁三平斟上了浙省很有名的黄酒。黄酒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可称独树一帜。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
    但其中最为著名莫过于绍兴加饭酒。绍兴酒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的《吕氏春秋》记载起。历史文献中绍兴酒的芳名屡有出现。
    尤其是清代饮食名著《调鼎集》对绍兴酒的历史演变,品种和优良品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在当时绍兴酒已风靡全国,在酒类中独树一帜。
    能叫陶世荣拿出来的绍兴黄酒,自然不是普通货色。琥珀色的酒液斟到酒杯里。随即那酒香便随着酒水的倾到而溢出了。包间里面顿时酒香四溢。
    这酒香让人未饮便先醉了,梁三平不由得感叹。绍兴黄酒,果然名不虚传。不仅仅是酒好,桌子上的菜色也是十足的浙省风味带着浓厚的浙菜气息。
    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叫化童鸡、咸菜大汤黄鱼、白鲞扣鸡……看着一道道的浙系名菜摆在桌子上,梁三平不由得感叹:“太丰盛了!小子愧不敢当啊……”
    “哈哈哈哈……就你梁三平的这个名字,就值这些菜!”陶世荣目光灼灼的望着梁三平,道:“琼岛,宝亭地区。五年前全国收入排名垫底,县里去粤北做汇报还哭诉有老百姓穿不上衣服。一家人合穿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
    “你梁三平进江海农场后,不过两年时间。整个宝亭地区六镇三乡六十二个自然村。其中三十五个,在种植反季节蔬菜、稻田养鳖项目里面,获利颇丰。”
    “除宝亭地区之外,万城、文长两地。也因为你的推荐,带动了超过二十个村庄的富裕。至少这两地的贫困情况,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听着陶世荣的话,梁三平不由得苦笑。自己的底子早已经被人摸的清清楚楚的了,这下还有什么可说的?!他只能是苦笑,而陶世荣则是肃然的看着梁三平。
    “三平同志,我们浙省也是渔米之乡。说起来,条件比琼岛各有千秋甚至比琼岛还好些。但我们的农业发展,却一直在原地踏步啊……”
    说着,陶世荣端起酒杯。梁三平见状,赶紧站起来也端起了酒杯和陶世荣碰了一下。随后两人一饮而尽,这时候陪着一起吃饭的郭文君笑着给两人斟上了酒。
    “三平啊!不要怪我说话直来直去,实在是时间不等人哪……”陶世荣夹了块醋鱼,将酒气压了下去这才对着梁三平道:“浙省农业发展缓慢,我们很是着急。”
    “但又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现在浙省没有被规划成为特区,我们各方面条件也不够好。想要取得一些突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