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唯一的问题是,在这个时候,周家会有什么样的动向。是出兵河南,力挺林旭,与云家对抗到底,还是趁四川官贼鹬蚌相争,而忽然出兵南下渔翁得利占据巴蜀,继而以西抗东与那时候可能已经取得中原的云家东西对峙,此时不得而知。
云铮现在对于周家的动向,颇有些听之任之。你若南下攻取四川,我则速取中原,以立霸业之基。你若东出函谷,我又何惧之有?在关中不出,你据山河四塞之险,我以现在的兵力或许尚不能取之,你若真离了龟壳出来,我岂有不一并拿下之理?北疆军野战之力,我云铮自信天下再无敌手!
卷五 千军万马避白袍 第45章 中原攻略(二)
前人在论建都之所时,比喻建都长安为建瓴之势;建都洛阳、开封为宅中图大之势;建都北京(燕京)则为挈裘之势。
关中山河四塞,地势高峻,居高临下,故称建瓴之势;洛阳、开封处中原四通八达之地,可向四面扩展,故称宅中图大之势;挈裘则为提衣挈领之意。
建都燕京,是顾祖禹所说的:“据上游之势,以临驭六合。”故称挈裘之势。《读史方舆纪要》中称燕京“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右,漳、卫连襟带于南,居庸锁钥于北。幽燕形胜,实甲天下。”
若要更迷信一点说,云铮更觉得天下王气,当兴于燕京。在原先那个时代,自宋以后,元、明、清三朝,均都于北京。其中明朝先都于南京,燕王朱棣靖难之役之后,迁都北京。若再往后看,民国都于南京,终败于毛太祖之手,而毛太祖则正是都于北京。
当然,以云铮这样一个出身后世,不信鬼神之人而言,王气之说实不可靠,他信的,还是天下战略。
中国古代政治重心的整体趋势是自西往东移动,其中也经历过一段摇摆。秦、西汉定都关中,西汉末年的动荡致使关中残破,于是,东汉、曹魏和西晋定都洛阳。十六国北朝时期,统一北方时间较长的北魏后来也迁都洛阳。隋唐再度统一天下后,政治重心又移回关中。唐末的动荡又使关中破坏很大,于是,大魏定都洛阳。而在前世历史之中,北京的王气,却是直到元朝重新统一后,政治重心才真正移到河北,并一直延续下来。
但这其中是有理由的,并且以云铮超前的战略思维,足以把这些优势提前发挥出来。燕京地处河北,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之所以也称“据上游之势”,不缘于它本身的地势,而缘于它跟周围地区的关系及由此而形成的在整个中国地理格局中的地位。
河北依山傍海,三面山海环抱,南面中原。东面是浩淼的大海,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延绵千里,环绕其西、北两面。河北境内的几条主要的河流均发源于这两条山脉,切穿山岭,形成交通孔道,也因此而形成了一些险要关隘。正因为这个位置,也才有前面的“衣领”的意思。
云铮的信心满怀,绝非仅仅因为占据了这个“衣领”,而是因为在河北在手的情况下,云家完全掌握了“两山”。两山,指的是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
燕山山脉将河北与内蒙古草原联系起来。内蒙古草原历来为北方游牧民族驰骋之地。塞外游牧民族强盛之时,常南下扰掠中原。河北为其南下的一个主要方向。塞外游牧民族入据河北,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自辽河流域而来,一是自蒙古草原而来。辽河流域与河北之间的往来通道 是辽西走廊,山海关扼其咽喉,卢龙、迁安、乐亭、遵化等地为重镇。蒙古草原进入河北的一条便捷的路线是出大同盆地北部山地低口进入大同盆地,再由桑干河及其支流河谷低地进入河北,居庸关、紫荆关等关隘扼其咽喉,大同、宣化、怀来、张家口等地为重镇。燕京作为河北北部的一个重心,可以同时应接这两个方向。在燕京外围环燕山山脉,还有松亭关、古北口、冷口、喜峰口等关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脉的其它几条交通孔道。
所以燕山山脉起着抗击塞外游牧民族南下的屏障作用,翼蔽河北乃至整个中原的安全。秦汉经营渔阳、上谷、右北平,隋唐经营范阳、平卢,明代经营宣府、蓟镇,都是意在扼守燕山险阻,以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五代失幽燕之地,丧失北方国防险要,到北宋时,朝廷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吕中说:“燕蓟不收,则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可高枕而卧。”道出了这片地域对于河北乃至整个中原的意义。
而现在云家不仅将燕云十六州稳握手中,而且新得了辽国中京道和西京道大片领土,对于北方的防御,就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回旋余地,再加上燕山诸关以及天下最为善守的云山帅坐镇燕京,别说辽国衰落而蒙古尚未崛起,即便当真有一强敌也无大碍,如此优势之下,北方大势岂能有变?
太行山脉则将河北与山西高原联系起来。北方的争衡常表现为关中与河北之间的争衡。山西高原如同一个楔子,楔入河北与关中之间。当河北与关中争衡之时,能不能控制太行山形势,常关系到河北势力的成败兴衰。
在太行山山脉一线,有紫荆关、倒马关、井陉、滏口等关隘扼其往来通道。其中,紫荆关和倒马关主要是扼守自大同盆地经桑干河谷而来的通道,此二关与居庸关共同屏护燕京西、北二面,(明代号为“内三关”);井陉关和滏口则扼守山西与河北中部、南部之间的往来通道,正定、邢台、邯郸等地既依太行山地险要,又控上述关隘通道,遂得以成为一方重镇。经营好太行山诸关隘,可保右翼的安全,且自山西南下中原或西入关中,都有高屋建瓴之势。
山西之地,原本就是云家辖区,眼下已经经营了七十多年,早已根深蒂固。云家以山西而望关中,高屋建瓴的优势已然形成。而关中如要东袭山西,则先有黄河天险,后有太行诸关,而且是跟善守出名的太原卫交手,难度之大,等同登天。
其实当年云峰出镇河北的时候也没有料到,两百年之后的云家会拥有如此优势。当然,他当年出镇的时候,仅仅节制河北北部,后来因为辽国越发强势,仅仅依靠河北北部的力量无法挡住辽军铁骑,这才让云家同时兼理了河北南部。至于山西,则是那场大变之后云家获得的战争红利。
但云家地位的提升,其中却有辽国许多功劳。原先匈奴时期,主要威胁在西而不是在东,即便再突厥时期,也更喜欢掠关中、陇西而非河北。但到了辽国时期,因为辽国的重心在东而不是在西,因此河北的战略压力立即便得极大。西北虽然也有西夏的威胁,但相对来说,辽国自然比西夏强大得多,于是河北的地位就越发凸显。
一开始的时候,辽国还极为强大,单靠云家一个河北之地,不经过中央朝廷输血,是顶不住的。但到了那场大变之后,云家得到了山西,不仅军力得到加强,经济实力也大大加强,从此对朝廷的依赖就小了很多,但仍然朝廷时不时在经济上输血才能维持。
但云岚当年那一战之后,局势就改观了。辽国经那一战,元气大伤,对河北的威胁骤然减小,云家进入发展期,战略优势开始积累。而后云铮兼任河北巡抚进行族产改制,云家庞大的基础族产如矿山、冶炼等产业开始爆发式的喷涌,云家的战略物资积累速度达到巅峰。
远取菲律宾铜矿、掌控日本银山、攻略高丽,三大战略步骤顺利完成,云家的最大劣势经济,也达到了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能多有多剩,此时的云家,作为一个最强大的藩镇来说,除了所谓的“天下大义”之外,已经没有弱点。并且因为高丽之战,云家的新军得到训练、新式武器得到考验、新式战法得到证明——云家原本就最为引以为傲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得到加强。
这时,云铮选择了拿辽国试刀,十几万大军北伐辽国,一路击溃辽军,夺取大片领土,逼得辽国割让两块重要的战略要地给了云家。至此,北疆物资军械、军心士气,达到巅峰。
云家北疆军原本对中原各军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骑兵,大魏天下,只有云家有燕云十六州可以牧马,因此只有云家才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而如今中京道和西京道的到手,又为这一优势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基础。
河北尤其是河北北部地区的意义就在于它将农耕经济的中原与游牧经济的塞外联系起来。那个世界中,蒙古入主中原,择定都之所时,木华黎就建议说:“幽燕之地,龙蹯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驻跸之所,非燕不可。”
如今云家北控大片牧场,南有河北平原,西有太行诸关,外环黄河天险,如此形势之下,若云铮还不敢出兵,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姓云!
鹰扬卫此刻已经将部分在日本和高丽的部队抽调回北疆,如今已经将这九个卫五万零四百人集中在燕京,作为此次云铮南下的中坚主力。
此外,云岚为云铮抽调了燕云卫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一共七个卫三万九千两百人,真定卫第一、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一共五个卫两万八千人,太原卫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一共六个卫三万三千六百人。
如此,云铮再次手控二十七个卫,一共十五万一千两百人的精锐大军,南下直取中原!
卷五 千军万马避白袍 第45章 中原攻略(三)
云家起兵,大军南下黄河,兵锋直指洛阳的消息很快传到洛阳皇宫之中,如此重大的消息,根本封锁不住,当天上午消息传出,到下午便已经是满城皆知。
“云少帅亲自领兵,率平辽大军三十万打过来了!”
“鬼扯,辽国那么厉害,平辽大军岂止三十万?我看起码有五十万!五十万大军啊,洛阳怎么挡得住?”
“洛阳也有十数万军,又是城坚粮足,守个一年半载没问题吧?到时候天下勤王大军一到,云少帅虽然厉害,也该是双拳难敌四手吧?”
“勤王?谁来勤王?安徽和江苏那点残军还要挡着浙匪,能指望他们还有本事勤王吗?荆襄那边倒是有十万大军,可惜那是六王爷的,六王爷跟云少帅好得能穿一条裤子,你看他会来勤王?搞不好云少帅就是他派来的,莫要忘了,他也是先帝爷的嫡子!”
“那这么说四王爷就靠不住啦,人家都打到四川帮老冷家扫院子去了,再说四王爷跟太子爷也不对付,估摸着勤王也没戏吧。”
“现在就看关中的光帅大人了,光帅若是肯挥兵东进,帮朝廷挡着北疆军,太子爷这江山啊,才有些希望。要是光帅不动,就凭朝廷那些兵将去跟云少帅过招,我瞧怕是没戏。”
“听说云少帅是紫微星君转世呢,文武全才,厉害得不得了!要不然,能把那么大个辽国说打垮就打垮了么?当年他父亲云山帅那么厉害,也没能杀出国门,现在这事儿却是叫云少帅给办了,你们说说,这是不是说老云家一代比一代更厉害了?”
……
留言飞传之时,皇宫之中,国号安平的新帝林旭心里一点也不安平。原本一切计划得好好的,万昌应该至死都不知道自己中了毒,只以为是精力枯竭,而那个时候,他的身边只有自己在侧,并且每天细心侍奉汤药,他不传位给自己还会传给谁?
岂料正巧遇到水犹寒那日杀进皇宫,竟然一眼就看破了皇帝身中剧毒的真实情况,以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