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广州、长沙等地的国民党右派纷纷响应。
一时间,血雨腥风,白色恐怖向全国蔓延。
反革命的冷风,很快吹到了南昌。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和江西省政府主席的朱培德见风使舵,在5月15日,公然以避免武装人员磨擦为由,突然遣散了在他部队里工作的140多名政工人员。
因为他们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
一夜之间,南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贴满了署名为“机关枪连”、“迫击炮连”的反动标语:“欢送共先生出境!”
“制止过火的工农运动!”
……转眼之间,谣言四起,风传“共产党员如果不离开南昌,就对他们不客气了!”
6月5日,朱培德调兵遣将,派出部队,实行全城戒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断绝交通。
接着就封锁了省工会、农协会、省市学联、南昌市党部等革命机关和团体,关闭了共产党人所办的报纸。
然后,他亲自出台演了一出“礼送”共产党人出南昌的丑剧。
朱培德这只狡猾的狐狸看出了武汉的国共合作,还未最后公开分裂,在江西还蕴藏着强大的革命力量。
如果用武力解决共产党,不仅没有足够的把握,弄不好还会引火烧身。
所以,他就没有敢公开亮出屠刀。
他经过一番周密策划,玩弄了一个圈套,以开会为名,用武装把省、市机关里的共产党员都“请”了去,假惺惺地说:“南昌地处宁汉对立之前哨,情况复杂,为了避免流血事件和影响社会治安,你们要闹革命就去武汉闹吧,我这里以礼相送!”
他又是设宴饯行,又是赠送旅费,在军乐队的吹打声中,将共产党人押上火车。
他就是用这种软硬兼施的欺骗手法,将20多个共产党员和国民党的左派分子“礼送”出境了。
朱德得知这一事件后,极为气愤,立即赶到高升巷的原“张勋公馆”,上门质问朱培德。
当年云南讲武学堂的“模范二朱”,滇军中的“四大名将”,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加入了不同阵营,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但是,他们个人之间,总还是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友谊。
朱培德一见朱德到来,看他神色不对,就猜到了七八分,知道是上门问罪来了。
他陪着一副笑脸,装出抱歉的样子,摊开双手,解释自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希望朱德能谅解,劝他还是暂时回避一下为好。
朱德没有开口,想让他一直讲下去,看看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朱培德接着对朱德说:“叫我看,玉阶兄最好是在三日之内离开南昌。
不然,你的安全,我就难以保证了!”
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嘛。
朱德怒目相对,义正词严地说:“凡是反共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也是违背孙中山先生遗愿的,望你三思而行。
至于我个人的安危,早已置之度外。
这一点,我想你也是清楚了。
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时就是这样。
今天,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为无产阶级解放而斗争,更谈不上个人的生死安危了。
但是,可以相告,我朱德在南昌的安全,相信还不会成为什么问题,请放心好了!”朱培德假惺惺地连连点头称是。
两人的谈话不欢而散。
(2)
朱德出门前甩下了一句话:“后会有期!保重了!”
朱培德就为这句话琢磨了半夜,弄不清是好心还是歹意,还是一语双关。
为了尽快把这里发生的一切报告中央,朱德决定立即离开南昌去汉口。
7日上午,朱德乘坐拉煤的火车去九江。
那时,赣江上还没有桥,火车还没有通到南昌市区,往返南昌市区与牛行车站,都得坐船摆渡,才能过江。
警卫员刘刚冒雨过江,到牛行车站一问,售票的说去九江的客车没有了。
今天,只有一趟拉煤的列军去九江。
他急忙赶回花园角2号,向朱德作了汇报。
朱德在家里来回踱着步子,盘算了一阵,当机立断决定马上赶煤车去九江。
这时,朱德身边的几个随员也弄不清发生了什么事情,总觉得情况紧急,就赶忙收拾行装,冒雨过江,直奔牛行车站。
上煤车时,又出现了麻烦,费了许多口舌也无用。
好在,那是个“钱能通神”的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嘛!何况人呢!朱德给随行人员递了个眼色,作了一个递钱的手势,当几块白花花的大洋拍在对方手上时,他们立即被请进了列车后部的一间公务车厢。
火车在大雨中开往九江。
第二天早晨到达九江。
朱德和几个随行人员在车站旁边的小饭铺里吃罢早饭,就去拜会金汉鼎。
自上海一别,两人天各一方。
金汉鼎辗转两广回到滇军。
这时的金汉鼎已是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又兼着赣北的警备司令。
他手下没有多少兵,人们叫他“光杆司令”,但府弟还是门禁森严。
朱德的警卫员刘刚向门卫递上一张朱德的名片,卫兵一看眼前这位长官威武庄重,又有这么多的随从,不敢怠慢,很快把名片递了进去。
不一会,门里面一阵骚动,金汉鼎亲自出来迎接朱德。
两人握手寒暄之后,一同步入客厅。
朱德同金汉鼎也是老相识了,在讲武堂里是同学,还是结拜兄弟,后来一起加入同盟会。
他们在滇军中并肩战斗,生死与共,都曾立下过赫赫战功,让敌人闻风丧胆。
“金、朱惹不得”的民谣,说的就是他俩率滇军大战北洋军,威震川南的事。
1922年,唐继尧杀回昆明,他俩结伴出逃,历经艰险才到了上海。
后来,朱德出洋去寻求救国的真理;金汉鼎奉中山先生之命南下广东,去参与重振滇军。
虽天各一方,但他们之间的情谊还是很深的。
所以,金汉鼎待朱德非常热情。
第二天,天气晴朗,蓝天如洗。
金汉鼎派人护送朱德上庐山,住进牯岭仙岩公寓对面的一幢西式洋房休养。
庐山,这是让多少人向往的避暑胜地啊!然而,朱德无心久留,急于下山。
他一直惦记着把南昌发生的一切,尽快报告给中央。
他和随行人员悄悄换了便装,秘密地下了山。
到九江后,他未再去找金汉鼎,派人买了几张去武汉的外轮船票。
上船前,朱德非常机警地嘱咐随行人员,说:“现在到处都是军警,对去武汉的人员盘查的都很紧。
你们把各自携带的武器都集中起来交给刘刚,让他设法先带上船去。
我们看看动静,随后上船。”
九江码头上,军警荷枪实弹,堵在码头的入口处。
不分男女老少,个个都得盘问检查,吵吵嚷嚷,乱作一团。
箱笼、包袱摊开一地,吃的穿的用的、花花绿绿,什么都有,像是南方“晒霉雨”亮家当一样。
外国船员站在甲板上看热闹。
突然间,一位乘客的瓷花瓶被打破了,立即引起一阵争吵,就在混乱中,刘刚机敏地躲过盘查,提着那只竹篮子上了船。
他靠在船舷边上向朱德招手,示意让他们上船。
(3)
朱德像下令一样,大手一挥,随行人员跟着他走向码头。
轮船朔江而上。
朱德一到武汉,就向中央军委汇报了南昌发生的反共事件。
7月15日,汪精卫彻底撕下了伪装,举起屠刀,杀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7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会议,作出在南昌举行暴动的初步决定。
由于朱德在南昌有便利的工作条件,对各方面的情况也比较熟悉,就派他先返回南昌做准备。
朱德遵照周恩来的指示,乘船秘密离开武汉抵达九江。
在九江警备司令部的大门口,他碰巧遇到了正准备上庐山的金汉鼎。
金汉鼎急如星火地说:“玉阶兄,我奉令上山,有话咱们在船上说吧!”
上船后,金汉鼎告诉朱德,刚刚接到益之(朱培德的字)从庐山上打来的电话,汪精卫、张发奎都到了牯岭,要他立即上山,有要事相商。
“有啥子要事?”“我也猜不透,只是近来风声很紧,流言蜚语不断,像是要发生什么事变。”
“益之近来的态度如何?”朱德作进一步地试探。”
“在目前的形势下,他当然仍倾向于汪精卫。”
“铸九(金汉鼎的字),在这多事之秋,你有何打算?”“我能有什么打算,还不是跟着益之一起干!”
“铸九,江西这帮子人马都是灰色的,不愿革命了。
我们一同到广东去,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重振北伐大业!”
“你刚到江西,对近来这里发生的一切不甚了解,凡事还是谨慎为好!”
显然,金汉鼎是拒绝了朱德的相邀。
船到莲花洞,去南昌的火车已没有了。
金汉鼎约朱德上庐山歇宿,待第二天再去南昌。
朱德谢绝了金汉鼎的邀请,留在莲花洞,等待第二天的班车。
朱德一回到南昌,就先秘密地去拜访他的好友李团长。
朱德的突然出现,使李团长非常惊奇,他带着十分疑惑的神色,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等待着朱德的回答,朱德不动声色。
“老兄,一定和总指挥(朱培德)在山上幸会了?”李团长仍在试探着朱德真实行踪。
他一听朱德说离开南昌后,一直住在金汉鼎那里,在庐山上又见到了朱培德。
这来来去去,肯定都是朱培德特地安排的,足见朱德和朱培德、金汉鼎之间的关系不一般。
他心里的疑团一下解开了。
所以,不断地为朱培德的“礼送出境”之举打圆场,说好话。
“总指挥的用心,人所共知。
我当然是理解的,他还算够朋友。
不过,也有那么一些人,真不够朋友。
他们见势而趋,失势而远,更有甚者是诬陷邀功,卖友求荣。
古人云:‘广交天下士,知心能己人’,真是千真万确呀!”
朱德在这里感慨了一番,有意试探一下他的态度。
李团长惟恐朱德怀疑他会干出卖朋友的事,连忙再三表白自己。
他听说朱德去留问题还未决定,便请朱德在行踪未定之前,就住在他这里,并担保不会有任何风险。
朱德以“不便打搅”为由,麻烦李团长替他另外找一个安静的住处。
第二天,在李团长的安排下,朱德又回到了原来居住的花园角2号。
也就在这一天,中共江西省委在南昌市松柏巷召开了中共江西全省代表大会,推选罗亦农为书记,陈潭秋负责组织工作。
大会分析了全省的革命形势,听取了代表们对各地工农运动情况的汇报。
朱德住下之后,就立即同江西省委取得联系,向省委的主要负责人罗亦农、陈潭秋等通报了中共中央关于南昌起义的决定,并同他们一起发动各界人民团体,成立“南昌市民欢迎铁军大会筹备处”,积极筹设接待站、运输队等,并为即将进入南昌参加起义的部队,预先找好适宜的驻地。
(4)
他受党的重托,回南昌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考察敌情。
所以,他不停地“拜访”各方人士,特别是驻南昌的高级军官,弄清了南昌及其附近驻军的部署、人员、武器、装备以及设防与火力配备情况。
回到住处,朱德又将侦察到的情况仔细地标示在地图上。
7月26日,周恩来按照中央的决定,化装后秘密赴南昌领导武装起义。
27日一到南昌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