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明末生涯-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吸一口气后宣布道:“朕记得,山陕总督卫征现在的爵位是三等伯。为了表示朕和朝廷对卫大人的信任,朕决定将卫大人的爵位,一次性提升到三等侯……”

    “要知道,自万历帝以来,我朝从未加封过任何人侯爷的爵位。这么厚重的赏赐,总可以让卫征满意,让百官和天下人满意了吧!”

    “陛下英明……”一众朝臣虽然震惊于崇祯皇帝的大方,但是,并没有多说什么。

    就在崇祯一脸满意看着眼前跪在自己面前的朝臣时。刚刚说话的孙承宗,再次突兀的站出位列,对着崇祯开口道。

    “皇上,老臣以为,这个赏赐还不够……除了提升卫大人的爵位,朝廷还应该提升卫大人的官位……最好能让卫大人进入内阁,更好的辅佐皇上,为朝廷和大明出力……”

    内阁可是朝廷真正的中枢……是整个大明朝的权利所在……

    一旦让卫征进入中枢,整个大明朝,他就会变成除了皇上外,最有权势的人之一……无论是声望,还是地位,和山陕总督相比,都会大大增加。

    这样一来,不仅不会起到削弱卫征权利和地位,反而还会起到相反作用。

    所以,听完孙承宗的介绍后,崇祯皇帝的眉头,直接就皱了起来,并且下意识的想要开口拒绝。而后,再狠狠得斥责一番孙承宗。

    不过,让崇祯感到意外的是,自己的话还没有说出口,一直就和卫征针锋相对的吏部尚书,竟然出人意料的也同意这个想法。

    在崇祯的注视下,吏部尚书的嘴角,迅速闪过一丝不为人察觉的冷笑。而后,对着崇祯说道。

    “皇上,在这里,臣不得不说一句,姜还是老的辣。“

    “孙大人不愧是我朝老臣,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隐藏了如此多的杀机。“

    看到龙椅上的崇祯仍然没有反应过来,吏部尚书继续开口解释道。

    “皇上,表面上看,将卫大人调入内阁,增加了卫大人的权势和声望……其实不然。”

    “一旦卫大人进入内阁,他就不能继续担任山陕总督和虎豹军统领这两个职位。到时候,陛下您就可以借此机会,将最信任的朝臣去担任这两个职位……”

    “到时候,失去虎豹军的支持,卫大人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在京城翻不起什么大浪。而朝廷,也可以将虎豹军这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真正变成官军,为我所用……”

    这个时候,想法的提出者孙承宗,紧随其后补充道:“除此之外,朝廷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

    “如果卫大人愿意放弃山陕总督,进入内阁……那就证明卫大人仍然是忠于朝廷,忠于皇上的。但是,如果卫大人不愿意入阁,放弃自己在山陕两省的权利和军队,那就证明卫大人真的有不臣知心。”

    而这,也就意味着朝廷必须抓紧时间,从各个方面削弱虎豹军实力……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脸上的不满和疑惑,已经被沉思给取代。

    虽然知道自己这么做,很可能会把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结局变成事实,甚至于失去玻璃给自己带来的巨额利益。

    但是,在政权稳定和金钱这两个选项面前。理智的崇祯皇帝,还是最终选择接受孙承宗意见。因为,崇祯不想大明朝毁在自己手里,不想成为亡国之君。

    这个时候,崇祯的心里已经做出决定。就在他准备下旨的时候。一直没有开口说过话的户部尚书,非常意外的站了出来。

    扬了扬自己拿在手里的一封奏折后,对着崇祯跪拜道:“陛下,各位大人……这是山陕总督府昨天送来的一份奏折。要求朝廷拨款一百万两白银,赈济陕西省还剩不到三十万的灾民……”(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六章 聚宝盆

    “据山陕总督府递上来的奏折所报,因为陕西常年匪患和干旱,陕西在过去的两年中,几乎没有出产过任何粮食。朝廷至少拨款一百万两白银,才能保证这些灾民坚持到明年秋收。否则,虎豹军不敢保证,这三十万灾民,是否会变成一支新的叛军。”

    “可是,户部的情况陛下和各位大人都清楚,不说一百万两银子,就是一万两银子,也拿不出来。所以,微臣只能将这件事上报陛下,请陛下进行定夺……”

    只要有一点政治头脑的人就知道,卫征这个时候给朝廷发来这样一份奏折,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告诉朝廷,只有虎豹军,只有卫征,才能保证山陕两省的安定。

    如果朝廷想要卸磨杀驴,那就准备好足够的银子,先安抚了陕西几十万灾民的心后,再做打算。

    否则,朝廷不仅不能从卫征手中接手山陕两省和虎豹军,还会在山陕两省,引起一轮新的动乱,威胁京城安全。

    已经当了几年皇帝的崇祯,当然清楚这封奏折背后的隐含意思。

    所以,户部尚书禀告完毕的瞬间,崇祯皇帝的脸色,就直接变得异常阴沉。

    再加上崇祯皇帝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作为皇帝,他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受到朝臣的摆弄和要挟。

    所以,卫征越不想离开山陕两省,崇祯就越要把他调离山陕两省。

    既然卫征算准了朝廷没有银子去救灾,那自己就从内库调银子。

    只要自己能拿下山陕两省,那卫征建立在大同的玻璃作坊。仍然会源源不断的给自己内库补充银子。

    想到这里。一脸坚定表情的崇祯直接下旨道。

    “户部没有银子。朕的内库来出。总之一句话,一定要把卫大人调离山西……”

    “朝廷马上下旨:升任山陕总督卫征为内阁大臣……”

    “升任孙承宗为山陕总督兼虎豹军统领。”

    “孙大人到任山陕总督后,卫征必须马上完成和孙大人的交接,将山陕总督和虎豹军的大权,全部交给孙大人。而后,马上进京,上任内阁大臣。”

    “为了赈济陕西三十万灾民,赏赐有功于国的虎豹军数万将士……朕决定从内库拿出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由孙大人亲自押送到山陕两省进行赈灾,安抚虎豹军将士军心……”

    在孙承宗眼里,只要有银子,什么事情都会变得很容易。

    所以,面对崇祯看向自己的信任和期待目光。孙承宗直接跪在金銮殿上,大声高呼:“谢陛下如此信任老臣,老臣一定不负陛下期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一片宁静的金銮殿上,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站在朝臣中间的骆养性。面对这个出乎自己意料的结局,震惊的脸上。直接闪过一丝充满诡异的笑容。

    也不知道是出于对卫征能力的信任,还是不想断了每年数百万两收益的精盐生意。在他的心中,已经暗暗做出决定:只要下朝,自己就要将发生在朝堂的事,一字不漏的高速远在大同的卫征,让卫征早做准备。

    让骆养性没有想到的事,就因为他今天的决定,让他的未来之路,变得更加宽广。

    远在济南的周书源,骆养性送出的加急密信,几乎同时到达山陕总督府。

    总督府大堂,听完周书源济南之行的收获后,平静的脸上,直接被发自内心的激动笑容给覆盖。

    对于周书源来说,自己从山东沿海租借的这块滩涂之地,最大的作用,就是给精盐作坊提供更加廉价的粗盐,让精盐作坊,拥有自己的粗盐供货渠道,不再受制于人

    但是,在卫征看来,周书源租借的这块滩涂之地,又将变成一个源源不断给虎豹军带来财富的聚宝盆。

    不仅如此,这块滩涂之地用好了,甚至于可以改变整个大明的盐业市场。

    据卫征所知,周书源租借回来的这块滩涂之地,正是后世著名的菜央子盐场。可年产各种食盐,工业盐数百万吨。

    而眼前这个年代可不分什么工业盐和食用盐,所以,不管是工业盐还是食用盐,都可以进行食用。

    到时候,就算自己的晒盐技术远远不如后世,一年产出后世菜央子盐场三分之一产量,也就是上百万吨盐,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上百万吨海盐,如果用这个时代的计量表示,就是一千万担。

    按照一个成年人每年吃五斤食盐进行计算,一千万担海盐,就是两亿百姓一年的消耗……

    而经过连续战乱后,整个大明朝还剩多少人呢?

    卫征可以自信的说,只要自己将莱州湾一带的滩涂全部利用起来,晒制海盐……这片盐场的巨大产量,绝对可以满足大明超过八成百姓所需。

    如果大明超过八成的食盐来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那自己就可以利用晒盐的超低成本,对整个大明的盐业市场进行改革,让所有百姓都能吃上非常干净的食盐。

    当然,这场改革如果真的能顺利进行,那整个大明的盐业市场,就会掌握在自己手里。到时候,仅凭海盐一项,就可以给虎豹军带来巨额的财富……

    想到这里,卫征再也压抑不住自己心中的激动。对着面前周书源,一脸感慨的肯定道:“军师,此次济南之行,你做的太好了,特别是从山东巡抚衙门租回来这片盐场……”

    “本帅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凭借这块从莱州湾租借回来的盐田,最迟一年时间,我们就可以抢占整个大明的盐业市场……”

    “到时候,等待我们的,就是数不清的财富……”

    说到这里,心中已经有了具体想法的卫征,果断开口命令道:“军师,本帅决定,马上抽调人力和物力,将盐田发展起来……”

    “不过,这么大的盐场,再加上高额的利益,为了防止有心人的窥视,仅仅五百虎豹军将士去保护这个聚宝盆,显然不够。”

    “所以,我们接收整个盐田区后,马上从当地军户中间,以招收工人的方式,招收一千新兵。以前往盐田的五百虎豹军为基础,秘密扩军一个团,确保盐田安全……”(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七章 孙承宗来了

    “这次跟随本帅一起前往陕西的随军参谋表现不错,本帅的意思是,让他带兵前往莱州湾……秘密训练军队,保证盐田的安全。”

    “至于盐田的具体负责人,由你来定……”

    “最迟一个月时间,本帅就要看到盐田出产海盐……”

    “最后一条,用海水晒盐,在我们大明朝还没有先例。所以,确定人选后,直接让他来总督府一趟,本帅亲自教他,怎么用海水晒制海盐……”

    说曹操曹操就到,周书源刚刚领命,准备前往精盐作坊的时候。被卫征委以重任的贺国忠,正好带着匆匆脚步声,来到总督府大堂,将来自京城骆养性的密信,送到卫征手里。

    看完密信,卫征脸上刚刚还因为拥有盐场而激动的面部表情,马上消失不见。而后,迅速被一丝发自内心的凝重给取代,

    足足过了一盏茶时间,卫征才从密信给自己带来的震惊中反应过来。

    将密信送到一脸疑惑的周书源面前后,卫征沉声说道……

    “我们千防万防,防止朝廷对我们卸磨杀驴,将我们调离山陕两省。可是,结果呢,正应了一句老话,我们越害怕什么,他就偏要来什么。”

    “更让本帅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的皇上竟然如此的多疑。几天前还对我们信任有加,等我们把实力展现出来后,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