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亩地这么大的地方,以后什么时兴的蔬菜水果,或者她用现代知道的一些方法培育蔬菜,就在院子里,也不怕别人惦记了去,只是不知道这附近的地和那小山坡是谁家的,肯不肯卖。
杨蝉儿见大家干坐着,连杯茶都还没喝,于是到屋里用簸箕在米缸里拿了好些熟透的猕猴桃出来让大家剥着吃,这猕猴桃乡下人都管它叫毛桃,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吃的时候要先催熟了,因此又酸又涩的没人去摘着吃,这会吃着杨蝉儿拿出来的猕猴桃都觉得格外好吃,又问了杨蝉儿法子,觉得简单的很,以后他们也把毛桃摘回来放到米糠或者米缸里头,等熟软了再吃。
事情基本上都订了下来,只等着去落实了,杨蝉儿把赵氏和杨秋儿一起叫厨房去了,现在时候也不早,都快正中午了,赵家人难得来一趟,得整治出一桌上好的饭菜来招待人家,好在杨蝉儿他们回家的时候为了送人情从城里头买了不少的东西回来,面粉和肉这些东西不用现时去买,鸡蛋前儿才买了二十个放在厨房,青菜什么的到人家地里头摘,给些银钱就是了。
赵氏因为心里头装着事情,杨蝉儿这么一说才猛然想起这一茬,怪自己糊涂,怎么把这事给忘了,爹和哥嫂难得来家一趟,怎么也得好好招待一番,于是立刻进厨房忙活去了,几个舅母见状也到厨房来帮忙,不过厨房太小实在挤不下这么多人,于是都各自拿了些要摘或者要洗的菜到厨房外忙活,有这么多人帮忙不多久一顿香喷喷的午饭就做好了,尴尬的事情却出现了,凳子没那么多还能站着吃,可碗筷没那么多总不能用手捧着吃吧,又不是野人,平时杨蝉儿家里就着几个人,也没有多余的碗筷,赵氏让他们去附近的村民家借,但杨蝉儿不想,碗筷这种东西多添置几幅备着也是好的,保不住以后还有人来家里,于是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几个碗,筷子则是用木头现削的。
☆、82。第82章 留下帮忙
吃完饭杨蝉儿就心急的催促着赵氏和五郎赶紧去把地的事情落实了,最好是要把这附近十几亩旱地和小山坡给买下来,至于银子的事情不够她会想办法,不过想来也够了,旱地没有水田那么值钱,好的还能卖到五两银子一亩,差的三四两银子,这里的地只比荒地好不了多少,荒地才一两银子一亩,加上个小山坡,就在五郎手里的那八十两银子就能把地的事情解决下来,连她手里的银子都不必动用,她手里现在总共有一百两多一些银子,盖了房子和添置家具之后还有富余,足够今年过个肥年,至于五郎他们念书的银子,她卖了手里的药材也就够了,而且现在离过年还有这么长一段时间,足够她想办法赚银子。
赵氏和五郎去谈买地和盖房子的事情,赵大鹏怕赵氏和五郎没经历过这些事不懂,被别人占了便宜去,因此自动请缨跟着一起去,还带上了头脑最为聪明灵活的三儿子,杨蝉儿见外公和三舅舅跟着一起去了事情肯定会办妥帖就没再跟去了,留下杨秋儿和九郎在家招呼亲戚,就和七郎去林子里猎野物,顺便采点野蘑菇什么的,外公他们本来是打算今天把他们一家带回三山屯子去的,但是现在他们家要盖房子,听外公的意思他和舅舅们都会留下来帮忙,今天晚上肯定不会回去了,中午外公他们来的突然,他们没什么准备,晚上正好打点野物加菜。
赵大祥和赵二祥本来在杨蝉儿家也没什么事,更担心七郎和杨蝉儿两个孩子进山里不安全,因此也要跟去,杨蝉儿自然不会拒绝,只是再三要求大舅和二舅进了山里一定不能乱走,一切要听她的不能乱来,又说了一些进山要注意的事情,赵大祥和赵二祥第一次见杨蝉儿这小大人的样子都很新鲜被杨蝉儿逗笑了,很不正经的答应了杨蝉儿的要求,杨蝉儿知道大舅和二舅肯定把她当成小孩儿,没把她的话听进去,暗自摇头,只能是她自己多注意一点了,但愿大舅和二舅不要给她惹麻烦。
而事实上证明杨蝉儿确实看扁了她的大舅和二舅,虽然大舅和二舅路上一直抱着和杨蝉儿开玩笑的态度,但是一进山里就谨慎了很多,随时警惕的打量周围的环境,而且知道一些避开危险和对付虫兽的办法,身上带着的刀具几乎不离手,杨蝉儿都觉得他们过于谨慎了一些,搞得她都有些紧张兮兮的了。
也是,外公他们一家住在三山屯子,背后就靠着的就是三座大山,又怎么会一点山里的知识都不懂,亏她这路上还一直啰哩吧嗦的叮嘱这叮嘱那的,汗!杨蝉儿难得的为自己的自大有些脸红了。
其实赵大祥和赵二祥并非像杨蝉儿所想的什么都没听进去,反而是把杨蝉儿的话都记在心里了,虽然表面上笑嘻嘻的不太正经,那是因为他们想逗逗自己难得见着的外甥女,事实上他们一开始或许有些没把杨蝉儿一个小孩子的话放在心上,但他们都是在山里混惯了的,杨蝉儿说的对不对他们自然能分辨,只是他们没想到自己才五岁多的小外甥女会懂得这么多,心里隐约有几分敬佩。
☆、83。第83章 可想而知
杨蝉儿不是悲天悯人的人,但是亲身体会看到那些穷苦百姓这么冷的天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尤其她刚穿到这副身体上,那时候也是这般情形,吃了上顿还不知下一顿的着落在哪,想着就忍不住心酸,他们一路冒着风雪押运粮食的辛苦在这一刻觉得值得。
因为当时五郎消息来得晚,根本来不及赶制棉衣和棉被,杨蝉儿便筹集了大量的棉花和麻布,按照五郎的要求让需要的百姓每户按人头和粮食一起领取,只是昌平县贫困已久,来领取官府救助物资的百姓人数众多,所以每人能领到数量有限,不过只要节省一些,勤快能动手的人都不会因为饥饿和寒冷而过不去这个冬天,当然,对于那些想要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就算饿死也活该。
杨蝉儿从来认为自己不是好人,也不是做好事不留名的善人,既然花了那么大的心血和力气来做这件事情,除了宽慰自心,能获得相等的回报是最好不过了,五郎的学识得到了当今圣上的欣赏,圣上亲自委派五郎为昌平县县令,把五郎派到这么穷困的县城当县令必定是有考量的,也是考察五郎的能力和本事的好办法,如果能为五郎博个舍己为民的好名声,对五郎的仕途肯定是有助益的。
杨蝉儿的办事能力从来不用怀疑,才不过几天的时间,不光是昌平县城,就连附近的各个县城的人都知道了昌平县令的善举,不过五郎声名远播的同时,也相对带来了许多麻烦,附近几个县城的难民一批一批的涌进昌平县,不仅给昌平县的治安带来了难度,也给昌平县的百姓带来了不少麻烦,都已经临近年关了,可是偷鸡摸狗的事情越发的频繁,大多是难民为了活命不得已做下的。
那些难民大多是附近几个县的老百姓,因为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家里没米没粮,这样下去无非就是两个下场,不是冻死就是饿死,后来听说了昌平县令散尽家财救助难民的的消息,这让他们在等死的黑暗中有了一线生机和希望,于是痛下决定拖家带口的往昌平县去,若是真的能领到衣物和粮食,他们就能活下去了。
人往往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发挥的潜能是巨大的,就如这些难民顶着严寒冒着风雪翻山越岭的来到昌平县,这么远的路程,缺吃少喝的,穿的这么单薄,却仍是硬撑着到了昌平县,只是结果却很让人失望,甚至是绝望。
县衙门前确实有官差分发米粮,可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领,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必须是昌平县的百姓,他们这些外县过来的根本领不到,就算苦苦哀求,官差也不肯通融,他们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兴高采烈的领回粮食,这比让他们在家坐着等死更难受,谁会甘愿这么坐着等死,谁都不愿意,那么就只能去偷去抢了,而后造成的一系列的反应便可想而知了。
☆、84。第84章 自己盖房
“大舅、二舅,你们把这辟毒丹吃下去,这药丸的药效能管一个月,被一般的毒虫毒兽咬了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要是遇到剧毒的也能拖延一段时间,还有这药粉你们也带一些在身上,要是遇到了打不过的野兽就撒一把过去。”杨蝉儿把她自己制的辟毒丹递给赵大祥和赵二祥吃下去,又给了他们每人一包药粉,虽然她现在知道了大舅和二舅其实在山林里行走的经验很丰富,但小心一点总是没错的。
杨蝉儿去上次布置陷阱的几个地方看了看,这么多个陷阱也只收获了两只野兔和一只山鸡,也不知道是不是山里的野物被杨蝉儿他们用这种方法捕的次数多了现在都知道要小心点避开,现在被绳套套到的猎物越来越少,远不如刚开始那会好用了,杨蝉儿在想他们或许该换过一种捕猎方式了,人家打猎都是带好了弓箭和猎刀,他们家也该装备一下才是,倒是赵大祥和赵二祥看了杨蝉儿这种绳套的布置很感兴趣,央着杨蝉儿兄妹俩给他们讲解。
杨蝉儿因为心里着急想知道五郎他们有没有把地买成,因此只急匆匆的摘了半篓子蘑菇和一些木耳,就拎着野兔和山鸡返回家了,大舅还给她捅了两个蜂窝,要是平时杨蝉儿肯定很欢喜,这时她一门心思在买地盖房的事上,只是敷衍的说了几句喜欢,把蜂窝放在了背篓里收起,就加快了脚步往回赶,大约赵大祥和赵二祥也想早点知道,于是干脆把脚步小的杨蝉儿背在了背上,一路踏着大步子走回家去。
杨蝉儿回到家就见到外公和娘亲他们有说有笑的谈论盖房的事情,就知道事情成了,接过五郎手里的地契田契,杨蝉儿十分激动的捧在手里,脸上笑开了花,他们家终于有自己的田地了,不久之后还会有自己房子,这时候杨蝉儿特别体会到了这份只属于庄稼人欢欣和喜悦,只因为她现在已经是其中的一份子。
乡下人盖房子都是自己动手,并不会另外再请什么人来帮着盖房子,村里相熟的人家都会过来帮忙,也不必给工钱,只要管中午一顿饱饭,赵大鹏他们家的房子就是自己盖的,而且平日屯子里的人盖房子他们也会过去帮忙,因此对盖房子这种事情很有经验,所以杨蝉儿也不必特地找人来指导他们盖房子了,外公和三个舅舅就可以搞定,把该怎么做一步一步的告诉给他们听,该怎么建才稳固。
杨蝉儿对别的倒没什么意见,只是外公他们设计的房子是不是太普通和大众化了些,她看村里十家有八家房子都是建成这个样子的,于是干脆拿起一块黑炭和木板涂涂画画,自己设计起自家房子的构造来,一下点头,一下摇头,一下皱眉,一下子又似乎想到了什么,画了足有半个多时辰才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拿起另外一块木板,把图重新腾了一遍才拿去给外公他们看。
☆、85。第85章 愁得厉害
杨蝉儿对眼前这个过分机灵的丫鬟并无好感,做下人还是老实本分的好,只是以五郎的性格怎么会放这样一个丫鬟在身边伺候,到底不是自己的丫鬟,杨蝉儿就算不喜也不会说什么,梳洗打扮了一番就往大厅去了,大家都已经到了,只等着杨蝉儿一到就开席了。
吃晚饭,大家就一起在花厅里聊天,九郎下午已经和五郎聊过好一阵,说起了好多事情,最让五郎上心的就是杨蝉儿的终身大事了,尤其是九郎提到杨蝉儿有时候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