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皮论语-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令。”
“犯了何罪?”
“不知。”
狱令一直漠然看着他,听到这句,忽然咧嘴而笑,笑声阴恻尖利,其他人也陪着笑起来。
司马迁这时才忽然觉到冤屈愤怒,却说不话,浑身颤抖。
狱令歇住笑,懒懒道:“押进去。”
狱吏揪起司马迁,推搡着走进旁边一扇门,刚进门,一股霉气恶臭扑鼻而来,里面幽暗阴湿。司马迁顿时恐慌起来,略一迟疑,背上又被重重一推,一个踉跄,几乎跌倒。站稳一看,房间狭长,一条甬道,旁边是一排木栏隔开的囚室,里面隐隐挤满囚犯。
一个狱吏迎上来,手里抱着一套赭色囚衣,冷冷道:“把冠袍脱掉!”
司马迁仍像身在梦中,犹疑了一下,慢慢伸手摘下冠帽,放到身边一个木架上。而后去解绶带,手抖个不停,半晌才解开。又脱掉衣袍,只剩下亵衣。
“脱光。”狱吏将囚衣扔到司马迁脚边。
司马迁心中悲郁,抬头望向狱吏,狱吏也盯着他,目光寒铁一般,冷森森不可逼视。
想到自身处境,司马迁顿时黯然自失,不敢争辩,只得转过身,面对着墙壁,迟疑了一会儿,才慢慢解开亵衣,脱得赤条条。只觉得后背狱吏目光冷冰冰如刀一般,心中羞愤欲死,忙抓起地上囚衣套在身上。
狱吏从旁边取过一副木枷铁锁,锁住司马迁手足,套上木枷,而后吩咐道:“跟我走。”说着转身向甬道里面走去。
司马迁跟着狱吏慢慢挪步,脚上铁链沉重,哐啷作响。他转头一看,身旁每间囚室,都挤满囚犯。长安城中原本只有几处牢狱,但这些年来,政苛令繁,囚犯猛增,牢狱也不断增加,已增至二十多座'《续汉书·百官志二》:“孝武帝以下,置中都官狱二十六所。”'。那些囚犯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扒着木栏瞪着他,全都蓬头垢面、身形枯瘦。
走到甬道尽头,狱吏取下腰间挂的钥匙,打开旁边一间囚室,转头道:“进去。”
司马迁向里一望,阴暗中,小小囚室竟堆了十几个囚犯,呻吟、咳嗽声此起彼伏。走到门边,司马迁心里有些怕,才一犹豫,身后挨了重重一脚,被狱吏踹了进去。里面囚犯忙往墙边躲靠,空出一块地。
司马迁生平第一次被人踢,又惊又怒,不由得回头瞪向那狱吏,想要骂,气怒之下,竟张口结舌,一个字骂不出。
“瞪什么?”那狱吏两步冲进来,抬腿朝司马迁狠狠踢过来。
司马迁从没和人动过手脚,哪里知道避让?被狱吏一脚踢中腹部,一阵剧痛,顿时跌倒在地,撞到身后一个囚犯,那囚犯慌忙躲开。那狱吏却不停脚,一边骂一边狠踢。司马迁头上、背上、腰间,一处接一处被踢中,手足被铐,无法躲避,忍不住叫起来:“住手!我是朝中官员!”
狱吏停住脚,忽然笑起来:“你也算官员?这间囚室里,光两千石的官儿就有三四个,你问问他们,敢不敢在我面前自称官员?”
另一个狱吏也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一根木锤,怪笑道:“他可是堂堂太史令,六百石的大大官儿!”
司马迁又痛又怒又羞又怕,趴在地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狱吏又笑道:“在这里,这木锤是丞相,笞板是御史,今天就让木锤丞相教导教导你,打出你的屎来,让你做个太屎令!”
说着,木锤劈头盖脸、冰雹一般向司马迁砸落……
御史府,院落深阔,楼宇轩昂。
硃安世和郭公仲两人在黑暗中,寻着灯光,透过窗户,一间一间房子找。
到一间大房外时,郭公仲低声道:“这里!”
硃安世凑近一看,窗内灯烛明亮,有两人踞席对坐,其中一个是孩童,低垂着头,一动不动,是驩儿!
硃安世这才长舒一口气,郭公仲也咧嘴笑起来:“活的!”
硃安世又看屋中另一个人,是个中年男子,身穿便服。
郭公仲低声道:“王卿。”
王卿正在问话,驩儿则低着头,一声不吭。
硃安世见四下无人,疾奔几步,蹿进门去。
驩儿听到声音,一抬头,见到硃安世,惊喜无比:“硃叔叔!”
王卿闻声扭头,猛然看到这条陌生大汉闯进来,虽然吃惊,却并不变色,竟仍端坐着,仰头厉声问:“什么人?”
硃安世并不理会,过去拉起驩儿,往外就走。王卿急忙站起身,拦在门口,挺身而立,瞪着硃安世,目光凛然。
“让开!”硃安世喝道。
“你就是硃安世?”王卿挺毫无惧意。
“正是老子,若不想死,给我让开!”
硃安世伸手就要推开王卿,屋外忽然传来一声惊呼,是个婢女,正端着笔墨要进来。见此情景,手一慌,笔墨掉落在地。那婢女见势不妙,转身就跑,郭公仲已从一旁跳出来,捉住那婢女,蒙住她的嘴,推进了屋中。
郭公仲紧抓那婢女,向硃安世喊道:“走!”
硃安世手正停在王卿胸前,又低声喝道:“让开!”
王卿却镇定道:“我只要一声喊,侍卫立刻就到。”
硃安世一愣:对了,他为什么没有喊叫呼救?
王卿接着又道:“硃先生能舍命救这孩子,重义守信,一诺千金,实乃君子侠士,王卿能得一会,三生有幸。”
说着竟抬臂向硃安世拱手致礼,神情十分恭肃。
硃安世越发诧异,郭公仲也同样瞪大了眼睛。
王卿见状,忽而笑道:“这孩子本该交给兒宽大人,却阴差阳错,到了我这里。是不是?”
硃安世盯着王卿,心中疑惑,并不答言。
王卿望了望驩儿,又道:“我先见到那支竹简,便觉得吃惊,这孩子留下来后,说要背诵东西给我听,才念了两句,他忽然察觉,问我是不是兒宽。我说不是,他便不再念了。所以我猜想你们误把我当作了兒宽。不过,幸而找到的是我,若落于旁人之手,这个错就犯得太大了……”
硃安世见他神色泰然、言语诚挚,戒备之心松了一些,却仍不敢轻信,便问道:“你想怎样?”
王卿不答反问:“你知道这孩子念的是什么吗?”
“不知道。”
“那你为何要救他?”
“救一个孩子,要什么理由?”
王卿点点头,低头沉吟片刻,又道:“我可以放你们走,但有一事相求。”
“什么?”
“让这孩子把他背的东西念给我听。”
硃安世看看驩儿,驩儿望着他,眼中惊疑,似有不肯之意。
硃安世便道:“这孩子的母亲嘱咐他,只能念给兒宽一个人听,连我都不成,何况是你?”
王卿道:“那支竹简上写的四个字是‘孔壁论语’,这孩子虽然只念了几句,但我断定他念的正是孔壁《论语》。你们也许不知,孔壁《论语》是当今世上唯一留存的古本《论语》,万万不能失传。”
硃安世道:“我管不了这许多,我只想保这孩子性命。”
王卿忽然怒道:“你以为我是在贪图什么?这古本《论语》难道是什么修仙秘籍、藏宝地图?只要这孩子心里还装着古本《论语》,他便永无宁日。你难道没有见识那些刺客?你能保得了这孩子一世安全?”
硃安世忙问:“你知道那些刺客?他们是谁?”
王卿眼中浮起阴云:“你还是不知道为好。”
看神情,他不但与那些刺客无关,而且深含忧惧,硃安世略略放心。想起这一路上的艰辛危难,知道王卿所言不虚,那些刺客断不会放过驩儿,不由得低头踌躇。
王卿也沉默片刻,忽而俯下身,温声问驩儿:“孩子,你母亲是否对你说过,背诵的这东西比你的性命更重要?”
驩儿迟疑片刻,点了点头。
王卿继续问道:“你母亲之所以让你只念给兒宽一个人,是因为她信任兒宽,怕别人不可靠,但现在兒宽已经过世,若你母亲在这里,你想她会怎么做?”
驩儿咬着嘴唇,摇摇头,小声说:“我不知道。”
王卿笑了一笑,又温声道:“如果有人和兒宽一样可靠可信,你母亲会不会让你念给他听呢?”
驩儿犹豫不决,咬着嘴唇,答不上话来。
正在这时,有人忽然急急奔进来,硃安世和郭公仲急忙拔出刀剑。

第二十九章 饥不择食

奔进来的是个年青男子,看衣着是僮仆,他见到屋内情形,顿时呆住。
硃安世伸手就要去捉那人,王卿忙劝道:“两位不必惊慌。”随即问那僮仆,“什么事?”
“直指使者暴胜之率人前来,正在府门外,说是来捉拿逃犯。”
“哦?”王卿大惊,“他有没有说是什么逃犯?”
“没有,但我看见卞幸先生跟随着暴胜之一起来的。”
“卞幸?他怎么会和暴胜之在一起?难道是他泄密?”王卿忙转头对硃安世道,“你们得立即离开,那卞幸是我的门客,今日这孩子来时,他也在一旁,必是他暗中通报了暴胜之。唉——怪我不善识人,误交小人。”
“好!我们就此告别!”硃安世牵着驩儿就要往外走。
王卿忙问:“你们是如何进来的?”
“从后院,翻墙。”
“好,我去前面设法拖延,你们还是从原路离开!”
“谢谢王大人!”硃安世拱手道别。
“且慢,我还有几句要说——”王卿回头吩咐僮仆,“你快快出去,设法拖住暴胜之,我随后就到!”
僮仆答应一声,忙转身向外奔去。
王卿走到硃安世面前,忽然双膝一弯,跪到地上。
硃安世大惊:“王大人,你这是?”
王卿恭恭敬敬向硃安世行了一个叩首礼,而后又移动膝盖,又向驩儿、郭公仲也各行了一个。
硃安世三人一时不知所措。
王卿站起身,郑重言道:“三位,我这一拜,是为仁心道义而拜。古本《论语》一旦失传,公道大义将随之而亡,后世将只剩私心私欲,天下将只见强盗横行。荆州刺史扶卿曾经得传孔壁《论语》'王充《论衡·正说篇》:‘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但可惜学的不全,王卿恳请你们,去荆州找到扶卿,将全本古《论语》传给他。当然,此事我也不能强求,由三位定夺。古本《论语》若能得以流传,自是万世苍生之幸,如果失传,也恐怕是天意如此,唉……好,我的话已经说完,就此别过,请两位速速带这孩子离开!”
说罢,王卿拱手道别,转身出门,大步走向前院。
硃安世和郭公仲带着驩儿,奔到后院,却见墙外有火光闪动。
硃安世爬上墙,探头一看,外面一队骑卫举着火把,排成一列,守住了后街。
等司马迁醒来时,浑身火烧火燎,遍体刺痛无比。
他想睁开眼睛,但左眼被踢肿,右眼也只能睁开一道缝,眼前幽暗中几张憔悴面孔,目光麻木冰冷,形同鬼魅。他知道这些人都是朝中官吏,其中几个他认得的,官位都远远高过他,然而到了这里,却全都连乞丐不如。
他忽然一阵心酸,泪水顿时涌出来,流到脸侧伤口,一阵蛰疼。
他虽非生于豪贵之族,却也是史官世家,自幼便乖觉驯良,只喜读书,极少与人口角争执,更无粗蛮之举。成年之后,继任太史令一职,也始终谨守本份、谦恭自持,远避是非、全心攻史,哪里曾遭过这等粗暴?尽管他早知当今酷吏横行、牢狱残狠,但此刻才终于明白何为身陷囹圄,何谓身痛心辱。
我做了什么?我说了什么?
他在心里连声问自己,渐渐想起:他是因替李陵游说而获罪。'参见司马迁《报任安书》及《汉书·司马迁传》、《汉书·李陵传》。'
李陵是名将李广之孙,骁勇善射,敢赴死命。天子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兵攻打匈奴,命李陵监护粮草辎重,李陵却请缨率部众独自出征,侧翼辅助李广利。天子应允,但因战马不足,只许李陵带五千步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