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她执意要占有老公的一切,并且控制一切,做掉孩子,以威胁恐吓来维护婚姻关系,真的是为了爱情吗?毕女士和A女士,两人究竟谁在经营爱情呢?究竟谁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呢?
有人说:忌妒之心人皆有之。有人说:爱情是独木桥,是自私、排他而不能分享的,忌妒是排他心理的自然表现。更有人把忌妒当做爱情的标志,认为忌妒越深越说明爱得深。
忌妒在爱情的幌子下,获得了没有内在支撑的“价值”,就像罂粟花的美丽。这其实是性爱观念上的一个重要误区。
许多生活指导的书籍不是从心理修养的意义上阐述如何克服和避免忌妒,而是指导人们如何学会对忌妒的“妙用”。我们应当指出:处于人类性爱的欲望和审美的需求,爱情的专一或真诚,与忌妒完全是格格不入的两回事,爱情的美丽不能掩盖忌妒的丑陋。爱情,无论其结构多么复杂,其中也必然不会为忌妒留下一席之地,忌妒之心与爱情本质上是不相融的关系,尽管两者是那样形影相随、难辨泾渭。历史上和现实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大量的事例来证明宽容、理解是维系爱情的黏合剂,而忌妒之心则是破坏爱情和婚姻生活的腐蚀剂。
忌妒:阴暗的潜伏(2)
忌妒之心降低了自己的人格,也降低了自己从较高层次、在较广阔领域与性爱对象充分交流的热情和愿望。忌妒心理支配的种种“独占”行为无法实现精神上、情感上的独享,忌妒心理支配的“排他”行为往往从性爱对象的心目中排除了自己。当女人被忌妒心理所支配、所激发的时候,的确应当审视一番自己是否远离了爱情的真谛,是否还具备一副正常的心理结构去悦纳性爱的幸福与美好。即使真的遇上了一个三心二意、拈花惹草的老公,或者是热衷外遇、拥抱野花的丈夫,那么处于忌妒之心而采取的所做所为能使他回心转意吗?事实证明,那只能雪上加霜,火上浇油。
男人也会忌妒,有的男人被忌妒搞得心力交瘁、生不如死,给女人增添了无限的烦恼。苔丝德蒙娜死了,她的美丽、忠贞、贤淑没有为她带来应有的幸福,却惨死在自己所挚爱的丈夫手里。奥赛罗为了得到她曾经冲破层层阻力,充分体现了一个军事统帅的勇敢。可是恶毒的谗言竟然能够在这样的人心中奏效,那是因为自己的忌妒拥抱了卑劣的阴谋。是的,只要有忌妒的火焰在燃烧,任何情深似海、任何忠贞不渝都会被焚毁,最勇敢最忠诚的男人可以向最美好最可爱的女人举起利剑。也许,熟悉《奥赛罗》的人们很难排除对于奥赛罗“疯狂的爱”给予某种同情,可以理解,但是无论如何不应当对于人类精神要素中的毒品——忌妒给予丝毫的原谅!忌妒是钻进爱情内部的凶险无比的内奸,是让对爱情无比忠贞的人失去理智、混淆敌我、疯狂残暴的敌人。忌妒和爱情不共戴天,对忌妒的留恋就是对自己的无情,对爱人的残酷。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心灵世界纵容、培育、强化忌妒的时候,就是向自己高贵的人格、向所爱的人、向爱情本质上的美好举起了利剑——这难道不是伟大的莎士比亚给人类奉献的永恒而深刻的启迪吗?
日本著名哲学家三木清在《人生论笔记》中没有对忌妒给予丝毫的容忍,他说:“爱与忌妒有种种类似之处,不过有一点却完全不同,这就是爱是纯真的,与此相反,忌妒则往往是阴险的。”
平心静气地对一个普通人忌妒之心的产生机制进行温柔的考察,会看到忌妒之心的产生与缺乏自信密切相关。当自信松动、贫弱一分,忌妒就会滋长一分。如果认为忌妒的对象在爱情上对自己构成了威胁,刹那间就使自己萎缩着矮小于忌妒对象面前,甚至以自己的庸人自扰送给对方以鄙视你的理由。而你所爱的人一定会有一种衡量,自己的妻子竟然会忌妒那个女人,是不是那个女人更好、更美、更优秀呢?这种潜意识的衡量,是对忌妒着的妻子极为不利的心理暗示,迅速强化着动摇爱情基础的裂痕。三木清认为:“如果消除忌妒心,就必须保持自信。但自信如何产生呢?自信产生于自己的创造,忌妒不可能创造任何东西。人类创造物质,从而创造自身,这就形成了个性。只有富于个性的人才不会忌妒。”说得相当好!不管一个人自尊心和优越感再强,一旦忌妒了,就是在焚毁自己的自信,就是在放弃生命中那鲜活而动人的创造,就是在丧失那魅力四射的个性。当忌妒不断地在心中滋长蔓延,幸福与美好,还会与生命长伴相随吗?
*面对女性的男性心理
随着社会开放,人们“自我意识”有了一种似醒非醒的兴奋,为了维持一纸婚书而委屈自己的人减少了,许多对婚姻状况不满者宁愿选择改弦更张,在斩断“连理枝”时不会因昔日的温馨浪漫而心慈手软。婚姻在人们心目中不再是神圣的契约,“双向选择”似乎是契约中暗藏的心照不宣,尽管契约只是无言的“君子协定”,而且其中并没有随时离异的条款。总之,“珠联璧合”早已失去所谓一劳永逸的“定终身”的功能。
绝不一劳永逸的“珠联璧合”(1)
“珠联璧合”——来自古老《汉书》的词汇,本身就是中国古典词汇中的珍珠、美玉。用来喻指美好姻缘,不仅言简意赅,而且意味深长,实在是两性结合的美好福音。而这一词汇虽然有阳春白雪之嫌,却不像“万寿无疆”之类被某一类人所垄断——她可以泛指一切男女之间达成的正果,不论金玉之缘还是木石之盟,不论才子配佳人还是歪瓜配赖枣,都可以冠之以“珠联璧合”。其丰富的蕴涵中至少有两点比较突出:其一是说两人般配,是天造地设的比翼结构,半斤八两之间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占便宜;其二是说两人修得秦晋之好,亲密无间,相亲相爱。
基本上,结婚的目的都不是为了离婚,甚至每桩婚姻的诞生都伴随着海誓山盟的承诺、地久天长的许愿。可是,如果把婚姻这一人生之旅看做马拉松长跑,起跑线上黑压压一大片,真正跑到终点的只是其中一部分。——途中有的跌倒、有的迷失、有的折回起点另择同路,有的如同不能专心钓鱼的小猫,为追逐缤纷彩蝶而东奔西耍,永远顾此失彼。
事实上,婚姻从诞生的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对当初信誓旦旦的“背叛”,生命体、连同精神个体的残缺与不足,都开始“莫名其妙”地变戏法一般从一件件道具中露出头角。彼此好像卸了妆的演员,热情在期望值曲线上,从兴奋点狂欢跳跃的高峰处,开始了失落差所牵引的下滑。那么,在低谷等待的,将是失意、淡漠、无聊、厌烦,甚至是仇视和敌意。
“辉煌”的蜜月期,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虚构对彼此“最佳展示”的联姻,是彼此的期许与彼此的承诺之间热烈亲吻而激发的一场“婚礼”。
其实,谁也没骗谁。许多生活指导的声音,将原因归结于锅碗瓢盆的现实生活冲洗掉恋爱期的浪漫,但心理上的原因或许更重要。两性在全方位、近距离体验对方之后,发现了更多的真实,期望值与实现值之间的落差,便是失意。调整自己、适应对方是新的课题,可是缺乏勇气与创意的心灵可能会茫然而无头绪,迅速导致心灰意冷。值得一提的是,通常男性一方不是反思自己,而是哀怨对方,在“受骗上当”和“遇人不淑”的感叹中积聚其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
随着社会开放,人们“自我意识”有了一种似醒非醒的兴奋,为了维持一纸婚书而委屈自己的人减少了,许多对婚姻状况不满者宁愿选择改弦更张,在斩断“连理枝”时不会因昔日的温馨浪漫而心慈手软。婚姻在人们心目中不再是神圣的契约,“双向选择”似乎是契约中暗藏的心照不宣,尽管契约只是无言的“君子协定”,而且其中并没有随时离异的条款。总之,“珠联璧合”早已失去所谓一劳永逸的“定终身”的功能。
婚姻的暂时性、短期性、动荡性自有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方面的原因,而心理因素或许更直接发挥作用。
两性结合使男人走向女人的深处,他面对女人的同时也将看到女性明眸中的自己,轻慢女性标志着自己人格的不成熟。在恋爱——婚姻的过程中,男人的性别特征与心理机制经常相互作用,由此派生的行为互为因果,对婚姻质量及其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有类男士在恋爱期表现高度亢奋,在一种“狩猎”心理驱使下追逐女性,把爱的呼唤变调为势在必得的呐喊。像猎犬追兔子紧盯不放,不管肥瘦,捉住再说。此时若有个把情敌更能激扬斗志,无形中将君子好逑变为满足成功欲的拼搏。情固然是激情,但并无美感可言。这就大大偏离了两情相悦的神髓,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猎犬没看清猎物就玩命去追,只因有其它的犬也在追。待猎物到手,才发现这兔子也就那么回事,于是激情立即从沸点降到冰点,其速度之快不亚于当初激情升温。
曾有这样一段社交轶事。某男C君出席一场晚会时发现N女,彼时舞场上灯光暧昧人影绰绰,N女显然色压群芳,众男士趋奉争先恐后。C君不甘落后,跃然而上,争得与N女一舞后,携其离开众人,来到一处安静的角落。朦胧星月,微风轻拂,N女更显得妩媚动人。C君与绝代佳人单独相处,禁不住热血沸腾,呼吸急促,立即献上一颗滚烫的心,借月光遥指远处雄伟的轮廓:“我对你的感情就像这大山一样!……”
N女被感动,欣然赴次日之约。C在阳光下再见N女,大吃一惊,竟发现昨晚那朦胧中的美女换了人一般,国色天香荡然皆无。缺点暴露,风采锐减,在C男眼中对方似乎举止也粗俗了许多。N女依然沉浸在被煽起的炽热感觉中,提起那“山盟”,C男只能闪烁其词:“我是说……我们之间的感情像山上的小树一样还需要培养。”
与婚前的盲目冲动相反,相当一部分大丈夫在婚姻的摇篮期表现得惰性十足,像骄傲的将军刚刚结束一场获胜的战役,终日躺倒在婚床上打盹养神。他们把这新的开始看做一种功德圆满的终结,到手的“珠联璧合”似乎给了自己一劳永逸的资本,严重忽略了家庭初建对开创新生活的必然要求。他们根本想不到此刻是婚姻模式选择和确立的重要时机,就像李自成进入北京忘乎所以,只顾弹冠相庆。
两性从相识、相知到结成连理,完成了人生的一个段落,其实是开始另一层意义上的孕育——健全的理想的婚姻关系。这本来需要当事人付出更多的热情、耐心和智慧,其复杂与重要绝不亚于求偶。
绝不一劳永逸的“珠联璧合”(2)
在中国,“嫁过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好女不嫁二男”“好女二茬不值钱”等等传统观念助长了男人“一劳永逸”的心态。女的,无论多么高傲,一旦嫁人就基本死心塌地;男人,无论追女人过程多么艰难,一旦追到手了就可以高枕无忧。男女不平等其实就在结婚的刹那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