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神-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然不翼而飞,没有从叶君生身上搜出来。

难道说,掉到地上了?

他赶紧去找寻。

两名甲卫,一左一右,将他卡住,架起便走。

士子大声道:“我是冤枉的,我是冤枉……”只是任他叫破喉咙,也是无用。

被押送至大牢后,他犹自不甘心,大声吼叫着。猛地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腹如刀绞。

哇!

一口黑色的鲜血吐出来,溅在地上,触目惊心。

毒!

我什么时候中了毒?

士子死不瞑目。

正文 第两百八十六章 开卷

(本书科举制度与历史有所不同,请勿对号入座!)

科举院,别名“贡院”,占地相当大。里面早布置好了格局,一排排的。每一排都相差无几,当中一条过道,左右两边则是一间挨着一间的号舍。

根据统计,这号舍总数量达到了千间之多。

后面还有各种其他用房上百间,连绵成一大片,形成辉煌的建筑群。就算在京师,都蔚然可观,属于地标般的存在。

号舍门楣上,挂有相对应考生的名牌,士子们入场后,就得对号入座,端坐进狭小的号舍之中。

乡试,为期三天。

在这三天内,任何考生都不得离开号舍,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可以说,这科举考试,考得不仅仅是士子的才华,还有非同一般的耐心。

不过天下读书人,能冲锋陷阵杀进乡试这一关的,哪一个不身经百考?诸多阵仗都见得多了。对于乡试的环境,也一早适应,并无不妥。

叶君生应该是个例外,但他身为术士,静坐三天也不算啥。只是觉得,这古代的读书人,委实太狠了。

都说青灯古佛,寂寞无限。读书人在未取得功名之前,所忍受的那一份孤寂未必就差了,甚至胜之。

又联想到“悬梁刺股”之类的历史典故,诚不欺我也。

也正因为如此,刻苦能使人心静,心静而致远。

约莫半个时辰后,所有的士子考生都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号舍,坐了进去。

这一坐,立刻鸦雀无声,偌大的考场一片静谧。

很快,有各色官员上场。主考、监事、巡察、提调执事等。一个个,身形昂藏。面色郑重,非常严肃。

官员们各就各位,先有人照本宣科地念读条例纪律,念完之后,又有太监出场,宣读圣旨。

这圣旨,是圣上特地写的。主题自是勉励各位考生士子,要认真写文章,发挥出水平云云。

听完圣旨,一众士子无比慷慨激昂。士气振奋。

前面各种流程走完,到正式开卷的时间,主考官便取出考题来。

这考题。盖了朱印封条,严严实实密封好。此刻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开封取题。

很快,四书义三道题目公布出来了。

紧接着,是五经义四道的题目。

两者一起。共要写七篇文章,一起组成了乡试第一天第一场的考试项目内容。

七篇文章,每一篇最低字数三百,一般控制在千字以内,加起来,最低也得三四千字上下。并不算少。

这年代的字精贵得很,加上用毛笔来写,更增加难度。绝不同后世。键盘敲动,莫说几千字,某些抽风手,一天两三万都毫无压力。

题目公布,正式开始计时。

不约而同地。所有的考生都开始对着题目冥思起来。

先构思,后落笔。还会打一篇草稿,仔细推敲过没有问题后,才进行工工整整的抄写。在抄写过程中,书法要端正清晰,必须用楷书体,容不得半点含糊,如果笔尖抖了,溅出墨汁。毫无疑问,这一篇作废,需要重新抄过。

如此,耗费的精力功夫相当折磨人,时间更是紧迫。

第一天第一场,七篇文章,只要有一篇发挥失常,那么也就意味着出局,不可能再扳得回来了。

取长补短之类的事情,在科举中几乎没有可能发生。

考生们眉头紧锁,各具情态。负责巡察监督的官员则时不时在过道上走一趟,目光锐利地巡视着。

“嗯?”

这官员忽而看到一名考生居然没有动笔,而是径直躺在号舍的小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好家伙,这是什么来头?”

其监考多年,阅人无数,什么样的考生都见过,可就是没有见过这样的。一大早进入号舍,竟然睡起觉来。

难道,是一个自暴自弃的家伙?

可不对,即使毫无把握的考生,都会作答一番,碰碰运气,绝不可能一开考就自动放弃了的。这样的话,还不如不进场呢。

又或者,此子倒霉生病了?

大有可能。

考生背负压力太大,经常会熬夜挑灯苦读,熬出病来的例子常有发生。

病分大小轻重,普通伤风感冒,只能干耗着。如果实在支撑不住,可叫人送出去医治——当然,这一出去,就无法再回来继续考试的了。

所以说这考试,真是如同“烧烤”,无论身体心理,皆备受煎熬。

“叶君生,挺熟悉的名字。”

官员看过号舍上的名讳,脑海灵光一闪,顿时想起来了:叶君生,不就是那个天下第一才子嘛。

真没想到,此子刚进场就倒在床上睡觉,这是啥节奏?

狂生?

对了,他在扬州得了第一,却不来面圣,领取奖励牌匾。当其时就被不少人视为狂生,受到许多苛责。眼下一见,果然如此。

所谓“狂生”,自古有之。行为癫狂张扬,愤世嫉俗,总会做出某些不被人理解的行径。

比如,现在叶君生在考场上睡觉。

或为自信,或为对抗,或为表现叛逆,不一而足。

官员眉头一皱,不予理会,迈着步子离开,继续巡视。

考生在号舍里睡觉,属于他们的自由。只要不鼻鼾,不干扰到别的考生,那么监考官员便无权干涉。

爱咋滴咋滴,反正最后结果如何,也只有考生自己承担。

叶君生确实在睡觉,不过与狂生无关。他的精神状态,真是疲倦不堪。

——被人设伏,动了手脚。导致南柯一梦,梦里经历无数,对于精神上的耗损相当不菲。换了普通人,只怕早瘫软如泥,连科举院都爬不来了。

叶君生坚持入场,记录了七道考题。但他明白不宜此刻动笔,免得各种纰漏,反而欲速则不达。于是干脆和衣躺下来,先睡一觉,养精蓄锐再说。

这一睡,便是一个多时辰。

已是中午时分,考场有人挨个号舍送饭。

声音把叶君生惊醒,他坐起身来,先领取了饭食。却粗陋得很,一罐清水,两张干烙饼。

这般配送,亦有预防作弊的因素。简简单单,一目了然。

吃一口饼,喝一口水,不用多久,便对付了一顿。

叶君生吐一口气,神态端正起来,磨墨、执笔、开卷!

正文 第两百八十七章 帷幕

(祝各位书友七夕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

七道题目,早了然于胸,略略在心中打好腹稿,便笔走龙蛇地写起来,毫无阻滞之感。

前身书痴之才,基础踏实,穿越之后,成为术士,但也没有放下文章功课。一路以来,皆勤读诗书,精工细雕。

百千用功,检验成败,尽在此刻。

聚精会神,脑海澄明一片,不生杂念,全副状态,尽皆凝聚在笔尖之下。

一行行标准到仿佛用尺子量过的字体出现,串联成句、成段落、成篇幅。

当成文章时,叶君生只觉得心旷神怡,隐隐有气息在体内流转,竟像是涓涓细流,所到之处,无一处不舒坦。

别的士子考生,绞尽脑汁,写出文章,整个人都会萎缩,精气神减弱。而叶君生不然,反而像得到了滋补,魂神茁壮。

他与其他人,果然是不同的。

稍稍停顿,吹干墨汁,放在一边,开始写下一篇文章。

时间在笔尖流淌中悄无声息地掠过,到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下来。

这个时候,号舍内便要点灯起来了。

晚饭送到,和中午的时候差不多,只是多了一张饼,清水,换成了一碗面汤。

吃过晚饭,叶君生没有即时做题,而是盘坐着,闭目养神。至于其他的考生,大多抓紧时间,完成文章。

……

夜幕下的京师,万家灯火,繁花似锦。远远看上去,颇具几分现代大都市的规模景象。

紫禁城,更是璀璨无比,成为京城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

皇宫,养心殿。

当今圣上身穿一袭宽大的龙袍。坐在龙椅上,手捧一卷书,正看得入神。

华明帝。

他年约六旬,面皮淡黄,双眼凹了下去,显得有几分苍老之色——毫无疑问,经过前些时候的那一场大病,即使吃下丹药,圣体康复过来,但在精神上。始终留下了难以平息的创伤。

是药三分毒,纵然出自三十三天,也没有起死回生。长生不死的神丹妙药。有的话,术士们早吃了,何必苦苦去做那神仙,依靠民心民意,香火念力来增加修为?

而一国之君。身系天下气运,更加讲究。

读了几行书,心绪不宁,华明帝把书卷放下,沉声道:“来人。”

当即有太监进来,跪倒在地听命。

“去峨眉殿。请小公主过来。”

“是。”

太监得令,赶紧出去了。

峨眉殿,早早挑起了灯火。

一身白衣的赵峨眉站在院中。举首眺望,沉吟不语。

她刚沐浴过,长发随意地用一根黄绸布束起,身上衣袍不依宫制,依然是道门装束。腰带一匝,显得纤腰盈盈一握。身形妖娆。

双目微微眯着,有玄奥的光芒流转。

在她眼中,可见满城苍生,可视漫天血气、又有文气锦绣。

视线扭转,落在紫禁城中,就见到一条龙气盘桓不定。然而这道龙气,现在萎靡不振,颇有日落西山之意。

“父皇,时日无多矣。”

赵峨眉黯然一叹。

她自幼上峨眉山学道,超然身外,不过血脉之情,如何能泯灭,不闻不问?

“九公主,圣上有请。”

那太监来到后,赶紧施礼参拜,态度恭敬。

皇帝之下,权势最为炙热的首推太子。但赵峨眉身份特殊,却不容小视。在紫禁城内,从文武百官,到皇后妃嫔,都不敢给她脸色看。

赵峨眉随着太监,来到养心殿,面见圣上。

“见过父皇。”

华明帝笑呵呵道:“媚儿不必多礼。”

赵峨眉,乳名“媚儿”。然她觉得此名太过娇气,后来才改名“峨眉”。

“不知父皇召唤孩儿来,有甚吩咐?”

华明帝目光灼灼:“媚儿,你变了。我记得你以前说话,从不称孩儿。好,真好。”

赵峨眉怔了怔,垂首不语。

华明帝又道:“你选择留下来,朕极为欣慰。你是朕最为宠爱的孩子,真不愿彼此相隔,不得相见。”

赵峨眉幽幽一叹:“我迟早还是会走的。”

华明帝笑道:“那有如何?到那时候,恐怕我已化作一坏黄土了。”

赵峨眉面色一变。

华明帝淡然道:“生死有命,我早看开了。所放不下的,只是这个江山而已,要交给最适当的人打理。”

赵峨眉道:“国之气运,犹在。”

华明帝摆一摆手:“所谓气运,皆人为。朕纵横一生,南征北战,有些东西,岂能左右这个天下?”

赵峨眉道:“既然父皇早已有预见,为何不痛下决心?”

“哪里这么容易……我只希望,天下太平,昌盛荣华,多出对社稷有用的人才。比如,这一届的乡试。”

赵峨眉道:“圣贤有曰: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华明帝面露一丝苦笑:“很多事情说着简单,做起来难。泱泱天下,尾大不掉,若无得力之士,安能四海归心。”

赵峨眉神色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