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小贫农的逆袭之路-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慈子孝,父慈才能子孝啊!这些年来,父皇偏宠三弟,对我兄弟等人不闻不问,老三仗着您的宠爱处处欺负我们。父皇,是您偏心啊!”

景孝帝也知道他对他这几个儿子太不关心了些,却不知他儿子的心中已经有了这么大的怨气,“这就是你谋害朕的理由了么?!真是朕的好儿子!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么?!朕不仅是你的父皇,还是天下人的君皇,哪里能事事顾及?你连这点道理都不知,妄为皇家子弟,还敢来求朕原谅?!”

宋子煜一时头脑发热说了这番话,瞧着见皇上发了怒,气势一弱,直起身子拜了下去,“父皇息怒,都是儿臣的错,儿臣任凭父皇发落。”

景孝帝看着匍匐在地的宋子煜,想到幼时立在这里给他背书的儿子,到底没有狠下心来赐他一死,一挥袖子,别过眼去,“罢了,虎毒尚且不食子,你就去黄陵与你皇兄作伴吧!”

宋子煜不可思议的抬头看了景孝帝一眼,没想到他犯了这么大的事儿,父皇也愿意放他一马。

更是心中惭愧,不由热泪盈眶,再次拜倒在地,“儿臣叩谢父皇圣恩!”

在要退出宫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什么,念着皇上的仁心,开口提醒了一句,“父皇,儿臣动了心思是儿臣的不对,不过那主意是那小太监出的,方子也是那太监给儿臣的。儿臣觉着这其中有蹊跷,如今儿臣已经醒悟,不愿父皇再受到伤害,望父皇提防一二,能够彻查此事。”

景孝帝的眼神忽明忽暗,他不确定他这个儿子说的是否是真话,还是要拉其他人下水。不过,这事确实应该彻查了,这宫里也该好好清洗一番了。

“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周宁富,那个洒扫太监可处置了?”景孝帝突然问道。

周宁富能伺候在皇上身边,自是一直保持警觉,“暂且没有,明海担心您还有话要问,就将这小太监关在天牢里,等着您发话。”

景孝帝点了点头,“好好查查这太监在宫中交好的人,这事情另有蹊跷。”

“是!”

“还有那个张太医,也一并处置了吧!”景孝帝眼中闪过一抹狠厉,朕的儿子朕下不去手,旁的人可就没这待遇了!

周宁富暗自庆幸自己年幼的时候因着长得机灵,被选在景孝帝身边。不然,想要在这吃人的宫中活下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尚德宫中,宋子明听着立在一旁小太监的禀报,眼神晦暗。

真是没想到啊!竟然仅仅只是打发老二去看守皇陵。

父皇到底是年纪大了,心肠也软了,宋子煜犯下这种事,也能放他一马。

不过活着又如何,与其这样苟延残喘的活着,倒不如死了干脆。

这去了皇陵,可就一辈子回不来了,就连死了也得葬在那里。

只是可惜了乾清宫的小太监,父皇宫里安插一个小太监还真是不容易,不过能换了老二的倒台,也算是值了!

至此,父皇现有的年纪稍长一些的皇子只有老三宋子明、老四宋子洲与老五宋子礼。

老五醉心于诗画,常年窝在父皇所赐的灵隐山庄之中,不问世事,不足为虑,就只剩下老四这个劲敌了啊。

皇上前些日子卧床太久,已经积压了一堆政务。

如今身子已经好了许多,自是要处理政务的,一直忙到卯时,连眯都没有眯一眼,就直接去了泰和殿上朝。

大臣们几日未见皇上,先前听闻皇上病重,心里担心的紧,一是担心皇上出意外,二是担心皇上出了意外,自己还没有站队,怕被新皇料理了。

今儿一见皇上也不像是大病初愈的样子,又听说昨儿下午,皇上将二皇子也发配往皇陵,敏锐的察觉其中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这些个臣子在官场上也混迹了几十年,如何能不懂其中的隐秘,一个个通通闭嘴不谈,恭贺完皇上病愈之后,就如往常一般上朝议事。

这几日积压的事情实在是有些多,众位大臣见着皇上,像是总算有了主心骨一般,纷纷请皇上拿主意。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殿门外一个带刀侍卫疾步冲了进来,单膝跪地,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已经张口禀报,“禀皇上,淮南八百里加急!”

景孝帝一听,拧了下眉,心中一突,神色紧张起来,“快,呈上来!”

周宁富闻言,上前取了信件,转呈给皇上。

景孝帝打开一看,脸色大变。

淮南发了洪灾,已经吞没了玟河四周百余个村庄,且水位还有越长越高的趋势!

☆、第一百六十一章 洪灾

满朝大臣看着皇上脸色突变,心中忐忑,八百里加急的鸡毛信,难道是边疆又出什么事儿了?

景孝帝也没有让大家疑惑太久,合上了信函,“淮南发了洪水,玟河决堤,洪水已经吞没了上百的村庄。。。。。。”

诸位大臣一听,一片哗然。如今正值丰水期,玟河决了堤,淮南周边的州县定然损失惨重。

钟丞相作为百官之首,自然率先开口,“皇上,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安顿受灾群众啊!”

这话正好说道景孝帝的心里,家园毁了还可以重建。俗话说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若是都没了,还要着粮食有何用。

当下下旨,“户部拨十万石粮食,即刻起送往淮南!”

“是!”既然皇上都发话了,户部尚书自然也不能去触这霉头,连声应了。

说完了粮食,这粮食的押运还要专门派人才行。皇上侧过头看着站在大殿右侧的武官,开口询问道,“诸位爱卿可有谁愿意率兵前去淮南救援?”

这。。。。。。众位武将都低下头去,避过皇上的视线,没有一人上前。

这洪灾可是天灾,何为天灾?那是人类无法违抗的灾难,纵使有再高的功夫,谁又能保证面对天灾能够毫发无损的回来呢?

再多的荣华富贵,也要有命享受才是。

眼看着皇上脸色越来越黑,却还是没有人愿意当这个出头鸟。宋子洲咬了咬牙,站了出来,“父皇,儿臣愿意率兵前往。”

景孝帝吃了一惊,这些武将的顾虑他不是不明白,就算是做皇帝的,也要人心甘情愿去才行。

他这个儿子可真是争气,年纪轻轻就大败鲁族,正是因为儿子太优秀,所以他犹豫了。

水火无情,那洪水可不会因着宋子洲是他的儿子就从他身边绕过去。

这个儿子还真是有几分真性情,按理说他已经坐到了亲王位置,这趟淮南之行本来也没打算让他去。若是再僵持一会儿,自己大可随便指个人,谅他们也没人敢反对。

而老四为了不让他的父皇难堪,不让自己的子民受苦,自发请求去淮南支援。

淮南之行若是成了那是应当成功,朝廷给拨了十万粮草。若是没成,那可是要遭骂名的。

最主要的是,这种洪灾不比战争,成功与否很难界定,也许做的再好,也落不到什么好处。

难得今日宋子明没有出来反对,在他看来,去治水着实不是什么好差事。浮尸遍地,如今正是盛夏,说不好还会引起瘟疫。治水的功劳是不小,但还是小命要紧。宋子洲要去尽管去,最好老天替自己收了他,也省得他还要费心怎么对付他。

钟丞相看见大外甥使给他的眼色,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然后走出队列,拜了下去,“楚亲王如此爱民,实乃我大夏之幸!皇上,教子有方!”

听了这话。众位大臣也跟着跪了下去,齐声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被大家这么一拜,皇上也说不出来让宋子洲再考虑考虑的话来。

否则定然会引起大家的异议,之后再派谁去都难以服众,你的儿子是儿子,别人家的儿子就不是儿子了么?

而宋子洲也有自己的思量,自己只要组织百姓们撤退就行了,哪里有什么危险,不过是清苦一些罢了。

即便是清苦,估计也赶不上他们行军打仗的时候。

再者,就算是运气差急,遇上了洪水,他已经从空间的秘籍中学会了水上漂,只要水中有一块浮物,就不会淹死。

此时的宋子洲还真是有些“众望所归”的感觉,他轻轻一笑,风华绝代。

皇上看着他像极明妃的眉眼,叹了口气,“那就楚亲王带五千士卒,押送赈灾粮草。”

宋子洲上前领命。

“再选一位文官钦差,随楚亲王去淮南,辅佐楚亲王!”

景孝帝话音一落,整个大厅又变得人心惶惶,皇上的视线从谁身上扫过去,谁就会紧张的头皮发麻。

最后赵彦实在看不过去了,上前一步,“皇上,微臣想要举荐一人。”

举荐?!

就在诸位大臣的视线差点要把赵彦的后背戳个窟窿的时候,皇上才开口了,“爱卿要举荐何人?”

赵彦身为吏部左侍郎,确实有举荐的权利,众大臣的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唯恐从赵彦嘴中吐出自己的名字来。

“微臣要举荐新科状元李岱!”大厅里一片安静,瞬间又喧哗了起来。

“李岱不过一从六品官,皇上能同意么?”

“也不知道新科状元得知赵大人的举荐有何心情。”

。。。。。。

听了赵彦的话,宋子洲也欲言又止,听峥嵘说,她小哥哥是个文弱书生,跟他去淮南也不知能受不受的住。

偏在外人眼中,自己与李岱并不熟悉,也不能为他求情。

只能默默的用眼神射着赵彦,他怎么会忽然想到举荐李岱了呢?!

景孝帝一愣,想起了那个神采飞扬的少年。

还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历年来贪污赈灾粮的现象层出不穷,这李岱身家清白,并不属于任何一派,且仅仅从当日李岱李岱与他的对答之中,就能看出这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最重要的是,李岱背后有大夏第一粮商麸麦堂!

景孝帝当下拍板,“命新科状元李岱为此次前去淮南的钦差,除楚亲王外,见官大一级!”

朝堂之上轰动了!见官大一级!这是很多年已经没有过的命令了!这个李岱究竟是何许人也?!

赵彦感觉到前方有一股视线正直勾勾的看着他,不由抬起头,欲瞪回去,只是他抬头一看,正是他们家王爷。

怎么看着王爷有些不太乐意他的提议呢?

他有些不明白了,王爷不是让他为李岱铺路么?如今这是多好的机会啊!能与王爷同行,偏偏文武百官还没人愿意去,也不会招人记恨。

他纵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其中的缘故的。

这一切都发生在李岱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作为一个从六品的小官是没有资格上朝的。

因此,他连替自己辩解一声的机会都没有,就被莫名其妙的任命为钦差大臣。

这是什么馅饼掉在他脑袋上了?还见官大一级?!

迅速整理了情绪,双手高高举过头顶,“臣领旨,谢恩!”

☆、第一百六十二章 嘱托

峥嵘等人送走了传旨的公公,转过头来,看着李岱抱着圣旨傻乐,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李岱拿着捧着圣旨跟捧着传家宝似的小心翼翼,放到提前备好的香案上,上了三炷香,拜了三拜。

这才抬头对峥嵘说,“峥嵘啊,咱们府里也要建个祠堂了,这圣旨要放在祠堂里供起来呢!咱们这用着香案供着,总也不是长久之计。”

峥嵘虽说已经来了大夏朝五年了,但是也无法真的跟土生土长的古人一样,敬畏皇权。

不过李岱既然提出来了,那照着办就是了。

“小哥哥,这治洪水可不好办啊!”

峥嵘虽然没见过古代的洪水,但在现代的时候也是看过新闻上有关抗洪抢险的转播的。

总有些天灾,让人无法抵挡,在大自然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