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宝井-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玉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表面润滑。属于田黄玉石中的上品——田黄冻石,但黄中带赤,色明快的,所以属于田黄中的“黄金黄”,自乾隆皇帝之后。被历代皇帝所钟爱。

    楚云秋得到田黄玉石的详细信息,不禁喜不自胜,这块田黄石楚云秋打算自己用,这么一大块,足够自己雕刻一个印玺,几个印章了。

    楚云秋将田黄冻石收入到锦囊乾坤中,然后从木箱里面将木盒拿了出来。

    这木盒十分地普通,就是老百姓家里普普通通的木盒,因为时间有些久,甚至有一块地上生了菌。

    楚云秋打开木盒。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三块墨锭。

    其中两块是长方体的形状,而最后一块是椭圆形状。

    楚云秋拿起其中的一个长方体墨锭,不断打量着墨锭的周身,在其背面,左右两边各有一条蟠龙纹,富丽堂皇,但是表现却很含蓄,没有丝毫的张牙舞爪的霸气,而在墨锭的正面,却写着四个大字。字体婉约,十分地娟秀,就好像女子所写,充满了大家的风范。在字体的上面。还透露着淡淡的金光,这些字体上面,都曾经被金粉描刷过,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上面的金漆似乎慢慢地脱落了,只有在边角处还流露着明显的痕迹。

    在墨锭上面书写的文字乃是——玉楼回春。

    在墨锭的棱边上方。还刻着几个小字——显德六年圭。

    而另外一个长方体墨锭上面刻画着一条盘旋的金龙,金龙盘旋在墨锭上面,张牙舞爪,鳞角峥嵘,十分地霸气,在金龙上满涂着金粉,看上去十分地高端大气,远远不是他买的现代墨锭可以比拟。

    在这块墨锭的后面,写着“玄元灵气”、在右上角的地上写着“仲德”的署名。

    最后一个墨锭是椭圆形状的,上面雕有徽州古城和黄山峰图案,散发着淡淡麝香味,十分地浓郁。

    楚云秋看着三块墨锭,眼睛里面浮现出三块墨锭的资料。

    名称:玉楼回春

    类型:李墨

    称号:天下第一墨

    制作人:李延珪、李超

    时间:五代时期。

    介绍:李墨乃是由南唐著名制墨宗师——李廷珪和其父亲李超在皖徽歙州制作,距今越一千多年。

    李墨松烟轻、胶质好、调料匀、锤捣细,存放百年,仍“其坚如玉,其纹如犀”,没有任何的变化。李墨“其坚利可削木”,抄写《华严经》一部半,研磨一寸,可存放数百年而不腐,研磨时有“龙脑气”散发而出,题目醒神,为世人所称赞。

    宋人称之为“天下第一品”。

    评价:“黄金易得,李墨难求”,李廷珪制墨,用料非常讲究,要松烟、珍珠、玉屑、龙脑,和以生漆、鹿角胶、犀角、麝香等等名贵物品,捣十万次之后,制作成型。李墨坚硬如石,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其坚硬可削木裁纸。

    此墨名为【玉楼回春】,成型与一千年前,属于稀世珍品,无价之宝。

    ······

    最后一句话亮了,楚云秋的眼睛值了,“稀世珍品,无价之宝,好,就你了”,楚云秋那个爽啊。

    名称:玄元灵气

    类型:朱墨

    称号:天下一品

    制作人:程君房

    时间:明朝万历年间

    介绍:其形制不一,通体漆衣精莹如玉。墨模雕镂精细,墨面精湛无与伦比,极为难得。

    评价:设计考究,型制别致,定名古雅,且具有社会性,对后来制墨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仍有很多制墨家沿袭他制定的模式和名称。

    董其昌赞赏说,“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

    价值极高。

    虽然比不上李墨,但是也不错。

    楚云秋将目光转向了最后一块墨锭上,如果不是很珍贵,他就打算自己用,可是这么一看,楚云秋被惊呆了,没有想到这块墨锭竟然有这么大的来历。

    名称:紫玉光

    类型:曹墨

    称号: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

    制作人:曹素功

    时间:清朝康熙年代

    介绍:材料取自天都峰百年老松,运到墨房之后,从中锯开,只取年轮密集的阳面,劈成尺长的小块,用文火烘干。放在特制的紫铜锅下焚烧,并在铜锅中加入纯净的山泉水,山泉水中放入众多名贵的香料。

    当水完全烧干之后冷却,之后用檀木条刮下上面的松烟,调配明胶、藕粉等材料,加山泉水小煮慢熬,待火候一到,立即加入松烟搅拌均匀,最后又加入麝香。冷却之后倒入特制的紫檀木墨模里,然后慢慢加重压制成模。

    最后由曹功素亲手雕刻完成,整块墨块成椭圆形,上面雕有徽州古城和黄山峰图案,散发着淡淡麝香味的墨宝。、

    评价:康熙皇帝曰:“用曹先生墨宝所书之字,正看笔墨乌黑发亮,侧观发出淡紫光芒,好像紫玉”,于是手书——紫玉光,遗传后世。

    千秋遗墨,独一无二。

    ps:感谢“露易丝~~女王”姐姐两张月票的支持,谢谢姐姐,感谢“逍遥星语星愿”大哥一张月票的支持,谢谢大哥,也感谢各位大哥和姐姐的大力支持,谢谢你们。

 第264章 民间故事 微服私访

    对于“紫玉光”,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徽州知府乌海图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上任短短几年中便把一个美丽富庶的古徽州弄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而且他不仅搜刮民脂民膏,还派手下四处搜集奇珍异宝,当作上奉朝廷的贡品,希望能够取得康熙皇帝的欢心,有朝一日当上一品大员。

    这年冬天,乌海图重金收买的皇宫眼线传来消息,说康熙皇帝最近迷上了“墨宝”。

    乌海图大喜,当即命人去把当时的制墨大师曹素功传来。不知是不是迫于乌海图的淫威,乌海图一到曹素功墨坊道明来意,向来刚正不阿的曹秀才竟然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乌海图的要求,并保证半月之内把特制墨宝交到对方手中。

    曹素功却无心理会这些。亲自带人去了黄山,花了四五天时间才从天都峰上伐来了几棵向阳的百年老松。运到他们家的墨坊后,又让人从中锯开,只取年轮密集的阳面,劈成尺长的小块又用文火烘干。然后放在特制的紫铜锅下焚烧,并在铜锅中的山泉水中放入了名贵香料。

    当一锅水烧干,才叫伙计们搬下紫铜锅让其冷却,最后才让他们把锅底翻过来,然后亲自用檀木条刮下上面的松烟。整整花了两天时间,才算把收集松烟的工序做完。

    接下来,曹秀才又亲自调配明胶、藕粉等材料,加山泉水小煮慢熬,待火候一到,立即加入松烟搅拌均匀,最后又加入麝香。冷却之后倒入特制的紫檀木墨模里,然后慢慢加重压制成模。

    最后一道工序便是雕刻,曹素功把自己关在雕房里,一连忙了两天两夜,终于把乌海图想要的墨宝完工了。当乌海图看到这块椭圆形状,上面雕有徽州古城和黄山峰图案。散发着淡淡麝香味的墨宝时,不禁开怀大笑道:“曹先生果然名不虚传,难怪你敢在这上面刻上‘天下第一墨’这五个字!如果皇上看了也认同,本官到时一定会重重赏你!”

    半个月后。这块墨宝便呈现在康熙皇帝的御书房文案上。当康熙皇帝看到“天下第一墨”这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和曹素功的落款后,不禁动容道:“这姓曹的制墨者好大口气!朕倒想看看这块墨宝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

    说完,便让身边的小太监往砚台里倒了些水,然后亲自用双手握着这块椭圆形的墨宝研磨起来。大约一盏茶的工夫,砚里的墨浓了。康熙皇帝把墨宝交给小太监收好。然后提起狼毫蘸饱了墨汁,在一张宣纸上挥笔写下了“天下第一墨”五个大字。待字迹风干后,又让小太监把它挂在了墙头,开始细细观赏起来。

    宣纸上的字笔墨乌黑发亮,这好像不足为奇。康熙皇帝不觉有些失望,可当他走了几步再回头看时,却见那五个大字竟然发出了淡紫色光芒来。这一下康熙皇帝乐了,抚掌大笑道:“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墨宝呀!”

    说完又让小太监拿出那块墨宝,认真观赏起来。看了一会儿,他忽然“噫”了声:“这个‘墨’字上下结合的地方写得太开。根本就不成章法,而且这黄山峰顶的太阳也没涂上金粉,有机会朕倒要会会这位姓曹的制墨大师,当面问他一问”。

    第二天上早朝时,康熙皇帝还让小太监把这块“天下第一墨”拿给那些大臣们看,并把自己昨天写的那幅字向大臣们展示了一番。

    乌海图那个高兴啊,各地的墨商也纷纷感到了徽州,向曹素功订购墨宝。

    有一天,曹家墨坊忽然来了个操着京腔的客商,这人四十来岁。长得高大威武,天庭饱满的方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比起他来,那跟班的就太不入眼了,不但身材瘦小。而且脸上一根胡须也没有,说起话来嗓音像公鸭似的。

    这位自称“黄三”的京城墨商,一见曹素功就拿出一张两万两的银票,还掏出了张“天下第一墨”的拓图,说是花重金请宫里太监弄出来的,想请曹素功为他制一块和进贡给皇上一模一样的墨宝。

    曹素功当即回绝了他。还叹着气说:“我原以为皇上是识墨之人,才煞费苦心给他制了块‘天下第一墨’,而今看来皇上也是肉眼凡胎,看不出墨中的奥妙呀!”

    黄三不禁问道:“何解?”

    曹功素没有说话,而是带着黄三看了看满城的疾苦,和乌海图的贪赃枉法,只手遮天的事实。

    看到这一切,黄三沉默了,他终于明白墨锭上面图案蕴藏的意义。

    墨锭上面的‘墨’字写得上下分开,分明是说这图中的徽州城乃天下第一‘黑土’,而且这黄山峰顶的太阳也是黑色,预示着这里暗无天日。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徽州城里忽然出现大队官兵,一来就把那知府衙门围了个水泄不通。没过多久,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徽州城:原来两江巡抚于文龙大人忽然接到皇上秘旨,特从杭州带兵赶来这里查办乌海图这狗官。

    午时三刻,乌海图就要被押往菜市口开刀问斩!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众人那个喜庆啊,纷纷从屋内跑了出来,刚好像过年似的。

    而黄三爷的身份也披露出来,正是康熙皇帝,而曹素功好像早就知道似的,一点也不吃惊。

    原来,宫廷之中有位姓周的画师,是曹素功小时的同窗,前年的时候,周画师回乡省亲时曾给对方看过皇上的画像,所以康熙皇帝一进墨坊,曹素功便认了出来,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之后,曹素功转身冲进墨坊,出来时手里捧着一块椭圆形的墨宝,上面的图案与上回的“天下第一墨”没多大区别,只不过上面没有题字和落款,而且那黄山峰顶的太阳也涂上了金粉,正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

    康熙皇帝大喜,非但没有收,反而留下了墨宝——紫玉光。

    而紫玉光的由来便是如此。

    在送走康熙皇帝后,曹素功把这“紫玉光”三个字和“康熙御笔”的落款雕刻在那块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