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儒勒·凡尔纳开创的新的文学体裁,关于其历史源流,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历来各家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只有一点是哪怕最挑剔的文学史学和文艺批评家也难于否认,即儒勒·凡尔纳是科学幻想小说或科学浪漫主义的奠基人、未知世界的探索先驱、科学的预言家,又是这一文学体裁的惟一代表。
幻想小说的渊源,说法纷杂,溯源不一,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的来源①。首先,来自乌托邦作品。说到乌托邦,我们自然想到托马斯·摩尔②的《乌托邦》、康帕内拉③的《太阳城》、卡贝的《伊加利亚旅行记》等等数十部作品。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不满现实社会制度的不平等、不公正的弊端,千方百计地寻找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以实现人人平等,均富和享受充分的个人自由。他们认为,在当时的物质技术和生产水平的条件下,他们的理想国就会变成现实。
①参见安德列耶夫《儒勒·凡尔纳的三种生活》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
②托马斯·摩尔(1474…1535)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人文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先驱之一。
③康帕内拉(1563…1639)意大利空想社会主义者。
至于说到古代东方和古希腊的幻想小说,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大多带神话色彩。卢奇安①的《真实的历史》讲月球旅行,阿里斯托芬②的《鸟》是—个乌托邦故事;中国的《嫦娥奔月》、陶潜③的《桃花源记》,前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后者也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度。这一类幻想作品,大多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其中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不是自然天成,便是神仙创造,而非人类的智慧加劳动的产物。
①卢奇安(120…180)亦译琉善,古希腊雄辩家、讽刺家。
②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8…380?)雅典诗人,喜剧家。
③陶潜(356或372…376或427)即陶渊明,东晋大诗人。
文艺复兴时期,一批近代科学的先驱们,如群星灿烂,高挂九天,冲破了黑暗中世纪的云霾,特别是天文学家们彻底动摇了西方的神权统治的根基,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群星中第一颗最耀眼的巨星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④。他首先发难,提出“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说”。这不仅是天文学史,而且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神权统治。继而,在欧洲的南疆意大利又升起一颗亮星,哲学家布鲁诺⑤大胆地提出,人有权享受怀疑宗教教义的自由,结果被教会活活烧死。他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学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体系。他的同胞伽利略①除了在物理学和力学方面的建树,如建立落体定律、物体惯性定律、抛物运动定律、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外,他还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重大成果的第一人,如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4个卫星、水星盈亏现象,有力地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后,中欧又一颗星出现,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②发现行星运行的椭圆形轨道,提出三定律③为牛顿的万有引力打下了基础。此外,其他众多科学家、发明家,如灿烂星群,交相辉映。古代东方亦然。中国的张衡④,比布鲁诺早1300多年,便提出了“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宇宙无限性理论,同时认识到行星运动的快慢与它同地球距离成正比,他又是正确理解月蚀成因的第一人,科学上的新发明、新发现,尤其是天文学的新成就,为幻想文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④尼古莱·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始人。
⑤布鲁诺(1548…160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
①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天文学家。
②开普勒(1517…1630)德国天文学和物理学家。
③三定律:第一,行星轨道是椭圆,太阳在一个焦点上;第二,面积定律;第三,调和定律。
④张衡(78…135)东汉科学家、天文学家,河南南阳人。
明朝永乐年间,成祖实行开明政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编纂《永乐大典》,手工业和工业繁荣,出现了商业资本萌芽。1405年,郑和⑤奉旨率船队下西洋,开展海外贸易。首航率船62艘,船员和随员共27800余人。时间比哥伦布早近一个世纪,人员为300倍,船支多20倍。旗舰长130米(44。4丈),宽近50多米(18丈),可乘千人。此后又七下西洋,前后28年,过越南,经星洲,到苏门答腊、斯里兰卡、东非沿岸、红海口、伊斯兰圣地麦加,回航到印度。随员著有《瀛洲揽胜》、《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
⑤郑和(1371…1435)明宦官,航海家,云南昆阳人。
西欧诸国,随中世纪神权统治的衰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各沿海国家竞相开发海外市场,海外探险、地理发现逐步形成热潮,最早有哥伦布①发现新大陆之说。哥伦布是意大利人,1476年移居葡萄牙,向葡王献策出使印度和中国,未果。1485年又移民西班牙,1492年携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书,率船3艘,船员87人,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和古巴,又三次横渡,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中美洲和南美大陆沿岸,误认为到了印度,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沿用至今。此后,维斯普齐②、秦斯洛尔③、托恩等大批探险队从欧洲相继奔赴世界。这里特别强调,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④,1497年奉王命,经西非沿岸,过好望角,抵莫桑比克,又到印度,促进了欧亚两大洲的贸易发展,同时也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国从事殖民地掠夺的开端。
①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
②维斯普齐(1451…1512)意大利航海家。
③秦斯洛尔(?…1566),英国航海家。
④达·伽马(约1469…1524)葡萄牙航海家。
随各国间交往濒繁,描写国外见闻的旅行记和探险记一类作品日益增多,也给幻想小说注入了活力。
幻想小说(非神魔小说),就是在乌托邦、科学尤其天文学新成果和地理发现这三个交汇点上应运而生。这一类作品,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新大西岛》可称为代表。此书出自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之手笔。1624年出版后,迄今仍有各种各样的大西岛的故事仍在流传。小说的情节简单,一艘客轮沉没了,旅客们登上了一个叫大西岛的岛屿(传说,大西洋中有大岛,叫犬西岛,岛上居民具有高度发达的文化科学水平,在公元前数千年,沉入大西洋底),首府索罗门是科学院,科学家们设计和创造出20—21世纪奇迹,人们乘火箭在太空遨游,穿行星际空间,乘潜艇深海观鱼,海底牧场培出各种名贵鱼类,不毛之地生长仙桃奇果……这一切人间奇迹,并不是人类经过失败和成功、痛苦和欢乐,通过艰苦劳动或牺牲所制造的成果;只是聪明的,非常聪明的智力游戏。尽管作者勾勒出的美景十分诱人,但是缺少生命力,虽然书中充满科学名词,可是没有科学实质。
以培根的《新大西岛》为代表的幻想小说家族,人丁兴旺,秉续绵长,又孳生出两个支脉,一是外星小说,二是人类未来的小说。这两种题材,不仅源远,而且流长,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今天,虽有起伏,大有发展之势。原因是,人类关心自身命运,同时也关切同在一个宇宙空间其他星体上高等智能动物。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备受青睐。
前一种题材,作者可以恣意驰骋,随你找到一个条件合适的星体,表现那里的另一种智能动物创造出另一种奇迹。任你幻想,怎么离奇怎么杜撰,只要能吸引住读者。当然,这一类作品中也有好作品,给人以启迪,引发人的想像力。
关于人类未来的作品,那更加纷繁沓杂,有严肃的推演,有轻快的散文,有曲折的故事,还有令人生畏的“寓言”。作者可以一本正经地宣布人类在某年某月某日遭劫,地球将毁灭,人类将消亡,也可以描述人类的美好明天。自然,也有醒世恒言类的,告诫人类不能以自己的手消灭人类自身。
那时节,外星小说的代表作品名叫《在另一个世界》,或月亮国家和月亮帝国,该书1659年面世,一直流传至今,作者西拉诺·德·柏热拉克①,小说中的月球人身高6米,不能直立行走。平民用四肢摆动交换信息,贵族用音乐交流思想。进食,则赤身裸体吸食物的气味。打猎时,在火药中加入宰杀、褪毛、开膛、清洗、烧烤和添加作料的成分,杀之即可食之。月球人寿比南山,长命百岁;当他们命归西天时,他们至爱亲朋,将其遗体蒸食,视为最好的祭奠……。依我们看,书不仅没有科学气味,连幻想成分也少得可怜。这不过是一出喜剧,不,确切说是一出闹剧!如果从喻幻讽今的角度来看,柏热拉克的这部幻想小说,在当时或许还有一定意义。
①西拉诺·德·柏热拉克(1619…1655)法国作家。
至于说关于人类未来的幻想或预言小说,在难以数计的作品当中,以当年法国作家梅尔西爱②的《二四四○年》颇有代表性。如果说柏热拉克这位爱好恶作剧、快乐的喜剧家,嬉笑怒骂皆文章,在当年,借助幻想这种文学体裁,喻幻讽今,针砭时弊,那么梅尔西爱却是一本正经地预言未来,把法国和世界的大事列出一个时间表,非常严肃认真,可惜,缺乏想像力,没有魅力,不像预言,倒像一本流水账!此书1771年出版。几乎每年重印一次,连续重版25次以上。书中说,小说主人在沉睡700年后,大梦醒来见到的新世界,从今天看来倒是惊人的准确,但是显得作者懦怯又缺乏远见,更谈不上预见。因为作者所预测的事实在他1814年过世之前就成为现实或初露倪端,最迟者也不出19世纪。书中说的日本门户开放,是1854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和意大利统一,同在1861年,何须空待700春秋!
②路易·梅尔西爱(1740…1814)法国作家。
科学,为幻想小说提供理论依据,但科学与幻想结合,要在18—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长足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成为现实。然而,即使生活在同一时代,儒勒·凡尔纳的戏剧引路人大仲马的新小说《月球旅行》中连一点科学气息也见不到。且不说爱伦·坡的幻想小说,其中科学只作为他幻想的陪衬,因为他本来对现代科学抱有怀疑态度;最令人不解的是,英国作家威尔斯①,作为生物学家,他的小说(包括他前期科幻小说《时间机器》、《隐身人》),幻想成分多于科学成分;更勿须回顾两个世纪前,天文学家开普勒的幻想小说《梦》中也难见科学的踪影。
①乔治·威尔斯(1866…1946)英国作家。
我们简要地回顾幻想小说的产生和发展的沿革,不难看出,儒勒·凡尔纳在这一领域所达到的高度,像一座丰碑屹立在文学史上,他从三流剧作家一跃而上科学幻想这一新体裁文学的巅峰,不觉得头晕目眩么?
随着儒勒·凡尔纳的成功,他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与埃歇尔签订合同,使他的收入有了保障。在1863年9月,凡尔纳一家迁入巴黎郊外的奥特区拉封丹街39号。这个不大的独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