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九路军已经把庙行大捷向全国通电,国防军一众高级指挥官齐聚奉天少帅府,就海接下来的战事以及整个中日战局商量对策。
张学良现在根本就不怎么过问军事方面的事务,从徐州回来跟李若风见过面后,他就带着赵绮霞坐着飞机往新疆视察去了。
冯玉祥则在忙着打量他的新地盘热河,同时也在尽大可能是招集他的昔日旧部,重振西北军的辉煌。
玉帅吴佩孚跟张学良差不多,把他的余热都发挥到北方各省的经济建设和地方治理,似乎明白他现在一把年纪不太适合跟国防军中的那些少壮派军官参合。
阎锡山在四通实业公司跟他合作在山西发现了几个超大型煤矿后,也一头砸进山西的经济发展。
倒是傅作义和杨虎城、马步芳、马鸿奎对军队整编兴趣很大,毕竟在见识过国防军的建军誓师大会后,他们太清楚自己原来的部队跟真正意义的国防军有着多大的差距。
因此实际对国防军而言,军事方面最高三人团其实就是李若风、叶挺和蒋百里。
精巧的暖炉装置把室外能将人鼻子都能冻掉的寒气完全隔绝在外面,大青楼二楼的作战室实际就是李若风的房。只不过这个房摆的不仅仅是,地图、沙盘是整间房内最抢眼的装饰。
李若风、叶挺、蒋百里神态轻松地围坐在一个冒着熊熊蓝焰火苗的木碳火盆周围。跟他们一样都身穿国防军常服的秦雪坐在李若风身侧,认真地记录着他们三个的每一句谈话内容。
“蒋憬然和蔡贤初这回可算是大大地露了一把脸,附带着他们的第十九路军也着实威风了一把,不愧是当年铁军的底子,大涨了我中国军人的军威。”叶挺左手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热茶,右手有杯盖轻轻划弄着浮在杯面的茶叶,看起来神情显得相当的写意。
“但这也等于将十九路军推到了风口浪尖,日军是绝不会吃此大亏而不报复。”蒋百里一边用火钳往青铜火盆里添加木碳,一边皱着眉头面带忧色地说道:“虽说日军大举增兵海对我们在东北的防务相当有利,但以十九路军的装备和单兵素质,真要跟日军的主力师团交手,如果没有其他部队增援海,他们很难守得住海。”
李若风双手伸在烧得正旺的木碳不时搓动着取暖,目光盯着那跳跃吞吐的蓝色火苗深沉地说道:“老蒋不愧是证券经纪人出身,见到利好就跟进。他现在已经调张文白张治中的第5军全军调来淞沪前线,暂归十九路军指挥。只不过现在第五军还处于集结阶段,等其全部完成战争准备,抵达海战场最起码也得在2月10日以后。但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显示,日军增援海的混成第24旅团最晚也会在明天从吴淞登陆海。”
“这个混成第24旅团是什么部队?”叶挺看来对日军的情况不太熟悉。
蒋百里将手中的火钳轻轻搭在火盆的边缘放下,表情肃然地说道:“这个旅团隶属于日本陆军第12师团,是日军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日本陆军实行地域征兵制,同一支部队就来自同一个地方。第12师团在日本九州岛的久留米编成,又称久留米师团。日军部队不同地域有不同特点,总的来说,以西南的九州兵和东北兵最强,中间的关西、关东部队战斗力就较弱。第12师团位于九州岛北部的久留米,正是九州兵的代表之一。当然,与南九州熊本的第6师团相比还稍逊,不过第6师团是日本陆军第一强大师团,第12师团战斗力在日军中也是位居前列了。该师团下辖第12、24旅团,24旅团战斗力更强些,是主力中的主力。日军一个旅团战时编制约000人,作战时往往配属炮兵、装甲兵、工兵等技术兵种,称为混成旅团,人员当在1万人以。论战斗力和火力,只怕以十九路军目前的实力,全军也很难扛得住。”
李若风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方震兄看来对日本军队的了解非常深刻。你说的没错,这个混成第24旅团战斗力非常强。其少将旅团长下元熊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五期,后来又进修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第二十三期,曾当过日本陆军步兵学校的教官,军事理念扎实,实战经验也丰富,是个相当难对付的军事专家。因此,十九路军在日军混成第24旅团进攻下能否支撑得到张文白的第五军驰援进入战场,是这次战役的关键。”
“如果能搞清楚日混成第24旅团的具体的登陆点和时间,在滩头对其展开阻击,在第24旅团全军还没来得及展开攻击部署的时候,打它个措手不及,借以消耗他们一部分有生力量,同时也挫挫日军的锐气,这一仗也不是没得打!”叶挺一语切中这次战役的关键点,北伐名将的确不是盖的。
李若风眼中满是赞许之色地看了叶挺一眼,笑道:“夷兄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了。我们唯一能对十九路军提供帮助的,就是这个极有价值的情报!”
“你的意思是说,已经搞到这个情报了?”叶挺将手中茶杯放下,面显激动之色地问道。
李若风用肯定的目光望着叶挺点了点头。
“滩头阻击势必糟到日海军舰炮重火力的打击,因此,阻击阵地、伏击圈必须设在日军舰炮的射程之外。”蒋百里思索着说完,起身走到对面墙壁挂着的作战参谋们特别绘制出来的海防御军事地图前,转过身望着李若风问道:“忠国,混成第24旅团在哪登陆?”
李若风也起身离开火盆,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标记着的吴淞镇说道:“这!”
抗日战线 第123章 松沪抗战(十二)
蒋百里盯着地图的吴淞口看了很长一会儿,“下元熊弥看来是打算抄十九路军的后路,将整个十九路军困在海加以围歼。。算盘打得的确够响!”
蒋百里不愧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战略军事天才,一眼就看出日军的战略意图。李若风对他想不佩服都不行,因为历史的混成第24旅团的确是有这个战略构想,而且成功实施,将十九路军堵在海一带,十九路军在这一战打得伤亡极重,不过还是支撑到了张治中的第五军的增援到来。
“阻击混成第24旅团的关键就在吴淞口的炮台!”蒋百里背着左手在地图前来回走动着,“只有在吴淞镇阻击日军一到两天,十九路军才能赢得时间在远离日军舰炮射程的郊外构筑阻击阵地和伏击圈。但是,从加贺号和凤翔号航母起飞的日军飞机,对十九路军的阻击阵地势必带来极大的空中威胁。虽然十九路军目前在兵力占有将近三比一的优势,但这一战,真打起来,他们的伤亡可不轻啊!”
“忠国,老蒋不同意我们派步兵南下增援,难道连空军也不让?”叶挺这会儿也来到地图前,右手紧握成拳状,望着李若风问道。
“我正通过祥叔和玉帅跟老蒋就此事交涉。”李若风走到桌边拿起一支雪茄点燃,“估计老蒋同意的可能性很大,因为空军不同于陆军,空军是不可能占着老蒋的地盘不走的,再说了,老蒋说不定巴不得我们把飞机留在他的地盘便于他接收。”
“如果我们的空军能参战,这一仗的胜算就可以定了。”叶挺走到地图前看着地图从吴淞口到海闸北那漫长的水网地形,“只要吴淞口的炮台能拖住日军的进攻步伐,空军还有时间完成转场参战准备。”
“忠国,日军登陆时间和地点的情报已经对十九路军通报了吗?”蒋百里知道现在留给十九路军的时间不多,赶紧问道。
“已经通报了。”李若风点头说道:“按说盐泽幸一本来是不会落个全军被歼的下场的。如果下元熊弥的混成第24旅团能按他们原定的时间增援,十九路军势必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其实日本天皇2月2日已下令陆军出兵,2月3日就可抵达海。但日本陆、海军就指挥问题一直谈不拢,陆军想一并指挥陆战队,而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是这次海战役的最高指挥官,坚持要海军指挥陆军,双方扯来扯去使得混成第24旅团拖到6日才起航,7日下午才能抵达海登陆,正因为如此,才让十九路军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
以我估计,下元熊弥对于盐泽幸一的惨败不但不会惋惜,说不定还幸灾乐祸,坐着看海军的笑话。我甚至可以想像得到日本陆军省的大员们肯定现在就在对海军省的众将领大言不惭地说,他们陆军一定可以为海军做个榜样,陆军才是日本的根基柱石。”
“不是都说日本人是相当的团结吗?怎么他们的海军陆军会有如此大的矛盾?”叶挺迷惑不解地问道。
蒋百里看来真称得是个日本通,他接过话题解释道:“日本陆军和海军不和,是有深刻的历史渊源。追朔起来要从明治维新初期说起。首先,明治维新的主力军是萨摩藩和长洲藩,比如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都是出自萨摩藩和长洲藩。明治政府出现两大派系。
其次,日本维新开始后建立新军队的基础是从萨摩和长洲召集的,萨摩成为海军,长洲成为陆军。而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没有议会,没有宪法,完全是藩阀政治。萨摩藩和长洲藩各自拥兵自重,左右日本政局。陆军和海军成为各个派系的工具。
第三,日本海军学习英国,日本陆军先学习法国,普法战争后改学德国。从这时开始日本海军和陆军就开始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路线。
第四,发展海军和陆军都要耗费资源,而海军和陆军有分别代表了不同藩阀的利益,所以在争夺发展资源,比如钢铁,石油矛盾很多。
总而言之,日本海军和陆军之间的相互仇恨程度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这是长期积累起来的矛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直可以追朔到日本宗族之间血腥的领地之争。明治维新后现代化的日本陆军和海军建立起来的时候,一些宗族将他们的子弟送进一个军种,那么与他们是世仇的对头就一定会选派更优秀的子弟进入另一个军种。就这亲,两者之间的敌意世代延续,甚至发展成公开的仇敌关系。”
“方震兄分析得相当透切。事实的确如此。”李若风佩服地朝蒋百里竖起了大拇指,“内斗并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专利,小日本窝里斗起来比我们国人还可怕。只不过这有个前提,就是他们双方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统一阵线,日本对华政策现在还是摇摆不定,这也使得我们有机可趁。正是由于日本陆军和海军不和,这使得他们在这次对海增兵问题犯了不止一个错误。日本陆军原来是计划同时向海增援两个师团的兵力,因为海军的不配合,第12师团混成第24旅团在时间足足拖后了四天,而第9师团现在甚至还没有完成登船的准备,据我掌握的情报,第9师团要抵达海,最少还需要一周的时间。这使日本陆军犯了添油战术的错误,是兵家之大忌。这一次的海战役,虽然老蒋不让我们国防军出兵,但我依然可以让小日本吃不了兜着走!”
“也就是说,如果十九路军能在日军第9师团增援抵达海之前,把混成第24旅团吃掉,那么在会合了张文白的第五军之后,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再把第9师团也给予重创!”叶挺完全领会到了李若风的战略意图,“如果我们也能抽调一到两个师的兵力驰援海,说不定连第9师团也可以全部围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