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称“商乱”,即商朝末年的大乱。
妖魔的肆虐,导致太古、远古的文字和力量失传,人族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之上,重建了自己的文明和修炼体系。
这导致了遗玉不认得殷商的文字。
想弈师兄送他的丹朱谱,虽传自远古,却并无文字,只载以图谱,所以并不影响传承。
道观的半笔师兄虽然修炼字之道,可他所写的太古的文字,是由现在的文字体系演变倒推的,这需要大道的力量。在这种情形下,他就算看到了太古的文字,也无法记住,写完就忘了。所以半笔师兄虽然见过无数太古文字,却一个也不记得。
半笔师兄尚且如此,何况遗玉。
遗玉轻抚着甲骨上面的纹路,心里很可惜,远古的文明何其辉煌,却毁于王朝更迭与妖魔之手。致使先王之道不传。
遗玉自己就是受害者。
天下所有正常的人族修士都是接引天上的星辉入星宫,然后把星辉中的星元炼为真元,供自己使用。
可遗玉不然。
十年前的那场星河之变,使得遗玉可以直接使用星辉中的星元,并不需要转化为真元使用,而且他也无法把星元转化为真元。
这很严重。
因为远古时代的星元修炼之法已经失传!
遗玉将在未来寸步难行!
这就好比遗玉小镇上修了一个青楼,却发现小镇上全是太监没有男人!这怎么行?好吧这比喻是有点粗鲁,可是这很贴切。
观星镜尚且没什么阻碍,到了月见境后患就大了。
这也是为什么遗玉天纵奇才,却只修炼到观星镜的原因。更上一层楼,不是不能,乃是不敢。
……
遗玉突然有点好奇,不知道把神识探进去会有什么发现?
就像玉简一样。
云海蔓延,遗玉小心翼翼的控制着神识探入,生怕毁坏了甲骨。
让遗玉没想到的是,神识刚一触碰到表面,就被弹了回来。遗玉又试了一下,结果又被弹了回来、
遗玉大奇。
收起了随便的心思,开始认真的翻看这枚甲骨。
他觉得这枚甲骨有些不同寻常。
殷商的甲骨遗玉不是没有见过,半笔师兄那里就收藏有很多。不过只是作为观赏性质而已,并没有多大用处。
遗玉感觉这枚甲骨不同于在半笔师兄那里看到的那些,这枚甲骨与众不同!
遗玉的指尖渗出光辉,这是星元。
星元是古代修士的力量,也许会对这块久远地甲骨有点作用。
遗玉把凝聚着星元的指尖轻轻地点在甲骨上面,小心翼翼的包裹起来,以免甲骨收到伤害。
随着星元一点一点的渗入,好像打通了什么似的,突然有一股吸力牵引着星元滚滚涌入!
遗玉大惊,又不敢贸然中断星元,只能展开云海,用神识查探。这一次前去查探的神识触碰到甲骨表面就像入水一样的融了进去,不像上一次被拒绝。
“轰!”
遗玉的耳边突然传来青铜大钟的声音,黄钟大吕,威严具足!
这是上古的钟声。
……
……
PS:我来说明一下几个古代的划分。
人族初生是太古,三皇五帝时期是远古,以下是上古。
'(第三章 来自上古的读书声)'
一阵庄重肃穆的钟声过后,云海又生起了波澜。
“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候群后:‘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汝,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国,女毋我怨。’”
一段庄严的读书声响起,语气肃穆,如对大宾。口中念的是一种早已失传的古语。
遗玉悚然。
他并不能听懂甲骨中的语言,但他却能知道甲骨里所念诵的内容。因为这是属于神识的交流,不存在语言的障碍。
“这是《汤诰》!”遗玉听出了他们所念的内容。
《汤诰》是上古殷商的开国之君成汤所作,用以告诫诸侯群臣,要善待百姓,勤于政事,不要行苛政。这既是一篇诫辞,也是成汤作为一代圣君的有力明证。后来孔子整理先王的言辞时,此番话就被收录进了儒家大典——《尚书》。
当年的商乱使人族大衰,先王之道不传。可也有一些文辞被留下来,被孔子编篡进《尚书》,《诗经》。
遗玉把神识撤了出来,读书声戛然而止。
“这是……怎么回事?”遗玉惊讶之余,也十分疑惑。
难道是错觉?
遗玉想了想,又把神识探了进去。
“王曰:‘格女众庶,来。女悉听朕言。匪台小子敢行举乱,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女曰:‘我君不恤我政,舍我啬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众有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忘!’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与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
这是《汤誓》!
昔年夏桀无道,汤率诸侯伐之,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作《汤誓》,士气振奋,与夏桀大战与鸣条,血流漂杵,灭夏而为天子。
《汤誓》是成汤剿灭天下的第一声号角。
看来这块甲骨果然是殷商时候的遗物,居然记载了这么多的成汤的训诫,毕竟成汤的殷商的开国之主啊。成汤是有为的圣君,他的话接近大道,对修炼和修心都是有好处的。
比如《汤誓》,每次人族军队出征前都会在誓师大会上吟诵此篇,大道有感,可以极大的鼓舞士气!因为成汤作为人族圣君,他的话已经被大道所记载,可以引起大道的共鸣,从而赐下奇妙的力量。还有诗经中的《常武》一诗也有如此的效果。
遗玉刚想把神识撤出,却听到了这么一句话:
“先王之言大哉,先生之言大哉。且记于卜骨,归而亦有闻。”
遗玉恍然。
听到这句话,他算是知道这块甲骨是怎么来的了。原来这块甲骨的主人是殷商时的学子,尊崇学问,想要把先生讲的东西都记录下来,好使自己回家也能够温习,所以才把先生朗读的声音给“记载”下来。
而最开始的那阵青铜大钟的声音,应该就是用来提醒学子们上课的吧。
遗玉开始在脑海中想象着这样的一个画面:在风景秀丽的西郊之外,有一间古朴庄重中的学舍,学舍里悬挂着一口青铜大钟。每次要上课时,都会有奴隶去撞响大钟。于是在一片悠扬肃穆的钟声中,穿着青矜的学子急急忙忙地奔回座位,翻开竹简,准备听先生授课。而其中的一位学子,却偷偷地拿出施了法术的甲骨,用来记载先生的话。
说起来这殷商虽然年代久远,多不能考。但教化之事,却一点也不弱于姬周。
古书记载: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对于庠序的地点也有明确地规定,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甚至还担任有养老的职责!《礼记》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这是一个十分完备的系统,分毫不弱于辟雍、泮宫。
遗玉突然想起一件事——他可以学习这门早已失传的殷商古语!
既然他听得到古代的吟诵声,又知道他吟诵的是何经典,那他何不一字一字的对照着学呢?
反正人族的语言都是单音啊!
而且遗玉发现,甲骨上的刻痕是随着吟诵的内容而随之改变的!这大概当年的那位勤学的学子不愿翻阅沉重的竹简,而用了一个小法术吧。
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和漆雕师兄的“无字之书”差不多了。只不过这块甲骨不能像“无字之书”那样帮助持有者领悟经典而已。
不过,这对于遗玉来说,足够了!他不仅可以学习殷商的古语,还可以学习殷商的文字!他日若有缘数,得见殷商甚至更古老的修炼功法,那更是三生之幸!
“天眷我!”
遗玉忍不住的仰天一叹。
天当然眷顾他,这简直偏心偏到天尽头了!
这块甲骨不过是当初那位学生随手而作的,本意也很渺小,不过是温习之用而已,若在他那个时代,简直一文不值!可这块甲骨却偏偏躲过了无数的战火流传到了这个时代,还刚好落到了遗玉手里,落到了当世惟一一个拥有星元的人的手里,这气运就不是一般的强盛了!
甲骨的开启需要星元,而遗玉是当今天下唯一能用星元的人。
这是天意……
遗玉立刻沉浸在了学习之中,他发现里面不仅有《汤诰》、《汤誓》这种流传到现在并被收录进《尚书》的文典,更有一些只记载在古书上,却早已散佚的书篇,甚至有一些来连听都没听说过!
遗玉兴奋之极!
这种兴奋的情绪在遗玉身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记得上次出现还是因为他偷偷喝了先生酿的酒,兴奋的一夜没睡着。
如今这种情绪又出现了。
一块小小的甲骨蕴藏了大约几十篇的内容,不一会就学完了。遗玉心里默数了一下,大约学会了一千来个殷商的文字和说法。
而且遗玉还发现并且学会了很多失传的篇章,比如《禹贡》、《皋陶谟》,这些都是无价之宝!对修行抑或是悟道都深有好处!
将来若是机缘巧合可以得到殷商修炼的古法,那更是梦寐以求之事!而这,极有可能!
远的不说,听说泮宫里就供奉有很多上古时代的古物,其中可能就有记载了修炼古法的甲骨!
遗玉颇有些期待。
……
……
'(第四章 曲水畔,桃花林)'
天色将要尽黑时,唐轲回来了。
他不知道,就在他离开的这短短的时辰内,遗玉已经推开了一扇长满了铜锈的远古之门。
“我打听过了,南淮泮宫选生,不禁门第,不禁地域,不禁贤愚。只要是人族,只要能通过考选,就可以入泮!”
唐轲一进门就大声嚷嚷,显出一副劳苦功高的样子。实际上他也只是坐在一间茶铺里,喝着茶悠哉悠哉的向茶客们打听出来的。
“可知道何时进行考选?”遗玉想了一想,觉得还是不要把甲骨的事情告诉他,各人自有各人的缘法,强求不得。
“问了,三天之后,开始考选,届时所有学子都可以前去试试。”
“三天。”遗玉喃喃,“”三天后在哪里?
“曲水。”
……
曲水是南淮城外的一条河,围绕着泮宫。
根据先王的规制,泮宫是诸侯学宫,应设在郊外,三面环水。所谓“泮”,半也。盖东西门以南通水,而北无也。
当初危月在城外所指的河流,就是曲水。
曲水旁是一片桃花林,春来有雨,花开繁盛。
“遗玉,前来考选的人不少啊。我听说泮宫选才,最重才德,修为随后。我是没问题,不知你怎么样?”唐轲一边轻扑衣衫上的露水,一边问道。
遗玉抬头赏花,从容道,“儒道皆可。
“嘿!”唐轲道,“还真是狂妄。”
“出家人,不妄语。”
唐轲问道,“天下泮宫皆宗儒家孔圣之学,如今你入泮拜师,改宗儒家,你道观师父难道不会责备你吗?”
遗玉道,“吾师,天人也,岂会为世俗名实所惑。”
唐轲一笑,不说话。
……
泮宫考选的地方就是在这片桃花林中,花木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