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墓探-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经看过这样一首诗:“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琅嬛胜地瑶池境,始信天宫在人间”。我猜想作者要是来过了这里,只怕又是一番新的感慨了吧。

“悟善,这洞穴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我问。

“石洞。”悟善说。

“石洞?这个名字是不是也太随意了一点。”我说。

“师傅说名字不过是个代号而已,这个洞就叫石洞,我们寺庙的人都这样叫。它生在石中,不就是一处石洞么。况且这里我们并不对外开放,都是大家用来参禅悟道的地方,所以也不用想出那么多的花样。我师傅说,这里能够看见太极湖,又是自然形成的山石岩洞,所以非常有灵气,特别适合闭关。”悟善说。

“还说不搞噱头,你这几句倒是比推销员说的还管用。对了,悟善,我看你小小年纪怎么知道这么多自然景观的知识的?我看你都可以上电视了。”我说。

“整个灵山寺,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里了,这里的每一块石头,就好像都有故事一样,师傅看我特别的喜欢,就让我看了很多地质方面的书,我当时还都不太识字,都是师傅教我查字典,一点一点读懂的。”悟善骄傲的说。

“悟善,你真厉害。要是不当和尚,你长大想做什么?”我问。

“我……我想当个地质学家,可是我一辈子都还是要待在寺庙里的。虽然师傅说,等我长大,到了十八岁,就准许我去山下,也批准我还俗,可是我不想,我就宁愿待在这山上,当一辈子的和尚。”悟善很认真的说。

“为什么呢?山下有什么不好?”我问。

“山下什么都好,可是就是没有师傅,我是被师傅捡回来的,从小就生活在这里,这里就是我的家,我要是不待在这里,不就像那些有家不回的人一样了么。”悟善说。

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只能拍拍悟善的肩膀以示安慰。这个时候从最里面的山洞里走出来一个老和尚,他银须银眉,仙风道骨,步履轻盈,神态安详。听到脚步声,悟善赶紧爬起来跑了过去,嘴里还叫着“师傅。师傅!”

看来这就是灵山寺的主持,悟善的师傅了。他冲着我行了一个礼,我赶紧回礼。

“师傅,你怎么这么快就出关了,我还以为还要好几天呢。”悟善开心的说。

“你天天送来香喷喷的斋饭,就是大罗神仙怕是也要出关喽。”主持和蔼的说,“这位女施主,您外祖可还好?身体可还康健?”那主持问我。

“外祖?您认识我姥姥?”我问。

“自然认识,我们也算是故人了,你现在的样子,和你姥姥年轻的时候长得颇有几分相似。”那主持说。

“我姥姥……她……”我话说了一半,就被一个声音打断了。

“托主持的福,我活的好着呢。”姥姥从后面走了过来。

“看施主最近是有喜事啊,眉眼之间全是笑意。”住持说。

“不过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儿,鸡毛蒜皮,不值一提。”姥姥说。

“哈哈,上了年纪,样貌也变了,只是这脾气还是没有变。”住持说。

“姥姥,您跟住持认识?”我问。

“何止是认识,简直就是老相识。我跟你说过的,之前我们四处走穴探墓的时候,正好赶上了饥荒,险些就要被山下的人活吃了。慌乱之中我和别人走散了,跑进了山里,躲了起来。那是我离家最久的一次,差不多耽搁了将近一年。当时老云家的,还有你姥爷,他们都以为我已经死了。等到我下山的时候,饥荒都已经过去了。而我待在山上的那段日子就是住持救了我。”姥姥动容的说。

“举手之劳不足挂齿,也是上天眷顾,山上交通闭塞,我们都是自给自足,所以反倒没有遇上饥荒。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了施主,自然就是有缘分的。”住持说。

“好了,和住持聊了这么久,也是时候了。”姥姥说,“走吧,闭关!”SJGSF0916

第312章 闭关之所

第312章 闭关

来了这寺庙也有将近半个月了,虽然姥姥总是嘴上说闭关闭关,但是总是被一些别的事情耽搁。先是学习微视,耗费了一周的时间,然后又是研究那个青铜盘子,再加上姥姥发现我是什么真正的族长,所以光顾着喜悦,又耽搁这几天。终于今天来到后山这处绝美的自然石洞,我们的修行才算是正式开始了。

让我惊讶的是,不光姥姥一个人,蓟子洋也跟在姥姥身后,要知道他从来都不愿意跟着我们,喜欢独来独往,况且虽然解释清楚了上次的事情,但是我对他多少还是有点莫名的抵触。

我们走进石洞中,早有姥姥安排好的助理,在里面安置了桌椅,还给姥姥泡了一壶茶。姥姥坐在椅子上,喝着茶水,看了看我说。

“从今天开始,我正式向你传授一种咱们隗家的秘术,这个秘术非常的危险,只有拥有天之瞳的人,才可以修习,你可想好了么?”姥姥的表情非常的严肃,让我也觉得紧张兮兮的,我点了点头。

“你可知道你身上的天之瞳是什么由来?”姥姥问。

“这个……”虽然经过了之前的几座古墓,我现在已经可以熟练的使用天之瞳,但是具体它是怎么由来的,我还真是从来都没有探究过,所以姥姥这样突然一问,还真是把我问住了。“我不清楚,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说。

“天之瞳,是阴阳术的最高境界,有阴阳眼的人不少,甚至很多人即使先天并不是阴阳眼,后天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手段变成阴阳眼,只不过后天打开的阴阳眼,不如先天的阴阳眼来的通亮,并且开启阴阳眼的过程极其痛苦,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双目失明。所以这世上很少有人能够承受这样的痛苦。而天之瞳,是阴阳术的最上乘,阴阳眼不过是能够看到存在于另一个空间的人类,但是大多数阴阳眼只能跟另一个空间的人进行对话。但是不能解除。而拥有天之瞳的人则不同。天之瞳实质上就是此世界与彼世界的大门,打开了这扇大门的人,就拥有可以穿梭于两个空间的能力。这种空间不仅仅指的是平行空间,还有时空空间。此时此刻的我们,与此时此刻的冥界的蓟子洋。就是处于平行空间。但是今天和你我,与昨天的你我,则是不同的时空空间的。古代时候拥有天之瞳的人被大肆的猎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掌握了自己的灵术之后,可以自由的穿梭在各个时空之中。”姥姥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我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姥姥,你的意思是说。我可以拥有穿越时空的本领?”我问。

“我不知道,即使是有那样的修行之法,也早就失传了,我现在能够传授给你的,是另一种秘术,也是和空间有关,也就是相对空间。如果现在墙上有一只蚂蚁,你说这个蚂蚁脚下面踩着的是什么?”姥姥问我。

“当然是墙面啊,因为它爬在墙上。”我说。

“没错,是墙面。即是墙面也是地面,因为在蚂蚁看来,那就是它的地面。蚂蚁是典型的二维空间生物,在它的世界里。没有三维,时间就是一个平面,他只有前后左右的概念,在蚂蚁的眼里,世界就是一个平面,是一片广阔的草原。所以。无论他走到什么地方,看到的景象都是平面的景象。

而我们人类处于三维空间,再加上地球引力的原因,我们的能够分辨出来,这里是地面,这里是墙壁,这里是天棚,所以我们人只能走在平面,想要攀爬或者吊在天棚就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依靠摩擦力,或者借助工具。即使是这样还是很难完成。但是你……”姥姥指了指我,神秘的微微一下,“丫头,有可能,你即将成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能够轻轻松松,飞檐走壁的人。”

听完姥姥这句话,我真的想大喊一声,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可是转念一想,姥姥可不是那种会开玩笑的人。

“姥姥,我不是太明白……我怎么能……”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支支吾吾的,半天也没有说出来个所以然。

“也就是说天之瞳还可以将你的视角以及身处的位置,在几维空间只见来回的不停转换。”姥姥解释说。

我好歹也算是个高学历的人才,因为我们家族的原因,我不能够算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是要让我否定我这么多年学习的物理学原理,这实在是有点困难。

“姥姥,这东西是针对万有引力的反作用力设定么?”我天真的问。

“傻孩子,万有引力也是针对我们这个空间来设定的,如果现在有一个人来自第五维空间,你觉得他还会在乎什么万有引力么?”姥姥问。

我其实已经听懂了,但是还是有一点不懂,在似懂非懂之间,我摇了摇头,无可奈何。

“我给你举一个例子,蚂蚁只有二维空间,如果你把一只蚂蚁提到半空中,会怎么样?”姥姥问。

“那只蚂蚁就升到半空了啊。”我想当然的回答,我看到一边的蓟子洋无奈的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显然是被我的答案雷到了。

“我问的是,其他的蚂蚁会怎么看?”姥姥问。

对啊,其他的蚂蚁是看不到半空中的这只蚂蚁的,也就是说,这只蚂蚁……“这只蚂蚁消失了?!”我问。

“没错,在其他的蚂蚁眼里,这只蚂蚁就是消失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只是这个蚂蚁被带到了他们能够感知的范畴以外的地方了。同样,如果我们现在所处的三维空间,也就是一个蚂蚁窝,一个五位空间的人,也可以轻而易举的破坏我们这里所有的规则,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万有引力这回事了。”姥姥说。

对话进行到了这里,竟然已经上升到了一个科学的假设领域,我可从来没有想象过,有一天会和姥姥还有蓟子洋三个人,在一个美轮美奂的天然石洞里面,探讨科学问题。

“那姥姥,到底我要学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秘术啊?”我问。

“给你这个……”姥姥拿出一个卷轴,一看这个卷轴就很久了,两端都有些被虫蛀了,我小心翼翼的展开,里面是一幅画。

这这是一幅几个场面连接在一起的连环画,画上面画的是一个小孩子,应该是个女孩,看上去做不过七八岁的样子,这孩子先是看见了一个山洞,然后走进去玩耍,看见在山洞的洞顶上有一珠很漂亮的野花,下一幅画上,还是那个山洞,洞顶还是那珠野花,可是那孩子竟然大头朝下蹲在了洞顶上,微笑着摘下了那朵小花。这幅画的最后,写了很长的一段话,古文之乎者也,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大概的意思,无非就是说,这是一种学习了之后可以让人在任何地方如履平地的秘术,但是学习起来非常的危险,而且没有天之瞳的人,是不能够轻易学习的。

“姥姥,这个就是你说咱们隗氏一族的残卷?”我问。

“这个应该只是副本,我曾经研究过这上面的墨迹,这上面所用的文词手法,都是清朝的,有可能是我姥姥的姥姥传下来的,但是绝不可能是咱们隗氏残卷的原本。时代更迭,文字也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变化,如果是原本,断然不会长这个样子。我猜想是祖辈们担心文字更替会给后辈的学习带来影响,所以才极早抄录了下来,译成了新本。”姥姥说。

“原来是这样,可是姥姥,这上面并没有讲要怎么学习啊。”我说。

“确实是,所以这就需要你自己摸索,还记得我刚才给你举得蚂蚁的例子么?”姥姥问。

“记得,您该不会是说,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