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的100场战争-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长江下游方面,当陆军进攻的消息传来,陈各地守军多次上报,均被朝廷掌管机密的施文庆、沈客卿扣压。隋军进至江边时,施文庆又以元会(春节)将至,拒绝出兵加强京口(今江苏镇江)、采石(今安徽当涂北)等地守备。 
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杨广进至六合南之桃叶山,乘建康周围的陈军正在欢度春节之机,指挥诸军分路渡江:派行军总管宇文述率兵3万由桃叶山渡江夺占石头山(今江苏江宁县西北),贺若弼由广陵南渡占领京口,韩擒虎由横 
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夜渡。陈军因元旦酒会,仍处醉乡之中,完全不能抵抗,韩部轻而易举袭占采石。正月初三,陈后主陈叔宝召集公卿讨论战守,次日下诏〃亲御六师〃,委派萧摩诃等督军迎战,施文庆为大监军。陈叔宝、施文庆不 
谙军事,将大军集结于都城,中派一部舟师于白下(今江苏南京城北),防御六合方面的隋军,另以一部兵力镇守南豫州(今安徽当涂),阻击采石韩擒虎部的进攻。隋军突破长江之后,迅速推进。贺若弼部于初六日占领京口后以一部 
进至曲阿(今江苏丹阳),牵制和阻击吴州的陈军,另以主力向建康前进。韩擒虎部于初七日占领姑孰(今安徽当涂)后,沿江直下,陈沿江守军望风而降。正月初七日,贺若弼率精锐8000进屯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以南的白土岗,韩 
擒虎部和由南陵(今安徽铜陵附近)渡江的总管杜彦部2万人在新林(今南京西南)会合,宇文述部3万进至白下,隋大军继续渡江跟进。至此,隋军先头部队完成了对建康的包围态势。

  建康地势虎踞龙盘,向称险要。此时,陈在建康附近的部队仍不下10万,陈叔宝弃险不守,把全部军队收缩在都城内外,又拒不采纳乘隋先头部队孤军深入立足未稳之机进行袭击的建仪。正月二十日,陈叔宝在〃兵久不决,令人腹烦 
〃的情况下,决定孤注一掷,命令各军出战,在钟山南20里的正面上布成一字长蛇阵,鲁广达率部在最南方的白土岗列阵,向北依次为任忠军、樊毅军、孔范军、萧摩诃军。但陈军毫无准备,既未指定诸军统帅,又无背城一战的决心,各 
军行动互不协调,首尾进退不能相顾。贺若弼未待后续部队到达,即率先头部队出战陈鲁广达部,初战不利,贺若弼燃物纵烟,掩护撤退,尔后集中全力攻击萧摩诃部,陈军一部溃败,全军随之瓦解。在这同一天,韩擒虎进军石子岗( 
今江苏南京雨花台),陈将任忠迎降,引韩部直入朱雀门(都城正南门宣阳门南2.5里),攻占了建康城。藏匿于枯井之中的陈叔宝被隋军俘虏。正月二十二日,杨广进入建康,命令陈叔宝以手书招降上游陈军周罗侯、陈慧纪等部。同 
时遣兵东下三吴,南进岭南等地,先后击败残存陈军的抵抗。至此,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长期分裂的局面。

  隋王朝之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自西晋末年以后,我国南北长期陷于分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南北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统一成为时代的需要。杨坚建立隋朝之后,注意争取人心,奖励生产,在政治上较为巩固,经济上 
较为富裕,军事上较为强大,因而具备了统一南北的条件,并最终完成了统一。此外,杨坚在战争指导上的正确也是获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一是根据情况变化,灵活确定战略打击目标。

  隋本来准备先灭陈,但因突厥大举南下,随即改为北攻南和、先北后南的方针,力避两面作战,以集中兵力打击主要敌人。

  二是集中优势兵力,分割歼灭敌军主力。隋军面对陈数千里长江防线,兵分两个方向,八路同时出击。上下游一起行动,互相呼应,迅速夺占陈江防要点,达到分割歼敌的目的。三是军政并举,对陈先以外交等手段,使之麻痹松懈 
,继之以军事手段使其疲误消耗,在条件成熟时突然集中兵力给以打击,使陈迅速土崩瓦解。四是战争准备充分。为了灭陈,从开皇元年起即遣将派兵经营江北要地,数次讨论平陈之策,拟制战略计划,根据渡江作战需要,大造舰船, 
训练水军,保证了渡江作战的顺利进行。至于陈朝的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上腐败不堪,军事上麻痹松懈,战前无准备,战中无定策,在强大而又准备充分的隋军突然打击下土崩瓦解,兵败国亡也就成为必然的结果。















 

 



 





37 隋反击突厥之战



〃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 

  隋反击突厥之战,是我国中原王朝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突厥贵族之间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突厥侵隋,到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突厥臣服,中间经过了26年的时间,双方复归盟好,进一步加强了我国 
历史上的民族团结与融合。

  北魏时期,突厥族兴起于中国北方。随着突厥由原始民主制向奴隶制过渡,突厥贵族不断南下掠夺中原王朝的人口和财富,与当时北齐、北周政权时战时和,中原各封建王朝也用和亲政策笼络突厥,突厥则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 
。隋朝初年,突厥分为五部,摄图称沙钵略可汗,毗罗称第二可汗,大逻便称阿波可汗,玷厥称达头可汗,此外还有步离可汗。各汗无所统辖,分居四面,而以沙钵略可汗最为强大。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以后,待遇突厥礼数渐薄,于是 
突厥各部怨恨隋朝。北周嫁给摄图叔父佗钵可汗的千金公主,屡次劝沙钵略可汗出兵,为周室复仇,双方战争开始。

  开皇元年(581年),突厥沙钵略可汗联合中原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刺史高宝宁合兵入侵隋朝,隋文帝命令边境修筑堡障,加高长城,并派上柱国阴寿率兵屯驻幽州(今北京市),京兆尹虞庆则率兵屯驻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太 
子杨勇兵驻咸阳,防备突厥。

  开皇二年(582年),突厥入侵,隋大将军韩僧寿和上柱国李充大败突厥军队。五月,高宝宁带领突厥兵袭击平州(今河北卢龙县),突厥五可汗40万大军汇合,攻入长城以南。

  六月,隋上柱国李光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大败突厥兵。随后,突厥又进犯兰州,被隋将贺娄子干打败。隋将达奚长儒与沙钵略可汗交战,突厥兵10余万,隋军才3000人,被突厥冲散。后来隋军又集结在一起,四面抗拒,连续激 
战3天,作战14次,隋军兵器用光,就用拳头相拼,手上的骨头全部露出来。这场恶战杀死突厥兵1万余人,隋军也损兵折将十之七八,突厥兵撤军而回。在西北地区,突厥兵在临洮(今甘肃临洮县)、豳州(今陕西省彬县南)等地打败 
隋柱国冯昱、上柱国李崇、兰州总管叱列长叉后,纵兵深入,大掠武威、天水、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金城(今甘肃兰州市)、弘化(今甘肃庆阳市)、延安、上都(今陕西富县)6郡,牲畜被劫一空。沙钵略可汗还想继续南侵,但 
因与其侄染干、叔父达头可汗存在矛盾,相互不和,遂撤军北返。

  开皇三年(583年),突厥屡次进犯隋朝,隋文帝派卫王杨爽为行军元帅,八道出兵攻打突厥。杨爽率领李充等4将出朔州道,与沙钵略可汗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交战。李充建议乘敌人没有准备,用精兵突袭,杨爽率领 
5000精兵突然猛攻敌军,大破突厥军队,沙钵略可汗丢盔弃甲,潜伏在草丛中,后来才得以逃脱,士兵死亡大半。五月,隋将窦荣定率兵出凉州道,与阿波可汗交战,屡败阿波可汗。阿波请求结盟,率军北撤。八月,隋朝派遣尚书左仆 
射高颍出宁州道,内史监虞庆则出原州道,反击突厥。开皇四年(公元584年)春,沙钵略可汗与隋朝作战屡次失败,向隋朝请求和亲,双方战争停止。

  开皇十三年(593年)隋灭陈后,把陈后主陈叔宝的屏风赐给突厥大义公主(即北周千金公主,隋改封大义公主),大义公主睹物伤感,写诗记叙陈朝灭亡以怀念周室。隋文帝非常不高兴,待遇礼数渐薄。当时突厥都蓝可汗在位,断 
绝向隋朝贡,出兵进犯隋朝边境。开皇十九年(599年)春,边境官吏报告说都蓝可汗要攻打大同城,隋文帝派汉王杨谅为元帅,统兵出征。左仆射高颍出朔州道,右仆射杨素出灵州道,上柱国燕荣出豳州道,阻击都蓝。都蓝与达头联兵 
,攻下尉州(今河北尉县)。隋上柱国赵仲卿率3000士兵与突厥交战,前后7天,大败突厥,俘虏1000余人,牲畜1万头。突厥重新组织队伍,进行反补,赵仲卿列方阵相拒5天,等高颍大军到来后,夹击突厥,都蓝败逃。杨素与达头相遇 
,命令骑兵列阵,达头率10万突厥骑兵冲击隋军,隋将周罗侯率精兵迎敌,杨素亲自带领大部队与突厥决战,突厥大败,士兵死伤不可胜数,达头本人也受伤逃回。

  开皇二十年(600年)四月,突厥达头可汗犯边,隋朝派晋王杨广、右仆射杨素出灵武道,汉王杨谅和史万岁出马邑道迎敌。隋军在水草中放毒,突厥人马饮食后纷纷死亡,突厥人大多迷信,以为天降恶水,要灭亡突厥,便乘黑夜撤 
兵。

  隋将长孙晟追击,轩首1000余级。史万岁与突厥兵相遇,突厥听说是史万岁的军队,不战而退,史万岁追杀百余里,斩首数千级,突厥失败。

  当时居住北方的处罗侯之子染干称突利可汗,与都蓝不和,发生内讧,被都蓝打败,率部报降隋朝,隋封之为启民可汗。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正月,突厥步迦可汗犯边,打败隋将恒安。次年三月,突厥思力俟斤渡过黄河,俘获启 
民可汗6000余人,牲畜20余万。杨素率隋军追击,乘突厥军队休兵息马之际,从后掩杀,全部夺回被掠走的人口和牲畜。

  从此,突厥远逃漠北,漠南再没有战争。仁寿三年(603年)秋,步迦可汗的部族分裂,铁勒、仆骨等10余部叛降启民可汗,步迦可汗西奔吐谷浑,启民全部管辖了突厥之地。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启民可汗入朝,炀帝又亲自 
巡视北方。

  此后,隋与突厥不再发生战争,取得了反击突厥的彻底胜利。

  隋反击突厥战争的胜利,挫败了突厥贵族掠夺中原的行径,有利于保护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免遭侵扰。在双方20余年战争中,突厥南下主要是为掠夺中原的财物,而不是为争城夺地,缺乏长期的战略,胜则大掠而归,败则逃遁请盟 
。突厥各部分散,不能紧密团结,力量不够强大。隋朝统治集团根据突厥特点,除派兵防守边境,又主动出兵反击,逐渐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隋文帝采纳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策略,分化离间突厥各部,或者用和亲办法 
拉笼一部,或者出兵攻其一部,使他们相互猜忌,相互攻杀,削弱了突厥势力。例如隋朝诱使达头、处罗侯与沙钵略不合,阿波可汗与沙钵略可汗相互战争,都蓝可汗与突利可汗相互攻击等,从中坐收渔人之利,起到了战争所不能起的 
作用。















 

 



 





38 隋末农民战争



〃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 

  隋末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