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说卖给朝廷,就算是分文不取,送给朝廷,和玉也心甘情愿。”和玉坚定的说道,老百姓最苦,当时普通的士兵更苦。没有战争的时候,虽然苦,但最起码不至于很容易送命;一旦有战争,这些最普通的士兵往往冲在最前面,随时可能丧命,尸骨无存,一缕魂魄也只能在他乡游荡。
“事关重大,在下不是不知轻重。和玉姑娘无需自责,在下先回去写信向老夫人汇报一下。”李浩起身告辞,幸亏不久之后就要收山芋了,大豆,玉米了,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只要不是样样卖给朝廷就好。
和玉把李管事送走之后,自己亲自给李老太太写封信致歉,然后又给皇帝刘擎宇写了一封十几页的纸张。苦寒之地,也就是燕平州府,还有以西的地方。因为最北面就是寒岭,再往东往北就到海边了。燕平州府的西面就是游牧民族所呆的地方,随着这几年明硕国强盛,所以游牧民族很少来侵扰,这也和便西北边境驻扎重兵有关,这些游牧民族不敢来侵犯。
既然是给边疆的士兵的,皇帝您也给个清楚的指示,不清不楚得最烦人。这些东西要是真的是给士兵们用的,和玉心甘情愿,就算一分钱不收,也算是尽了作为明硕国子民的义务。
对于这些棉花怎么处理,到底多少钱,皇帝圣旨上也没说,和玉拿不定主意,所以找来族长何文清和长老们商量。
“族长伯伯,你看此事要如何处理?”和玉问道,拿不定主意,因为这些都是在族人的帮助下才取得的成绩,自己不能擅自做主。
族长何文清听了没说话,长老也是无语,这些人虽然平时能力很不错,但毕竟没做过官,对朝廷的了解不够,更不会揣摩圣意,所以不能给和玉一个好的建议。
“玉儿,北大荒是皇帝赏赐给你的,我们何氏一族也跟着沾光,一起搬到这边。因为是荒地,所以皇上免了我们五年的税收,要知道其他地方最多也是免了三年税,是皇帝仁慈,看着苦寒之地,不好开荒。现在好了,我们何氏一族来到这边快两年,已经站稳了脚。既然是给戍边士兵做保暖的东西,这棉花我们就免费提供吧,算是我们感谢朝廷对我们何氏一族的恩典。你看这样可好?”
和玉听了很感动,虽然族长何文清揣测不了圣意,但是他在大义面前还是能分得清的。
“玉儿,我们也没什么意见,毕竟族里占得股份小,损失不大,倒是你,要是不同意的话,我们就按你的意思办。”长老们见族长这么说,心里也赞成,毕竟皇帝免了五年的税。明硕国的税很重,十税一,就拿今年来说,小麦收了九万担,光交税就要九千担。
和玉自然明白族长和长老所想,一咬牙,不要钱,就不要钱,就当做慈善了。
“既然族长伯伯和长老都这么说了,和玉也不会疼惜这点棉花,族人那里还要三位长辈去好好说说。玉儿现在就起程去燕平城,和两位义父商量一下到底如何操作。”和玉得到了族人的底线,便去和王知州,杨师爷商量。
一路风尘赶到燕平城,和玉拿出圣旨,给两位义父看看。这皇帝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连王知州也没有听到风声。趁没人的时候,周澈看着和玉焦急的模样,心中不忍,感觉这件事不是很重要,透漏一点应该没问题。
“和玉姑娘,去年你给我们兄弟们得做得冬衣,周澈送了一套给皇上。皇上可能看重这棉花的好处,所以才向和玉姑娘开的口。”周澈脸有点红,虽和玉姑娘也知道自己是皇上派过来监视的,但从没说破,周澈突然这么一说,两人都有点尴尬。
还是和玉先反应过来说道:“我说明明数量够的,到后来你却没有,原来被你送人了,韩姨还以为自己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呢。”和玉笑着说道,没有继续往下面追究,毕竟周澈也是为了帮自己,没必要把气氛搞得太僵。
王知州,杨师爷,两人想了一会,说道:“玉儿,要不我们写信给皇上,询问到底怎么处置这些棉花。对了这些棉花还要多长时间能够全部收好?”
“义父,还要半个月到二十天能把田里的棉花全部收完,但要是棉花脱棉籽,这估计要长一点。好在好师傅研究出新的脱棉籽机,速度很快,前几天,玉儿已经试过了。”和玉如实回答,等着王知州,杨师爷给自己出主意。
“皇上醉翁之意不在酒,难道是想对西部用兵?”杨师爷猜测道。
“除了圣旨,皇上有没有带什么话?”王知州问道。
“什么也没说,所以玉儿才摸不准皇上到底是在想什么?”和玉焦急问道,皇帝也太不地道,一个圣旨下来,都不知道到底想做什么。
王知州拿起圣旨再看,和玉心里很是怀疑,能看出个花儿来,自己在家里已经看了很长时间,根本就没什么有用的信息。
好一会儿,王知州抬起头,揉揉鼻梁说道:“玉儿,那就写封信,呈给皇上,询问皇上到底是想怎么操作。我们在这边瞎猜,也不是办法,万一没有揣摩到圣意,那就是天大的罪过。”杨师爷也这样认为,附和王知州的建议。
和玉把族人免费提供皇家棉花,也写在了信上,本已经厚厚的信封,更显得臃肿。和玉把信交给周澈,说道:“周澈,麻烦你了,把这封信以最快速度送到皇上手里。眼看着秋天快要过去,冬天来了,皇上想给戍边士兵保暖的衣物,那宜早不宜迟,毕竟不是做三两件。,而是数千件,甚至数万件。”
周澈虽没有经历过战争,但同为练武之人,知道作为士兵的苦,所以听了和玉的话,二话不说,拿着信就交给外面的一个侍卫,八百里加急,送往京都。
把信送出去,和玉心里面踏实了,好吃好睡,不像前几天坐立不安。现在想通了,你皇帝不急,自己一个小孤女急什么。因为家里面忙,正在收割庄稼,所以给王知州,杨师爷带来了,田里面出产的东西。乐得两个人,忘了刚才的局促,反正身正不怕影子歪,没做什么上对不起朝廷,先对不起百姓的事情,有什么好怕的。
三百零二章李总兵
三百零二章李总兵
皇帝收到信之后,看着厚厚一打,而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一张薄薄的纸,脸上不自觉露出笑容。就知道什么也不说,这和玉一定会没反应。看着信件,皇帝细致的了解了棉花的生长情况,还有作用。皇帝吩咐六福把周澈去年送过来的一套棉衣拿过来,棉帽子,棉背心,棉护膝,棉靴子,还有棉手套。密密麻麻的针线很是匀称,可以看出制作者的心灵手巧。
“六福,你说这件事,朕该怎么处理?”皇帝刘擎宇手里拿着手套,不时的把玩着,轻声问道,脸上平静无波让人看不出心里所想。
“皇上这是折煞奴才了,奴才知道皇上睿智,一定已经想好法子了。六福笑着说道,拍着皇帝马匹。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皇帝刘擎宇很是受用六福的恭维,也就是在六福面前,才会露出正性情。毕竟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六福尽心尽力侍候自己,不会因为自己是大内总管而变得骄奢yin逸,仍然很守本分,这也是自己为什么一直很信任六福的原因。
“让你说,你就说,别人不知道你的才能,朕还不知道?”皇帝刘擎宇揶揄说道,看向六福的眼神很是信任,嘴角还有一缕若有若无的笑意。
既然皇帝这么说了,六福要是再推辞就显得矫情了,思考了一下,组织语言说道:“皇上,既然是给士兵们做棉衣,不如让和玉姑娘直接把棉花送到燕平城,给王大人下旨,督办此事,做好之后,直接送到西大营。省得运到京都来回耽误了时间,等弄好了说不定就到了明年春天了,那还要棉衣做什么。”
“六福说的是,朕正有此意,这是和玉写过来的信件,你看看。”皇帝刘擎宇把桌上的信件拿给六福说道。
六福连眼睛都不眨的从皇帝手里接过信件,如果要是自己犹豫,皇帝说不定还会怀疑自己心里是不是有鬼呢。一目十行,很快从头到尾把信件看了一遍。
“皇上,这和玉姑娘真是大手笔,居然提出免费提供,今年出产的棉花可是有三十多亩。奴才可听说了,李家的绸缎庄去年代卖和玉姑娘的制作的棉被,薄的被子己经卖到了上百两银子,更别说那些十斤重的大被子了。”六福很是惊讶和玉,皇上已经说要买了,居然还不要钱。
“朕知道和玉,还有其族人心里如何想的了,因为北大荒那边今年取得了大丰收,朕免了他们五年的税收,这明硕国立国以来,算是开了先例。北大荒那边荒芜,没想到还被这个小丫头开出来了。再加上之前的圣旨也没说明白到底怎么做,所以他们心里有点着急,才会这样。他们能这么想,证明他们不是贪心的人。从一开始就在那边派了很多暗卫,不断的传来何氏一族的消息,各个方面都显示出这是个勤劳的家族。只要给他们一块土地,他们都能在上面种出庄稼。这也是我为什么把北大荒那边赏赐给和玉,就是想在那边再建一个粮仓。”皇帝刘擎宇喝着上好的茶水,慢悠悠的说道,很是气定神闲,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六福两手抱拳,弯着腰说道:“皇上睿智,这和玉姑娘果然不负众望,今年光小麦就出产了九万担,今年又开了不少土地,明年的产量绝对会更上一层楼。”
“西面的那些跳梁小丑最好安分点,要是不自量力,朕一定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皇帝刘擎宇沉声说道,握着茶杯的指节泛白,可想而知心里有多气愤。
也难怪皇帝刘擎宇这样,在皇帝刚即位不久,曾遭到西部游牧民族去云罗国的最严重的抢夺,所过之处,无一活物,不仅把抢东西,见人就杀,还把房屋一把火烧掉,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差点把燕平城给占领了。那些蛮子居然趁机提出要和亲,要是不答应,就占领燕平城。当时国力空虚,再加上游牧民族骑着马,士兵们根本拿他们没辙,不得已把自己最亲爱的妹妹嫁到了云罗国。本就是娇生惯养的女娃,到了苦寒之地,没几年,就香消玉殒了,这是皇帝刘擎宇一辈子的耻辱,心里一辈子的伤疤。经过这么多年的励精图治,国力逐渐强盛起来,报仇雪恨的信念越来越烈。午夜梦回之时,经常会梦到皇妹那凄美的一转身,耳边响起皇妹温柔的声音:“皇兄,不要担心我,芝兰会照顾自己。”
六福附和着说道:“就是,他们最好老实点。皇上,奴才刚才看信上,和玉姑娘还等着您回信呢,要不现在就开始,奴才给您磨墨。”六福等着皇帝发话。
听了六福的话,皇帝从自己的思绪中反应过来,说道:“那好,我现在就给和玉回信,再给王大人和李总兵圣旨,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合作。”
六福在旁边亲自磨墨,看着给和玉的信写好了,给王大人和李总兵的圣旨也完成了。这次没有让内侍送圣旨,而是通过暗卫的特有渠道,同样是八百里加急。
和玉收到信之后,放下心来,只要把弄好的棉花送给义父就行,省得自己瞎操心。皇帝也是够意思,居然给自己五两银子一斤棉花。本来自己准备已经免费了,皇帝既然给,那自己也不作假收着。
和玉从王知州那边回去之后,就开始让人把晒好的棉花脱棉籽,把棉花弹好,弄整齐放在库房里。省得到时候皇帝那边一有音讯,就变得手忙脚乱。好在干透的棉花,不是很多,所以当天就能把已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