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狼烟四起-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庄繁和石原莞尔傻了,张学良誓师抵抗,那么原先制订的作战计划,被这一突起的变故全部打乱,本庄繁当即下令向奉天进逼的各部马回撤,在铁岭、抚顺、辽阳、本溪一带集结待命。

    原本一触即发的奉天保卫战,马因为张学良的这个通电陷入僵局。

    虽然日军从北、东、南三面对奉天呈围三阙一的态势,但是,从整体局势而言,面对三十万东北军,日军兵力明显不足,随时有可能陷入重振战旗杀过来的东北军的重重包围。

    第2师团原本就是日军缩编部队,每个步兵联队缺编一个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缺编一个步兵中队,全师团总共才一万零四百人。算六个独立守备大队,每个大队四个中队,每个中队一百六十人,共计约四千余人。再加旅顺要塞部队的重炮兵大队,在乡军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总计才二万七千人。

    其兵力部署为:

    步兵第3旅团旅团长谷部照少将,驻长春,辖下第4联队驻长春,第29联队驻奉天;步兵第15旅团旅团长天野六郎少将,驻辽阳,辖下第16联队驻辽阳,第30联队驻旅顺,骑兵第2联队驻公主岭,野炮兵第2联队驻海城,工兵第2中队驻铁岭。

    独立守备大队司令官森连中将,驻公主岭。辖下第1大队驻公主岭,第2大队驻奉天,第3大队驻大石桥,第4大队驻连山关,第5大队驻铁岭,第6大队驻鞍山。

    重炮兵大队驻旅顺,宪兵大队驻旅顺,要塞司令部驻旅顺,特务警察部队驻大连,在乡军人总部驻奉天。

    91事变当晚,关东军偷鸡不成蚀把米,第3旅团第29联队全军覆灭,奉天在乡军人总部覆灭,独立守备第2、5、6三个大队全部被歼。伤亡人数将近五千人。

    也就是说,现在关东军能动员起来的正规军非正规军满打满算也只有二万二千人马。

    本庄繁不可能将这二万二千人倾巢而出,肯定还得预留部队部队留守老窝,这么一算,本庄繁能用于攻击奉天的兵力充其量也只有一万五千人。

    加朝鲜驻屯军增援过来的第39旅团四千余人,用不到二万人的兵力去跟东北军在奉天决战,本庄繁除非是个猪脑壳,不然的话,他绝对是带着关东军走向地狱。

    目前,第2师团司令部已迁到长春,海城野炮联队的一个野炮大队和步兵第30联队已经在长春集结。朝鲜驻屯军混成第39旅团也在长春跟第2师团会后,朝鲜驻屯军第15旅团开始渡江,朝长春集结。驻平襄的第6飞行联队也派了两个中队飞抵长春。

    东北军驻长春的部队是独立第23旅,驻南岭的穆纯昌炮团、任玉山步兵第50团,总共有七千余人,野炮36门,事变当晚除第23旅驻宽城了的傅冠军带领的一个营奋起抵抗终不敌而撤退,其余驻军在旅长李桂林闻风逃走后全部溃退,全部重装备都被日军缴获。

    吉林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张作相因乃父殁回锦州治丧,一切军务由参谋长、省府委员熙洽代理。熙洽是原满清遗族,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与第2师团司令多门二郎和熙洽是师生关系,熙洽与日军暗中早有联系,一直跟荣臻等满清遗族图谋复国。91事变发生的第二天,熙洽第一时间就跳出来宣布向日军投降,打着张学良不抵抗的旗号命令吉林驻军第25旅张作舟部和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冯占海部撤出吉林,将吉林拱手相让。

    长春、吉林的丢失,让日军只用不到三天的时间,便将整个吉林省全部占领,驻吉要的东北军除少部分随熙洽投降成为伪军,其余部队都溃退到奉天,被李若风接收整编。

    关东军有了吉林一省作为前进基地,在张学良誓死抵抗的通电发出后,没有再按照石原莞尔提出的方案,而是在吉林集结休整,为下一阶段的正面会战作准备。

    日军不向奉天进攻,李若风也乐得腾出时间整编训练部队。

    对于熙洽的投降,张学良是恨也不是,不恨也不是。不过,在李若风提出来要对现有东北军各部重新政审,进行“肃反”,张学良毫不犹豫地点头同意。

    东北军中有很多满清遗族和日军顾问等不稳定因素存在,如果不及时将这些定时炸弹清理掉,很可能在将来跟日军主力部队正面会战的时候,这帮家伙在背后捅刀子,造成后院起火。

    于是,以张学良警卫团抽调出来的一个营为骨干的肃反委员会在奉天闪亮登场。张学良亲自担任肃反委员会任主任,李若风任副主任。

    李若风祭出“先知”法宝,以他从日本人那边得到的可靠情报为名目,把在东北军里面在原有历史成为汉奸、或者有具备汉奸潜质的军政人员列出长长一份名单。

    张学良现在对他这位结义兄弟那是言听计从。

    类似于驻洮南的张海鹏省防二旅这种历史有名的汉奸人物,第一时间成为了李若风肃反整风的运动对像。

    求推荐票,求收藏、点击、打赏、鲜花!!!!!!

奉天攻略 第七十六章 战前反思

    这是奉天歼灭战后的第四天。更新超快

    尽管铁岭被日军封锁了,但依然还是每天都有大批的难民从吉林往奉天方向逃离。

    河西行省驻奉天移民工作组,这段时间是连轴转,全体工作人员几乎是二十四小时都奋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

    大量南下的难民,给奉天的反谍工作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对日本特高课间谍人员的渗透能力,李若风一直以来都是高度重视。但是,以这个时代的监控手段及人口普查工作的效率,要想做到万无一失,简直比登天还难。

    中华民族历来都不缺乏英雄豪杰,但也同样哪朝哪代都有一批又一批的汉奸败类涌现。

    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人不仅仅在东北派有驻军,而且从国内迁移过来很多的侨民。几十年以来,有大量的日侨已经跟当地的东北百姓混居融入,这为他们在原历史占领并治理东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融入东北百姓的日侨有相当一部分在后世成为了散布在中国各地的间谍网,让有关部门防不胜防。

    为了确何奉天保卫战的胜利,李若风思理再三后,决定将叶蓓领导的军事一处从河西行省调到奉天,主持奉天的反谍工作。

    调叶蓓过来,李若风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她了解一下河西行省近段时间的发展状况。

    最近一个多月以来,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91计划当中,基本与河西行省脱离联系。真希望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河西行省没出什么大乱子。

    奉天收到的有关河西行省的消息,唯一的就是91事变后的第二天,河西行省向全国发了一份支持东北抗战的通电,署名的是他这位不在其位的省主席。不用想,他知道这肯定是他老爹以他的名义发的。毕竟,家里的长辈们都知道他现在人在奉天,为进犯奉天的日军策划了一张大网。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躺在床偶尔也会琢磨琢磨他将家里人全部安排在河西行省的政府高位到底是错是对。

    家里的那帮老爷子大姑小姑,没有哪位有过从政的经历,不过,他们打理家族事务却人人都是一把好手。李若风当初之所以作那个决定,就是寻思着这治理地方,应该也跟治理家族差不多,只有将整个河西行省当成一个大家庭不就得了。

    家天下,是中国封建氏族几千来的传统思维,来到这个时代后,他也在不知不觉受到家族思维的潜移默化,对此,他现在也不知道将来是祸还是福。

    跟张学良义结金兰,这件事完全不在他原来计划之中,也从来都没想过。他之前一直都很看不起这位历史著名的逃跑将军,张学良给他的印像基本是那类纨绔子弟,依着父辈余荫,方有机会成为独掌东北军的少帅。不论是军事天赋还是政治手腕,都难能登大雅之堂。

    他真没想过张学良敢在奉天面临日军增援部队重重包围的情况下来到奉天,正是这一点,改变了他对张学良的看法,这才有后来他同张学良的会晤,继而结盟结拜。

    跟张学良联手,这将使得他原来建设大后方工业基地的想法再作调整,因为了有辽宁那一大批相对先进的工业设备和熟练技术工人和技师,极有可能加快西北重工业体系的建设速度,完全有可能在二战暴发之前接近甚至赶超苏联的工业水平。

    东北军参谋总长的身份,让他手里凭添几十万有实战经验的军人,有此强大的外援,他再也不用担心西北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会被其他势力垂涎破坏。

    他现在完全赞同张学良的那个构想,中国长江以北的地盘,现在基本已经成为他们兄弟俩的囊中之物。

    他现在再也不用像以前那般瞻前顾后,怕这怕那,完全可以摔开膀子大刀阔斧地将他脑子里的很多构想都拿出来付诸实施。

    只要等东北的战局稳定下来,他可以将他记忆中很多之前一直不敢拿出来的各项技术一股脑儿全掏出来,将它们变成专利变成生产力变成将中国打造成超级大国的坚实基石。

    强大的国防需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谈发展军事那简直就是空谈。经济为军事服务,军事为经济保驾护航。

    时间,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而现在,有了东北军和辽宁工业基础这支生力军加入,他脑海中那张宏伟蓝图中的时间表,将起码缩减一半。

    他跟张学良纵谈东北所面临的危机的时候,有意识地将这个危机放大,其初衷他是担心张学良认为有了奉天歼灭战的胜利信心爆盆,乐观的高估东北军的战斗力而低估了日军的实力。

    不可否认,在这点,他对张学良玩了点心机。

    他之所以敢煽动张学良跟日本人死磕,是因为他有相当大的把握在东北战争中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即算现在日本举全国之力来侵略东北,即算这场战争得到不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他依然有把握跟张学良联手将日本拖进东北战场的泥潭中来。

    这个时候的日本,虽说工业体系较中国发达,但也强不到哪里去,而且随着战争的进展,他有绝对的信心可以使中国军队的装备的先进程度超出日军一大截。

    中原大战后,几十万西北军解甲归田,他随时都可以用河西行省支援抗战的名义,征招最少二十万原西北军老兵入伍成军。以河西行省新时代征兵理念和士兵福利待遇,别说是二十万,哪怕征招五十万军队也保证界时会是人多职少。

    中原大地现在到处都是天灾人祸,大量的农民流离失所,家中有壮丁的农民,当兵拿饷成了唯一的出路。那些解散回家的原西北军老兵,很多人因找不到养家糊口的出路而落草为匪,这些人,是李若风心目中最理想的兵源。

    这些久经阵战的老兵,如果再经过李若风新军事思想的训练,他们的军事素质,绝对不会低于日军士兵的素质。

    而以目前日本国内的状况,就算扩军,一年之内顶多征集五十万训练有素的军队,海军在东北战场基本起不了多大作用,而这个时候的日本空军,远没有他们在原有历史全面发动侵华战争时那么强大。

    只要东北战争一直打下去,他跟张学良联手,随时都可以组建起百万老兵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