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什么特长,填在这儿!”于家驹问那女孩子。对方更窘了,怯怯地说自己还真的没什么特长。于家驹不相信,提醒她说,比如唱歌、跳舞什么的。还有,比如喝酒。女孩子露出惊讶的神情,说怎么可能呢?那是男生的特长。
于家驹不免有些失望。这可是他招聘助手的条件之一啊。
赵灵被冷落在一旁,看他们说得那么热闹,心里酸酸的,只好一边填自己的表格,一边竖起耳朵听他们说什么。当她听到他们在谈喝酒的问题,忍不住恶作剧似的在“特长”一栏重重地写上:酒量〉05公斤。
过了一会儿,那女孩子也填完表交了上去。于家驹接过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啊?你也叫杨阳?”
女孩子茫然地点点头:“是啊。难道还有一个杨阳?”
于家驹指指赵灵:“巧了,你们俩同名同姓……”
女孩子疑惑地看看赵灵,自言自语:“真的太巧了。”
于家驹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耽误时间,便直入主题:“杨阳同学,你的户口是北京的吗?”
那北方大学的杨阳说是,不过,目前还在学校的集体户口上,正式毕业后才能取出来。于家驹说那不是大问题,关键是有北京户口,问题就简单多了。他又问了她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两个人渐渐熟了,聊得热火朝天。
赵灵突然把只填了一半的表递给于家驹,说:“我不填了,没戏!”转身就要走。
于家驹伸手将她拉住,问:“为什么?”
赵灵忍不住把一肚子委屈发泄了出来:“你们不是只招一个人吗?她是本科生,又有北京户口,我有什么?”
于家驹恍然大悟。他左右看看两个杨阳,最终把目光落在赵灵身上,故意用讽刺的口吻刺激她:“原来你竟然这么没有骨气啊!我还以为你们俩有一拼呢,想不到,还没有开始竞争就有一个缴械投降了,可悲啊!”
《别问我是谁》第十章(5)
那个杨阳也在一旁惋惜地说:“早知道你会因为我放弃应聘,我也不应该来这里。”
赵灵心里本来就不服,哪里能经得住他们这样刺激?要强劲儿立刻使她热血沸腾,再没有多说一句话,很快就填完了应聘表。
于家驹觉得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怕她们反悔,迅速将两张表收起,说:“好,两个杨阳都是有竞争力的。这样吧,52号杨阳比51号杨阳大两个月,为了称呼方便,就叫你大杨阳。”
赵灵说:“行,那你们就叫我小杨阳吧!”
三人都笑起来,心情却不一样。当然,于家驹和赵灵并不知道,这位来自北方大学的大杨阳就是李楠,而李楠呢?自然更不清楚赵灵的真实身份了。
回到办公室,于家驹心情十分好。他觉得自己是这次招聘的大赢家,一箭双雕,把两个优秀的女孩子都网罗到面试的圈子里了。他正要去肖主编那里汇报,桌上的电话响起来。小高抢先拿起电话,听了听,问:“你再说一遍,你找谁啊?什么?马儿哥?我们这儿没有姓马的……”
于家驹不由一怔,返回来:“是找我的吧?”
小高问:“你什么时候又姓马了?”
于家驹来不及向他解释,接过电话“喂喂”了两声,问:“你……你是羊儿吧?哎呀,我也想你们啊……什么时候来的?”
电话正是顾羊羊打来的,她兴奋得声音直打颤:“马儿哥,总算找到你了!”
于家驹得知他们夫妇二人还没有找到打工的地方,暂时在老乡姜大元那里住着,很是担心,恨不得马上见到他们。可顾羊羊却半天也说不清自己住的是什么地方,他只好说:“那你们来我这里吧。就照报纸上的地址,到离文化广场不远的东北角转盘,问人家《生活参考报》社大楼在哪儿就行。羊儿,你要记不住,就让牛牛找,他肯定能。”
电话里传出顾羊羊感动的抽泣声,那声音真有穿透力,连小高都听见了,心想,于大记者哪里来的这么多女朋友?简直成“万人迷”了。
面试如期在报社的小会议室里举行,经过报名时的筛选,这次一共来了五六个人,而且是清一色的年轻人,赵灵和李楠也在其中。李楠是瞒着母亲悄悄来的,张慧英嫌当记者没出息,还得罪人,非要让她留在家里等一个叫刘玉强的大酒店老总,说这位总经理是李楠的中学同学,已经好几次打电话要来拜访。李楠想了半天也没有想起他什么样子,就根本没把这事往心里去。
会场布置得很严肃,墙上挂着横幅,一张椭圆形的大桌子摆在中间,十几个人围坐着。一面是包括社长、于家驹和肖主编在内的五个年龄不同的考官,另一面则是参加面试的四男二女。天气本来就热,再加上紧张的气氛,考官们不时地擦着汗。
坐在中央的社长示意秘书拿六个纸杯倒上纯净水,挨个儿递到面试者面前。李楠觉得嗓子都干得发疼了,连忙接过来,说了声“谢谢”,端起来一饮而尽。
赵灵也渴得厉害,她把杯子端在手中,正要喝,抬头发现那几个考官的面前居然都没有杯子,于是改了主意,把杯子递给离自己最近的一个考官,礼貌地说:“老师,您先喝!”
那考官微笑着点点头,又和一旁的主编交换了一下眼神,小声说:“这个姑娘挺懂事的啊!”
这声音虽然小,但还是被正准备喝水的考生们听到了,大家纷纷效仿,把自己手中的水杯递到各位考官面前,唯独李楠已经喝完了水,在众目睽睽之下,拿着空杯子十分尴尬。
于家驹连忙给她打圆场,宣布面试开始。一场马拉松式的竞争拉开了序幕,考生们轮流回答考官们不断提出的问题。那些问题涉猎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活常识、中外地理、历史典故、计算机知识,等等,五花八门,无所不有。
大约两小时后,面试暂告一段落,主考官让考生们出去休息休息,他们几个留在里面研究取舍。其实,经过现场的问答,考官们的意见已经基本统一了,这只不过是走走形式。
《别问我是谁》第十章(6)
最后的聘用人选就集中在大、小杨阳两个人身上。有人赞成留用小杨阳,说她文章写得漂亮,而且性格直爽大方,跟她写的文章一样,很有潜质;有的人则偏爱大杨阳,认为她硬件好,名牌大学毕业,固然文章和行为都稍微稚嫩一些,但很单纯,很是可爱。
两种意见争论来争论去,谁也难以说服对方。肖主编看看天色已晚,做了个暂停的手势,提议说:“算了,咱们也别争了,让社长定夺吧。”
社长指了指于家驹:“用人部门的编辑也谈谈,这是你们的事情,现在你反倒不表态了!”
于家驹一直没有发言,是因为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他欣赏赵灵的才气,可不知为什么,自从见到李楠,又被这位校友的一种说不出来的特殊气质吸引了。他见所有考官的目光都盯着自己,便鼓了鼓勇气谈了想法。
“我看俩人各有千秋。淘汰到现在,不就剩她们两个了吗?不如都留下试用一个阶段!”
考官中立刻传出了“嗡嗡”的议论声,总编室的老何笑嘻嘻地指着他的鼻子说:“好你个于大记者,胃口越变越大了。不会是想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吧?”
于家驹明白这时候不能戗着茬硬反驳,就顺着他的话打哈哈:“那有啥?中间再来个胖娃娃不更好了吗?”
他的话逗得大家哄笑不止。等大家笑够了,于家驹严肃起来,诚恳地望着同事们说:“其实,我倒不是因为今年的这个指标给了我们编辑部才产生的这个想法。我只是希望咱们报社能进一步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人尽其才,别让肥水外流了。不然的话,到时候会后悔不及。我提议,咱们来个二选一,试用一个月,再决定取舍。怎么样?社长?”
社长征求了大家的意见,点头同意了。
由于事关重大,当天晚上肖主编亲自找赵灵和李楠谈话。在宣布了报社的决定后,肖主编特别强调:“试用一个月后,根据实际表现,你们之中将有一个人被留用。不过,不管最终去留,报社都会在试用期满的那一天发给你们每个人基本工资1000元。”
李楠和赵灵面面相觑。李楠觉得这样做未免太残酷,赵灵一副很开心的样子,说:“别那么紧张,权当我是你的陪练好了。”
一句话说得李楠直眨眼,半天回不过味来。
《别问我是谁》第十一章(1)
两个姑娘来了以后,《虹》编辑部里立刻增添了许多生气,办公室里常常散出淡淡的化妆品的气味。本着节约的原则,从长远考虑,编辑部只增加了一张办公桌和一台电脑,供两个姑娘合用。好在俩人不计较,天天乐呵呵地进进出出,干得很起劲。
这天于家驹用他那辆白色切诺基带着两个姑娘出去采访,车门一开,赵灵就跳上驾驶座,喜爱地摸这儿摸那儿。于家驹问:“你也喜欢车?”
赵灵头都不回,继续摸着车:“不但喜欢而且还会开,可惜没有驾照。”
于家驹不禁对她刮目相看。一个边远地区的女孩子,竟然连车都会开,真是不可思议。他发现李楠一直沉默着,没话找话地问:“大杨阳,你也表一表态啊。”
李楠连忙摇头:“我这人从小胆子就不大,开汽车?连想都不敢想,恐怕这辈子也学不会了。”
于家驹说:“那不一定。只要你一进驾校,一看到那么多车,兴奋点就来了。就像要从中挑一个恋人那么激动,那么……”
他看见两个姑娘不好意思地相对一笑,恍然发现自己说得有些多了,赶紧打住,抱歉地笑了笑。不料赵灵将了他一军:“有什么呀?说下去。我早就看见你车后面贴的那一行字了,‘我胆小,别吻我’,是不是?”
于家驹虽然爱开玩笑,还是被赵灵说了个大红脸。他慌乱地岔开话题:“看来你对车还观察得挺仔细,像个老司机,试一试?”
赵灵一点也不怯场,站起来就要往驾驶座上蹭,说:“那有什么?既然你敢让我试,我当然敢试!”
于家驹慌忙告饶:“得得,看来对你不能用激将法,我收回,收回!”
两个姑娘都拍着手笑起来。车出了报社大门,赵灵问:“于大记者,我们今天去哪儿采访啊?”
于家驹的脸色变得十分严肃,告诉她们今天采访的是一个病人。这个人是西北人,来北京后托一个朋友买了200平米的临街平房,开了个小饭馆。由于没有那么多现金,那个朋友劝他按揭买房,只要有北京户口,可以优惠,而且还能少交契税。这个西北人被说得动心了,就用这位朋友的户口在银行做了按揭。两年后,他的生意做得很火,不但把欠银行的买房钱很快还清了,并且还开始盈利。就在这时候,朋友的老婆突然跟丈夫提出离婚,要求分一半财产,其中就包括那个小饭馆。
赵灵越听越气愤:“这不是讹诈吗?岂有此理!”
李楠则显得很沉稳,问:“他借用朋友的户口办按揭时,有没有什么文字说明呀?”
于家驹告诉她不但没有,而且连人证也没有。
赵灵觉得这位老兄既可怜又可悲,整个儿一个法盲。于家驹说他为了这事请教过律师,律师说如果要是有人能证明买房的时候他的经济状况,与那个朋友当时的经济条件做一个比较,也能间接地证明他有可能就是这个小饭馆的投资人。
赵灵说:“那赶快找啊,还住什么医院!”
于家驹说:“房子是他的,他肯定比咱们急。可他动得了吗?昨天,那个狗屁朋友的老婆带着一拨人去封小饭馆,他急了,单枪匹马地和那些痞子打起来了,当下让人家把脑袋开了,脸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