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徐向前传-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余人。

  6月26日,郭汝栋从广水派出1个团,进至杨平日以南的郑家店;从花园派出另一个团,进至小河溪,挟愤而来,声言要为被歼的两个连报仇。新来的敌人大都是吸鸦片烟的“双枪兵”,加上后援不继,是个好打的孤立之敌。徐向前决定采取诱敌、伏击的战术,在杨平口附近消灭来犯的敌人。

  29日拂晓,各部队按时到达指定位置。一支队在左翼山脚下埋伏,二、三支队集结在山上,都作好了战斗准备。等到中午,还没见敌人动静,有些人以为敌人不会来了。徐向前仍叫大家耐心等待。中午刚过,突然发现敌人尖兵,紧接着两路敌人经杨平口向东走来。中午的骄阳,热气阵阵袭人。这两路敌人不象行军打仗的样子,有的解开衣服,有的倒背枪支,拖着疲惫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进入红一师伏击地区。徐向前看到敌已进入伏击圈内,一声令下,一支队的指战员一跃而起,迅猛地冲击,二、三支队也从山岭上压下去。顿时枪声四起,杀声震天,打得川军郭汝栋这支“双枪兵”四下乱窜,有的丢掉背包、烟枪纷纷向后跑,跑不动的跪在那里缴枪求饶。红一师战士如虎入羊群,横冲直撞;一面冲杀,一面展开火线喊话:“穷人不打穷人”,“缴枪不杀,发路费回家”。仅用两个小时,敌人一个正规团1000余人全部被歼。

  杨平口伏击,是徐向前任红一军副军长兼一师师长后,指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战后,红一师重返黄柴畈休整,进行第二次扩编。全师三个支队扩编为3个团,每团两个营,每营3个连,共1500余人。

  7月下旬,徐向前率红一师一、三两团及师直特务大队,再次出击平汉路。攻克郝家湾车站后,转至青山口,得悉距该地40里的花园镇为新从武汉开来的敌钱大钧部教导三师第五团驻守。该敌惧怕红军袭击,白天挖壕,夜晚坐更,赶修工事。徐向前和党代表戴克敏交换意见,认为花园的敌人虽然装备较好,但属于训练部队,战斗力较弱,红军经过杨平口、郑家店战斗,士气正旺,决定出敌不意,夜袭花园。

  28日晚,部队从青山口出发了。两个月前,这支部队只有几百人,短小精干,那时说走就走,行动非常迅速、灵活。可现在,1000多人,人多枪多,装备多,机关也大了。全师集合起来,用了近两个小时。各级干部又缺乏组织大部队行军的经验,出发后走了10几公里,后卫就掉队了。走在前的部队只好等待。及至进到花园车站东南15里地区时,天已破晓。徐向前心中十分焦急。失去了夜袭时机,还打不打呢?打吧,怕这支新部队白天作战受损失;不打吧,又觉得失去了一次大好的歼敌机会。他当即召集紧急会议进行磋商。决心正不好下,这时地方党来人说,昨夜镇内敌仓库着火,敌人为灭火折腾了大半夜,驻南街的敌八十三师留守连已撤走,敌人没有特别的戒备。得知这个情况,徐向前和政委当机立断:按原定部署——打!

  天已黎明。部队轻装后,由师特务队化装成赶集的群众,首先清除了敌人外围的岗哨,随后,部队主力分路跟进。早上5时,太阳刚刚露头,红军主力突然从四面八方冲进花园街里。这时敌人正在洗漱,当发现红军时,有的丢下脸盆去拿枪已经晚了。顿时敌人大乱,8挺重机枪一枪未打,就当了“俘虏”。战斗不到3小时,大部分敌人被歼灭。只剩下敌迫击炮营在副团长的指挥下,依托李家祠堂的坚固建筑物顽抗。徐向前命令在祠堂周围堆积棉花、柴草,实行火攻。同时组织力量,展开政治攻势。在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敌军士兵纷纷哗动,最后打死了敌副团长,缴械投降。

  战斗结束后,战士们扛着缴获的武器弹药物资,高兴地走来。徐向前仔细地查看,忽然对走过来的战士问道:“敌人的迫击炮呢?”

  “什么迫击炮?”

  “就是刚才敌人用来打我们的炮,你们不知道哇?”他用手比划着。

  “那玩艺太重,我们没有要。”一个战士说。

  徐向前忙说:“赶快去找回来!那炮找都找不到,你们还不要!”于是,战士们赶忙跑回去,把5门迫击炮扛了回来。

  袭击花园,又是一次出色的漂亮仗。这一仗全歼敌1个团1400余人,缴获重机枪8挺、迫击炮5门、枪800余支和大量物资、弹药。战后,徐向前率领红一师转移到小河溪地区,进行了第三次扩编。将原两个团各由两个营补充为3个营,还组建了一个机炮混成团。全师已达3000人。从此,鄂豫皖红军开始有了自己的炮兵。徐向前的威名,在红军内部,在敌人当中,广泛传开来。他指挥红一师,在一个多月内,三战三捷三扩编,打击了敌人,壮大了自己,鼓舞了群众。当地群众曾编了歌谣,庆贺这些胜利:

  平汉游击五十天,

  三战三捷三扩编,

  红军声势震武汉,

  革命烽火遍地燃。

  8月22日,徐向前率红一师在四姑墩与红二师、红三师会合。在此期间,许继慎率领红二、三师在皖西北一带活动,曾连克英山、霍山、罗田等县,取得了歼敌近3000人的重大胜利,打开了皖西北的局面,红二师发展到1200多人,红三师发展到400多人。从6月到8月,红一军的3个师分东西两线出击,连战皆捷,先后共歼敌7000余人,自身兵力扩展到5000余人,增加了一倍以上,红军的装备得到改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战术有了新发展,可以说,开始了从小规模的游击战向较大规模运动战的过渡。

  9月,鄂豫皖特委在周家楼召开会议,传达中央“关于争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中旬,红一军根据特委的指示从四姑墩出发,第三次西出平汉路,攻广水、信阳未克。遂放弃在铁路沿线活动的计划,移师豫南的陡河镇,将该地数百民团消灭后,就地休整。

  9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六届三中全会。会议在霍秋白、周恩来主持下,指出李立三的错误,决定停止组织全国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行动,恢复党、团、工会的组织和经常工作,在中央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但是,会议的精神传达到鄂豫皖根据地时又过了一段时间。

  10月上旬,根据前委的决定,许继慎、徐向前率红一军克息县,渡淮河,攻克光山、罗山县城,重新向鄂豫边区靠拢。

  这一时期,红军三次出击平汉路,积极向外发展,取得了不少胜利,但也受到立三路线的影响。徐向前回顾这段经历时说:“从这个时期军队的行动路线上不难看出,我们是跳跃式地行动。这跳那跳,不是有阵地、有计划、波浪式地向外发展。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江西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时说,根据地的发展,要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很有道理。跳跃式的推进,不利于根据地的真正巩固和扩大。我们打了那么多胜仗,打开那么多地方,因为不是波浪式地推进,地方工作、政权工作一下子跟不上去,部队一走,一切都塌台,地盘又落到敌人手里……这些,都是受立三路线影响的结果。”(徐向前:《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第112-113页。)

  红一军攻克光山后,召开了全军的党代表大会。会议检查了前委的领导工作,并进行了改选。会议是在贯彻立三路线的“左”的错误思想下进行的。徐向前率部出击平汉路被批评为“作战不力”,是“等待革命高潮到来”的“机会主义路线”。大会通过的政治任务、组织问题、宣传问题等决议案,都是要求进一步贯彻立三路线。会议还作出决定,将3个师混编。关于部队实行混编,在成立一军时中央就指示了,只是因为当时条件还不成熟而没有实行。许继慎、徐向前一直主张部队早日混编,认为这对于打破地方观念,使部队相互学习,战斗力相对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为此做过很多工作。

  光山会议后,部队进行整编,各师都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传达党代表大会的决议。红一师由三个团合编为一、三两个团,师长刘英,政治委员李荣桂;原红二、三师合编为第二师,辖四、六两团,师长孙永康,政治委员王培吾。除干部交流外,一、二两师各抽五个连对调。不久,又将军属独立旅、黄麻补充营与皖西中央独立一、二师合编为第一军第三师,师长肖方。各级党组织也健全起来。全军共6000余人。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曹大骏,参谋长李昂茨。徐向前任副军长,免兼一师师长职务。

  11月上旬,夏斗寅部向南部进犯,黄麻地区吃紧。经前委讨论,决定放弃光山、罗山,南下击敌,并准备伺机向长江沿岸发展,打通与红十五军的联系。红十五军活动于鄂东地区的蕲春、黄梅、广济一带,原系红八军的四、五两个纵队。根据中央命令,10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蔡申熙任军长,陈奇任政治委员。

  30日,红一军南下,一战于黄陂的姚家集,二战于黄安,因敌固守,两个攻坚战都没有奏效。转而以急行军,突袭刚刚进驻谢店的夏斗寅补充团的1个营,一举全歼该敌,稳定了麻城的局势。月底奔袭新洲,全歼郭汝栋的第二混成旅,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战后,主动撤离新洲。12月1日,红一军进驻但店,由中央派到鄂豫皖根据地任特委书记的曾中生派人向前委传达了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徐向前和前委领导人对三中全会纠正立三路线的决定完全拥护,决定放弃向长江沿岸和蕲、黄、广发展的计划,挺进皖西。

  活捉岳维峻

  1930年10月,蒋冯阎军阀混战刚刚结束,蒋介石便调兵遣将,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这次“围剿”,以江西中央根据地为重点,调集了11个师又两个旅,共10万兵力,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兵分8路,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对鄂豫皖根据地,则由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负责,并专设“鄂豫皖三省边区绥靖督办公署”,李鸣钟为督办,以便指挥收编的冯玉祥部队,充当“围剿”主力。敌人“围剿”鄂豫皖根据地的计划是:第一步先造成“圆箍式”的包围;第二步,主力突入根据地,占领集镇,控制要道,寻找红军主力作战;第三步,分区“清剿”。共投入7个师,4个旅,不下10万人。

  红一军11月间奔袭新洲,歼敌向前推进的一个旅,实际是揭开了反“围剿”的序幕。接着奉命挺进商南、皖西击敌。12月6日,红一军主力在商(城)南同第三师会合。12月14日,攻克金家寨,打了反“围剿”的第二仗,歼敌四十六师1个团和民团共千余人,缴长短枪1000多支。16日,又连克麻埠、独山等地。18日,经两河口渡淠河,克青山店、苏家埠、韩摆渡,歼敌两个营。继而分兵两路,进逼六安县城。皖西革命根据地大部分恢复。红一军由于攻六安城作战不利,撤围南下后,徐向前率部在东西香火岭地区与敌四十六师激战竟日,歼敌3个团,缴枪1700余支、迫击炮数门、电台一部,打破了敌人对皖西的“围剿”。六安独立营扩编为独立师。

  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