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记事簿-第5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韩国工会方面,也找不出拒绝这种提议的借口来。虽然出国务工是要背井离乡的,但是海龙汽车已经说明,这种出国是轮换制,美其名曰。技术交流。也就是说,韩国工厂的工人会到美国或者中国,中国工厂的工人也会去韩国和美国。

这样一来,似乎这种劳务输出,简直可以称为变相的一种“福利”。这种轮换,虽然三年一轮,可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不能接受。要知道,海员经常成年地不回家,还在枯燥地航海,但是他们不同。这种轮换。如果处理的好,那几乎跟旅游无异。

要知道,一个普通人,一生之中恐怕难有到国外见识一下国外风光的机会,海龙汽车的这样一轮换,可不就给他们的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

可海龙汽车也不会单单为了迎合韩国工会,就将大规模轮换的“麻烦”一力抗了。于此同时,海龙汽车提出,在直接收购的企业,最初不会进行裁员,但是,将会根据绩效部门的记录,进行末位淘汰。也就是说,如果哪个班组,哪个人在厂内评比的时候,排在末尾,那么,他就要举起大棒了。

到时候,要裁员,那可就真是名正言顺了。

韩国工会很清楚海龙汽车这样做,实际上还是为了裁员,因为虽然现在自动化的程度已经非常高了,可是设备与设备之间,依然也会有不同,且每一种设备,都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合格率,总有那么一个两个产品会有些许的问题。

而一旦出现了问题,自然就成了海龙汽车裁员的借口。

但是,人家海龙已经做出了让步,继续这样纠缠下去,对双方都没有任何的好处,眼看就要进入五月了。如果依然在重组的问题上拿不出个章程来,各方面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即便谈判破裂之后,通用公司立刻跟进,先不说大宇汽车必然会再次“贬值”,工人们也折腾不起,政府也等不及。

所以。即便是明白第二条是海龙汽车为了裁员而耍的花招,韩国工会也就捏着鼻子认了。毕竟,安置下岗工人的问题上,海龙汽车提出来的条件让他们很难拒绝。

百分之二十的工人接收率,对于那些海龙汽车没有直接收购的工厂来说,就意味着每个月少支出百分之二十的薪资,将这部分钱,转化成利润。同时,这些工厂的整车,依然会像海龙汽车提供,也就是说,他们不需要担心销路的问题。

而且,看起来,只要干的好,海龙汽车最短三年最多六年之后,就会收购了他们。

至于真假……那就不是工会能考虑的问题了。

既然海龙汽车已经做出了让他们满意的让步,他们便也顺理成章地达成了谅解。第二天,韩国工会的发言人,便在电视台发表示声明,称:“韩国工会将全力支持海龙汽车的收购……”

——————————————————————————

“啪!”

一声脆响,不知道第几个高脚水晶杯被摔碎在了地板上。

铁青着一张脸的兰斯千算万算,仍然还是失算了。

周围站着一圈脸色同样铁青的下属。他们计划的很好,海龙汽车同时有两家在建的汽车工厂,还支出了如此众多的现金,收购了大宇,按道理,在经济上应该已经十分困难了才对。

事实也的确如此,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海龙汽车虽然同时在建两个工厂,可这两个工厂却是没有建成,人员的缺口相当大!而海龙汽车正是凭借着这如此大的人员缺口,摆平了韩国工会!

海龙汽车的两个工厂,究竟有多大的规模,兰斯相当清楚,那是两个可以从部分零部件,到整车组装都可以做到的大型工厂!

这跟山东大宇那只需要不到1000人的发动机生产厂是完全不同的,对于人员的要求相当高,同时在数量上的需求也大!

即便是美国的工厂,需要考虑美国官方的意思,必须要招募美国工人,可依然还会有大量的人员缺口,加上这本就是合资公司,招募外籍工作人员也是正常,即便兰斯他们有美国官方和工会的支持,也不能阻止韩俊将那些韩国工人和中国工人引进去。

更不用说中国的工厂,那里根本就是韩俊的地盘,他想找什么样的工人,完全以公司的利益为第一要务,加上中国政府的支持……

想用韩国工会来制约韩俊算盘,算是完全落空了!

兰斯如何能不恨?

看起来,接收百分之二十的韩国工人,的确会给海龙汽车提高经营成本,但那是建立在他其他工厂用不到这些工人的前提下。

此时,韩俊不仅需要大量的工人,还是急需!他让韩国工会逼迫韩俊接收工人,实际上不仅没有给韩俊提高经营成本,相反,这些在破产公司出来的工人,就他们个人而言,甚至愿意自降身价来取得一份工作!

败了,完全的败了。

发泄了一同的兰斯,长叹一声,如果此时回国,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可是,此时的情况已经很难控制。原本,大好的局面在他的疏忽之下,情势急转直下……

“兰斯,我们现在怎么办?”

这个时候,他手下的团队,也是一筹莫展,韩国工会一发话,基本上就算尘埃落定,韩国官方早就举着定音锤,等待着拍卖成交的那一刻了。

这个时候,即便他们再做什么努力,也是毫无用处的。

兰斯目光阴沉,想让他认栽,那是不可能的。沉吟了片刻,兰斯咬咬牙,说道:“海龙汽车一定要付出代价,我明天晚上就先回总部,这里事情,我一力承担!”停顿了一会儿,兰斯徐徐说道:“善后的事情,我会跟总部解释。”说完,兰斯颓然坐在沙发里,捏着有些算账的脑门,看起来,一下子老了好几岁。

实际上,从他们忽略了海龙汽车那诡异的态度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们的失败。本来最高五亿现金的底线,因为错误的估计,被兰斯硬生生地压到四亿,如果不是他站在为公司考虑的立场,恐怕他现在早就被开革了……

兰斯的手下,看到这种情况,一个个儿的也不敢出声,看了颓然的兰斯一眼,几个人面面相觑了片刻,轻轻地摇摇头,纷纷退了出去。

————————————————————————

在说韩俊这边。海鑫的高层听说韩俊要接手百分之二十的韩国工人来海龙汽车在滨海和美国的两个新工厂,几个人都是表示了担心。

滨海的海龙。雷诺倒还好说,可是麦克代森那边,他们都没有太多的把握,毕竟是美国人的地面,密歇根州政府之所以对他们的建设十分的支持,说白了,还是因为麦克代森跟他们承诺了一定的就业率。也就是说要招募一定的美国工人。

只是,美国人工费用太高,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韩俊早就联系好了,只要那边建设一完,就立刻在中国招募大量的工人远赴密歇根。这样,一是提高了国内的就业率,二来又能减少费用。可是,如果让韩国工人过去,势必会减少中国工人的机会。同时也会引起美国官方的反感,对于麦克代森在那边业务的开展有些不利。

对于这种事情,海鑫集团的几个大佬,都表示了一定的担心。在心底里,他们并不太喜欢给他们找麻烦的韩国工会,进而恨屋及乌,连带着韩国工人也讨厌上了。

“韩总,真的要接手那批韩国人吗?这数量可是不小啊!那得多少人啊!首长这边还等着新厂成立,佟总那边也……”白猛有些担忧地说道。而其他人的担忧,也跟他一样。

韩俊却是哈哈一笑,眉头一挑,有些狡黠又带着三分阴险地说道:“让他们去咱们的工厂?合约你们看了吗?咱上面可是白纸黑字地写着,去美国和中国,是在韩国国内劳力需求饱和的情况下!怎么叫饱和?还不是我说了算?”

几人一听这话,登时有些愕然。合约他们是看了,却没有想到里头还有这样的道道。可紧接着,韩俊又神秘地一笑,问道:“你们说,是滨海和密歇根的工厂先建好,还是我们先入主那几个收购来的工厂?”

他这样一说,几个人却都是恍然大悟!

两个大型汽车企业的建设,即便是进入了建设的尾声,所需要的时间也不是一天两天!那是要以“月”为计量单位的。

而自从跟韩国工会谈妥了之后,海龙汽车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考察和签订合约,直接给付了四亿两千万的现金,与已经破产的大宇汽车成立新的公司海龙。大宇。总部设立在汉城,ceo自然是在收购过程中出力甚多的李云一,至于其他的管理层,韩俊只是指派了部分国内新培养的心腹,在管理上,将海鑫集团的一些经验跟原先大宇的章程相结合,并严格执行。

仅仅半个多月的时间,韩俊基本上已经是原大宇的实际掌控者了!

至于对于韩国工会的承诺,韩俊依然会“履行”,比如……接手百分之二十的工人!但是在此之前,韩俊所直接收购的那些工厂里,已然已经开始了残酷的末位淘汰!

海龙汽车入主之后,没有刻意削减工人薪资,也没有大面积的裁员,却是将这种残酷的 末位淘汰强势引入。强者奖励,弱者铲除,韩俊不会跟他们客气什么。而且,这种淘汰,不是淘汰一个人!是以班组为单位的淘汰!

海外在建的工厂没有完工,韩国国内却已经开始“淘汰赛”了,先不说海外的两家工厂什么时候能完工,即便是现在,海龙汽车就已经准备从未直接收购的企业要人了!

第一八四章 新的计划

第一八四章 新的计划

海龙汽车小小的“让步”。换来了韩国工会的全面支持,可他的这个让步,对于劳方来说,也仅仅是个看起来不错的饼而已。

这些事情,韩国工会方面也很清楚,只是他们表面上强硬,背地里压力也是极大,看着海龙汽车给出的条件还算不错,工人代表们也是极为满意,他们也就松了口。毕竟,如果这次谈判再崩了,政府那边也是不好交代。

此事,以韩国工会的全面支持算作告一段落。接下来的谈判顿时顺利了很多。待得谈判已经接近尾声的时候,韩俊便派遣了早就猎头来的管理层,分驻各个直接收购的工厂,虽然没有直接接手,也算是提前“热身”。

至于最终合约的签订,却是先后在韩国与中国两地进行。

首长对于收购大宇的事宜一直十分的关注,虽然没有明确出面帮助,却也多次通过拨款科研试验室,增加研究项目来对海龙汽车表示支持。

而当他们的谈判尘埃落定的时候。中韩双方则在钓鱼台国宾馆正式签订了在中方的收购合约。

跟之前谈判的条款相差不大。

42%的股权足以让海龙成为原大宇汽车真正控股人。而收购完成之后,海龙汽车从原本仅有一个整车生产基地的新生汽车企业,一跃成为了拥有众多海外工厂,年产汽车超过百万辆,堪比国内任何老牌汽车企业的庞然大物。

但从分销渠道和研发团队上来讲,海龙汽车的实力甚至远超国内任何老牌企业!

当收购合约正式签订的一瞬间,国内媒体真的震动了。

之前,海龙汽车即便赢得收购竞标的时候,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完成收购的可能性也不大。海龙汽车的背后站着海鑫集团,而海鑫集团的实力虽然有目共睹,但是面对接近两百亿美元的债务足以拖垮整个儿海鑫。所以,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海龙汽车之所以敢造这个名声,完全是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