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善妻-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现在越来越觉得,当初一时好心,收留苏孝文等人,简直是她两辈子做过最明智的事。

ps:  谢谢:綠綠的月票;(*^__^*)……

谢谢:一日居士、祺棋、龙神之梦的打赏!(*^__^*)……

216 【入冬】

干活人多,效果明显,用了短短三五日工夫,就将咖啡田里的咖啡豆全部摘下来,再套上马车,用了点小小的障眼伎俩,顺利将咖啡豆全部转移,进了慕清秋家后院。

慕名进山神庙烧香的人,有些看见慕清秋家收东西,一袋一袋的,都以为是慕清秋从山里摘来的什么野生果子。

连卧龙县境内整个山头都是慕清秋出资买的,慕清秋从自己的地盘上摘东西,就是有人羡慕,又能说出啥来。

咖啡收完,最大的一件事儿算是了了。

十月最后两日,慕清秋突然想起一件事儿,咖啡田上的那处斜坡,长着好些柿子树呢!这时节柿子已经成熟了。

除了柿子,山里的核桃、山菇、山药、山姜等等,好多去年亲手摘过挖过的东西,貌似今年都没怎么采摘,想到此,慕清秋又马不停蹄的带人进山。

时间过的真快,险些错过了美味。

当然,像杨仁川等往年靠山吃山的人家,慕清秋依约,并没有加以干涉。

今年日子宽裕,摘了柿子,慕清秋捡了些做柿子饼,留了大半等着糖软外,其余色正没软的,用温水在锅里暖了吃,脆脆甜甜一点不涩口。

忙忙碌碌大半年,一年的收成落幕,慕清秋的生辰快到了。

自己的生日,慕清秋没打算办,不过想想粮食收仓,咖啡收仓,忙了一年,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让大家高高兴兴的吃顿饭,貌似也不错,于是宣布下去,大家聚聚,吃顿好的。

这回生辰,定在善堂,硬菜从飘香楼提,其余的善堂准备,当然,餐前糕点,自然是雅客居准备。

从生日头两天,众人就开始忙碌,包括善堂、雅客居、各处田庄等等,但凡受到慕清秋帮助的人,好像都攒着一股劲儿,一股誓要将慕清秋的生辰操办的空前盛大的劲头。

对此,慕清秋相当无奈。

她只是想吃顿饭,她甚至没有说她生日到了。

想想也是,整个古阳镇人的户籍都在理事哪里,想要知道慕清秋的生辰,多容易的。

生辰当天,除了熟人的赠礼,慕清秋还额外收了两份大礼。

一幅画和一盒夜明珠。

画是价值无法估量的古画。

夜明珠有一盒共六颗,个个如鹌鹑蛋般大小,到了夜里,非常明亮。

等客人散尽回到家中,慕清秋对着没有落款的两份大礼发呆深思的时候,屋外房檐上,贺云冲也皱起了眉头,字画是他送的,夜明珠是谁送的?

近日,云霄殿的事告一段落,贺云冲有了工夫,便时常来慕清秋家房顶上蹲点。

只是从未露面,慕清秋还不知道有他这号人罢了。

贺云冲对慕清秋越来越感兴趣,小小年纪却总流露出看尽世态,了然于心的神态。

他知道慕清秋平日除了教弟弟们识字画画,练些简单拳脚外,就喜欢画画。

她既然喜欢,他就费尽心机的弄到难能可贵的真迹名画,送给她。

可除了他,竟还有旁人暗地里关注慕清秋?是谁?

有个他不知道的存在也在关注慕清秋,他竟然没发现,这让贺云冲很不爽。

慕清秋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认识的人里头,有出手如此大方的人,想不通就不想,将画和夜明珠都收起来,想了想,又拿了两颗夜明珠出来放在屋里,夜里照亮倒是好用。

如此举动,把贺云冲郁闷的没脾气,慕清秋在两个神秘礼物中,拿了另一个,却把他送的画收起来。

难道这是慕清秋在暗示什么?其实她知道另一个礼物是谁送的?

很快,贺云冲想明白怎么回事了,慕清秋虽然喜欢画,却不收藏,她的画风与市面上的画也完全不同。

而夜明珠就不同了,夜明珠夜里能照明,包括慕清秋在内,家里几个都是孩子,有明亮的夜明珠照亮,不仅对眼睛好,还能避免火烛隐患。

想通这一点,贺云冲非常郁闷,他怎么没想到?看来另一个赠物者很了解慕清秋的喜好啊!

到底是谁?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他竟然毫无所觉?

、、、、、、

进入十一月,天气急速转冷,早晚有了霜冻,几天的工夫,大部分树木树叶几乎落尽,大地褪去了绿装,整个天地看着都似乎灰败了几分。

不过慕清秋家后院的蔬菜房里,却是翠绿一片,生机勃勃。

没有透光的玻璃,所以去年没敢大量种植,只做了小面积尝试,有了经验,今年早早的下了种。

看着地里刚刚冒头的一片小嫩芽,慕清秋相当自豪。

这些可是慕清秋亲自育的苗,等苗长的大些,再移栽到蔬菜房规划出来的各处,要不了几天,就可以全面飘香楼、雅客居与鲜味斋了。

蔬菜房盖的大,一下子三家食店,听上去有些勉强。

实际上并非如此,雅客居主营的是饮料糕点,几个简餐所需的蔬菜量很少,即使部分糕点为了填色,会用到蔬菜,其总用量也很少。

而飘香楼和鲜味斋,世人都知道冬天万物休眠,本不该有新鲜蔬菜的。

对于反季节蔬菜,有些人会怀着‘事出反常即为妖’的顾虑,更多的却被反季蔬菜高昂的价格阻挡。所以即使小小四五分地里种出的蔬菜,想要两家大饭馆,也是尽够的。

至少,目前不用担心不足的问题。

慕清秋琢磨着,等找到玻璃或者塑料,世人对反季蔬菜接受的也差不多了,到那时,她会建蔬菜大棚,不仅种蔬菜,再种些花花草草之类。

为了更好的照顾蔬菜房里的蔬菜,慕清秋从善堂里请了位孤寡老爷爷,老爷爷姓苗,也是庄户人家出身,已经六十多岁。慕清秋将后院里的屋子拾掇出一间给苗爷爷住。

慕清秋家的生机,并没有改变大气候对天昭的影响。

就如,冬天对大多数穷人家,是难关一样。

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在善堂找条生路,人多的时候,善堂招待处门口竟能排起队。

217 【受灾】谢jamest和氏璧+

苏孝文看着排在门口的队伍,脸色很不好。

倒不是生气人多添负累,是这些人里头,有很多人形色健朗,怎么看都不像日子过不下去。

他们来善堂,要么是觉得善堂有神仙庇佑,福泽深厚,只要能住进善堂,就能增福添寿。

要么,是压根不喜劳动之人。

善堂无形中成了世人心中的后盾。

很多人起了歪心思,觉得日子过不下去有善堂做后盾,反正不会没活路。

人没了后顾之忧,便会变的松懈,失去动力。

慕清秋也深得此中道理,人不能闲着,闲着有饭吃,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惰性和严重的依赖性。

正是因为她懂,所以她创造就业机会,现在看来,有些毛病还是惯出来了。

想了想,慕清秋制定了一份资格规章。

想进善堂的人很多,但必须满足若干条件方可入住,即使满足了条件入住,也必须听从善堂统一安排。

入住的条件并不严苛,没房子、没地、没生计、没积蓄的人。

但凡发现试图蒙混过关的,直接交给理事,一镇之首的理事,是有些制裁权利。

规章条款一出来,善堂门口排队的人果然少了大半。

对于善堂提出的规则,有人心中有怨言,却不敢说。

慕清秋在古阳镇人眼里是活神仙,活神仙一直慈悲心肠,偏在有人动歪心思的时候,拿出个条款限制人。

这意思就有些让人惊颤了。

很多人私下都说,神仙被那些胆敢在他眼皮底下耍心思的人气到了。

善堂门口贴在墙上的条款,是警告。

谁要再敢浑水摸鱼,神仙是会降下灾祸的。

这么一想,那些试图进善堂享清福躲懒的人,一个个吓的麻利撤走。

如此,善堂门口立马清静了。

不过也就消停了短短两三日,又排起了队。

这次与前几天不同,这些人拖家带口,是一个个小团体,而且个个神色疲累,似乎经过连日奔波。

更奇怪的是,他们大部分来自一个地方。

苏孝文觉得蹊跷,细问了几句,原来他们都来自卧龙县以西的临安县境内,一个叫界口的村子,他们村秋收时节遭了火灾,一场大火,将田野里待收的庄家烧了个干净。

界口村五十多户全面遭灾,几乎颗粒无收。

不止界口村,庄家紧邻界口村的其他几个村子也不同程度遭受火灾影响。

一般庄户人家,一年到头打下粮食,留够自家一年的吃用,多的除了交税几乎都是当季卖掉换用度,有些租田种的交了租子,结余更是少的可怜。

本就苦哈哈的维系着的生活,突然被一场大火毁了。

一场大火,看似烧掉了一地庄家,实际上却是烧断了整个界口村村民的生计。

家中遭难,有些人家投亲靠友,大部分却只能自谋生路。

古阳镇善堂之名早就传了出去,无形中也给界口村的人们指了一条生路。

苏孝文得知其中缘由,立马将此事报给慕清秋。

慕清秋听过后,眉头直皱。

界口村?不说界口村归属镇、管不管,难道临安县不管吗?五十多户人家对于整个临安县来说,想要帮扶,不算太为难。

可是这些人徒步近百里,其中有五六十里路在临安县境内,临安县的县官竟然没有过问?

慕清秋忍不住皱起眉头,有些不高兴。

前世512大地震,一声招呼,全国总动员,救援物资排着队往灾区送,那么大的灾难,愣是在广大国人齐力下,度过去。

可这临安县,竟然睁眼白瞎了,不管?

“加一条吧!此次受灾的,全部接收。”慕清秋思虑少许,轻轻的说道。

要是一年前,慕清秋不会下这个决定,可是一年来,她的生意能做的这么好,除了她无人能及的先知体质。还有人力的扶持。

就是因为她收留了需要帮助的人,这些人才全心相助,她才能如鱼得水。

说起来,看上去她是在收留人,实际上,她却在积攒人力。

对她忠心耿耿的人力。

从善堂出来,慕清秋自个儿溜达着去了杜二江家。

杜二江正要出门,见着慕清秋立马请人进去,杜二江的媳妇姓吴,吴氏是个很腼腆的女子,浅笑盈盈的问了声好,完后上了茶,就规规矩矩的退出去。

慕清秋认识吴氏,并不见外。

闲聊了几句,慕清秋直奔主题:“杜二叔,你近来手头有没有待售的田庄,宅子之类的?”

慕清秋看到苏孝文提供的界口村灾祸的事时,就在心里盘算。

当初买下河道宅子整条街,如今一年过去,除了自己占用的几个铺面,其余的有些以两三倍的价格出售,大部分留下来租了出去。

如今手头闲置的宅子,竟然一处没有。

界口村五十多户,还有其邻村受灾户,最少也有四十户会来古阳镇,一户保守估计五个人,算下来也有两百人。

况且,这年头一户只有五口人的很少。

慕家老爷子老太太三个儿子两个媳妇,外加五个孙子三个孙女,不算慕清秋姐弟,统共有十五个人。

张大成家,光兄弟就有八个,各自媳妇及房头子女算下来,那一大家子,好家伙,满手满脚绝对数不过来。

仔细一估摸,除了已经入住善堂,早一步从界口村过来的三十多个人外,后期大概还得来两三百人。

这么多人,善堂肯定住不下,慕清秋手里有银子,干脆来找杜二江,打算再添置些私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