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妻在上-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说的话,态度就很坚决了,余氏尽管仍不赞同,却无话反驳,拧眉思虑好长时间后,才道:“你们何时走?你们母亲那边去说了吗?”
  祁暄摇头:“我娘那边是说不通的。所以我们打算今天半夜就走,府里诸事,祖母要多盯着些,我娘听您的话,您多劝着些,孙儿保证一定把我爹平安带回来。”。
  余氏早就料到他们不会去找云氏,若是云氏允了,他们也不会眼巴巴到自己跟前儿来了。
  在两人身上凝视片刻,余氏转身去了内室,顾青竹与祁暄对视一眼,都不知道余氏去做什么,没一会儿的功夫,余氏回来了,从内室里拿出一只半臂长的匣子,放在桌上打开,匣子里放着一把纯黑镶嵌宝石的匕首,余氏将匕首取出,送到顾青竹面前,顾青竹见她不舍,便知此物定非凡物,双手恭敬接过,只听余氏沉吟道:
  “这把匕首,是我当年随老侯爷去战场时,他送给我的,我曾用这把匕首杀过几个敌,那是我这一生最惊险的一段日子,却也最是难忘。今天我把这匕首送给你。”
  顾青竹抚了抚匕首的鞘,犹豫道:“这么有意义的匕首,我不能收。”
  余氏笑了:“何为意义?放在你手中,难道不比放在匣子里更有意义吗?”
  祁暄从旁说道:“收下吧,这是祖母给你的防身武器。”
  “是,多谢祖母。”
  顾青竹的一声‘祖母’让余氏眼前一亮,忽然笑了:“说老实话,你这丫头刚进门那会儿,我可不太喜欢,可有句老话说的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注定就是我们祁家的儿媳,你们俩去吧。等你们凯旋归来,一切小心。”
  得到了余氏的许可,顾青竹与祁暄回沧澜居简略收拾一番东西,和衣在床上躺了一会儿,待第一声鸡叫响起,天还未明时,两人便手脚利索,悄悄从墙头溜了出去。
  顾青竹换了一身男装,乌发尽束脑后,两人共乘一骑,直奔城门。
  祁暄拿出手令,城门便为他们打开,策马而去,赶往漠北……
  这是顾青竹第二次去漠北,只不过上一回是一败涂地后,被人押送离开,那时希望俱灭,万念俱灰,前面等着他们的是无助与渺茫。而这一回,他们是迎着朝阳,怀带希望而去。
  云氏一夜都没睡着,想着侯爷在漠北生死未卜,就连早饭也食不下咽了。
  想找人说说话,便叫婢子去请顾青竹过来,不知何时开始,云氏居然对自己的儿媳生出一种依赖,她的从容淡定,无形中给了云氏相当大的鼓励。
  婢子去请人,沧澜居的下人们也才刚刚起身,打扫的打扫,烧水的烧水,擦洗的擦洗,婢子找到了红渠,说道:“劳烦姐姐传话,夫人请世子夫人一同去用饭。”
  红渠看了一眼紧闭的寝室大门:“世子和世子夫人还未起身,妹妹稍待,我去问问。”
  红渠来到房门前,伸手敲了两下,还没说话,门就开了,原来竟没有落门闩,红渠小心翼翼伸头看了几眼,又侧耳倾听,试着喊了声:“世子,世子夫人?夫人有请,你们醒了吗?奴婢进来了。”
  房间里没有声响,红渠大着胆子往里面走了一步,觉得今日的房间与往常不同,不仅没有半点声响,就连房里的四面窗户都大开着,心中纳闷,世子和世子夫人睡觉怎么连窗户都不关?不怕着凉吗?
  来到屏风外,正要开口喊,可她站的位置,正好能够看见梳妆台的镜子,镜子里映着床,床上空荡荡的,哪里还有什么人在,红渠急急忙忙进了里面,看床铺不像是睡过的样子,往内室找去也不见人。
  疑惑着出门对那婢子说道:“世子和世子夫人不知道一早去了哪里,房中没人啊。”
  婢子惊讶回去复命,云氏也觉得奇怪:“怎么会没人?一大早的去哪儿了?去门房问问看。”
  那婢子领命正要下去,就听外面婆子传话,说:“老夫人到。”
  云氏一惊,起身相迎。
  余氏难得踏入主院,身旁跟着桂嬷嬷,进来之后,对行礼的云氏抬抬手,直接说道:
  “不必找了,他们走了。”
  云氏不解:“母亲这是何意?他们去哪里了?”
  余氏坐在饭桌前面,拿起了一直花卷,咬了一口,口齿不清的回答:“漠北。”
  云氏大惊,跌坐在椅子上,手捂着唇,生怕自己叫出来,冷静一番后才问:“他们,他们如何会去漠北?这,这,这可如何是好?漠北是战场,他们两个孩子去做什么?真是胡闹,来人呐,来人。去把世子和世子夫人追……”
  云氏还未说完,就被余氏给打断了:“别追了,他们现在估摸着已经到十里亭外了,上了官道就追不上了。”
  余氏淡定的口吻,云氏哪里还会看不出,这事儿余氏事先知道,坐到余氏身旁,关切发问:
  “母亲知道他们要去?为何不拦着?侯爷在漠北都吃了亏,他们两个孩子去,那还有命回来吗?”
  余氏让丫鬟婆子给云氏重新准备了碗筷放到她面前,亲自动手给云氏盛了一碗粥,说道:“暄儿已经不是孩子了。正阳在漠北遇险,若是暄儿不闻不问,在京中安坐世子之位,那倒显得我祁家无父子之情,他之前随正阳去打过西域,正阳回来与我说过,暄儿是个将才,此次也算是个机会,让他去吧。”
  云氏听着听着,眼泪便要出来:“可若为了让别人看祁家的父子之情,就要让暄儿去冒险,也未免太……”
  作者有话要说:救爹去。顺便故地重游


第167章 
  余氏将碗重重放下:“别哭了; 你还是没听懂我的意思。暄儿去漠北不仅仅是为了给别人看咱祁家的父子之情,而是他身为人子必须这么做。他是武安侯世子; 同时也是你和正阳的孩子,这一去; 纵然有损伤; 却也势在必行。”
  云氏不敢忤逆余氏,硬生生将快要崩出的眼泪给咽了回去; 看着余氏,委屈道:“可暄儿是世子; 若是他也有个闪失; 咱们祁家可如何是好呀……”。
  余氏耐着性子回她:“一则暄儿不会有事; 漠北那么多军队镇守,他既不是主帅; 也不是前锋,出事儿也轮不到他;二则就算他们爷儿俩真的出了事; 祁家也有后继。”
  云氏吸着鼻子,嗡嗡道:“我和侯爷就这么个儿子; 暄儿刚成亲没多久,青竹肚子里还没声儿; 哪来的后继有人?”
  “晨儿。他也是正阳的孩子。若是晨儿也不济了; 还有宗族旁支; 祁家百年基业; 哪那么容易说倒就倒了?”余氏的口气不是很好,甚至有点激愤; 倒不是存心让云氏难过,只不过余氏真的不太擅长面对云氏这种哭唧唧的性格,遇到事情光哭和自怨自艾有什么用,还不如想的长远些。
  云氏怎么也没料到余氏会说这些,本来丈夫在边关受伤,生死未卜她就伤心,儿子和儿媳连问都没有问她一声,半夜不声不响的就离府而去,现在老夫人与她说的又是这些话。是,她祁家的百年基业不会这么容易倒,可是她的丈夫,她的儿子又算什么呢?
  “侯爷和暄儿在老夫人眼中,难道就是谁都可以替代的吗?只要祁家不倒是不是就没事儿了?侯爷和暄儿的命就没人在乎了是吗?”
  云氏的眼泪终于忍不住崩塌而下,这是她与祁正阳成亲以来,第一次敢当着老夫人的面儿与她分辨争吵,往常就算老夫人说了什么让她难受的话,云氏忍忍也就过去了,可这一回,老夫人说的是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他们是她的天,若是两人有个三长两短,纵然她还是京城里显赫的武安侯夫人,那又有什么用呢?
  余氏意识到自己触到了云氏的伤心处,见她眼泪不止的样子,余氏有点后悔,深吸一口气后,劝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身在其位,便要担起那个位置的责任,否则便是尸位素餐,饱食终日。他们是你丈夫和儿子之前,首先是武安侯与武安侯世子,咱们祁家是武将世家,军人行军,武人打仗,天经地义,老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不是让后世子孙龟缩享福的,他们是我的儿子和孙子,难道我心中就不心疼他们?”
  余氏很少有耐性教育云氏的,从前云氏哭泣,余氏一般训斥几句就让她走了,可这回她看的出来,云氏是真的伤心,才不免多说几句,可她天生不会安慰人,虽然说的都是道理,但云氏一下子未必能全然理解。
  云氏没说话,起身让嬷嬷扶她入内休息,连告退礼都没有跟余氏行一下。
  若是以前的情况,余氏定要教训她一番,可今天,余氏没有。因为她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云氏此刻的心情。
  看着眼前的早饭,余氏忽然吃不下去了,放下筷子便站起身,大步走出去,却正好撞见了来请安的祁晨,祁晨从左侧回廊来,没看到余氏出门,差点撞上。
  祁晨赶忙跪下给余氏请安:“祖母走的好急,没撞上吧?”
  祁晨对余氏展颜一笑,爽朗清举,列列如风,余氏蹙起眉头,沉声一句:“撞没撞上,你没感觉?假模假样,多此一举。”
  丢下这么一句话,不等祁晨起身,余氏便甩袖离去。
  祁晨从地上爬起来,有些无奈的盯着余氏离去的背影,一大早来给嫡母请安,没想到却遇到心情不好的祖母,也是触霉头,得了这么一句。
  祁晨来请安,在外求见云氏,云氏让人出来回了一句身体不适,便将祁晨打发走了。
  **********
  顾青竹和祁暄从城门出来,一路狂奔,不敢停歇,终于在二十多天后,抵达了漠北。
  漠北气候不好,六七月就开始闷热的不行,天地像个火炉子,烧烤着众生。天气一热,好长时间几乎没什么雨水,地上的尘土吹上天,到处灰蒙蒙一片。
  他们风尘仆仆,一路换了七八匹马,虽说在京城待了几年,但漠北五年的行军生涯早已深入骨髓,哪怕是顾青竹这个别人看来娇滴滴的女流之辈,在终日颠簸赶路中也没有说一声苦。
  李茂贞对这位世子夫人那是敬佩的不行,他与世子约定好了,他傍晚出城,在城外守候,世子为避人耳目,天亮出发,本以为是世子一人,没想到世子的马上还带着他的小夫人。看见顾青竹的时候李茂贞心里纳闷极了,心里腹诽过,世子又不是去游山玩水,漠北那地儿环境极差,要么热死人,要么冷死人,世子夫人一个京城伯府出身的,娇滴滴的小姐,怎么能受得了。
  但路途过半之时,李茂贞心里的怀疑就彻底没有了,世子夫人看着娇滴滴,实则比他还爷们儿,有时候错过了店,要露宿山林都毫无怨言,吃的也不讲究,只要东西烤熟了的,不论味道好坏,她都能下咽,着实令人佩服。
  祁暄将马缰勒住,马儿在原地转了两圈,顾青竹再一次感受到了漠北黄沙漫天,她和祁暄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待了整整五年,从一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习惯,每一处似乎都见证了他们的成长。
  进了玉塑关便是一条中央大道,道路很宽,在路上走得大多都是过客和商贾,道路两边支着布帆,当地人做一些买卖,灰扑扑的东西,让人提不起购买的兴致。
  玉塑关离军队驻扎的营地还有四五里地,他们在玉塑关内补充了些水,找了家还算干净的饭庄,吃了些东西,便再次策马西行。
  漠北的天儿夜的很慢,所以当三人赶到营地的时候,看着还不算太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