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宠无双-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遇到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如何与各个府上人情来往,自家人吃穿用度,如何待客……凡是想的到的,都能找出来先例,到时候只管比照着原先的做法与预算,就算办得不如何出色,总也是出不了错。

可是,郢王府是在楚曜父亲虚岁满十五后离宫建府的,府上办过两次喜事,全是娶王妃进门,还没嫁过一次郡主。

无双根本没有先例可依。

她怕自己又莽撞出错,也怕什么都去问老王妃让她觉得自己无能,于是决定以杨天戈进京的事做借口,回娘家去一趟,找杨氏商量一番。

☆、136|第 136 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幸而老王妃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为难她,痛快的放了行。

无双顺顺利利地登上马车,刚坐稳,就听车外乞巧咦了一声。

挑开车帘去看,见到楚婠怯怯地在门侧探头探脑。

无双招招手把她叫过来,关切地问:“这是怎么啦,有什么事儿跟我说?”

“双双,你回娘家能不能带我一起去?”楚婠嘟着嘴问。

无双以为她又是嫌王府里冷清,便道:“我只去一会儿,很快就回来。”

楚婠手指卷着荷包上的丝绦:“人家就是不想一个人呆在家里面,万一娘和姐姐合起来欺负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说得那样委屈,整个人看起来可怜兮兮的。

无双有些哭笑不得。

老王妃为人处事很有些古怪的地方,她对楚姵和楚婠这对姐妹的态度就是其一。

楚姵这些年都陪在她身边,四处游历,朝夕相处,因而感情深厚些,倒也是人之常情。

只是对待楚婠未免太过冷淡了一些,这些日子以来,每次见了,都是板着面孔,从来不见她把楚婠搂在怀里说些亲热话。

谁家的母女是这样相处的?

若说老王妃天生性情冷漠,对谁都是如此便也罢了。偏偏有一天昏省的时候,她和楚婠在窗外见到楚姵依在老王妃怀里撒娇。

有母如此,楚婠何其可怜。

无双更觉得要多照顾她些,于是应道:“那就和我一起去吧,反正今日博哥哥休沐在家,我问娘事情的时候,你可以去找他陪你。”

楚婠闻言欢呼雀跃。

两人一路有说有笑的到了汝南侯府。

杨氏管家多年,听无双说了遇到的难题,便立刻知道如何去解。

她对着女儿耳提面命一番,生怕她记不住,又命人找来汝南侯府三次嫁女儿的相关记录。

“这上面记的很仔细,刚才说的那些,你要是有什么还不清楚,只管从这上面找。要是看过还是不明白,就再来问我。”

又道:“不过有一样,你却不能照着咱们家的来。”

无双问:“是什么?”

“自然是嫁妆。”杨氏道,“咱们是侯府女儿,人家却是王府嫁郡主,嫁妆自然要丰厚得多,你得与你婆婆多商量。”

想了想又道:“你可以去问你二婶婶要一份大公主的嫁妆单子参照看看,只要记着抬数压箱底的银子别超过了大公主去就行。”

无双乖乖的拿了纸笔记下。

杨氏又叮嘱:“漫京城都知道,因为老王爷早逝,太后对靖王府所出的孙辈格外偏疼,所以你也少不得要进宫去多请示太后几次。老人家最喜欢的就是不用提小辈儿也知道他的心思。这你要是做好了,不光这次事情上有帮助,与你将来也有益。”

无双少不得抱着杨氏手臂撒娇道:“还是亲娘对我好。”

杨氏笑着伸出手来,点点她的额头:“这话你在我这儿随便说说就算了,回去以后在你婆婆面前,可不能露出半点来,该怎么样孝顺还是要怎么样孝顺。初相识的两个人能性情相投的实在少见,还不都是以人心换人心,日久天长渐渐相处出来的。”

见无双提笔又要往纸上记,轻拍她手背一下:“记在心里就是了,往纸上写什么写,生怕别人不知道是吧。”

无双本就是在母亲面前撒娇撒痴,根本没真想写到纸上去,只笑嘻嘻地扮个鬼脸,转了话题问:“杨家表哥呢,怎么没看到他人?”

杨氏有些没好气道:“叫你来你不来,他今日一大早就入书院了。”

杨天戈此番上京是为了到西山书院读书的。

这本不稀奇。

他聪颖过人,才不过十六岁年纪,就在今年秋闱中了举,而且还是榜首。如此成绩,想从鹤山书院换到全国哪间书院就读都不是难事。

无双只是奇怪,前世杨家表哥中举后仍留在杭州,为什么这辈子会转到上京来读书?

不过,她重生后有心或无心之下,改变的事情已经太多,相比之下,杨天戈在哪儿读书实在太过微不足道。

母女俩闲话家常的时候,汪弘博正在书房里,一边练字一边听楚婠娇气地抱怨着老王妃回来后发生的诸般事情。

“……娘和姨母是亲姐妹,外祖母总说她们很像。我还以为娘会像姨母一样疼爱婠婠,谁知她待我总是冷冰冰的,要不就不理睬我,要不就训斥我。博哥哥,我虽然算不上多聪明能干,但也不是没规矩到什么事都要被人挑剔的地步吧?连皇祖母每次见了都夸我是好孩子呢。而且,她还总是偏心姐姐,姐姐对我也不好,娘挑剔我的时候,她都在偷笑。一点也不像三哥哥待七哥哥那般,每次七哥哥犯了什么错,三哥哥私下教训他都毫不留情,但当着旁人,哪怕是姨母、皇伯父和皇祖母,他都会帮忙遮掩的。除非七哥哥不肯听他话。可是七哥哥向来知道三哥哥待他好,所以对他的话都言听计从。难道做姐妹的不也应该像他们兄弟之间这样互相帮扶吗?”楚婠越说越激动,挥舞起小拳头,颇有些恶声恶气道,“要是她们不回来就好了。”

楚婠说够了,才想起素来待她很温柔,也十分善于与她聊天的汪弘博一直没吭声。

她有些纳闷地看过去,见汪弘博低眉敛目地执笔写字,似乎根本没有听到她说了些什么。

怎么连博哥哥都不理她了?

楚婠更不开心,捧起手边的酸梅汤咕嘟嘟一饮而尽。

汪弘博写完一张纸,再笔洗里洗净了狼毫笔,将之挂回笔架上,才慢悠悠地开口道:“你知不知道,你有诸多抱怨,比起想抱怨都没得抱怨的人,已经非常幸运了。”

楚婠嘴里正含着一块牛轧糖,闻言回头,却不大明白汪弘博的意思:“为什么我抱怨反而比较幸运?难道不是顺心顺意一点抱怨都没有才比较幸运吗?”

汪弘博哂笑:“你没听懂我的意思。你有的抱怨,是因为你娘在你身边。比起那些没有娘在身边的,难道不是幸运许多?”

博哥哥说话果然很有道理。

楚婠鼓着小脸点点头。

然而她忽然想起汪弘博便是那没有娘在身边的人。

不光没有娘,他还没有爹。

楚婠觉得自己实在太坏了!

娘只是不那么疼她,可她还有皇祖母、皇伯父、姨母、外祖父母、哥哥、双双等许多许多至亲的亲人。比起被君家收养的汪弘博,她拥有的不知多了多少,更不知幸运了多少。

可她竟然还想让汪弘博来安慰她。

“博哥哥,”楚婠泪汪汪地靠近桌案,“我觉得自己真是太不懂事了。”

“嗯?怎么了?”汪弘博不明所以。

楚婠不善作伪,十分直白地把心中想法叙述一遍。

汪弘博听后,沉默许久,才道:“是啊,有时候我很希望回到小时候。那时爹娘还在身边,可我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直到再也不可能见到他们了,我才知道曾经拥有过的有多可贵。所以,婠婠不能学我,要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别等失去了才后悔,知道吗?”

“嗯!我都听博哥哥的!”楚婠使劲点头。

汪弘博见她红着小脸,格外乖巧可爱,忍不住伸手揉了揉她毛茸茸的脑顶。

回程路上,楚婠把汪弘博对她说的话学给无双听,又忍不住赞道:“博哥哥永远懂那么道理,我真的好佩服他。”

无双心有所感,也把杨氏教她的事儿说了一遍,两人齐齐决定回家后定要与老王妃和楚姵好好相处。

然而,真回到家中,凳子还没做暖,就发生了一件事,险些令她们的决心再次动摇。

☆、137|第 137 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回到郢王府后,楚婠并未直接回去自己院子,而是跟着无双到了远香堂。

她还想与无双再商量看看,到底有什么法子能与母亲姐姐相处得更好些。

小丫鬟奉上茶点,两人在东次间窗下的玫瑰椅上坐了,刚要说话,就见有个婆子急急忙忙地走进来。

“江妈妈,这是怎么了?”无双问。

江妈妈是她的陪嫁婆子之一,是杨氏千挑万选格外能干的。早些时候无双撤换乔妈妈等人后,便将江妈妈安排过去管衣饰。她做事细心又稳妥,转眼几个月过去,从来没有任何搞不定的麻烦要到无双跟前来禀报。

江妈妈蹙着眉头,撇眼见到楚婠也在,神情里更添几分难色,吞吞吐吐道:“回王妃,是大郡主在针线房吵闹,要责打一众绣娘。”

“虽然她是郡主,责罚下人也得有个理由吧?”无双追问。

江妈妈道:“今天一早上,针线房那边按照王妃的吩咐,去给大郡主量体,按例制冬衣。可大郡主嫌弃绣娘带过去的花样子不好看,歇过午晌亲自跑到针线房去挑。不知怎地看到那边给小郡主做了一半的衣裳,便吵闹起来。责怪绣娘们厚此薄彼,给小郡主做的衣裳比她多。绣娘们解释那是小郡主和王妃在份例外另裁的,她仍不依不饶。”

楚婠奇道:“姐姐不够衣裳穿么?那不然把我的份例里的冬衣给她,反正我又不缺衣裳穿。不过我和双双一起做的那件得留着,谁也不给。”

江妈妈看着一脸天真纯善的楚婠,苦笑道:“小郡主,大郡主看见的就是您说的那件。”

“啊,这样啊……”楚婠讷讷的没了主意,愁眉苦脸朝无双看过去。

无双先前听江妈妈说到楚姵吵闹的缘由已明白过来是如何一回事。

因为裁制需时,上京大户人家里大都会提前一两个月便开始做下季的新衣。

郢王府人口少,本用不着提早太多。但楚曜离家后,她实在空闲,便与楚婠商量着冬衣款式。因而突发奇想打算两人做件款式相似的姑嫂装,等过年的时候一起穿了出去串门儿,既新奇有趣,又能让那些贵妇千金们都知道她俩有多要好。

不过是小姑娘好玩爱闹的小心思罢了,本不值一提。

但既然打算穿去给人看,就得能令人眼前一亮。

两人一个是王妃,一个是郡主,份例里的衣料已足够精致名贵,但既是份例,那便算不得稀罕物。

无双于是想起自己嫁妆里的二十匹杭绸来。

不管是王公侯府,还是官宦士族,嫁女儿时备的嫁妆都跑不出金银压箱、田庄店铺、奇珍古玩、书画金石、布匹首饰这些范围。

说了是嫁妆,那就连布匹这种日常用的东西也不可能是普通货色。苏杭一带绸缎色彩鲜亮,质地柔韧,最是闻名。上京勋贵嫁女儿的时候少不得派人去当地寻一些上佳的添在嫁妆里。

杨氏把这项活计托付给父亲杨熙。

杨熙那是谁?

闽浙总督。

旁人跑断腿也办不成的,他随意碰碰嘴皮子就有大把人争前恐后送上来,轻而易举就给无双寻了十色据说比贡缎也不差的来。又因是用作嫁妆,一色一匹孤孤单单的,意头不好,便每色送来两匹,成双成对。

这还不算。

杨熙又道有好布料,没有好绣娘,也裁不出好衣裳,于是还送来两个手艺极佳的绣娘来给外孙女当陪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