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丽春仍然不肯要这位林副官护送,回答道:“庆样也是军人,还带着二个卫兵,还有那么多年青力壮的弟弟,不碍事的。”
黄庆祥见丽春执意不肯让林副官护送,知道他们回去很难向办事处长官交待。便对丽春讲:“既然办事处的朋友执意要护送,那就辛苦他们走一趟吧!”
事已至此,丽春不再坚持,便对这位林副官说道:“好吧!那就辛苦你们了。”
但是丽春不肯去坐轿子,对身边的黄庆祥说道:“请爸和大伯去坐轿子,我们走路吧。”
“那怎行啊!怎么能让你走山路?”不过这确实让黄庆祥为难,就二顶轿子,父亲和大伯是长辈,那有让长辈走路,儿子和媳妇坐轿子的道理。可又不能让丽春走路,黄庆祥正考虑怎么办的时候,堂兄弟们在一边早就等不急了,催促俩人赶快上轿。于是黄庆祥便对自己的父亲和大伯说:“爸,大伯。你俩坐轿子,我和丽春坐滑杆吧!别让家里人等急了。”
两个从来就没有坐过轿子的乡下农民,破天荒地坐了一回绿呢大轿。
黄庆祥坐在由兄弟们抬的滑杆上,总觉得别扭。自己要是不坐吧,丽春肯定也不会坐,这么远的山路让她怎么走啊?坐吧,抬滑杆的都是自己的亲兄弟。还有代表办事处来接人的这位上尉军官跟着,总觉得不是滋味,让他来坐吧,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主人呢?出了县城后,黄庆祥让自己的弟弟们将自己放下,让大伙休息。利用这个机会,黄庆祥赶紧同林副官商量:“我家离县城还比较远,这样抬着走比较慢,要走很长时间,你们返回时,天已经黑了,不方便。你看这样好不好,你们就送到这里,行不?”
这位林副官见别人坐轿子,自己跟着跑,心里早就不是滋味了。见黄庆祥这样安排,沉呤了一会,便征求丽春的意见:“大小姐看怎样办好?”
“你们先回去吧!给我父亲回电,就说我们已经平安到达庆样的家乡了。今天辛苦你们了,回重庆时,再答谢你们。”丽春回答道。
办事处的林副官只好回答丽春:“大小姐,我就将轿子留下,其它的人带回去。长官吩咐,大小姐随黄先生回乡探亲期间,我必须在县城做好联络工作。我和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就住在县城的‘荣升’栈房,有什么事请随时联系。”
林副官带人走后,黄家一行人又再次起程,沿着山路向小山村行进。
黄家兄弟一行人抬着二顶轿子和二顶滑杆路过小山村旁的小镇时,引来了小镇老百姓好奇的围观,用充满羡慕的眼光,注视着这一行人。乡亲们知道,坐在滑杆上那个英姿威武的青年军官,就是从小喜欢坐在牛背上吹竹笛,后来在这小镇赵家酒坊打工的那个放牛娃,如今带着美丽的妻子衣锦还乡了。
更让人称奇的是黄青山兄弟俩,大冷天穿着补丁的衣衫,打着赤脚,拿着烟杆,公然也坐着绿呢大轿,得意洋洋,招摇过市地出现在乡亲们面前。父子之间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忍俊不禁。
这一幕是黄家祖祖辈辈,从来就没有过的荣耀,如今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一直都在等待期盼的黄家男女老少,早已做好饭菜,焦急地等待远方归来的亲人。终于见到一行人出现在山前,黄庆祥的爷爷见自己的二个儿子坐绿呢大轿回来,心中不是滋味,老子辛苦一辈子都未能坐过,你俩兄弟更是安逸,比我还先享受孙子的福了。当着孙媳妇的面,便冲着二个儿子教训道:“让你兄弟俩去接孙子和孙媳妇,怎么不把绿呢大轿给孙子和孙媳妇坐,你兄弟俩坐啥子轿子嘛?老子一辈子都没坐过,你俩坐轿子到舒服哟。”
第二节 故乡之行(3)
跟在父亲黄青山后面的黄庆祥将丽春从滑杆上扶下来,来到爷爷和奶奶的面前,对爷爷和奶奶介绍丽春道:“爷爷、奶奶这就是你们的孙媳妇。”
丽春礼貌对叫了一声:“爷爷、奶奶好。”
不知该说什么的爷爷和奶奶由于激动,只得含混地回答:“好!好!”
黄庆祥又扶着丽春来到其母亲范素群面前,对其母亲说道:“妈,这就是你儿媳妇,丽春。”
当了二十多年黄家媳妇的范素群,如今已升级为婆婆了。见自己思念了六年的大儿子英姿威武地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一个貌若天仙的媳妇,喜及而泣地拉着儿子和媳妇的手说道:“妈,终于把你们盼回来了。”
见到大哥带着大嫂回来,幺妹站在母亲后面,亲热甜甜的叫了一声:“大哥,大嫂。”
黄庆祥逐个向丽春介绍黄家的各位亲亲戚戚。
生活在大山深处的黄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亲亲戚戚,一大家子好几十个人,哪里见过像丽春这样貌若天仙的媳妇。在美丽的新媳妇面前,简直是不知所措。得确以丽春容颜的美丽,庄重文静的举止和豪门闺秀的神态,确实让小山村的乡亲们感慨,黄家祖辈有德,让庆样娶上了这么好的媳妇。
黄庆祥扶着丽春来到屋内,吩咐二个卫兵将二只行李箱子放好,同丽春收拾一下,就出来同亲人们一起聚餐。
酒席上,热情的黄家长辈们,争先恐后地将大砣大砣的红烧肉,往丽春碗里挟,用农村人纯朴的最高规格来欢迎和接待这个漂亮的新媳妇。这可愁坏了丽春,这么多红烧肉怎么吃啊?没办法吃只好放在碗里,黄庆祥见状,只得对众长辈们请求到:“不要再挟,心意领了。”
黄庆祥的爷爷语重心长地说道:“庆样啊,你不知道,这二年要不是你寄钱回来,我们这一大家子人不知要饿死多少啊!抗战开始以后,每年要多交好多税费,直压的老百姓直不起腰来。前年四川闹旱灾,更是雪上加霜。我们这一带的老百姓有好多出去逃荒要饭,就饿死在外面,回不来了。不怕孙媳妇笑话,我们快三年没有沾肉味,知道庆祥要带孙媳妇回来,把十几家人合养的唯一的一头猪给杀了。盼你们就像盼太阳一样。如今,庆样有出息,终于带着孙媳妇回来了,我们这一大家人高兴啊!”
老人家不知道,老三黄青山收到黄庆祥寄回的钱,其实大部分是丽春寄的。在这种场合黄庆祥哪敢言明,只是向妻子投去感激的目光。
黄庆祥带着新婚的妻子,游览了故乡万顷碧绿的竹海风景,去小镇拜访了酒坊赵掌柜,看望了对自己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私塾邓老先生。回家乡小住了七天后,就同亲人依依不舍的告别,踏上了返程。
在离开故乡时,丽春从行李箱子里拿出一笔钱交给黄庆祥,对黄庆祥说道:“庆样,我们这次回来,没给长辈们带什么礼物,这笔钱交给父母再添置几亩田产,让庆瑞娶亲和幺妹作嫁妆用。”
在县城的‘荣升’栈房,林副官将徐参议的一封电报交给丽春,丽春阅后高兴地对黄庆祥说道:“大哥搏文从美国回来了,现在重庆。父亲要我们去宜宾看望二哥后,直接去重庆见大哥,尽量要大哥随我们一起回沅陵。”
自从认识丽春后,经常听丽春说起她这位大哥。终于有机会能同丽春最亲的哥哥接触,让黄庆祥也感到欣慰。于是便对丽春说道:“我们这次去宜宾,要是能说服你二哥带着二嫂也一起回湖南探亲,这样你们全家就算团圆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不知二哥会怎样考虑。庆祥,要是你能说服二哥一起回去,父亲不知该有多高兴啊!”丽春兴奋地说道。
黄庆祥陪同丽春来到宜宾,在栈房安顿好行李,让二个卫兵留在栈房看护行李,便和丽春按二夫人提供的地址,带着准备好的礼物,乘黄包车找到了在医院做医生的经武家。
对于同父异母的妹妹千里来寻,确实让经武大感意外,也让经武的太太意外。丽春向经武介绍了黄庆祥。经武将其太太也向丽春和黄庆祥作了介绍。在诉说别后亲人的思念之后,经武惊奇地问远道而来的妹妹,怎么知道自己的家庭地址。丽春笑着回答经武:“你在学校的一切和毕业后的各方面情况,父亲都了如指掌。今年夏季,父亲和我母亲到重庆开参政会,就想转道宜宾来看望你,因省政府有其他要事处理,便急着回湖南了。这次我随庆祥回四川探亲,父亲和家族的亲人,一定要我代表家族来宜宾看望哥哥和嫂嫂。也希望哥嫂要是方便,能一起回去看看。”
第二节 故乡之行(4)
对于妹妹的希望和家人的思念,并未能打动经武。除了对妹妹和妹夫的婚事表示祝贺外,任由丽春如何劝说,对于回湖南探亲一事,只字不提。经武的太太,这位宜宾名中医的女儿,从兄妹的谈话中才知道经武的父亲,原来是当今国民政府的重要官员。有点埋怨调侃地对丽春说道:“大妹,你今天要是不来,那里知道经武还有一个如此漂亮的妹妹。我们一直以为经武是一位家在上海的湖南人,把他当成一个落难的下江人,没想到经武还是一个大公子。不知道经武还对我隐瞒了什么。”
一直不愿向妻子谈论家庭的经武,在妹妹的突然到来后身份被揭开,一时显得有点难堪。
一直在旁陪同的黄庆祥见状便绕开话题,对经武和二嫂说道:“小时候在乡下,听教私塾的邓老先生讲,宜宾城区的翠屏山和真武山的风景很好,明天我们一起上山参观怎样?”
经武虽然不愿意接受妹妹的劝说回湖南探亲,但妹妹千里来寻,这份情感还是让经武感动,于情于理都应该陪同妹妹和妹夫到宜宾有名的地方走一走。便答应明日陪同丽春和庆祥去翠屏山和真武山参观。
回到下榻的栈房,黄庆祥见丽春略显忧闷的神态,便安慰道:“明日还有机会,这事不能急。不过经武为什么不愿回家乡,是否心里有什么事撂在哪里?”
丽春一阵沉默后,对黄庆祥说道:“经武在长沙读中学时,同班上一个女同学要好,父亲和二妈嫌经武女朋友家出身低微,不让经武同那姑娘来往,没想到那姑娘性情刚烈,为此寻了短见,让经武一直感到内疚。去上海同济大学读书后,就再已没有回过一次家了,以至二妈时常抱怨父亲。抗战爆发后,经武所在的同济大学内迁四川,父亲曾通过一些社会关系,动员经武回湖南读书,未能如愿 ,只好作罢。这次我随你回四川,父亲和二妈一再动员我顺道来宜宾看望经武,想办法劝说经武一道回去。你看,讲了半天,一点反应都没有。”丽春有点失望地对黄庆祥说道。
原来是这样,黄庆祥听了丽春的诉说后,深为那位姑娘惋惜,也为经武如此执著而感动。心里想到,世袭门第观念,在中国社会历来是根深蒂固的,要不是吸取经武的教训,也许徐参议夫妇也不会同意丽春嫁给自己。现在自己也算半个徐家人,怎样也要协助丽春做好经武的工作,消除经武心中的芥蒂。想到这里,黄庆祥便对丽春讲:“从刚才你二嫂的谈话中,经武并没有将你们家庭的情况告诉她。现在我们来了以后,二嫂知道你家的情况可能会动心的。我们不妨采取迂回的办法,先做二嫂的工作,也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明日经武和二嫂陪我们出去游玩,我同经武慢慢地交流,你做二嫂的工作,探探二嫂的口气,也许二嫂更能明白事理。要是劝说成功,至少可让你父亲放下心中的一个包袱。另外把相机也带上,多同经武和二嫂拍摄几张照片,即使经武不愿意立即回去,你家里的亲人见到经武他们的像片,也是个安慰。”
“听天由命吧,反正我尽到责任啦,回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