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芷温婉一笑,说道:“夫君看吧,妾身给夫君挟。”她拿过筷子,将点心剖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象喂孩子似的,一口一口喂到秦牧嘴里。

    守在门边的韩赞周把这一幕看在眼里,心中颇为感慨,以前在大明皇宫,看到的都是勾心斗角的事情。很难看到这种普通人家的温情一面。

    王后的贤淑温和让韩赞周不禁肃然起敬,有她在,秦王几乎不用为后宫的事心烦,可以安心投入到军政大事中去。

    在杨芷的陪伴下,秦牧终于把试卷全部看完了。总得来说,这次殿试的前两个问题贡士们的论述都比较到位;

    尤其是那些叫陈镇远的对第二个问题的论述。在思想上很有深度,以儒为皮,以道为肉,以法为骨。虽然说得很隐晦,但敢于写下这样的论述,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只是关于第三个问题,“西洋人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中国往往求天朝上国之名而失利益之实”。所有的答卷无一不是对西洋人的重利轻义予以猛烈的批判;

    而且大家对西洋的了解很浅薄,没有一个人能从西洋的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等方面加以论述,只是一味的套用儒家的仁义口诛笔伐。

    秦牧对此深感失望。

    儒家在中国唯我独尊已经近两千年。想一下子改变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

    满清的剃发令为什么激起那么多人反抗?究其原因,还不是剃发令确及了儒家核心思想中的“孝”和“礼”,以至许多原本已经投降的人,毅然揭竿而起反抗满清。

    满清可以用屠刀镇压,强硬推行递发令。难道自己也能用这种血腥手段挑战儒家的地位吗?不能,真要这样的话。就轮不到自己去举屠刀。而是等着屠刀加颈了。

    秦牧觉得要想改变儒家唯我独尊的局面,除了自己慢慢加以引导,慢慢塞入一些道家、法家的思想外,还需要引进一些西方的思想,象清末那样,让东、西方的思想来一次剧烈的碰撞。才有可能得以改观。

    他同意让汤若望建教堂,并不是真的要让天主教在中国大行其道,而是想通过这个渠道将西方的思想引过来,以内外夹击的方面。慢慢改变儒家一枝独秀的现实。

    秦牧最终将陈镇远点为了状元,将会元韩靖点为榜眼,祝同为探花,而策论颇有见地的司马凯为二甲第一名。

    到了放榜之日,金陵城万人空巷,一起涌到贡院前观看金榜。陈镇远在会试中排名在五十名开外,殿试后一跃成为状元,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不过这种事历朝也常有。

    前三甲的殿试答卷张贴出来后,大家争相观看,陈镇远的论述引起了大范围的议论,在这种议论声中,秦牧在莫愁湖畔的西苑赐的琼林宴开始了。

    三百六十二名新科进士披红花,骑大马走过金陵城的大街,从三山门出城到西苑赶宴,沿街人头耸动,无数人争相围观,这是进士们最荣耀的时刻。

    西苑位于莫愁湖南岸,初时是洪武帝赐给徐达的产业,占地有宫城的一半那么大,现已收归为皇家所有;

    里面亭台楼榭,虹桥架水,胜棋楼、点秋堂、水榭、抱月楼、湖心亭、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一派“欲将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云飞”的宜人景色。

    新科进士们“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一个个神情兴奋,宴席其间,前三甲要折花献诗,这是他们特殊的荣耀。

    一场盛大的琼林宴用时半天,过后进士们到孔庙参拜孔子,而后由礼部将进士的名字刻碑立在国子监,称为“进士题名碑”。

    与历朝历代不同的是,这次上榜的进士还要由礼部尚书带领,坐船到江阴和扬州隆重拜祭,进行一通爱国主义教育,才有资格放官。

    总而言之虽然时间紧迫,但这次恩科的程序办得还是很隆重,这对收买读书人的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让朝廷的威仪得以彰显。

    如果象张献忠那样,随便拉些人来考试,搞成那样的闹剧,徒惹人笑话,对增加民众对朝廷的向心力一点作用也没有。

    秦牧对这次恩科还是比较满意的,对礼部官员和傅青主这些考官都予以了赏赐。同时让傅青主出任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

    詹事府是掌管东宫事务的机构,大学士主要负责太子的教育。秦业虽然只有一岁多,还不到入学之龄,但秦牧决定建一个皇家学院,地址设在乌衣巷东则的东花园,让岳麓书院那几百名“天子门生”都入进皇家学院就读,等秦业大长大一点,也要进入这个学院就读。

    秦牧打算用傅青主来主持这个学院,当然,他自己也会抽时间去上课,这将是一个很特别的学院。

    明朝在应天府衙后面原有一个武学,占一坊之地。秦牧除了要建皇家学院外,还打算扩大武学,将它迁到正阳门外的神机营旁边,让武学的学生不光接受课堂上的教育,还要与驻军一同训练,以便能培养出理论和实战都过硬的军事人才来。

    第一届武举秦牧也下旨让兵部和礼部一同筹备了,将于明年三月举行。

    ***

    新科进士们去江阴祭祀去了,金陵城的临战气氛也越来越浓,多铎大军卷土重来的消息不胫而走,坊间对此议论纷纷,不过大家对秦军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没有引发太大的恐慌。

    秦牧的精力也全部投到了备战上,每天招集决策层的大臣进行讨论。

    王府侧殿里,摆下了巨大的沙盘,兵部尚书何亮说道:“根据前方送回的情报,多铎聚集了八万大军,加上原驻凤阳、寿州、徐州、宿迁的兵力,总计有十二万左右,其中绿营兵以左梦庚部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多铎手上有了粮草,随时可以招募起更多的军队。

    目前多铎的大军已到杞县,主攻方向尚未能确定;

    但根据多铎进军的方向,兵部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多铎主攻的方向可能是淮安,因为淮安以南的淮扬地区本是富裕之地,上次多铎南下时,这些地区多是不战而降,遭受战火破坏比较小。

    清军一但攻破淮安,就能从淮扬地区得到相应的补给,这对减少清军的后勤压力有极大的帮助。基于以上分析,兵部认为多铎的主力进攻的方向选在淮安可能性比较大。”

    何亮的分析是符合实际的,在坐的司马安、顾君恩、李源等人都认可这个分析结果。

    诸葛敏沉吟了一下说道:“秦王,既然清军主攻淮安的可能性最大,臣建议派一中枢大臣坐镇淮安,如此方为妥当。”

    诸葛敏的话,另有含义,除了对镇守淮安的金声桓的能力有所怀疑之外,更重要的是金声桓曾是左梦庚的部下。

    这次左梦庚随多铎南下,再让金声桓主持淮安防线,万一金声桓有异动,后果将不堪设想。

    ***************

    求月票!

    求月票!

    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404章 挺进大西南

    ******

    诸葛敏等人有意换掉金声桓,让别的将领去镇守淮安。此议当即就被秦牧否定了。

    他不认为临阵换帅是个好注意,这首先就会让士兵觉得高层决策者当初的将领任命决定是错误的,这是自己决定又自己否定,自己拍自己嘴巴,威信尽失。

    再者,当初用金声桓去招降淮安的敌军,是因为那些人多是左良玉部下,现在把金声桓换掉,会让这些人觉得金陵对他们不信任,这反而会适得其反,严重的话有可能导致淮安不攻自破。

    当然,诸葛敏的担心也不是毫无道理。

    在淮安的三万守军,有近半是当初左良玉的部下;

    这次左梦庚随多铎南下,金声桓等与旧主作战,气势先就弱了几分,若是战事不利,按常理叛逃的人会多得多。

    为此,秦牧让郑四海率大部分水师进入洪泽湖支援,又向高邮增派了五千人马,随时做好增援淮安的准备。

    理论上,控制了南北大运河的水道,而且战略上主要采取守势,这一战对秦军很有利,只要把清军拖入消耗战,秦军就至少有六成胜算。

    两广方面,现在只能任由朱由榔与朱聿鐭跳梁了,大秦已没有余力大举出兵两广。

    福建方面,至今没有传回消息,还不知道郑家作何反应。

    其实秦牧已经给甘南划了最后的底线,实在不行。就先答应郑芝龙的条件,先确保郑芝龙不会再倒向满清再说。

    台州方面,则相对明朗一些。在袁宗第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朱以海原则上已经答应了归顺,只是其内部张名振、张煌言等人还没有放弃幻想,心存不甘。

    秦牧相信,随着袁宗第步步进逼,他们会认清形势的。

    四川方面,艾能奇共计五千人马北出汉中。与郧阳的凌战相配合,牵制关中的何洛会。秦良玉与李定国对孙可望、刘文秀的进逼也被勒令放缓了。

    目前只有杀向贵州一路兵马,准备全力一战。原来驻守衡阳的马六两。先一步挺进到沅州(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

    在秦军所有将领之中,估计马六两是匪气是重的一个,他身上穿着秦军的盔甲,可看上去还是象个土匪;

    再好的盔甲把掩饰不了他满脸的匪气。让人不禁感叹他是穿龙袍不象太子。

    有什么样的将。就有什么样的兵;

    他手下三千人马看上去也是“匪气冲天”,不作战的时候,一个个吊儿郎当。

    但如果你把这群“土匪”不当一回事,那你一定死得很惨;

    这三千人马在秦军中最为特殊,士兵来源主要是湘西、赣南、广西这些山区的青壮。

    之前二三十万秦军在北面与清军打到天翻地覆,这三千人马却一直窝在衡阳,秦牧给马六两唯一的任务就是练山地战。

    这三千人马在西南山区,打着赤脚翻山越岭也能行走如飞。

    从衡阳到沅州五六百里地。而且多数为山区,他们只用了七天就杀到。日行七八十里,这种速度让人叹为观止。

    到了沅州,军中都佥事汤越说道:“马将军,再西进百里,就是明军镇守的平溪卫了,此地易守难攻,咱们是不是等等崔将军。。。。。”

    “等?”马六两不等他说完,立即象被人踩了尾巴似的,打断他道,“他娘的,自从打赣州出来,老子就一直在等,要是抱娘们滚被窝的话,娃都不知生多少个了,你还要我等?儿郎们,你们还要不要等?”

    “不等!”

    “不等!”

    “等个哈巴崽。。。。。。”

    “就是,等个曹掰卵嘛!”

    马六两手下的三千“匪类”顿时炸了窝,什么湖南、赣南的方言满天乱飞,一个个挥舞着刀枪,嗷嗷乱叫,象极了一群进村的土匪,震得四周山林群鸟惊飞,百兽奔逃。

    汤越是武昌人,标准的“科班”出身,平日里穿着整齐,说话文气,在这个“土匪窝”里显得极其另类;

    军中士卒叫他汤秀才,这个“秀才”充满了调侃的意味。

    不过汤越平时赏罚分明,关心士卒。所以士卒们对他其实还是挺尊敬的;

    这次连续七天急行军,汤越累得跟不上队,士卒用肩辇流轮把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