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逭┒短旖蚧嵋樽ㄌ酢罚娑ǔ嗜缬兄卮笫录腥樟焦型
等派兵权,为后来大规模进兵朝鲜、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依据。此后,日本加紧进行侵华准备。1887年,参谋本部拟定《征讨清国策》。1893年决定成立战时大本营,完成了侵略中、朝的战争准备。
1894年1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朝派兵帮助镇压。1894年6月4日,中国决定派兵入朝。日本认为发动侵略战争时机已到,于6月5日正式成立大本营,并派兵进入朝鲜。6月9日至12日,清军2000余人在聂士成、叶
志超率领下进驻离汉城70多公里的牙山地区,而日军早在10日就已强行进驻汉城。到6月16日,进入朝鲜的日军已达5000人。中日两国军队形成对峙,形势一触即发。
但是,清政府内部以慈禧太后、李鸿章为代表的当权派,面对日本的侵略、挑衅,一味避战求和,希望通过列强调停,和日本达成妥协。日本则利用清政府的求和方针与列强的〃调停〃,从容地作好了军事部署。7月23日,日军占领朝
鲜王宫,组织傀儡政权,迫使朝鲜傀儡政权向中国宣战。7月25日,日本军舰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突然袭击中国护航舰只和运兵船,挑起了中日战争。7月29日,日军进犯牙山、成欢,叶志超弃守牙山,逃奔平壤,聂士成部也因众寡悬
殊,败退公州,和叶志超合军撤至平壤。
8月1日,中日双方互相宣战。但是,清政府并没有坚决抗击的决心,采取的是消极抵抗的方针。掌握实权的李鸿章命令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则退;命令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浪战〃。正是在这一消极应战的方针影响下,增援朝
鲜战场的四路清军直至8月上旬才到达平壤。叶志超部8月下旬也到达平壤。此时驻扎平壤的各路清军共2万余人,逃将叶志超被任命为各路清军的总指挥,组织防御。
平壤是朝鲜旧都,山环水抱,城墙高大坚固。共有城门六座:南为朱雀门,西南为静海门,西北为七星门,北为玄武门,东为长庆门,东南为大同门。玄武门跨牡丹台山修筑。
由于牡丹台紧靠城墙,因而成了守卫平壤的关键。
清军的部署是:城北由左宝贵所部奉军、丰升阿所部盛军防守;城西由叶志超所部牙山军防守;城南由卫汝贵所部盛军及马玉崑所部毅军之一部防守;城东南由马玉崑所部毅军防守。叶志超坐镇城内,居中调度。
日军方面在打败牙山、成欢清军后,即准备北攻平壤。9日2日,在朝日军第五师团长陆军中将野津道贤决定将1.5万日军分作四路进攻平壤。具体部署是:陆军少将大岛义昌率5000日军由汉城出发,沿大道指向平壤东南,从正面进
攻;野津道贯率兵5000渡大同江下游,进攻平壤西南;陆军少将立见尚文率兵2000渡大同江进攻平壤东北,称〃朔宁支队〃。
陆军大佐佐藤正率兵3000自元山登陆(称〃元山支队〃),攻平壤北部,截断清军后路。四路分进合击,定于9月15日包围平壤,发动总攻。
9月13日,四路日军均已逼近平壤,元山支队进至顺安,切断了清军退往义州的后路。14日晨,元山、朔宁两支队一齐发起攻击,攻占城北山顶清军营垒数座。左宝贵亲自督队争夺,未能成功,只得率部退入城内。当晚,叶志超见城
北形势危急,主张弃城逃跑,遭到左宝贵等将领的反对。左宝贵派亲军监视叶志超,防止其逃跑。
15日晨,日军按计划发动总攻。大同江东岸的日军混成第九旅团在大岛义昌率领下分三路进攻平壤城东南。扼守大同江东岸的马玉崑部奋力抵抗,与进攻之敌展开肉搏,自晨至午后,终于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北路战斗更加激烈。日
军于当天拂晓再次发起进攻,左宝贵亲自登玄武口指挥。战至上午,日军先后攻破玄武门外的五座堡垒,并向玄武门猛烈突击。左宝贵为表示誓与平壤共存亡的决心,身穿黄马褂,继续指挥,中炮阵亡。日军于中午占领玄武门。在此紧
急关头,作为主帅的叶志超不是部署力量加强防守,而是让部将在城头竖起白旗投降,并下令撤军。当时东西两路清军已将进攻之敌击溃,正准备乘胜出击,接到撤军命令后只得率部回城。
当晚,叶志超乘夜暗率守军仓惶逃出平壤。日军于城北山隘堵截,打死打伤清军2000余人,俘虏数百人。清军退至顺安时,又遭日军拦击,损失惨重。16日,叶志超等逃至安州,然后又往义州逃跑。至24日,清军全部退过鸭绿江,
撤至境内。
日军随之占领朝鲜全境,并将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平壤之战前后不过两天,清军即竖白旗乞降,撤出平壤,使敌仅以伤亡600余人的代价即占领平壤并进而占领朝鲜全境,这一战争结果完全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前敌主帅昏聩无能造成的。从战略上看,清政府执行消极抵抗政策,没
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勇气和决心,一味坚持保守方针,致使2万清军株守平壤,坐待敌人进攻。从作战指挥上看,清军更是无所作为。在战争已经开始,敌人进攻在即的时候,清政府任命成欢逃将叶志超为各军总统,作为前敌主帅。叶志
超庸懦怯敌,既不敢驱军南下,主动歼敌,也没有保卫平壤的决心,一经接仗,精神先溃,再次率先逃跑,致使军心大乱,在撤退过程中多次被日军截击,死伤枕籍。平壤之战失败,叶志超确应负主要责任。至于日军方面,早将清军底
牌摸清,故能按原定计划稳步推进,凭借优势火力和组织完善、训练有素的军队打败清军。
87 黄海海战
近代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按原定作战计划,准备在黄海寻歼中国北洋海军。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在黄海北部海域相遇,遂爆发了中国近代海军建军以来最大的一次海战,给中日战争尔后的进程带来了重大影响。
1894年7月,中日两国军队齐集朝鲜,战争迫在眉睫。7月中旬,日本海军主力舰艇在佐世保军港集结,成立联合舰队(由常备舰队和西海舰队合编而成,伊东祐亨任司令官),下分本队和第一、第二游击队。7月23日,日本联合舰队
从佐世保启航。7月25日,日舰〃吉野〃、〃浪速〃、〃秋津洲〃于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和护航舰只,获得成功,使日本增强了战胜中国海军的信心。自此以后,联合舰队一直活动于朝鲜海域,一面掩护后续陆军和军械粮秣的海上运输,一
面声援日军的陆路作战。8月5日,日本大本营命令联合舰队搜索和击破中国舰队,伊东祐亨随即于8月7日率舰队从隔音岛出发,驶往黄海西部海面。
北洋舰队方面受李鸿章避战保船思想的牵制,自7月25日丰岛海战之后,只敢在大同江口和威海卫军港之间来回巡弋。后来,日舰窜至旅顺口、威海卫港外,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安全,清政府于是在8月23日急令北洋舰队应在威海、大
连湾、烟台、旅顺等处〃来往梭巡,严行扼守,不得远离,勿令一船阑入〃。此后,北洋舰队再未远巡,不出北洋一步,将制海权轻易让给日本,使北洋舰队日益陷入消极自保的被动局面。
9月上旬,清政府鉴于平壤之战即将爆发,准备增派援兵。为了争取时间,决定将驻防大连一带的总兵刘盛休所部铭军8营4000人由海道运至中朝边界大东沟登陆,再辗转前线。9月15日,北洋舰队主力抵达大连湾,担任船队的护航任
务。9月16日凌晨,丁汝昌率〃定远〃、〃镇远〃、〃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平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丙〃、〃镇南〃、〃镇中〃14舰及〃福龙〃、〃左队一〃、〃右队二〃、〃右队三〃4艘鱼雷艇从大连出发,护送铭军
,当日午后抵大东沟。晚上,铭军上岸,到达目的地。
不过,此时,平壤已经失陷,铭军无法起到应援的作用。
日本联合舰队得知中国海军将护送陆军赴朝的消息后,伊东祐亨判断北洋舰队有可能在鸭绿江口一带,于是率军舰12艘于16日下午出发,向黄海北部的海洋岛航进,17日晨抵达该岛附近。日本这12艘军舰是:〃松岛〃、〃严岛〃、〃桥立
〃、〃扶桑〃、〃千代田〃、〃比睿〃、〃赤城〃、〃西京丸〃、〃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
9月17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北洋舰队正准备起锚回航旅顺,发现日本舰队自西南驶来,丁汝昌即命令舰队启锚迎战。日本舰队随后也发现了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开始成〃并列纵阵〃(〃定远〃、〃镇远〃两舰居前),以每小时五海里的速
度向西南方向航进。日本则以第一游击队〃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4艘速率最高的巡洋舰为先锋,伊东祐亨自乘旗舰〃松岛〃,率领本队〃千代田〃、〃严岛〃、〃桥立〃、〃比睿〃、〃扶桑〃跟进,12时许,又将〃西京丸〃、〃赤城〃移至
本队左侧。丁汝昌见日舰成〃单行鱼贯阵〃扑来,决定采取主舰居中的〃夹缝雁行阵〃(交错配置的双横队)应战。
但由于旗舰〃定远〃舰速度过快,〃济远〃、〃广甲〃等舰未能及时跟上,阵形因此成为半月形而类似〃后翼梯阵〃。
12时50分,双方在大鹿岛(大洋河口外)西南3海里处开始交火。〃定远〃首先发主炮攻击,其余各舰相继开炮,但均未击中目标。战斗开始不久,〃定远〃发炮震塌飞桥,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各舰失去指挥。日第一游击队4舰陆续
以其右舷速射炮猛轰〃扬威〃、〃超勇〃,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舰〃比睿〃、〃赤城〃被北洋舰队截击。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当场毙命。〃西京丸〃也受重伤。
但是,日本舰队利用其航速快、便于机动的优点,第一游击队和本队互相配合,至14时15分左右,本队已绕至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队形更加混乱。在混战中,〃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
斜。伊东祐亨令第一游击队救援〃赤城〃、〃比睿〃。〃吉野〃冲在最前面,正遇上〃致远〃。管带邓世昌见〃吉野〃十分猖狂,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准备用冲角撞击〃吉野〃,以求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邓世昌等250名官兵壮烈牺牲
。
〃经远〃继续迎战〃吉野〃,也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阵亡,随后舰也被击沉,250余名官兵殉难。
〃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方伯谦是否临阵脱逃,近年有不同看法。)〃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在〃致远〃、〃经远〃等舰同第一游击队激战的同时,〃定远〃、〃镇远〃两舰正顽强抵抗着日舰本队的围攻,虽中弹甚多,几次起火,全体官兵仍然坚持奋战,重创敌旗舰〃松岛〃,打死打伤炮台指挥官海军大尉志摩清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