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罪恶的黑洞-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就是把案件的关键地方给忘记了。小武带李四亮坐上车,根据李的记忆在居民楼里转了几圈,就是没有找到那幢年青人住的房子。主要的赃物已找到,还不能以此就断定盗案是李四亮所为。小武在搜查工棚和李的住地时,都没有发现首饰等物。此案确实费推断。第一种推断是此案系李四亮所为。在案发当晚,李四亮承认自己在街上瞎逛,很晚才回家。具体回工地的时间,谁也无法证实。李四亮说赃物是从一年青人手中购买,可又说不认识这位年青人,只是在街上闲逛时被年青人扯到家中的。这一点李很难自圆其说。第二种推断是行窃者另有其人,李四亮只是贪图便宜,收购了窃贼的赃物。假如是李和他人合伙行窃,谅也不敢把赃物带回人多嘴杂的工棚里存放并使用。小武和小吴审问了李四亮一个通宵,李四亮的口供仍跟刚进来时一样,案子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早晨七点钟时,小武和小吴来到街边的一家小吃店吃早点。小武办案可以几天几宿连轴转,但决不能亏待肚子。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窃案没有拿下来,小武感觉吃饭也不会太香。囫囵吞下4根油条和一碗稀饭,小武又想返回分局去继续审问嫌疑人李四亮。这时,腰间的BP机急促地响了起来。 
  小武找到街边的一家电话亭。 
  “喂,谁在呼6678。” 
  “是我,阿四。” 
  “有什么急事?” 
  “来了一桩大买卖。” 
  “你现在哪里?” 
  “我在街边的电话亭。” 
  “好,你现在去回春楼等我。我一会儿就到。” 
  小武给小吴交代了几句,自己跨上摩托车直奔回春楼去了。 
  回春楼离分局不远,在一片居民楼中间,比较僻静。当小武赶到时,阿四也赶到了。 
  两个人在大厅的一个角落里坐下来。回春楼经营早点,因此,早晨七八点时食客特别多。 
  “什么大买卖?大清早的就呼我?”小武冲着阿四问道。 
  “嗯,嗯……”阿四故作神秘地看了看四周,见没有人盯着他们,便凑近小武,小声地说:“从福建来了一个老板,身上带了二十万假钞.正急着要脱手。” 
  “你怎么知道的这个情报。” 
  “我刚才在西园饭店,遇见到一个福建来的打工仔听他说。他们可能是一伙的。” 
  “知道他们住在哪里吗?” 
  “不清楚。” 
  “你还能见到那个福建的打工仔吗?” 
  “我们已约好下午一点在西园饭店见面。” 
  “那好,十二点半。你在西园饭店总服务台等候我的电话。” 
  小武对阿四交代了几句,起身先走了。 
  阿四坐在原来的座位上没有挪动一下找服务员点了一份早点:火腿三明治和一杯热牛奶。阿四狼吞虎咽扫完面前盘子里的食物,也离开了回春楼。阿四约请小武通报情报的事情也不是第一遭了,对此也习以为常。 
  阿四已有23岁。没有固定的职业。在他上初中时,父母离异,后来又都另组了新的家庭,而他却成了谁也不要的包袱。法院将他判给母亲。母亲再嫁后,继父不容他,常对他拳打脚踢。阿四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摧残。在一些“烂仔”的引诱下,阿四离开了家庭。这群患难的伙伴里,他排座次是第四位,于是外号叫阿四。15岁那年,阿四就学会了扒窃,16岁被公安局送进了少管所。两年后,阿四走出少管所。这时,社会也没了他的安身之所,他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一头四处游荡的野牛。阿四再次投靠到昔日那群共患难的“烂仔”。 
  两年前,阿四团伙同他人盗窃某公司的财物,落在分局刑警小武的手里。那次犯事,阿四只是负责望风放哨,分局没有把他送去进大牢,只治安拘留了15天。小武在办案中了解到阿四的身世,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他主动向分局领导请求要把阿四列为自己帮教的对象。分局领导立刻批准了这一要求。小武亲自到拘留所接出阿四,并帮助阿四办了一个个体烟摊的营业执照。阿四摆上烟推后,也多少赚了一些钱,足可以养活自己的。小武每周要求他去分局当面汇报一次自己的活动情况,手上有了紧箍咒,阿四也变得规矩了。街头的“烂仔”多次邀他去干坏事,都被他拒绝了,不久,阿四都将这些情况报告给小武。久而久之,阿四不仅成了小武的帮教对象,还成了小武的情报员,即香港人常称作的“线人”。阿四曾经也为自己的告“密”行为感到后怕,但他觉得有了小武这样的警察撑腰也没有什么可伯。 
  阿四在外流浪,很看重义气二字。他曾替朋友打架,也为朋友负过伤。当然,这些朋友只是一些酒肉朋友。在他关进少管所渴望朋友来看他时,却谁也没有来。阿四一直认为那次偷盗,别人都进了大牢,唯有他没有进去,是小武帮了他一回。他出来后,小武又帮他办了份营仆执照.更是感激不尽,发誓要报答小武的恩情。因此,阿四常常给小武传递一些情报。有几次,阿四探听到的情报帮助公安机关侦破了重特大案件。分局表彰阿四的贡献,也不时地通过小武给阿四奖励一些现金,以示鼓励。 
  小武回到分局,连忙将阿四反映的线索向刑侦大队的队长作了口头汇报。 
  刑侦大队长也是一位老刑警,自然对阿四提供的情报特别的重视,立即用加密的对讲机向正在现场工作的宋副局长作了汇报。 
  “这条线索非常重要,决不能放过。小武马上带小杨去一趟,尽快摸清底细。我马上就回分局。”宋副局长听完大队长的汇报后,果断地下达了指示。 
  ●侦破圣手谁警界苦叹多 
  时下,有人把公安工作比喻成“破不完的案,打不完的仗。”自1983年以来,每年出版的司法年鉴上,有两条统计数据的粗线格外地醒目:一条表明了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的破案数在逐年增多,另一条却显示出了全国的刑事案件数量在逐年递增。另据一些部门的民意测验,结果表明,我国的治安状况依然恶化,百姓的安全感每况愈下。 
  这几年,各地公安机关为了改变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竭尽全力。“严打”整治的战役一年接一个,专项斗争一场接一场,可仍然是按下胡芦浮起瓢。犯罪案件就象山地里的野韭菜一样,刚刚割下一茬,没几天,春风吹又生。重特大案件、恶性案件继二连三地发生,触目惊心,公安机关有限的警力每天只得象消防队员一样四处出动,应付各种案件。每年全国公安系统都会有二、三百干警以身殉职,将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的安宁。处于治安第一线的刑事警察更是罪犯的天敌。他们的工作最辛苦,最危险,最富有传奇色彩。 
  宋副局长已干了半辈子刑警,在他的工作日志中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破案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光眼下,暂且不说那笔多年留下来的十几起积案不说(这笔帐一直压得分局的刑警昂不起头来),内部单位被盗的数万元物品案还没有水落石出,在江南矾石场发现的一具无头男尸案须快侦快破,“线人”报告的二十万元假币线索应该立即调查。单这几起案件就需大量的刑侦力量。分局刑侦大队能够办案的民警只有十来人。棘手的案子却一起接着一起,宋副局长感到应接不暇。 
  在现有的条件下,宋副局K对刑侦工作提出了“短、少、快”的策略思想。他要求刑侦大队对发生的每一起刑案都要快速出击,火速派人赶赴现场勘查,寻找对破案有用的物证,提出破案思路,尽可能以最少的警力和财力破案。在分局警力紧张和办案经费不足的情况,一些久拖难决的案件极有可能成为积案。 
  分(县)局是我国公安机关的基层作战实体,也是公安机关对付犯罪的前沿阵地,而刑警就是这个阵地上的一把尖刀。限于警力和财力的困难,对分(县)局的破案能力,我们应尽可能地给予理解,以往要求的1OO%的破案率是非常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达到的。警察毕竟是人,不是神。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警界匕不会有无案不破的“圣手”。积案常会令刑警感到沮丧,但决不能因此而退怯。破案就如战斗,有胜利,也会有失败。宋副局长提出的“短、少、快”的策略符合基层公安工作的实际,给分局的刑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 
  ●以近待远趋其不意 
  中午十二点三十分,阿四按时来到了西园饭店的总服务台旁。 
  电话铃刚响,阿四伸手就把电话筒抢在自己的手中。电话是小武从分局办公室打来的。 
  “是阿四吗?” 
  “是我。” 
  “生意联系的怎么样?” 
  “搞定了,中午一点钟,你来西园饭店等着。我已经跟他们说定了,说是有个湖南来的老板想要这批货,约定在西园饭店见面。” 
  “知道了。你在那儿等着。少说废话。不要走开,我们马上就到。” 
  阿四已是多次与小武合作,而且每次的合作都很成功。但是每次合作前小武都要提醒阿四一些注意事项,都要仔细设计好每一步行动方案,不单是自己的,还有搭档和阿四的。特别是对阿四,他毕竟是一个有前科的人,利用这种人破案,很难完完全全地放心。对于阿四提供的情报不能不信,也不可全信。有时阿四为表现积极也会报来一些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结果让小武和搭档们白忙活一阵。现在,公安机关对付的罪犯大都是一些亡命之徒,心狠手辣,身上大都暗藏有武器和凶器。小武心里也明白通过阿四等人与犯罪分子打交道,必须处处小心在意,稍不在意,就有可能惨遭不测。干刑警工作需要的是胆大心细,智勇双全。 
  中午十二点五十五分,身穿全毛西服的小武和一身牛仔装的小杨走进了西园饭店的大门。小武用眼光示意站在大厅里的阿四一下,就径直走进了酒吧间,选择一张较大的吧桌坐下来。小杨从兜里掏出一包三五牌香烟放在桌面上。小武给自己点着一根香烟,嘴里慢条斯里地吐着烟圈,两眼却紧紧盯着十米开外的阿四。 
  阿四也是穿着一套西服。他在饭店大厅的门柱子旁,对着柱子上的装饰镜仔细地梳理着头发,眼睛不时地瞟着大门外。阿四看了看手表,已是一点钟,还没有见到那位福建打工仔的影子。阿四不知道打工仔的名字,听有人叫打工仔“阿虾”。他也就跟着这样叫。他们是在街边打台球时认识的,也是在打台球时,阿虾告诉了阿四买假币的事情。 
  阿四走到大厅的长条沙发前坐下来,把人造革的手提包放在身旁,双手合抱胸前,双脚翘着二郎腿不停地摇晃,俨然一个进城寻求产品销路的乡镇企业的推销员。 
  下午一点二十分,一个头戴鸭舌帽的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匆匆走进了大厅。那男子立定门柱旁,两眼向四周扫视,象是寻找人的样子。 
  阿四已看见这个头戴鸭舌帽的男子,就是阿虾。他举起右手示意阿虾。阿虾走过来挨着阿四坐下。 
  两个人低头小声嘀咕了几句后,同时站了起来。 
  阿四引着阿虾走到小武的桌前。阿四指着阿虾介绍说:“这是我的朋友,大家都叫他阿虾。”然后,阿四又指着小武的小杨介绍说:“这两位是从湖南来的武老板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