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酒娘子-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五郎这孩子敦厚老实,以后聘礼方面,一定要置办的愈发体面。那静怡公主尊贵,咱们五郎也不差。”杜大山沉声说道,“以后咱们对五郎,八郎要更好一些。”

杨氏听了,略带心酸道:“那是自然,这五郎要尚公主做驸马,以后说不定还要住在公主府里;八郎过继到风家,娶了媳妇之后,估计要去风家了。哎,这俩孩子……”

虽然杨氏知道这样对孩子们以后是好的,看现在想想,却十分难受!

三个儿子都有了安排,七妹有了婆家,就剩小九儿一个了。

杜大山紧紧抱着杨氏和杜轩,道:“别哭,无论如何,我们还是一家人。只是咱们现在和以前不一样,尽管有点难过,但我们也明白必须要这么做。”

杨氏点点头,趴在丈夫胸口处哭了。

第四百三十七章 晋武帝后悔莫及

无齿下流口水的杜轩,还以为娘亲是在假哭逗他玩呢,哈哈哈哈哈,笑个不停。

正因为杜轩纯真孩子笑容,缓和了心酸的气氛,让杨氏和杜大山心酸和伤感消失不见,夫妻二人相视一笑,不管如何,他们都是一家人,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好!

事已至此,不能改变,那就接受,只要一家人的心不变,其他的也不会改变。

且说小夏公公回到京城复命,同时随行的,还有杨氏派来的冯嬷嬷,带着最上等的定情信物送到皇宫。这曾经是广陵王妃风灵儿的陪嫁,一对大红色清透水亮的翡翠镯子,另外一样则是杨氏精心在广陵府让人打造的一套金镶绿翡翠头面,原本准备给杜七妹做嫁妆的,但突然接到赐婚,便临时征用,送给静怡公主。

冯嬷嬷是皇太后派来的,所以跟着小夏公公回京最合适。

冯嬷嬷回来之后,先去给太后请安,跟太后详细讲了在广陵王的所有事情。

当然了,冯嬷嬷知道的,全部是广陵王愿意让她知道的,不愿意让她知道的,即使冯嬷嬷在广陵王府也不会知道的。

听了冯嬷嬷的讲述,皇太后点点头,很是欣慰道:“好,好,难得是一家知进退的人!静怡跟五郎以后成亲了,想必日子会过得好一些。”

“太后啊,别的不说,就这作风上面,干净着呢!那世子每天都宿在杨氏那里,王府里什么样的美人没有啊,人家愣是就喜欢杨氏半老徐娘。有那不长眼的,往上扑,全部被世子打发到庄子上了。或者发卖,或者嫁人了。现在府里,再也没人敢往世子身上扑了。再说那杜五少爷,屋里更是干干净净的。有个丫鬟想要一步登天,爬上杜五少爷的床,可杜五少爷正派,根本不接受。从那之后。到屋子里伺候的都是上了四十的老婆子。”冯嬷嬷在宫廷里看管了很多女人围着一个男人。到了广陵王府才知道没有那些乱七八糟女人,后院里清净很多。

皇太后听了,连连点头道:“如此甚好啊!对了。之前处在杜五郎身上的那件人命案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

冯嬷嬷气愤道:“这事情根本就是有人见不得杜五少爷好,才会这样的,那五郎少爷想要什么样的女子没有。还会看上那两个小白花啊。太后,您是没见杜五少爷。醇厚老实懂礼数,敬爱长辈,关爱弟幼弟幼妹。静怡公主下嫁杜五少爷,指望杜五少爷位高权重。呼风唤雨那是不能的,但安乐一辈子,儿孙满堂。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听了冯嬷嬷的话,皇太后大喜过望。笑道:“那我就放心了,做了驸马,本就不会位高权重,能够安乐一辈子,哀家就心满意足了。”

想想京城里的那几个长公主过得日子,哎哟,想想都让皇太后头疼。公主是金枝玉叶,本就娇生惯养,脾气很大,这也是他们婚姻不幸福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则就是男人花心,东拉西扯什么东西都往屋里拽!

冯嬷嬷眉飞色舞,道:“这杜五少爷,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酿酒,咱们静怡公主也是好酒之人,夫唱妇随,有公主的荣光,这以后的日子想不好都难。”

“好啊好啊!”皇太后很是高兴。

“这次过来,世子妃特地让老奴给静怡公主送定情的东西,这一副上好的红翡镯子是先王妃风灵儿的,另外一套头面,则是世子妃准备的,都是广陵府能拿出来的最好的,可见对静怡公主非常看重的。”冯嬷嬷解释说道,让太后和静怡公主都高兴一下。

皇太后果真感兴趣,便让冯嬷嬷拿过来给她看看,当看到那副红翡的镯子之时,一双老眼有了几丝水汽。

这……这是她当年赏赐给风灵儿做嫁妆的!兜兜转,再一次看到,心里不免有几分感慨。

活了这么多年,那些恩怨仇恨,逐渐淡去,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了,她脑子里剩下最多的就是这些淡淡的快乐。

冯嬷嬷见皇太后陷入沉思,并没有出声,而是陪着太后一起缅怀过去的美好时光。

直到静怡公主来了,两个人才从沉思中缓过神来!

皇太后招招手,道:“静怡啊,快过来,这是冯嬷嬷给你带过来的你未来婆婆给的定情信物!”

肖静怡满面红光,跺着小脚,羞涩道:“皇祖母!”

虽然很害羞,肖静怡还是看了几眼两套定亲礼,的确很好,可见广陵王府对她印象还不错。

既然事情已经尘埃落定,肖静怡觉得可以跟杜七妹,杜九妹通信了,表达一下不辞而别的歉意,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

和皇太后这边其乐融融的景象,晋武帝在御书房里,恨不得撞墙上吊啊!

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原本还想着用亲近他的静怡公主牵制广陵王的兵权,可万万没想到还有一个祖训!

不过这个祖训被晋武帝忘记有情可原,因为广陵王这一脉一向都是单传,以前也没有皇帝要把公主嫁给广陵王这一脉,所以早就被很多人忘记了。

可……可别人会忘记,包括他这个皇帝都忘记了,可礼部的官员没忘啊!

只是这礼部尚书陈大人接到晋武帝赐婚的旨意,还以为晋武帝对广陵王恩宠有加,故而没去提醒晋武帝。

再说了,那是太祖留下来的祖训,皇帝应该知道的。

在广陵王府接受赐婚之后,陈尚书准备来个双喜临门,上了一道折子,让晋武帝把爵位顺延到嫡次子身上。

一开始晋武帝还皱眉,以为陈尚书被广陵王收买了,可派人调查,发现两人之间没有联系,这才让根据陈尚书的提示找到了那道圣旨。

看到这道圣旨,晋武帝都快郁闷死了。他自诩明君,但却不敢出言忤逆太祖皇帝啊!

就在晋武帝要砸东西的时候,又接到了广陵王的折子。

晋武帝黑面,原本以为这是广陵王顺延爵位的事情,可打开一看,原来是把杜八郎过继给风清扬做孙子,传承风家的香火。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两年之约要进京

从线报上可以看出,杜五郎敦厚,杜八郎精明,刚才之所以这么恼怒,不仅仅是因为丢了一个公主,没有笼络住广陵王府的兵权,而是因为丢了一个憨厚没有进取心的未来广陵王换了一个精明的未来广陵王。

可广陵王的这个折子来的很是时候,精明的杜八郎过继到风家啊,那广陵王府就只剩下一个几个月的小屁孩了!

一个小屁孩长大,最少需要十五年;要培养成才,还得再加五年,有这二十年的时间,他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想到这,晋武帝心情大好,之前他还在发愁如何收场,这杜啸就送了枕头。

好,好啊!晋武帝自然乐得顺水推舟,便同意了礼部和广陵王的请求,并且还亲自下了旨意,确定了杜轩未来嗣子的身份。

朝堂上,众大臣纷纷大惊,于阁老看到这样的旨意,气得绝倒,暗骂晋武帝没脑子,这下不光没有虚弱广陵王,还扩大了广陵王府的势力。

尚公主的驸马,虽然不能身居高位,但地位崇高,未来的子嗣,为亲王世子的爵位,在勋贵中间绝对占有重要地位。

这风清扬过继了广陵王府的子嗣,而且这杜八郎很有文采聪慧,又风清扬的培养,假以时日在士子之间绝对会有大名声!

这勋贵和士子的支持都有了,再加上广陵王原本的军权,如虎添翼,力量倍增,以后还怎么能扳倒广陵王啊!

于老太爷想了很多,最后终于忍不住道:“混账,混账……”

于世南见父亲如此生气。也不敢上前。

气愤之下,于老太爷病倒了,徐阁老两人在一起商议一番,达成了某些协议。

继王妃于氏无比生气,从父亲那里没有得到好的办法,只能忍气吞声。不过私下里的小手段层出不轻,拉拢。威逼利诱了很多人。

京城的广陵王府大部分已经在她的控制之下。广陵府的那个王府,里面的下人,也被收买很多。只要时机成熟,就能用得上!

杜轩,那个才几个大的小屁孩,倒要看看他能不能平安长大。

一个才几个月大的小屁孩。已经入了所有有心人的眼,虎视眈眈盯着杜轩呢!由此可见。杜轩的成长,关系到很多人的性命和前程。

从这之后,萧静怡写了两封信道歉,并且送上精美的礼物。

杜七妹。杜九妹原本是有点失落的,但一想到快要成为嫂子了,那点失落不满就不见了。

以后大家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斤斤计较,即使不是为了萧静怡。也要为自己的哥哥考虑。

不知不觉,到了新年,大家经历了很多事情,但总体来说大家都成长了,有收获。一家人在一起过年,真的非常幸福快乐。

一转眼广陵王和晋武帝的约定的两年两年之期到了,到了年底,广陵王接到晋武帝的入京旨意,便命杨氏和杜大山以及孙子孙女收拾东西,前往京城。

这两年已经是底线了,不能继续在这里待下去,要去京城,增加磨练的机会。

“父亲,东西已经收拾好了,明日就可以启程了。”杜大山沉声说道,到了京城里,他们一家需要面对的则是更加严厉的考验。

广陵王听了,点点头道:“那好,明日我们就起程。待会晚饭后,叫一家人去松鹤堂,跟你母亲告别。”

“是,父亲!”杜大山应下。

得知要去京城,大家都觉得兴奋,并没有忐忑,经过两年的学习和教导,他们已经适应了世家生活。

杜七妹出落的更加美貌动人,加上这两年的学习,已经成为广陵王有名的世家女。

李瑞的那些同窗,每次看到李瑞都会羡慕,这小子真是走了狗屎运,轻飘飘就跟广陵王的嫡孙女订了亲。

眼看着杜七妹要进京城,李瑞的心,再一次提了起来,更加努力读书,更加用心思发现商机,又开了几家铺子,已经成为广陵府大商家。

李瑞读书成绩在学堂里只能是中上等,但现在为了追媳妇,卯足劲儿读书,准备明年春试靠举人。

杜五郎在接到成为驸马的圣旨之后,就更没有压力了,醉心于酿酒,平日里学一些经史子集,够用就好,在轻松的状态下,居然进步不少。

杜八郎变化最大,身上不光有了世家子弟的气度,而且在风清扬,广陵王的引导下,真正喜欢上了读书,做学问成为了乐趣。

至于杜九妹,已经完完全全融入了这个社会,懂得了这个社会的生存规则。更令杜九妹高兴的是,十二岁的她,个子抽条了,比以前看上不那么丰满圆润了,反正冷水寒背地里再也没有喊杜九妹胖丫头了。

两年的闺学生涯,取得了重大进步。在闺学第二年,杜九妹就换了主课,那就是学习萧,副课还是骑射和剑舞,这几样,都学得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